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讀書日。每年4月,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會圍繞「4·23」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閱讀宣傳推廣活動。對於兒童來說,閱讀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除了成人熟悉的文字閱讀以外,圖畫、顏色、風格甚至成人陪讀的語言和環境都是他們閱讀的對象,是他們文字閱讀的基礎和了解未知世界、培養閱讀習慣的有效途徑。作為孩子的父母,帶領孩子學習閱讀,你也等於是為他開啟了通往書本世界和學習的大門。
「我該如何幫助我的孩子進行早期閱讀呢?」——親子共讀圖畫故事書是家庭中最有效的閱讀方式之一。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發展目標可以發現:早期閱讀不僅僅是早期識字,還包括閱讀畫面、情景體驗;講讀語音辨別、圖文內涵匹配;對語句語意理解、對字體符號了解等多方面閱讀內容。
親子共讀是家庭中最有效的閱讀方式之一,而圖畫故事書(即繪本)則是親子共讀的最佳選擇。孩子有了閱讀的陪伴猶如有了「隱形夥伴」,會增添孩子的快樂和幸福。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曾說:「讀這樣的書(圖畫書)時最好這樣: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你朗讀,那文字和圖畫同時滲入兩代人的生命。」如此溫馨的親子時刻,使孩子受益終生。
「有什麼秘訣可以幫助我在家庭中開展早期親子共讀呢?」請看以下4個錦囊吧。
更多的關於幼兒閱讀的方法、策略,請關注第五屆「育兒講堂」公益活動及家長學校指導用書《認識孩子: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穆文敏)
錦囊一:發現式閱讀,捕捉讀本的有趣信息
利用書籍中的情景,模擬生活中的場景,引導幼兒體會標識、畫面、文字符號的用途。
◆ 讀本舉例:
《兔子先生去散步》:一個小兔子在散步的路上,經過了很多不同的地點,而每一個地點都有一個隱含的符號標記,提示著下一步將要發生的內容。孩子在這個猜想和驗證的過程中,與小兔子一起一步步地向前走。
錦囊二:猜想式互動,激發閱讀的無限遐想
家長應經常陪伴及鼓勵利用圖文信息來大膽推測、想像故事情節的發展,改編故事部分情節或續編故事結尾,還可以用繪畫、泥塑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或者在成人的幫助下自製圖畫書。
◆ 繪本舉例: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這是一個讓孩子感到過癮並增長知識的故事,以一個有趣的故事從科學的角度來闡釋大小便這個問題,讓孩子學會以科學的眼光來坦然面對本來就光明正大的生理問題。
錦囊三:開放式提問,提升閱讀的實際品質
在給幼兒讀書或講故事時,可先不告訴書名,讓幼兒聽完後自己取名字,並說出這樣命名的理由。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放手自己去讀簡單的圖文,鼓勵自主閱讀,並與成人討論自己在閱讀中的發現、體會等。
◆ 讀本舉例:
《逃家小兔》:這對母子之間的對話圍繞著「逃」和「找」展開,回憶我們的童年,誰沒有想過逃呢,今天的孩子也許更想「逃」,他們的鬼點子就像小兔子一樣層出不窮。
錦囊四:審美式解讀,體驗圖文的藝術精髓
很多經典的兒童作品,都會有歷史的傳承,畫面也多是大師的繪圖作品,孩子可以欣賞經久的畫面,感受畫面的語言。還可以讓幼兒體會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欣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引導幼兒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 讀本舉例:
《母雞蘿絲去散步》:母雞蘿絲悠然自得地去散步了。兜了好大一個圈子,它又悠然自得地回來了。可這位鄉下傻大姐完全不知道,它身後已經鬧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