「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中「只是」,到底何意?很多人都答錯

2020-12-11 詩珊涵義

唐末五代大詩人李商隱的詩作一向以「晦澀」著稱,他曾寫過一首內容淺顯易懂的五言絕句——《樂遊原》,沒想到,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人們對它的解讀就爭論不休。

詩歌末尾的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從字面理解,顯然是對接近夕陽感到遺憾。然而,紅學家周汝昌卻認為:「只是近黃昏」中「只是」的意思就是「是」。所以這兩句詩並非在哀嘆夕陽的易逝,而是在讚嘆夕陽下的美景,正是因為它已接近黃昏。

《樂遊原》中的情緒化轉折

《樂遊原》——唐·李商隱向晚意不悅,驅車登上古原。

落日無限好,只近黃昏。在詩歌的開頭,李商隱說,到了黃昏時分,自己心情不好,便開車到「樂遊原」去散散步。樂遊原為當地一處風景線,漢宮舊址。

古代人登上高處,最容易牽動古今情思,天地之思。李商隱到原上看:漫天彩霞,襯託出漢代宮廷遺址如一幅畫。四周環境開闊而大氣,身臨其境,仿佛踏入了歷史的洪流,激動人心。

現在,明明他的情緒已經變得很好了。不過最後他又加了一句:只是近黃昏而已。那意味著什麼呢?是不是他又一次想起了什麼事情,突然變得憂鬱起來?

因此,在這裡,對這首詩的分析便產生了分歧。按道理來說,既然是來散心的,又看見夕陽把樂遊原上的漢家宮闕襯託得無邊無際,光彩照人,心情應該很好,此時他該讚美夕陽了。

然而,在他能讚美落日之前,為何情緒又有了轉機呢?有些人說,這是因為李義山出身寒門,又因婚事,誤捲入了宮中「牛李之爭」。結果虛負一身才能,終身墮落官宦,不可再用。在朋友的幫助下,李商隱二十五歲才當上了八品校書郎。媽媽死後,他便回到家鄉丁憂三年,靠山的也倒了臺,心情可謂是慘不忍睹。

此時見到夕陽,便不禁發出一聲悲嘆。這一點似乎很有道理,但從詩歌本身的審美角度來看,如果這一解釋成立,那麼五言絕句中的情感轉換,則會顯得異常地突出。

程夢星在《李義山詩集箋注》中說,這首詩是在會昌四、五年間寫成的。也就是公元844到845年。那時候李商隱正處在母喪丁憂末期,嶽父王茂元雖死,但靠山李德裕卻未失。

次年冬天,他又當上了秘書官職,雖然級別不高,卻是一名「京官」。那時候他剛剛過世,不可能預料到自己未來的坎坷。應當說,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但不管這兩種觀點中哪一種是正確的,都只是缺乏經驗的推測。因此,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有日本學者從對「只」二字的研究入手,找到了「突破口」。被稱為入矢義高的日本漢學家認為,原詩最後一句的「只」應被理解為「是」。所以最後一句應該解釋為:原遊原上的風景如此美麗,完全是因為那是一個黃昏的時刻。

當我們翻開現代漢語詞典時,發現詞典中對「只」字的解釋有三種:一句「只是」,二句「只是」,三句「但是」。不過,到了唐朝,這個詞也可以理解為「正確」。據日本須藤健太郎的研究,「只」這個詞在唐代中後期才被廣泛地運用於詩歌中,是一個帶有口語化色彩的「虛詞」。

在古代漢語中,「只」意為「結束」,是表示停頓的虛詞,沒有實際意義。"只是"等於"是",等於"正是,在"這句話,是上世紀70年代日本漢學家入矢高義和周妝昌等學者的解釋。無所不用其極,國內詞評人葉嘉瑩先生在解讀李商隱名作《錦瑟》時,也用了同樣的解釋,他將最末一句"此情可尋,只因當時已迷惘"解讀為"正是"。

這種感情與遭遇,難道必須等到回憶過後,我才會悵然若失?事實上,「在那時」我已經開始迷失。但李商隱詩中所用的「只」,並不局限於這一兩句,而是兩者的用法。因此,我們仔細研究了半天,找出「僅僅」這個意思的關鍵,還是詩人本來就應該把它推倒。

