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樑今年已經94歲了。1969年他從香港來到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鎮。為了謀生,受過良好教育的陸樑在磚廠當工人,一幹就是10年。197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陸樑被板芙中學的李華東校長發現。在和他商議後,李華東校長請他到板芙中學當英語老師。作為聘用老師,陸樑在板芙中學工作了16年,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
陸樑正拿著掃帚清理著院落。圖片來源:中山文明網
1994年,陸樑退休了。無兒無女的他,為自己找了一家敬老院。在敬老院裡,老人們都很尊敬他,叫他陸老師。平易近人、不愛發脾氣、樂善好施、樂觀豁達、自己的事從來不讓別人幫著幹……這是敬老院的老人們對陸樑的評價。「陸老一生鍾情教育,心系教育事業,人們都喜歡稱他陸老師。退休後他還發揮餘熱,堅持義務為學生補習英語,多的時候一次來七八個學生。」敬老院院長說。
如今,每天清晨,他都會拿著掃帚清理著院落。有人打趣地說:「陸老師,您把清潔工的工作給搶了。」他總是笑著說:「掃了幾十年了,早晚各一次,就當鍛鍊身體。」
「我生活有保障,食宿、醫療一切都是免費的,衣服床被每年政府都有供給,我的一切都是人民給予的,應該回歸人民。」
據了解,陸樑因為是外聘老師,起初一個月才20多元工資,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也就200多元一個月,陸樑退休後學校也就終止了他的工資發放。在敬老院他省吃儉用、生活非常簡樸。2004年,陸樑開始盤算著為他工作過的板芙中學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從此之後,他更是捨不得吃穿,幾件舊衣服穿了好幾年,並把養老金、逢年過節政府、熱心人士派發慰問金都存起來。11年的時間,他省吃儉用,存了25.8萬元。
陸樑將畢生積蓄捐贈給他曾工作過的學校。圖片來源:中山文明網
2015年4月9日上午,陸樑出席了板芙中學特別舉行的捐贈善款儀式,正式將他畢生的積蓄捐贈給他曾工作過的這所學校,支持該校建設。他的德行和善舉,使現場師生動容。「陸老師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後輩學習,我自己也深受教育。」在捐贈儀式上,陸樑的學生、板芙鎮黨委委員李帝松飽含深情地讚揚老師的善舉。談起這次捐贈活動,陸樑一再叮囑:「千萬不要為我搞太多的活動,名利都是不重要的,因為黨和政府以及其他人照顧了我很多,我也完成了自己的心願。」陸樑說,目前他的身體也很好,沒有任何毛病,他覺得應該把這些錢捐給學校,讓學校培養更多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陸樑一生未娶,無兒無女,卻桃李滿天下。
陸樑對學生是「愛之入骨」的,他說:「學生們很喜歡聽我講課,家長們也喜歡我,在我退休後,還有很多學生、家長找到我,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有,到後面就都是不認識的了,他們都是慕名而來。很多是留守兒童,他們更需要關愛!」
「陸老師從不圖什麼回報,非常樂意幫助學生成長。」同住敬老院的老人對記者說。陸老師輔導的學生以小學生為主,也有初中、高中生,除了英語,語數、理化等科目他都補。他的補習基本上是免費的,有些家長過意不去,每個月硬塞三五十元給他當「茶水費」,而他卻以另一種方式把錢還給孩子——他常給他們買教輔書,出力又貼錢。
陸樑和他教過課的孩子們在一起。圖片來源:中山文明網
陸樑輔導過的學生有的還在上中學、大學,有的已工作、成家立業了。逢年過節,學生經常結伴或攜家帶口去探他,陸樑成了院裡「親戚」最多的孤寡老人。每次學生的到來,都讓陸樑十分興奮。他說:「教學生讓我的晚年生活更充實,我應該感謝他們才對。黨養育了我,人民養育了我,我要用最後的力量做一點小事回報社會。」
(文字來源:廣東省文明辦 內容由中山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