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車失聯風波還在持續發酵中。
車主:在註冊時並沒有借貸的信息,也從未接收過任何有富民銀行放款簡訊提醒的字樣或任何電話,這是在車主不知情、不在場、不籤字、不同意的情況下,違規辦理金融貸款業務。
銀行:已終止與享車的合作,富民銀行的頁面在註冊流程中有出現,客戶是知情的。
目前,車主與銀行雙方各執一詞。真相究竟如何?
「只想加點油,沒想到背上了貸款。」12月初,張麗與《國際金融報》記者聊起自己的遭遇時又氣又愁。
這一切要從一款APP說起。張麗通過「享車」平臺辦理合約加油業務,每月「享車」平臺向消費者加油卡充值2000元,次月消費者按約定向「享車」平臺還款1800元。
在最開始時,享車APP顯得很靠譜。「我加油站的朋友和身邊的人都在用這個APP,我想著反正也要加油,就也用享車吧。」張麗稱。
但好景不長。享車APP背靠深圳聯合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打著「先加油,後付款,再享9折優惠」,顛覆性地開創了「信用加油」業務,吸引了一大批用戶後卷錢逃走,留下車主背負富民銀行貸款。
張麗無奈地表示,8月份發現享車APP爆雷跑路,而自己為了加點油,還莫名背上富民銀行2萬多元的貸款。
「被註冊成功」
記者瀏覽網絡信息發現,2019年關於享車APP的宣傳稿件鋪天蓋地。其自稱開創了「全國首家純信用加油模式」,宣稱:「公司平臺先給您錢加油,您次月付帳,沒有利息還享受9折。比京東白條更白!」
實際上,享車的「雷」從註冊時便埋下了。張麗在繁複的註冊流程中,除了實名認證註冊、上傳身份證、行駛證、綁定銀行卡等外,還有播報數字、點頭搖頭等錄音錄像、人臉識別等環節,日後想起來,這就是開通富民銀行電子帳戶的過程,只是在當時她並未看見任何提示,甚至沒有看見過「富民銀行」四個大字。
更神奇的是,張麗是「被註冊成功」的。
「2019年12月時,我一開始是註冊失敗的,享車APP客服還給我打電話教我上傳駕駛證,我嫌麻煩就不準備弄了。誰知到了4月份,我的中石化油卡上多了一筆油費,我竟然莫名其妙地就註冊成功了。」張麗回憶道。
當時周邊的不少朋友都在用這款APP,張麗也沒多想。根據產品規則,用戶可以選擇每月500元、1000元、1500元和2000元的4種固定加油額度,協議一年一籤。因為工作需求,張麗選擇了2000元12個月的套餐,每月油錢先打入卡裡,月底張麗再還1800元,一年相當於省了2400元。
然而,這樣的「好事」只享受了4個月,之後油錢再也沒充上過。「前幾個月還正常到帳,8月份就停了,一開始我還以為是疫情影響,想著過幾天就好了,誰知道油卡就再也沒充上。」張麗表示。
隨後,張麗上網搜索發現關於享車爆雷的信息鋪天蓋地,所有車主都像無頭蒼蠅般發帖討論,她越看心裡越如巨石壓頂,她確定自己被騙了。
「享車APP也打不開,還款也還不上,打給客服一開始說是系統升級,後面又說加急處理,最後說可以退款,但根本退不了。」張麗表示,「今年本來疫情現金流就困難,現在又突然被騙了幾萬塊錢,我上火的幾天吃不下飯。」
「飛來的貸款」
「如果不是享車爆雷了,我還根本不知道竟然在銀行辦了消費貸,還是14.45%的年利率。」有維權者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享車平臺失聯後的一個月,張麗加了五六個維權群。車主們都陸續收到來自富民銀行的簡訊,提示享車APP的還款路徑改變,要求關注富民銀行公眾號,並及時還款,甚至當時有的車主已逾期。
什麼時候變成和富民銀行籤訂借貸了?不少車主都覺得莫名其妙。
「在註冊過程中,我從來沒看到過富民銀行幾個字。難道我一個人沒看見,全國各地那麼多車主都沒看見嗎?」張麗表示。
張麗對記者稱,8月份時,她在和銀行方溝通時,有關人士表示已終止與享車的合作,同時該銀行人士堅稱富民銀行的頁面在註冊流程中有出現,客戶是知情的。
但維權車主否認了這一說法:「誰會問銀行貸款加油?如果我們知道是問銀行貸款的話,絕對不會辦理的,但當初享車宣傳裡隻字未提銀行的事。」
有意思的是,《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車主維權材料中有一張明確提示「您正在申請富民銀行提供的加油分期借款服務」的截圖。這是什麼情況?