所以在今天的詩歌評論中,從美學角度來看,大多數人仍然將「只是」理解為「是」。這種解釋將使詩歌中情感的轉換變得更加自然,使《樂遊原》的結尾充滿希望之光。

相關焦點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意境是什麼?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其中後二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傳唱千年,經久不息。詩歌的大意是:傍晚時分,我的心情悒鬱不快,於是駕上車登上古時的樂遊廟。只見夕陽放射出迷人的餘暉,夕陽是多麼的好啊,是那樣的天人合一,景在人中,人在景中,使人物我兩忘。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瞬即逝,不久會被那無盡夜幕所深深籠罩。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登樂遊原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 [1]  ,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
  • 詩詞| 登樂遊原 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譯文及注釋譯文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說: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讚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轉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也是對自己,對時代所發出的感嘆。其中也富有愛惜光陰的積極意義。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含義你真的懂了嗎?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這首《樂遊原》中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名句,特別是「夕陽無限好」,現在被頻繁取義為晚年生活有滋有味的「夕陽紅」了。反義正用雖然積極,但毋庸置疑,詩歌本身是傷感的調子。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千年來都被錯解了?學術界有別的說法
    千百年來在文人騷客的筆下,「夕陽」也是出鏡率不低的一種意象。在詩人的眼中,它可以懷人思鄉,如「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它可以閒適隱逸,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它可以壯麗輝煌,如「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寫出了李商隱的頹廢之美
    中唐以後,就到了唐朝後期,接下來的詩人,是在很大的陰影中寫詩,我們今天看可以來看看晚唐的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許很多人認為,最好的詩人,就是鼎盛的時期。我們不反對鼎盛時期的詩人會特別出眾,但是在晚唐,看到落寞的生活,也有一些詩人獨特的視角。李商隱,曾經寫過一首詩,五言詩。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有朋友提問:「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 十首落日詩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夕陽,是一天中太陽落下的時候,總是給人以遲暮之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賞析: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鬱,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2.賞析:又是黃昏,一天快要結束。夕陽斜掛在山頭欲落還留的樣子,依依不捨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滿目悽涼,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著它走向風燭殘年。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麼能不斷腸呢?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只換一個字意境截然不同,您信嗎?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古詩,它描述的是傍晚時分那美好的夕照景色,可是卻常常被用來比喻人生,意思是說,老年人的時光雖然是無限美好的,只可惜已經到了黃昏,再美好時間也不多了。因此,從意境上來看,具有悲觀的情緒。那麼,我們如果把這一詩句換掉一個字,意境即可大不相同,你信嗎?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哪一座城市的黃昏讓你覺得人間值得?
    你能看到黃昏的概率有多大?是取決於當天的天氣和那短暫的幾分鐘,稍不注意,你就會錯過。所以古人發出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嘆。難道你不覺得,其實旅行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去到某個具體的景區或者去看某個固定的景點。
  • 夕陽無限好,只是
    >我家姐姐超有情調的房子姐姐家的房子超有情調我以後也要有這樣的房子啊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幸福從來就不是擁有多少錢溫馨的房子 時時給予你力量夕陽無限好今天姐姐說帶我去安徽名人館準備3點出發 結果飯飽酒足昏昏沉沉睡了過去等我們到的時候閉館閉館閉館不過夕陽無限好留下了許許多多美好的照片
  • 他用詩詞詮釋「餘額已不足且充值失敗」: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人將時代沒落之感,家國沉淪之痛,身世遲暮之悲,一起熔鑄於黃昏夕照下的景物畫面中。「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讚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轉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深長的慨嘆。
  • 讀睡詩歌 夕陽無限好最美是黃昏
    都築了一道沙城往事注進沙漏流不盡遺忘的風我們沒有時間防護只能任沙城慢慢坍塌其實 走與不走都一樣沉重每個人的心都會有一道裂縫歲月的針生了鏽穿不過時光的線繩我們沒有錢請醫生只能任裂縫逐漸長大其實 縫與不縫>藏著一抹酒的顏色味道我想是不必品嘗的大概看一眼便會醉人.
  • 一起讀古詩詞丨感受古代文人筆下的老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在國破家亡中,在烽火連天的戰亂中,1位老人盼著孩子的家書,稀疏的白髮已經不能插上髮簪。可見,這位老人的心情,已經荒蕪到了極點。杜甫的詩總是讓人讀起來就感到沉重,連一首描寫春天的詩,在蓬勃的生機後面,竟然都會讓老人的愁緒盡情展現。憂國憂民就是杜甫的標籤,而憂國憂民的老人,只好白首不勝簪了。
  • 我喜歡黃昏時的夕陽,壯美而靜謐,燦爛而輝煌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描寫黃昏景象的感受和心情,大概說詩人心情不好,為了排解憂悶,就駕著小車到外面眺望風景,於是登上古原,看到一輪燦爛輝煌的黃昏斜陽,感概萬千,多愁善感起來,心生家國之悲,身世之感,人天之思,錯綜交織,惆悵萬千。「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既是對黃昏夕陽之美的無限讚嘆,也是對落日黃昏的無奈、悵惘和惋惜。
  • 李商隱「夕陽無限好」有兩種含義,一正一反,你贊同哪種?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遊原,是整個京城人都十分喜歡的遊玩勝地,地勢頗高,可以一覽長安的繁華。就連詩仙李白也曾在此地登臨賦詩——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李商隱登頂樂遊原後,望著夕陽映照下的京都——它還是同往日一樣繁華,只是在這繁華中,似乎也流露出了一些頹唐和氣衰。
  • 詩詞丨風景無限好,何懼近黃昏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遺憾就灰心。與其對煩惱念念不忘。只是這次的「重啟」不再是「揮斥方遒」時的激昂,也不是「向天再借5百年」的高調,而應當是「悠然見南山」時的怡然自得。生命之美不在年齡、不在青春年少,就如夕陽,一如煥發灼人的美麗和俊秀,讓人淺唱低吟。
  • 十首夕陽詩詞,那一抹黃昏的惆悵
    夕陽,是一天中太陽落下的時候,夕陽,總是給人以遲暮之感。夕陽好不好,全看你的心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是一天的結束,「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是夕陽的寫照,夕陽帶來的總是結束與流逝,可李商隱卻獨闢蹊徑,認為夕陽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 「八百裡分麾下炙」中「八百裡」到底何意?詩詞大會22位高手答錯
    不過隨著畢業,隨著時間的流逝,對很多古詩詞的意思我們也慢慢忘記了,回頭再去讀那些古詩詞,很多時候都只能靠著「想當然」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就像王安石的那首《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相信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不僅在課本中曾經學過,每年過年的時候也沒少聽人提起。
  • 黃恕伯:夕陽無限好 皓月更迷人
    每年專題講座近百場,足跡踏遍各省份,培訓工作至今仍深入進行。黃恕伯開玩笑說,自己對物理教育的貢獻每20年上一個臺階:1980年(評上特級教師時)只能打60分;2000年(退休後參加教育部、人教社工作)可以打70分;現在2020年可以打80分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黃恕伯的觀點是:「我最輝煌的成績就是在退休之後取得的,夕陽無限好,皓月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