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百歲老人奉獻畢生積蓄 為17所大學捐贈近千萬美元

2020-12-16 海外網

倫頓技術學院(圖源:臉書)

海外網12月27日電 美國西雅圖一位名叫伊娃·戈登(Eva Gordon)的老人於2018年去世,享年105歲。在去世後,她留下遺囑將自己積攢下的近1000萬美元全部捐贈給了華盛頓州的多所大學。

據英國《衛報》報導,伊娃·戈登從小在美國俄勒岡州尤金長大,高中畢業後搬到了西雅圖。年輕時,她在一家投資公司做交易助理,1964年結婚,和丈夫過著簡樸的生活。在此之後,伊娃因股票和投資慢慢積累了一筆財富。

61歲的約翰·雅各布斯(John Jacobs)是戈登的教子,也是管理其遺產的私人代表。「她(伊娃)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做事一絲不苟,非常有條理」,他表示。

大約一個月前,雅各布斯根據伊娃的遺願將55萬美元的支票寄給了全州17所大學,包括北西雅圖學院(North Seattle College)和西雅圖中心學院(Seattle Central College)。這一捐贈令許多機構感到震驚,因為這是這些大學迄今為止收到的最大捐贈之一。

「可能由於她從未上過大學,所以她非常關心青年的成長和教育事業,經常為兒童和教育項目捐款並擔任志願者。這可能是她決定把錢捐給這些學校的原因之一」 ,雅各布斯表示。

伊娃對於大學如何使用這筆錢並沒有提出具體要求,但雅各布斯表示,「她希望這筆錢能為弱勢群體創造接受教育或培訓的機會。」

受捐贈之一的倫頓技術學院(Renton Technical College)於周一(23日)宣布,學校將用這筆錢為學業落後和經濟困難的學生設立獎學金和助學金。

該學校院長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學校的學生會通過自己的決心和努力獲得成功。但很多人在此過程中會因為資金問題而受阻,這時獎學金或緊急補助就能幫助到他們。」(海外網/愛扎大 實習編譯/崔蕊)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愛扎大·木它力甫、李萌

