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機能不全亦稱子宮頸內口閉鎖不全、子宮頸口鬆弛症。是導致早產及中、晚期重複性流產的一個主要原因,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病因
宮頸機能不全的病因分為先天性及獲得性
先天性主要包括先天性宮頸解剖結構及組織結構的異常;
獲得性包括機械性損傷(如分娩,刮宮術,宮頸錐切)及生化因素(如炎症、血栓)的影響。
病理生理機制
宮頸機能不全患者的宮頸含纖維組織、彈性纖維及平滑肌等均較少,或由於宮頸內口纖維組織斷裂,峽部括約肌能力降低,使宮頸呈病理性擴張和鬆弛。
宮頸機能不全的診斷
超聲檢查是診斷宮頸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患者檢查前喝水憋尿,使膀胱充盈,採用仰臥位,將探頭置於孕婦恥骨聯合上方,探頭2.5-5.0HZ。顯示宮頸管的正中矢狀面,觀察宮頸管的情況。
宮頸機能不全超聲診斷標準
宮頸管寬度超過0.6cm;
宮頸內口寬度大於等於1.5cm;
宮頸長度小於2.5cm, 宮頸長度>30mm為正常;長度<20mm提示宮頸明顯縮短,提示將流產或早產可能;
宮頸管內顯示有突出的羊膜囊,囊內有或無胚胎。
滿足以上上述任意兩項即可診斷。
超聲所見:孕婦宮頸管全程擴張,長徑約2.3cm,動態觀察時可見宮頸管時大時小,最寬處月3.2cm,最窄處約0.6cm,考慮宮頸機能不全。
治療方面
一般治療:①臥床休息;②孕激素;用17―羥孕酮500~1000mg/周;③宮縮抑制劑,如β-腎上腺素受體興奮劑柔多巴,首先靜脈注射,宮縮抑制後改為口服40mg,每8h1次。用藥過程中注意孕婦心率,有心臟病者禁用;
手術治療:主張孕14-18周期間進行子宮頸內扣環扎術,其手術成功率可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