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介紹:
帝國反擊是千伏工作室的勝敗咫尺系列兵棋的第七作,是以二戰東線蘇德雙方1945年在匈牙利地區的作戰行動為背景設計的兵棋。
《帝國反擊》一共提供了三個劇本,分別是康德拉行動、冬季春醒和全劇本,其中康德拉行動和全劇本使用劇本卡上面的部分,冬季春醒使用下部分。可以看出來,全劇本一共要使用89個算子,即參戰的單位達到了89個,雖然不能說規模宏大,但對於入門級的兵棋來說還是初具規模了。
《帝國反擊》屬於入門級的兵棋,規則比較簡單,規則書一共只有10頁,其中還包括3頁的戰史介紹。通讀一次規則只需要20分鐘左右的時間,非常容易上手。其中比較亮點的規則包括自行布置補給隊連成補給線,以及體現蘇德雙方戰術特點的裝甲突破和縱深突擊。本作依據勝利點判斷勝負,主要通過完成命令和擊潰特定單位得分。
上圖就是全劇本的初始設置,德軍第9山地軍被蘇軍46集團軍、第7近衛集團軍和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包圍在布達佩斯。西面由南至北蘇軍建立了一道防線,最北側蘇軍第七近衛集團軍面對德軍第72軍和第57裝甲軍,然後是第4近衛集團軍和烏克蘭第三方面軍面對德軍黨衛軍第4裝甲軍和第1騎兵軍。
1、 補給線的建立
在《帝國反擊》中,補給線要通過自行放置補給隊來建立,每個補給隊的補給範圍為4格,最終必須要將補給線連接至指揮部,連接了補給線的指揮部可以為指揮範圍內的部隊提供補給。如果部隊斷補,雖然指揮部也能啟動部隊,但是一旦發生戰鬥,那麼無論戰鬥結果如何,斷補的部隊都要承受一點損失。
上圖就是斷補的實例,蘇軍放置在布達佩斯中的補給線被德軍攻擊並消滅,直接切斷了布達佩斯以南蘇軍的補給,但蘇軍側翼迂迴的部隊也突襲了德軍的補給線,切斷了布達佩斯城外德軍的補給,但這支部隊本身也由於遠離補給線而斷補。可以說一旦斷補,部隊就很容易蒙受重大的損失,進攻會有所顧慮,防線也更容易被撕裂
所以在推演過程中,建立有效的補給線並保護好補給線是使部隊戰鬥力充分發揮的根本保證。隨著部隊的調動,補給線也要做相應的調整,儘量不要出現部隊突破而補給沒有跟上的情況,這樣突破的部隊就很容易出現重大損失。然後就是要做好補給線的保衛工作,補給隊本身沒有戰鬥力,而且被擊潰一個補給隊還會使對方獲得1VP,所以對手一定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攻擊補給隊的機會。至於怎麼保衛,自然就是將補給隊放置在防線的後方,注意戰線不要留下可以讓對方部隊插入的空檔。
2、 補給點的使用
《帝國反擊》中採用了補給點的機制,補給點可以用於啟動指揮部、補充炮彈進行炮擊、部隊的整補和重整以及發動裝甲突破和縱深突擊。獲取補給點的唯一途徑就是每回合雙方可以獲得一定的補給點,也就是說補給點的數量是有限的。而本作中更為明顯的特徵是德軍的補給點多於蘇軍。