31690208,.美國百歲老人奉獻畢生積蓄 為17所大學捐贈近千萬美元,.2019-12-27 21:39:10,.204484,.愛扎大·木它力甫、李萌

相關焦點

  • 一個中國人被「販賣」到美國,卻用畢生積蓄為中國做了一件事
    在19世紀中期,有一個中國人被「蛇頭集團」販賣到美國,當這個中國人在退休之際,卻拿出畢生積蓄為中國做了一件事,令無數中國人感動不已,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呢?華人勞工丁龍到了美國後,被一位叫做卡朋蒂埃的美國人買下,就這樣,丁龍成為了卡朋蒂埃家中的僕人。
  • #好人365#陸樑:耄耋高齡心系學生 畢生積蓄捐助教育
    無兒無女的他,為自己找了一家敬老院。在敬老院裡,老人們都很尊敬他,叫他陸老師。平易近人、不愛發脾氣、樂善好施、樂觀豁達、自己的事從來不讓別人幫著幹……這是敬老院的老人們對陸樑的評價。「陸老一生鍾情教育,心系教育事業,人們都喜歡稱他陸老師。退休後他還發揮餘熱,堅持義務為學生補習英語,多的時候一次來七八個學生。」敬老院院長說。如今,每天清晨,他都會拿著掃帚清理著院落。
  • 【好人365】"好教師」陸樑耄耋高齡心系學生,畢生積蓄捐助教育
    從每個月20多元到退休前200多元,他一生勤儉,卻為他供職的學校捐了25.8萬元!他就是住在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鎮敬老院的老人陸樑。  陸樑今年已經94歲了。1969年他從香港來到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鎮。為了謀生,受過良好教育的陸樑在磚廠當工人,一幹就是10年。197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陸樑被板芙中學的李華東校長發現。在和他商議後,李華東校長請他到板芙中學當英語老師。
  • 呂梁奶奶捐贈太原理工50萬
    捐贈人、75歲的臨縣三交鎮鎮政府退休人員樊清娥女士向太原理工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畢生積蓄50萬元用於設立「樊清娥大學生獎助基金」。副校長吳鬥慶出席儀式並代表學校向樊清娥女士頒發捐贈證書和「名譽校友」證書。太原城北公證處、樊清娥女士的家人、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儀式。國內合作處負責人主持捐贈儀式。「樊清娥大學生獎助基金」由樊清娥女士個人出資捐贈設立。
  • 中國第一位女空降兵馬旭為家鄉教育捐出千萬積蓄
    2018年9月,一位八旬老人去銀行轉帳的行為,帶來了一個感人故事:中國第一位女空降兵馬旭老人心繫家鄉,決定捐贈畢生積蓄1000萬元助學。
  • 松滋八旬老人用畢生積蓄清還集體欠款!真相感人......
    出生於1937年的邵正祥是一位有40年黨齡的老黨員,早年間因家大口闊,生活難以為繼,欠下村集體近萬元欠款。時光流逝,近萬元的欠款一直如胸口的石頭,讓老人耿耿於懷。報德寺村是涴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村,也是有名的「後進村」。近年來,報德寺村組建鄉村振興促進會,發揮「五老」餘熱,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全域美麗鄉村。
  • 為百歲老人家庭拍攝全家福
    老人的女兒黃良瓊笑呵呵地說:「第一次拍全家福,高興啊,謝謝你們!」。        為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繼「敬老得福——探訪北海百歲老人」系列採訪活動之後,北海日報社與市民政局、市攝影家協會攜手發起「敬老送福——為北海百歲老人攝製新春全家福」活動,由市民政局、一縣三區宣傳部協調聯絡,北海日報記者和市攝影家協會會員上門為一縣三區30多位百歲老人拍攝全家福,並製作成精美的照片送給老人,為他們送去慰問金、慰問品和新春祝福。
  • 94歲「好教師」陸樑省吃儉用 25.8萬元畢生積蓄捐助教育
    無兒無女的他,為自己找了一家敬老院。在敬老院裡,人們都很尊敬他,叫他陸老師。陸老平易近人、不愛發脾氣、樂善好施、樂觀豁達、自己的事從來不讓別人幫著幹……這是敬老院的老人們對陸樑的評價。「陸老一生鍾情教育,心系教育事業,人們都喜歡稱他陸老師。退休後他還發揮餘熱,堅持義務為學生補習英語,多的時候一次來七八個學生。」敬老院院長說。   如今,每天清晨,他都會拿著掃帚清理著院落。
  • 馬旭:一生傳奇 千萬積蓄報桑梓—綜合要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尤其是她晚年將畢生千萬積蓄捐贈給家鄉教育事業的故事,感人至深,廣為傳頌。 作為我國空降兵部隊第一代女空降兵,馬旭服役時浴血沙場、精忠報國;年屆50歲時,潛心科研,研製出「充氣護踝」等發明專利,享有「軍中居裡夫人」美譽;60歲離休後,懸壺濟世,為貧苦百姓義診;人到暮年時,更是將畢生積蓄1000萬元無償捐獻給家鄉的教育事業,被譽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 「大學語文之父」徐中玉:四十年摘抄千萬字,百歲捐資百萬助學
    被稱為「大學語文之父」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徐中玉先生於6月25日凌晨逝世,享年105歲。這位中國著名文藝理論家,編寫了新中國第一本《大學語文》教材,迄今累計發行3000多萬冊,為提升中國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做出了卓越貢獻。徐中玉的家在華師大二村一幢老洋房的頂層,老人家生活極為樸素。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他在這裡讀書、治學、育人,成著作千萬字。