有維權車主對記者稱,「出事以後,都是後期補上的」,最早註冊時沒這一頁,後來爆雷後再打開APP補上了這圖。
車主強調,在註冊時並沒有借貸的信息,也從未接收過任何有富民銀行放款簡訊提醒的字樣或任何電話,這是在車主不知情、不在場、不籤字、不同意的情況下,違規辦理金融貸款業務。
目前,車主與銀行雙方各執一詞。
而回看享車APP的宣傳,對於借貸關係的描寫有誤導之嫌。「公司先把錢借給你,用或者不用都在你的APP上,也可以轉到自己的加油卡上。即使平臺公司明天倒閉了又能如何?您不用還款就行了,白佔至少一個月1000元的便宜。」享車宣傳文章中寫道。
張麗及其他維權者們向富民銀行要來了電子版《借貸合同委託代扣協議書》,上面是拼音籤名,但他們表示此前從未見過這份合同,自然也沒在上面籤過字。
張麗表示,後來收到的《借貸合同》才有了電子漢字籤名和蓋章,當然她此前也並未見過這份合同。
本人未到銀行,如何辦理消費貸款呢?此前,富民銀行工作人員曾在採訪中稱,用戶是通過人臉識別辦理銀行貸款的,而且銀行有監督享車平臺的資金使用,以確保專款專用,對於用戶的投訴也已轉交給享車APP。
「今年7月份我們收到來自一些享車APP用戶的反饋,隨即停止和享車平臺的合作,也就是不再給新的用戶發放貸款,同時也上報了政府監管部門進行調查。」12月9日,富民銀行客服人員告訴記者。
富民銀行在客戶不了解的情況下批覆貸款,是否合規?對於第三方合作機構的篩選是否存在問題,貸款流向如何追蹤?
就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富民銀行方面,相關工作人員並未正面回應,僅表示「事件還在調查中,目前不方便回應」。
警方已介入調查
「我們沒有收到油錢,不給我們充油,我們還要還錢,這是什麼道理?富民銀行應該自己去追享車,而不應該追著要我們還這筆錢。」維權者質問。
享車APP利用消費者的信息向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借貸,富民銀行一次性發放貸款後,平臺本應分期支付油錢卻中途卷錢跑路。然而,由於實際借貸關係發生在銀行和用戶之間,當平臺跑路後,即使用戶沒有加到油,仍需繼續向銀行還款。
距離享車APP爆雷過去了半年,這期間上萬名維權者曾徹夜無眠,也曾懷揣著微微的曙光,他們中有的是滴滴司機,有的是普通打工族,幸運些的享受了10個月的優惠,也有的只不過加了一次油後便再無動靜。
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奔波在銀保監會、警局、消費者保護協會、徵信中心等各個平臺,但至今並未找到滿意的解決方案。
隨著時間的推移,維權群裡的車主開始無奈自嘲,他們意識到或許這筆「被借貸」的錢,涼了。
「我們幾個群裡車主的態度就是不加油不還款,不然錢給的太冤了。」張麗表示。
深圳市消費投訴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關於享車APP的投訴超過1300宗,按照每人一年6000元的最低金額來算,被騙金額已近800萬元。而根據享車2019年底的官方數據,平臺註冊用戶突破300萬,累計交易金額突破30億元。
經過近120天的調查,重慶銀保監局得出結論,表示並未發現富民銀行涉嫌違法違規「夥同第三方騙取網民籤訂網貸合同」的問題,但存在對第三方合作機構管控不到位等問題,將嚴格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重慶警方在9月已立案偵查,調查是否有非法集資詐騙的事實,重慶銀保監局要求富民銀行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展開調查工作。
另外,8月19日,裁判文書網上發布一則判決,凍結享車APP母公司聯合能源名下750.336萬元財產。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書顯示,法院受理原告深圳中金易貸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與被告聯合能源、第三人富民銀行居間合同糾紛一案後,原告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請求查封、凍結聯合能源名下價值750.336萬元的財產,受到法院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6月以前,聯合能源曾用名為「深圳優卡南方能源有限公司」,該公司運營的加油分期產品「優卡」正是享車APP的前身。2017年8月,中國石化網上營業廳發布公告顯示,優卡南方能源在其名為「Ucar優卡」的APP手機客戶端、微信平臺上,詐稱與中國石化為戰略合作夥伴,可先88折加油後劃款等合作。中國石化提示此類行為已大量涉及龐氏騙局、非法傳銷及資金詐騙,中國石化與上述業務均沒有合作。
令車主們疑惑的是,富民銀行為何要選擇與劣跡斑斑的平臺合作?
監管制度亟待完善
消費者如果不還款,是否會被認定為違約呢?
富民銀行客服人員此前回應稱,建議用戶按照合約繼續按時還款。客服部門也在等待對於此事如何處理的後續通知。目前,會暫時為客戶做「徵信保護」。
北京中簡律師事務所胡曉律師分析認為,享車平臺利用消費者資信獲得了貸款,但卻把還款的責任拋給了消費者。她建議消費者要求銀行拿出合理的方案,保護消費者徵信記錄正常。此外,她還建議消費者向銀保監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或工信部等進行投訴。
消費金融中,有車一族向來被視為優質客戶,因此聚集了大批客戶的汽車流量平臺也想提供服務變現。但消費者權益該如何保障呢?
麻袋研究院研究員蘇筱芮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期,消費金融領域問題頻發。一個典型的消費金融模式中包括兩方,一個是資金方,通常為持牌金融機構;另一個則是場景方,通常為實體或網際網路服務機構,近期案例中出現問題的主要是場景方,例如本案中的加油場景。
「追根溯源,消費金融的問題已超越了市場化問題,憑藉金融機構的風控難以識別潛在的跑路、資金鍊斷裂等道德風險、經營風險,是一種市場失靈表現。」蘇筱芮表示,因此需要由相應部門完善監管制度,例如引入監管帳戶機制等方式保護消費者資金不被挪用捲走。此外,還需要加大司法打擊,對惡意失聯、肆意揮霍消費者預付款等違法行為嚴厲懲罰,整頓零售服務市場,肅清商業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