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談哲學:人首先應該知道他能知道些什麼

2020-12-14 靜夜思學

洛克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經驗主義代表人物,代表作《人類理解論》。有一次洛克與朋友們討論問題時,他發現當他們將議題討論地越深入就越陷入疑惑和困擾。這種現象令洛克感到奇怪,他想,也許人類從一開始就存在一些錯誤的觀念,這些錯誤觀念起於毫末,無法引起人們的注意,但隨著推導鏈條的延長,建立在這些錯誤觀念上的結論最終將使人陷入矛盾和疑惑。也許人類在討論各種命題以前,首先應該先檢視一下他們是否在討論他們根本無法認知的東西。

在我們從事探索本性之前,應首先檢查我們自己的能力,看看什麼對象是我們的認識適合或不適合於處理的。——約翰·洛克

洛克認為當人類開始討論問題的時候,人類是在運用他的知識,但這知識從何而來?靠不靠譜?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也許人們應該從源頭開始來進行考察。

考察人類知識的起源,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聽起來很玄虛的話題,但西方哲學家,你懂得,他們喜歡鑽研這類問題。洛克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宏大的目標:

考察人類知識的起源考察人類知識的可靠性考察人類知識能理解的範圍考察人類信仰的根據

為了解決一個小疑惑,洛克竟然要研究這麼費勁的內容,如果他是一個中國人,恐怕會被稱為神經病。愛刨根問底的人都會被扣以神經病的帽子,人們常常說「這個人又鑽牛角尖啦」,但對我個人來講,還是很欣賞這種精神的。

在開始他的考察之前,洛克首先承認一點,與浩瀚的世間萬物相比,人類的認知是有界限的,就像人的視力是有界限的看不清遠方的事物一樣,人不可能做到能理解萬事萬物,如果一個人試圖就人類所無法理解的領域發表意見,並妄想說服他人而不引起紛爭,那必然是徒勞的。

然而即便人類的認知範圍是有限的,人類也應該感激他們是整個星球上認知範圍最廣泛的,而且如果人類能在這有限的範圍裡充分探索,他們任何合理的要求是可以得到滿足的。關於此,洛克用了一個燭光的比喻,燭光雖不如太陽明亮,但用於走路已是足夠的了。

在我們心中點燃的蠟燭已夠明亮可以達到我們的全部目的。——約翰·洛克

洛克在考察人類的認知範圍時指出,當一個人了解到這個世界並不是全部都可以被理解的時候,他不應該因此陷入懷疑主義或虛無主義,懷疑主義者懷疑所有知識的可靠性,虛無主義者認為所有知識都因此而無用。在洛克的哲學中,他承認知識的可靠性,但他更關心知識的來源問題。

在洛克生活的年代,普遍存在這樣一種觀點:人的知識是天賦的,即便不是全部,但起碼部分關鍵的知識是天賦的、與生俱來的。不僅西方,就是在東方,天賦觀念也很有市場,如王陽明的良知學就認為人生下來就是有良知的。

洛克試圖理解天賦觀念的理論,但經過深入思考後,他還是理解不了。人真的一生下來就自帶什麼觀念嗎?如果有,那麼將一個小孩子從小就關在非黑即白的屋子裡,他會理解什麼是彩色嗎?如果沒有,那麼為什麼會有一些普世的準則,全世界的人都承認呢?

