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長庚。 每日經濟新聞 圖
法國巴黎銀行早在1860年就在上海開設了首間辦事處, 是最早進駐中國的外資銀行之一。
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和金融開放,乃至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法國巴黎銀行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從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NAFMII)獲得了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A類主承銷業務資格,成為首批獲得該項資格的兩家外資銀行之一。此前,法國巴黎銀行(中國)也是僅有的三家擁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B類主承銷業務資格的外資銀行之一,獲批進行「境外企業熊貓債」主承銷業務。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執行長兼行長賴長庚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作為外資行,能明顯地感覺到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力度一直在增加,而2020年在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外資證券公司、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陸續進入到中國市場,正與外資銀行一同形成一個生態鏈。
賴長庚看好中國經濟發展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前景,他認為這二者相輔相成。只要國際投資者願意進入到中國市場投資股市和債市,上海的優勢就會愈發凸顯。世界看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那麼即便現今受到疫情的影響,外資流入中國的趨勢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澎湃新聞:2020年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之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還在存在什麼不足?
賴長庚:
金融市場開放的力度一直在增加,也能夠明顯地感覺到上海市政府在建設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是非常努力的。對於外資銀行來說,今年最大的改變是準入似乎不再成為問題。隨著外資證券公司、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陸續入駐上海,它們正在與外資銀行一同形成一個新的生態鏈。
過去很多年來,外資一直在申請,一直在積極爭取能夠得到中國市場的準入,可是今年看起來,準入似乎不再成為一個問題。在對外資的準入中,上海又拔得頭籌。上海的營商環境比較好,上海市政府各部門在金融領域的國際視野國際知識都是較為豐富的,他們在協助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上,能夠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其次,我覺得外資銀行開始充分感受到,上海的債券市場和證券市場加大了開放的力度。在上海的這些外資銀行,正在大量吸引國際投資者進來投資中國的市場。所以我認為2020年在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當然在準入之後,我們對市場還有一些期許:外資不僅要進入中國市場,進入之後外資銀行和其他市場參與者都能獲取適當的利潤也很重要。所以對於外資銀行而言,除了準入之外,下一個階段希望國內的主管機構能夠放開更多金融產品的創設與對創新產品的研究。
澎湃新聞:2020年很特別,新冠病毒疫情突然來襲,疫情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賴長庚:
疫情給市場帶來了最大的變化,疫情使得大家重新開始認識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中國的經濟體本來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這一次的疫情之下,中國一季度GDP增長為-6.8%,大家對國內市場就有比較悲觀。但如果對比可以發現,疫情對美國和歐洲國家造成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而中國卻恢復得非常快,那麼中國的經濟在全世界佔比就很可能增長到更高的水平。因為我們經濟萎縮的程度沒有其他的國家那麼高,而且我們在二季度恢復得較快。在疫情的影響之下,我覺得外資銀行或者外資金融機構都能完全感受到,中國市場已經是世界上完全不可或缺的一個市場,對全球的經濟非常重要。只要我們的市場跟實體經濟是成為世界經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銀行在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上自然也會逐漸發力,產品也會相應增加。
澎湃新聞: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社會造成了較大衝擊。在此背景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對推動國家間的合作,可以起到怎樣的推動作用?
賴長庚:
首先,上海應該還是一個以人民幣作為中心的金融中心,只要人民幣的國際化一直在發展、國際資本持續流入,中國的債券跟股票市場對國際投資者維持其吸引力,其他國家就自然而然來跟上海合作。
我認為上海的最大的的優勢就在於,它是中國債券和股票市場的入口。5年前很多大型國際金融機構預計,在5年內會4000億美元海外資金進入中國股市和債市。即便現今受到疫情的影響,這個趨勢不會有任何的改變。所以,只要國際投資者願意進入到中國市場投資股市和債市,就自然而然促使其他國家必然要跟中國合作,上海的優勢就會愈發凸顯。
澎湃新聞:法國巴黎銀行去年獲得了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業務資格,成為人民幣債券市場的重要市場參與者。在提升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方面,上海應該如何進一步建設全球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健全金融基礎設施,完善金融服務體系?
賴長庚:
我們認為市場準入越來越不是問題,現在值得關注的地方在於如何提升整個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上海作為大多數外資銀行在中國最主要的總行所在地,上海可以對一些比較創新的想法進行試驗,先行先試,通過創新的制度來豐富產品。而要提升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可以對匯率或者是利率相關的創新型產品做一些先行先試。
與國際成熟市場的比較來看,上海要成為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流動性上是足夠充沛的,可是產品的豐富性與國際的金融中心相比仍有差距。可與此同時,人民幣在發展的過程中又有一些必須考慮的因素。因此,驟然間地大幅開放人民幣市場與產品不太可能,可是小部分的先行先試、逐漸地推動人民幣市場的深度與廣度,對人民幣的國際化很重要。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上海當地政府與中國人民銀行等監管機構一同合作,遴選出可以先行先試的合適的創新型人民幣產品。
澎湃新聞:你提到上海與全球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還存在一些差距,這些差距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你建議下一步可以採取怎樣有針對性的舉措?
賴長庚:
最主要還是在產品的豐富性。產品的豐富性有兩個不同的解釋,一個是作為避險的工具,另一個是作為投資的工具。比如,人民幣在國內的產品與人民幣在海外的產品相比,海外的以人民幣計價的產品會比國內的更多。
不過我也需要強調,當我們在講產品不夠豐富的時候,每個國家在發展產品的豐富性的過程必須是循序漸進的。因為這些工具可以用得很好,可若是不小心也會帶來不好的後果。但要是一直因此而不採用更多的工具,這個市場也不能往前推進。
所以說我對上海的期待就在於,上海要成為人民幣的國際金融中心,長遠來看還是要在安全的考量下逐漸提升人民幣產品的豐富性與參與者的豐富性。
澎湃新聞:新證券法正式施行,明確了包括全面推行證券發行註冊制度在內的一系列新的制度改革。法國巴黎銀行對此如何評價?對新證券法下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有何期待?
賴長庚:
在我看來註冊制度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因為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是所有這些改革的基礎。它能夠保證在推行註冊制時不出亂子。因此相比較而言,更為重要的是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顯著提高證券違法違規成本。只有在這兩個的因素推動下,才能夠促使證券發行註冊制度和交易制度在實質上的完善。這兩點做不好、根基不牢,都有可能導致不好的後果。只有在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後,資本市場才會有能力在實質上擴大證券法的適用範圍。
這次新證券法能夠很快出臺,正在於立法者確實在實踐中汲取了經驗教訓,找到了可以改善的地方,所以新證券法也提到了要顯著提高證券違規違法違規成本。我們對新證券法充滿了期待,亮點很多。我個人看來,最重要的還是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顯著提高政策違法違規成本。
澎湃新聞:
在國際成熟市場中,有關投資者保護制度的具體做法,你可以舉一些例子嗎?
賴長庚:
拿美國市場來說,第一,投資者保護制度的渠道很多是非官方的。第二,美國的市場允許集體訴訟。這就意味著在美國的市場上,保護投資者的不僅是監管者,還有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員。他們都知道證券違法違規是非常嚴肅的。所以在美國這個成熟的市場上,投資者保護並不完全依賴官方。這就做到了較為全面的投資者保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