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主要的心理治療方法
吃午飯的時候,妮娜向蘇描述了她和她的治療師隆博士第一階段的工作。蘇問:「她使用了哪種治療方法?」妮娜回答說:「我也不知道,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嗎?」拒不完全統計,在目前的心理諮詢和治療市場上有將近500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這個廣闊的領域可以簡單地分為三個基本的類別:精神分析療法、以人為中心療法、行為療法。精神分析源於一個世紀前奧地利醫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工作。該理論認為情緒問題可以通過自由聯想、非批判式聆聽和釋夢的方式進行治療,而病人對改變的阻抗和將想法與感覺投射在分析師身上,同樣也有一定的作用。
精神分析療法
◆目的是培養個人的領悟能力,這有助於個人矯正性情感體驗的產生,促進個人和情感的成長。精神分析是一系列稱為「精神動力學」治療方法的統稱,該療法在治療過程中強調早年的生活經歷、潛意識和領悟力對個人改變機制的影響。以人為中心也稱為人本主義療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在20世紀中期發展出來的治療方法,他認為自我實現或自我潛能的實現是人的本能趨向。這種治療方法基於這樣的理念:一個人在一個給予真誠、關懷和共情的治療師的陪伴下能夠成長與發展,這個治療師既不讚揚也不責備,而是像來訪者的共鳴板一樣存在著。
以人為中心療法
◆以人為中心,治療師與來訪者的關係能夠促進來訪者自我實現和情感問題的解決。行為治療,以及它更具有現實意義的衍生物認知-行為療法(CBT),更看重針對現存的問題我們該怎麼做,教給來訪者一些具體的解決程序,而不是糾纏於過去的經歷。
行為療法
◆行為治療的工作重點是幫助來訪者改變舊的習慣,建立更為適應的行為反應。CBT具有短程、以問題解決為主和以目標為導向的特點。但CBT同樣很看重治療關係,好像在觀察自己作為一種特別的技術能否在治療關係這片土壤中生根發芽。當今,許多治療師將它們的實踐建立在若干種治療流派的基礎之上。這種根據來訪者的需要而選擇的、比較彈性的治療方法有時被稱作「折中的」、「整合的」或者「多模式的」。
◆好的治療師是將他們的治療方法建立在對來訪者的需要進行細緻的評估、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及有一個比較好的治療關係的基礎之上。
◆糟糕的治療師經常拘泥於一個狹義的觀點裡,並且無法用他們的方法滿足不同個體的需要。
◆如果你正在接受治療,請問自己:「你的治療師是迫使你適應療法,還是選擇合適的療法來滿足你的特殊需要。」
短程和長程的心理治療
蒂姆承認自己不開心、困惑和焦慮。「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心理治療呢?」他的朋友約瑟夫問道。蒂姆回答說:「因為我有很多比成年累月躺在治療椅上更有意義的事情去做」。喬質疑地說:「你好好查查,我姐姐的心理治療只持續了6周,並且據說這是現在的平均標準。」美國國家心理健康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大約有5200萬美國人正遭受著顯著心理問題的困擾,但是只有8%的人接受治療。
換句話來說,每5個美國人就有1個有情緒障礙,並且未接受治療。或者你大概知道哪些人符合這些描述:承受巨大工作壓力的人、自我價值感比較低的人、婚姻出現問題的人、吸毒或酗酒的人或者正經歷情緒低落期的人。這些困擾類型大多普遍存在於那些所謂的「正常」人之中。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那麼多本可以從心理幫助中獲益的人最後卻沒有接受相關的心理幫助或治療。其中一個原因是令人遺憾的,太多的人仍將心理問題與《飛越瘋人院》中傑克·尼科爾森(Jack Nicholson)所扮演的精神病人的角色相聯繫,或者與伍迪·艾倫(Woody Allen)在電影《安妮·霍爾》中所討論的在診療椅上永久地躺著相聯繫。沒有人希望接受長程的分析或治療,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當前的問題能夠立即得到改善,並且希望儘可能少花時間停留在諮詢師的辦公室中。
◆卓有成效的治療師更看重來訪者健康的部分,而非病理表現。最有價值的治療是幫助來訪者認清自身的力量與能力,並對之加以很好的利用。
◆當代的心理治療療法傾向於短程治療。當治療是解決焦點問題,而非以問題為導向的時候,能在有限的治療會談中獲得更為明顯的進步。一些人迴避獲得幫助,因為他們害怕治療師發現他們埋藏於內心深處十分秘密的事情。在焦點解決療法中,有一個主要的目標:「讓我們來看看是什么正在阻礙你獲得快樂,又是什么正在毀壞你的自我效能感,我們沒有必要挖掘你的過去和打開那個潘多拉的盒子。」短程治療的療程通常不多於12次會談,旨在解決來訪者最為緊迫的問題。
在短程治療的過程中,來訪者學習到比較具體的問題解決辦法,以便於他們更好地幫助自己。大家過去常常認為長程的治療效果更好,但是,現有的研究顯示短程治療能使來訪者產生更少的依賴,除此之外,它還具有許多其他特有的優勢。當然,一些人所受的困擾比較深,的確需要長期的治療,但是他們只是個例,而非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