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一些職業院校存在學生文化基礎薄弱等問題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今日指出,一些職業院校還存在著培養定位不清晰,理念相對滯後,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教學模式、課程教材體系不能很好地適應發展需要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現代職業教育的快速健康發展。

  以下是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答記者全文:

  問:請介紹一下《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基本具備了大規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一些職業院校還存在著培養定位不清晰,理念相對滯後,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教學模式、課程教材體系不能很好地適應發展需要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現代職業教育的快速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強調要「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李克強總理在對首屆「職業教育活動周」的重要批示中指出,要「堅持以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為導向」。劉延東副總理多次強調,職業教育要「堅持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就「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進行專門部署。

  因此,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層次、規格、知識和能力的新要求,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核心任務,對於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重要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具有重要意義。

  問:請介紹一下《意見》的起草過程。

  答:《意見》作為《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配套文件,起草工作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後即已啟動,共歷時一年時間,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一是專題調研。2014年7月至9月,我部多次組織召開教育行政部門、院校長座談會,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工作進行研討,總結各地成功經驗和做法,梳理存在的問題,研究推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全面梳理國務院《決定》、中央領導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是起草文件。2014年10月,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我部組織力量起草《意見》初稿。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根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職業院校和相關司局意見,對文件進行了四次較大的修改。

  三是徵求意見。2014年11月,在職業院校校長培訓班上徵求意見;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在教育部門戶網站面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同時印發各地教育部門和職業院校徵求意見。

  四是修改完善。綜合整理並逐條研究有關方面意見和建議,我們對文件進行了反覆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了《意見》。

  問:《意見》有哪些主要內容?

  答:《意見》包括8個部分、26條。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明確了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第二至七部分是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重點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改善專業結構和布局、提升系統化培養水平、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強化教學規範管理、完善教學保障機制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政策措施。第八部分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落實《意見》提出具體要求,強調要健全工作機制並加強督查落實。

  問:《意見》對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答:《意見》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需要,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教學標準體系,健全教學質量管理和保障制度。《意見》特別指出,要以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意見》還提出了要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堅持系統培養、多樣成才,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堅持國際合作、開放創新等四條基本原則。

  問:能否詳細介紹一下《意見》提出的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

  答:前面已經介紹了,《意見》從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政策措施。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見》強調要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在相關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要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職業精神培育機制。

  二是改善專業結構和布局。《意見》提出,要圍繞「網際網路+」行動、《中國製造2025》等要求,適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實際,積極發展相關專業。緊密對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建設適應需求、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專業群。重點打造一批能夠發揮引領輻射作用的國家級、省級示範專業點。

  三是提升系統化培養水平。《意見》要求各地、各職業院校要積極穩妥推進中高職人才培養銜接,科學確定適合銜接培養的專業。統籌安排開展中高職銜接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和頂崗實習。支持職業院校畢業生在職接受繼續教育,根據職業發展需要,自主選擇課程,自主安排學習進度。

  四是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意見》提出,要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完善職業教育行業指導體系,提升行業指導能力。推進專業教學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有效開展實踐性教學。切實規範並加強實習教學、管理和服務。同時加大對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五是強化教學規範管理。《意見》明確,要完善教學標準體系,積極開發與國際先進標準對接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堅持和完善巡課和聽課制度,嚴格教學紀律和課堂紀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管理水平,健全教材建設管理制度。

  六要完善教學保障機制。《意見》強調,要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培養造就一批「教練型」教學名師和專業帶頭人。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要建立與行業企業技術要求、工藝流程、管理規範、設備水平同步的實習實訓裝備標準體系。特別是要強化教科研對教學改革的指導與服務功能。

  問:《意見》出臺後,將如何推進貫徹落實?

