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例保胎成功案例:
孕婦晨晨之前流產過一次,這次懷孕20周的時候感覺小肚子墜墜的,有點疼,陰道分泌物也比較多,有過前車之鑑的她,趕忙去了醫院。
到醫院,醫生簡單詢問病史,加急做了B超檢查和陰道檢查,結果診斷為「宮頸機能不全」。
而且B超結果顯示已經宮口擴張2公分了,需要緊急做「宮頸環扎術」。
術後,晨晨只能臥床,不可下床,每天輸著保胎藥。
就這樣,熬著一天又一天,終於熬到36周,順利分娩一個健康的女寶。
這就是一例宮頸機能不全孕婦的辛酸史。
宮頸機能不全是什麼?
宮頸機能不全也叫子宮頸內口閉鎖不全、子宮頸口鬆弛症。
宮頸機能不全患者的宮頸含纖維組織、彈性纖維及平滑肌等都比較少,或由於宮頸內口纖維組織斷裂,峽部括約肌能力降低,使宮頸呈病理性擴張和鬆弛。
簡單來說,宮頸正常情況下應該是閉合良好的,當宮頸機能不全的時候,會出現宮頸管縮短,宮口擴張。
打個比方,子宮就像是一個氣球,而宮頸就是氣球嘴,當氣球嘴紮緊時,子宮裡面的小寶寶能夠安全的發育、生長。當宮頸機能不全時,宮口擴張,相當於氣球嘴打開了,那氣球裡面的東西就會掉出來,也就是寶寶會從子宮出來,結果就是造成流產或者早產。
宮頸機能不全孕婦早產率是非宮頸機能不全人群的3.3倍,佔全部早產的8%~ 9%。
宮頸機能不全有哪些表現?
正處於妊娠期的宮頸機能不全孕婦可能無明顯症狀,或可能存在輕度症狀,如盆腔壓迫、宮縮、經前樣痙攣痛、背痛或陰道分泌物改變。
如果存在這些症狀,通常從孕14~20周開始,在被診斷出宮頸機能不全之前,症狀已經存在數日或者數周了。
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孕中期或孕晚期出現無痛性宮頸縮短、擴張,可伴妊娠囊膨出、胎膜早破,出現孕中期流產或早產。
這種特殊的疾病是如何得來?
其病因可分為先天性宮頸發育不全及後天性宮頸損傷。
u先天性發育異常:先天宮頸發育不全、宮頸膠原與彈性蛋白缺乏、子宮畸形等。
u後天性宮頸損傷:宮頸機械性損傷、創傷及生化因素引起,使宮頸內口損傷或嚴重的宮頸裂傷,致使宮頸組織連續性及完整性受到破壞。
當妊娠中晚期宮腔壓力增加,宮頸不能承受重力,出現宮頸內口擴張。
常見的損傷如人工流產術、鉗刮術、宮頸病變手術、陰道分娩造成的宮頸裂傷等。
有的孕媽曾疑問:宮頸機能不全嚴重影響妊娠結局,能不能在懷孕前做檢查發現呢,也好及時治療?
答案是否定的。
宮頸機能不全並不容易被發現!
未孕女性:
對於非妊娠女性,任何檢查均無法診斷或排除宮頸機能不全。超聲、MRI或子宮輸卵管造影等檢查可能發現子宮畸形;子宮畸形是宮頸機能不全的一個危險因素,但也不具有診斷性。
懷孕媽媽:
通過B超檢查,發現宮頸管長度≤ 25 mm,再結合陰道檢查和生育史、流產史,現有相關症狀等綜合分析,才能確定是否存在宮頸機能異常。
如何治療?
一般只要懷孕期間診斷為宮頸機能不全,或懷疑是宮頸機能不全,需立即行「宮頸環扎術」。
較常用的宮頸環扎術是經陰道宮頸環扎。就是把子宮頸暴露,然後用縫合線將宮頸口紮起來,這樣能夠保證胎兒安全的待在子宮內。
但是,並不是說做了「宮頸環扎術」就能高枕無憂。
術後還需要臥床保胎,進行抑制宮縮治療,不可大意。
出院回家後,有條件的孕媽可以使用能測宮縮的胎心監護儀,自己在家監測宮縮情況,以防流產或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