德軍補給點相對充裕還比較易於周轉,但是蘇軍玩家如何合理分配補給點就是一項考驗了。蘇軍玩家在前期光是啟動指揮部就幾乎可以消耗掉所有的補給點,尤其是前期還要攻打布達佩斯要塞,很難有富裕的補給點用於重整、整補、炮擊以及縱深突破(前期也基本用不上)。所以蘇軍玩家在調整防線的時候儘量進行最必要的調整,能夠少啟動一個指揮部就等於多一點補給點可以用於重整一個近衛步兵師入場。而且第6回合的時候蘇聯強力援軍進場還會一次性消耗5點補給點,所以一定要提前作好計劃,防止出現援軍入場後沒有補給點可以用於啟動指揮部以至於戰線崩潰的情況出現。
3、 淺談蘇軍戰術
蘇軍除了攻打布達佩斯內的德軍外,總體來講是處於守勢的。雖然部隊多於德軍,但是和德軍的裝甲部隊相比戰鬥力存在較大差距。首先是防線的設置,德軍如果使用裝甲突破的話一個回合就有5支裝甲師可以移動和進攻兩回合,在加上在平原地形如果打出撤退德國裝甲部隊可以挺進多達三格,所以蘇軍不能只設置一條防線,應該要層層阻截,防止被德軍裝甲部隊一舉突破。
然後就是合理配置兵力,德軍的主力在布達佩斯西側以北,而蘇軍在南邊布置了許多兵力,這些兵力防守有餘進攻又稍顯不足,所以可以適當抽調一部分前去支援北側的防禦,另外就是初始設置在埃斯泰爾戈姆的蘇軍部隊要及時調動指揮部將其納入指揮範圍,畢竟這裡還有一支強大的機械化軍,蘇軍要注重提高部隊的利用率。
最後就是要抓住機會,蘇軍雖然部隊多,但是損失也大,前期防禦過程中很容易就會被德軍裝甲部隊逐個擊潰,再加上補給點的匱乏而不能及時重整,所以蘇軍不能一味防守讓德軍蠶食自己的有生力量,一定要抓住機會給予德軍壓力。例如上圖,隨著德軍的推進,德軍部隊較少的弊端就會逐漸顯現,側翼就可能會留出空檔,如果埃斯泰爾戈姆的蘇軍在指揮範圍內就可以對德軍的側翼造成威脅,甚至有機會突襲其補給線,這樣就可以牽制德軍的進攻鋒芒。
4、 淺談德軍戰術
相對於蘇軍的眾多部隊,德軍主要就是依靠精銳裝甲師作為進攻矛頭。在我看來,德軍首先利用蘇軍北側防線較弱的情況進行突擊,爭取打掉蘇軍的指揮部。然後在北側小範圍內充分利用裝加力量發動鉗形攻勢,爭取消滅這一塊蘇軍的有生力量,然後繼續由北至南橫掃而下,首要打擊蘇軍的指揮部和補給線,然後消滅蘇軍的有生力量。這樣的戰術一來可以避免東西向突破導致的側翼大面積暴露的問題,而來可以南北兩側的德軍力量進行匯合,單靠南側的德軍是很難單獨突破蘇軍的防線的。當然,這樣的戰術也就基本意味著放棄了布達佩斯的守軍,只能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樣還是需要為補給線設置防衛部隊,防止蘇軍從埃斯泰爾戈姆甚至抽調布達佩斯的進攻部隊來打擊我方的補給線。而且德軍一定要警惕蘇軍可能的反撲,雖然德軍看似強大且補給點充足,但是一旦被擊潰1到2個裝甲師就會給德軍的進攻造成很大的麻煩,可以說德軍的容錯率是很低的。
推演戰報(春醒戰役):
本次戰役的參戰序列如圖所示,蘇軍擁有26集團軍和第3機械化集團軍的部分單位,共計8個步兵師,4個近衛步兵師,2個近衛騎兵師,1個騎兵師和1個坦克軍。
德軍擁有黨衛軍第1裝甲軍的「阿道夫·希特勒」裝甲師和「希特勒青年」裝甲師,黨衛軍第2裝甲軍的「帝國」裝甲師和「霍亨施陶芬」裝甲師,第1騎兵軍的1個騎兵師、1個騎兵旅和兩個步兵師,還得到了匈牙利第25步兵師和黨衛軍第四裝甲軍「維京」裝甲師的支援。