  • 老人捐款頻頻被拒,難道老年人連表達善意都不行了麼?
    社會各層的熱心人士都以資金捐贈,物資捐贈的方式紛紛伸出援手。在這當中,也有許許多多老人的身影,不少老年人紛紛掏出了自己的積蓄進行捐贈,有的甚至捐出了自己一輩子辛苦攢下的積蓄!重慶萬盛街道萬新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出現了一名87歲老人倪素英,她顫顫巍巍地把一張存了20多萬的銀行卡遞給了工作人員,表示希望把畢生積蓄全數捐出!
  • 專題 | 一套房產+全部積蓄!感受天津大學一位「大先生」的奉獻精神 | 老師是這樣子的
    從今天開始,教育小津將持續刊文介紹我市教師隊伍的優秀代表,以點帶面,深度展示我市教師的生動事跡和時代風採,充分體現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歷史責任與家國情懷。  一起來看看吧↓↓↓  還記得那位年近百歲依然天天去實驗室給學生輔導實驗、看論文的老教授嗎?
  • 《100個百歲老人的傳奇》引發「為父母寫傳記」社會熱潮
    《100個百歲老人的傳奇》,是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招募北京師範大學100餘位志願者,為全國100位百歲老人撰寫的傳記合集,1月6日首發面世。有位同學因為所找老人的狀態不好,先後聯繫了4位百歲老人,最終找到了和自己「有緣」的那一位;一位北京的志願者,通過朋友聯繫到一位哈爾濱的百歲老人,他義無返顧飛向哈爾濱完成採訪。據統計,本次活動150名志願者走過中國22個省,89個市,共調動700餘人參與其中,採訪到年齡最大的老人是113歲。
  • 百歲拾荒老人積蓄被偷,絕望下無奈報案,知其身份後高層親自接待
    在河南省的一個偏遠的村莊裡有這樣一位百歲的拾荒老人積蓄被偷,絕望之下選擇了無奈報案,引起了軍方高層領導的關注,他便是多次立下戰功的抗日英雄——齊修體。01出生貧苦,年少從軍齊修體自小家境貧寒,出生於偏遠的河南小山村中,為了可以讓家裡省出一點糧食,17
  • 她是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捐贈畢生積蓄,與丈夫同獲世界唯一榮譽
    最終在自己的努力下,在1947年的時候,李佩前往美國的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工關係學院學習工商管理。後來李佩在美國的康奈爾大學結識了自己的一生所愛一世之情郭永懷。郭永懷是當時康奈爾大學的教授,也是研究生院三大創始人之一,是一名中國人。當時的李佩能夠說標準的漢語和流利的英語,在大學裡面教授中文。
  •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百年前由華工丁龍捐畢生積蓄而建
    人民網8月14日訊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110年前,在美國當僕人的中國勞工丁龍捐獻了自己的全部積蓄1.2萬美元,希望在美國一所著名大學設立漢學系,以傳播中華文化。他的主人卡本蒂埃為了實現丁龍的願望,陸續捐款將近50萬美元。這個漢學系,就是今天的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 為了用這筆捐款達成自己的心願,丁龍歷盡艱辛。
  • 百年前,一個在美華工捐獻一生積蓄,創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
    著名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有個東亞系,創建之初為「漢學系」。它是120年前,在美國的中國勞工、卡彭蒂埃將軍的管家丁龍 (Dean Lung),捐獻了自己的全部積蓄1.2萬美元,受他感動的僱主陸續又捐款將近50萬美元後創立的。,並且還創建了「丁龍講座」。
  • 這所全球第一名校,捐贈基金規模已超400億美元!
    哈佛大學發布的2018-2019財報顯示,來自於社會各界的捐贈收入為哈佛大學的辦學資源貢獻了超過40%的經費支持,是學校所有經費收入來源中最大的一項(參考:牛!這所頂尖高校近五年辦學收入增加近百億人民幣!),為哈佛大學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 86歲中國首位女空降兵 捐獻積蓄一千萬元
    她因為把畢生積蓄1,000萬元人民幣捐獻給自己的家鄉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在前一日,馬旭、顏學庸夫婦手捧鮮花在大家簇擁下走出機場。2018年9月,馬旭夫婦二人和另外兩人來到工商銀行武漢機場河支行轉帳300萬元,因為款項較大,引起銀行職員的警覺,從而有了後續「八旬老人轉帳巨款銀行報了警」的故事。因為這個誤會,讓中國第一位空降女兵馬旭的事跡廣為人知。
  • 這所全球第一名校,捐贈基金規模已超400億美元
    億美元以上規模的「捐贈基金池」,其中,哈佛大學近年來捐贈基金總額一直位居美國高校榜首,堪稱表率(見圖1)。圖1 美國及加拿大地區高校2019年捐贈基金規模前10名高校情況(來源:美國高校經營管理協會組織官網)哈佛大學2018-2019年財報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該校合計淨資產(Total Net Assets)約為492.8億美元,較2018財年(469.6億美元)增長約23億美元(見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