  答:去年12月,教育部召開了全面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工作視頻會議。會議要求各地、各職業院校要樹立質量立教、質量立校意識,努力推動職業教育向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轉變,打造職教質量、職教品牌。下一步,為貫徹落實好《意見》,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多種方式宣傳文件內容,組織專家解讀文件精神,宣傳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典型經驗案例,進一步統一思想、引導各地、各職業院校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上來。二是細化任務分工。要求各地要根據《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抓緊制訂具體實施方案,細化政策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三是加強督查落實。教育部將對各地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對典型做法和有效經驗及時總結、積極推廣。同時,各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將選擇有特點有代表性的學校或專業點,建立聯繫點機制,跟蹤專業教學改革情況。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印發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
    、提升管理水平,為基本實現職業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確立管理工作在職業院校辦學中的基礎性地位,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有關法規、制度及標準,全面規範辦學行為,不斷激發辦學活力,切實提高職業院校依法辦學的能力和水平。  ——問題導向,標本兼治。以教育教學管理為重點,針對學校常規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立知、立行、立改,對症施治、標本兼治,全面提高職業院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職業院校
    近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以下簡稱《計劃》),全面安排和部署今後一個時期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計劃》回答了記者提問。
  • 教育部:社會上有些人存在鄙薄職業教育觀念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受國務院委託,教育部部長周濟22日下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情況。周濟表示,職業教育的發展為我國各行各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改善了從業人員的技術結構,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但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要還有差距。
  • 《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實施情況
    二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職業教育的迫切需要。近年來,職業教育獲得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職業院校管理工作中一些問題也開始得以暴露,尤其在招生、學籍、教學、實習、安全、財務等領域一些突出問題長期未得到有效根治,如有償招生、虛假學籍、課程開設與教學實施隨意變動、學生實習的安全責任分擔機制不健全、學生頂崗實習崗位與其專業對應崗位群不吻合等。
  •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信息變更,教育部19年顯示該校為民辦院校
    ;2020年教育部發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名單並且我們追溯2019年教育部發布的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名單中的該校辦學性質依然是民辦專科院校學校的收費情況從山東的公辦和民辦高職院校學費對比來看,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的學費確實屬於民辦院校的收費標準。
  • 教育部就《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基本具備了大規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涉及8項職業教育重大提案,教育部最新答覆!
    提案內容包括:職業院校專業培養、完善1+X證書制度、中高職貫通培養、開展職校學生基本學業水平測試、職教中心的發展、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職業教育支持力度、建設全國技能人才供需大數據平臺、解決智能製造人才緊缺問題等多個方面。 教育部在回覆中明確各方面已開展的主要工作以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 江西最晚升本的這幾所院校,分數不高,適合基礎薄弱考生報考!
    根據教育部官網的數據,截止到2020年江西境內共有45所本科院校,其中24所為公辦院校,13所為獨立學院,8所為民辦院校。在這些本科院校中實力最優的毫無疑問是南昌大學和江西財經大學,這兩所院校辦學歷史較為悠久,同時也是國家重點建設高校,南昌大學還是211工程院校以及雙一流建設高校,實力不容小覷。當然在這45所本科院校中也有辦學實力較為薄弱的院校,基礎較弱的考生只需要稍微努力一點就可以考上,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一下這幾所院校吧!
  • 全國職業院校學情調查報告發布!多數學生學習心理積極樂觀
    針對職業院校擴招後生源多元化的狀況,系統開展學生學情分析,對學生學業水平、技術技能基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習目的和心理預期等深入調研,準確了解不同生源在成長背景、從業經歷、學習基礎、年齡階段、認知特點、發展願景等方面的差異性,提出有針對性的培養策略,有助於職業院校充分挖掘不同生源特長潛質,實施揚長補短教育,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確保「教好」「學好」「管好」,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
  •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
    第三十六條 教材管理工作接受相關部門、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監督。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對各地教材管理工作進行檢查和督導。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本區域內的教材使用進行檢查和監督。  第三十七條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教材應退出使用,不再列入教學用書目錄。  (一)教材內容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存在問題。  (二)教材內容出現嚴重的科學性錯誤。
  • 語言成留學絆腳石 基礎薄弱者至少預留半年學英文
    語言成留學絆腳石 基礎薄弱者至少預留半年學英文 2014-07-16 13:54:40業內人士提醒,中國學生特別是低齡學生出國留學,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語言關,基礎薄弱者至少預留半年學英文。  出國留學,語言成絆腳石  今年,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院校接受中國高考成績。學生憑藉高考成績申請大學,再加上語言成績,就可以直接入讀大學。
  • 全國職業院校學情調查報告發布 多數學生學習心理積極樂觀
    為此,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編制調查問卷,在多次試測的基礎上,藉助全國職業教育調研聯盟,在2020年4月至5月開展了首次全國職業院校學情調查。本次調查側重了解提質培優背景下職業院校學生學習投入狀況及存在的突出問題,為職業教育增值賦能提供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 @職業院校老師,全國職業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微課教學比賽獲獎...
    關於公布全國職業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微課教學比賽結果的通知各職業院校: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充分發揮高校文化傳承創新的優勢與作用,引導傳統文化教育在廣大職業院校中廣泛開展。
  • 教育部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
    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教學標準體系框架不斷完善,職業院校積極對接國家教學標準,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辦學水平和培養質量不斷提高。但在實際工作中還一定程度存在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概念不夠清晰、制訂程序不夠規範、內容更新不夠及時、監督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
  • 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對學習英語缺乏足夠興趣和熱情該怎麼辦?
    民辦院校藝術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困難。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對英語的學習缺乏足夠興趣和學習熱情,所以學習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英語新聞因為具有更加貼近生活的內容、龐大的信息量,並且有著豐富的時代感,所以運用與課堂教學中,對於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用顯著。
  • 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對學習英語缺乏足夠興趣和熱情該怎麼辦?
    民辦院校藝術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困難。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對英語的學習缺乏足夠興趣和學習熱情,所以學習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英語新聞因為具有更加貼近生活的內容、龐大的信息量,並且有著豐富的時代感,所以運用與課堂教學中,對於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用顯著。
  • 如何建設職業院校文化 聽聽專家怎麼說
    三湘都市報11月24日訊(通訊員 歐陽昌雄 記者 楊斯涵 黃京) 關注課程思政、美育與文化傳承創新以及勞動教育與工匠精神……近日,論壇由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和全國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協作會主辦的全國第十屆「文化育人」高端論壇在濟南舉行,全國154所高職院校的特邀專家
  • 教育部發話了,高職學生今後大有前途,前50強高職院校是哪些?
    通俗來說,這就是教育部制定計劃,財政部和地方財政廳出錢,各個高職院校具體落實政策。下面是教育部和財政部對「雙高計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排名第一的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第二名是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第三名是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高職院校如果要培養更多的創新技能型人才,就應當要改變現有的課程內容。
  • 以學生為中心 系統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教育部審時度勢,於近日出臺了《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學習領會,其目的就是要通過系統設計,多方位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有效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現代產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會議分析當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交流各地經驗和做法,研究促進措施,並印發了《關於做好200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全面部署2001年招生工作,對入學規定、招生計劃、考試和錄取辦法、招生管理、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等方面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