本作主要依靠計算勝利分來決定勝負,德軍可以通過擊潰紅軍的近衛坦克軍、近衛機械化軍(春醒戰役劇本中並沒有這種單位)、指揮部和補給隊得分。紅軍可以通過擊潰德軍的黨衛軍裝甲部隊得分。另外就是通過完成任務目標來得分,德軍如果成功佔領多瑙城堡(紅圈處)則可以得到10 VP,蘇軍在第12回合結束時如果佔領塞克什百堡和埃斯泰爾戈姆則可以獲得5VP。推演結束時VP更高的一方獲勝,如果VP相同則德軍獲勝。
戰場初始布置如圖所示,可以看到紅軍的步兵師在多瑙城堡西北方向組成了一條防線,當面就是德軍的重兵集團。我作為蘇軍指揮官,對於守住正面防線還是很有信心的,雖然步兵師戰鬥力不強,但是數量充足,而且重整和重建也比較便宜。比較擔心的是多瑙城堡的北方道路並不在我的控制之下,如果德軍裝甲部隊繞開我的正面防線從道路缺口直插而入的話我將會有很大麻煩。另外,想要取得勝利的話我必須要比德軍VP至少高一點,光靠被動防守很難取得VP,畢竟不可能靠步兵師擊潰德軍的裝甲師。這樣北邊的道路也是我的突破口,我可以通過道路機動讓我部署在多瑙城堡北面坦克軍和近衛步兵師尋找機會突襲塞克什百堡並佔領埃斯泰爾戈姆。
第一回合結束時戰場態勢如圖。德軍指揮官似乎對他手上的5個黨衛軍裝甲師組成的進攻矛頭非常自信,選擇了正面突破。面對德軍裝甲部隊的突擊,紅軍防線被擊退大概20公裡,被擊潰一個步兵師,3個步兵師被打殘,出乎意料的是「希特勒青年」裝甲師的進攻並不是那麼輕鬆,遭到了蘇軍近衛步兵師的頑強狙擊,給「希特勒青年」師造成了不小的損失。看到德軍只顧及正面突破,我立即指揮坦克軍和近衛步兵師按計劃行動,第18坦克軍成功突襲了只剩德軍指揮部的塞克什百堡,擊潰了德軍指揮部,並佔領了塞克什百堡,為紅軍獲得了1VP。同時第80近衛步兵師機動達到布達佩斯。
第二回合戰場態勢如圖所示,德軍繼續選擇錘擊紅軍的防線,試圖打開一條口子,但是僅前進了10餘公裡,紅軍利用兵力優勢建立起了連綿不斷的防線,有效遲滯了德軍的進攻矛頭。另外一方面,德軍新建的指揮部直接沿公路抵達布達佩斯,與紅軍指揮部同歸於盡,雙方各得到1VP,德軍此舉防止了布達佩斯內的紅軍近衛步兵師再次被啟動。為了能夠再次啟動這支部隊以佔領埃斯泰爾戈姆,我選擇將另一個指揮部也通過道路機動移動到了布達佩斯。
最後一回合,德軍指揮官發現自己的部隊並沒有希望突破蘇軍的防線佔領多瑙城堡,於是決定掉頭解決塞克什百堡和布達佩斯的紅軍突襲部隊,如果能夠擊潰布達佩斯的紅軍指揮部的話,德軍就能再得1VP,就能扳平勝利分,從而獲得勝利。雖然德軍塞克什百堡周圍的重兵集團成功消滅了紅軍第18坦克軍,但是在布達佩斯德軍卻沒有那麼大的優勢,再加上城市中的防禦優勢,蘇軍最終只需要承受一點來自斷補的損失,可以通過近衛步兵師來承受。
至此,整個春醒戰役結束,雙方都沒有完成任務,但是紅軍以1VP的優勢獲得勝利,德軍的攻勢再次被瓦解,紅軍的增援也即將來到,德軍已經失去了再次發起進攻的機會。整個推演的體驗還是比較不錯的,雖然也有一些地方出現了村規,但是這也為之後的全劇本推演奠定了基礎,我也非常期待全劇本的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