對天賦觀念的批判是洛克哲學中的一大成果,這個話題我們下次再聊。

相關焦點

  • 王小波:人活在世上,首先應該避苦避害
    洛克先生以為,人人都追求快樂,這是不言自明的。以此為基礎,他建立了自己的哲學大廈。斯賓諾莎也說,人類行為的原動力是自我保存。作為一個非專業的讀者,我認為這是同一類的東西,認為人趨利而避害,趨樂而避苦,這是倫理學的根基。以此為基礎,一切都很明白。相比之下,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大不相同,認為禮高於利,義又高於生,這樣就創造了一種比較複雜的倫理學。
  • 約翰洛克:習慣是關乎人一生的大事
    洛克希望年輕的紳士能夠隨人、隨時、隨地都有適當的舉止與禮貌,務使他的一切言談、容顏、動作、姿態、位置等全都合適。堅忍是其他德行的保障與支柱。"真正的堅忍是當一個人無論遇到什麼災禍或危險的時候,他都能夠鎮靜自處,盡責不輟。"在洛克看來,堅忍需要勇氣,一個人沒有勇氣是很難盡責的,很難具有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的品性,節制是德行的一種基本原則,沒有節制能力的人往往一事無成。
  • 約翰·洛克:研究哲學能讓我們明白許多爭論是毫無意義的
    例如培根是一名政治家,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公務活動,研究哲學只是業餘愛好而已,倘若沒有著作流傳於世,恐怕也沒人知道他的哲學家身份;笛卡爾曾當過兵、研究過數學、到過歐洲各地遊歷、最後才定居於荷蘭,閉門著述,身邊也並未圍繞著一群弟子。然而正是這兩個人,共同奠定了近代哲學的基礎。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邊跑邊寫,村上春樹的另類創作哲學
    讀完《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後的感受就如荀子的這句話,村上春樹無論是堅持跑步,還是小說創作,都是堅持不懈地一直向前,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村上春樹是日本後現代主義小說家,29歲開始創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另外被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
  • 笛卡爾的哲學:什麼是「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的哲學思想是從他的方法論出發的,也就說《第一哲學沉思集》和《哲學原理》都以他的第一部著作《談談方法》為基礎。要了解的笛卡爾哲學的脈絡,就有必要先了解他的方法。伽森狄勸笛卡爾反思一下自己在娘胎裡,或剛出生的頭幾天、頭幾個月甚至頭幾年,是否還記得自己當時都想了什麼。「假如你回答我說你都忘記了,我也不想再問你為什麼忘記了;我只想告訴你去考慮一下,姑且不說你在那個時候幾乎根本沒有什麼思想吧;即使有,它也應該是多麼渾沌,多麼輕微啊。」
  • 準高三的你應該知道些什麼呢?
    無論什麼考試,都要明確一點,只要不是高考就可以補救,只要是一次練習一次考試就是你查缺補漏的一次機會。小考小練高三必不可少。沒必要天天盯著那個分數著急,也沒必要天天數你對了幾個錯了幾個,沒必要關注什么正確率。你需要關注的是你的排名,以及你那些分數丟在哪裡了。
  • 你應該知道的50條西方哲學名言
    阿那克西米尼——世界源於無限的空氣在西方哲學史上,他開創了用事物量的變化來說明事物在性質上的區別的歷史。畢達哥拉斯——萬物都是數「最優秀的人則獻身於發現生活本身的意義和目的。他設法揭示自然的奧秘,熱愛知識,這種人就是哲學家。」
  • 在你談跑步時,你在談些什麼?
    記得讀過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初為好奇,好奇書名還可以這麼長。好奇他在談跑步時到底會談些什麼。後來讀過書之後,才明白談跑步,其實談的不僅僅只是跑步,而是每天都在做的事,而每天都在做的事,也就漸漸成了哲學。
  • 講給你的哲學入門課看完你就知道為什麼要學哲學以及怎麼學
    比如他會辭掉高薪清閒的國企工作,跑去鄉下建圖書館,推廣閱讀。我一直好奇原本是好學生、法大本科牛津碩士的他為什麼會突然脫離以往的生活軌跡,一意孤行地走上了另一條少有人走的路。直到我聽了他在706空間的哲人主題講座。這個講座很長,他整理成文字的講稿有8千多字,但真的很值得看。
  • 西方哲學史丨羅素 :洛克的政治哲學—財產
    ,可能覺得仿佛洛克擁護大資本家,既反對比他們社會地位高的人,也反對比他們社會地位低的人,然而這可說只是部分真實。首先,據他講每個人對他個人勞力的產品持有私人所有權,或者至少說,應當持有這種權。在工業生產前時代,這準則還不像到後來那麼不現實。城市生產在當時主要是自己保有工具、自售產品的手藝人幹的。至於農業生產,洛克所隸屬的那個學派認為「小農自耕制」算是最好的制度。他講,人能夠耕多少田地,他就可以保有多少田地,但不得更多。
  • 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
    村上春樹也愛跑步,寫了一本《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書中有一句話說,「同樣是十年,與其稀裡糊塗地活,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當然令人更滿意。跑步無疑大有裨益。他通過跑步一事,在談活著的意義,燃燒生命,燃燒自己,有目的,生氣勃勃的活著。就像他自己做的。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至少跑步10公裡,平均一周要70公裡。這樣一個數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吐血的目標了。在他認為,我每天都在寫作,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身體,不抽出一點時間來健身,來做自己喜歡的事,那怎麼能行。
  • 洛克王國:新手送的寵物多厲害?和老帳號一比就知道了,實力碾壓
    大家好,歡迎來到王者都知道。關注筆者的小夥伴都知道,前不久筆者又回歸了洛克王國,這次沒有送什麼寵物,可能離上次回歸的時間太短了,在上次,送給了筆者一隻覺醒迪莫,還有一隻蒼流,都是比較厲害的寵物,但是打一些boss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有粉絲和筆者說,重新註冊一個帳號會好很多,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註冊了一個。
  • 康德的「批判哲學」為什麼那麼牛?都講了些什麼?
    他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被稱為哲學歷史上的「三大批判」,分別闡述了他對人類的知識、倫理和人與宇宙的關係等三個方面的深刻理解和思想看法,三大批判把哲學研究方向由本體論轉向了認識論、方法論,把從開始的一味討論隸屬於形上學的上帝說、存在論,轉向了對人自身(主體與客體)的探索與窮究,從而建立了以研究人本身為核心的人類學。僅此一點,康德就堪稱偉大。
  • 一個40多歲的人失業半年多,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應該怎麼辦?
    一個40多歲的人失業半年多,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應該怎麼辦?這是一個粉絲的問題,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樣的人,是沒有摔到谷底。一個失業半年的人,還有飯吃、有衣穿,還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那只能說明家底厚實。一個中年人,在這種情況,不知道幹什麼,應該怎麼辦?
  • 「分析哲學」是什麼以及能做什麼
    「分析哲學」是什麼以及能做什麼江怡摘要:雖然當代哲學家圍繞分析哲學的性質問題還存在各種不同觀點
  • 徐英瑾談大數據、哲學與人工智慧
    他不僅開設了「人工智慧哲學」課程,同時也撰寫了大量相關論文和評論,並出版了關於人工智慧的專著。人工智慧「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工程技術色彩濃鬱的學術領域,哲學研究則高度思辨化和抽象化,二者之間應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徐英瑾說。此篇訪談,是他相關觀點的一個集中的反映,可以體現他對當下人工智慧發展的思考。
  • 我們通常所說的哲學有什麼用?
    也許問題是這樣,人們對哲學的了解更多停留在高中的馬列哲學的課本上,學過它的人幾乎都知道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那三大規律,「否定之否定」,「質變量變」,「對立統一」,所謂辯證法及其對萬物相對性的解釋,「一切道理都是相對的」幾乎成了口頭禪。據我所知道的,人們似乎只記得了「一切道理都是相對的」這句話,並將它用在辯論的場合,幾乎沒有不能取勝的。
  • 洛克的作品促進了兒童教育的發展,也促成了兒童文學的形成
    然而這樣的書並不多,而且到最後,「在英語文獻中,我還不知道哪一本像洛克先生的書一樣值得精讀」。《教育漫話》在洛克之前的時代幾乎沒有什麼兒童書籍約翰·克拉克與他的許多教育界同輩一樣,早已被人遺忘。但約翰·洛克沒有被人們忘記。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作家也能向陽而生
    於是翻開他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作者村上春樹,是日本當代著名小說家,他憑藉第一部作品《 且聽風吟 》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 挪威的森林 》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連續七年都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 關於防曬:你應該知道些什麼?
    全年夏天陽光直射,炎熱的天氣總是讓人想一整天都待在冷氣房裡。然而儘管是在室內,防曬是必不可少的,更何況是室外。很多人都把防曬霜盲塗,認為主要是避免曬黑嗎!但是這真的是防曬的用途嗎?關於防曬的知識,有些人清楚有些人不明,今天就來好好科普防曬。關於防曬:你應該知道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