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文化自信 傳承黃河文化

2020-08-28 暑期實踐調研團

——外國語學院&34;洛陽調研團實踐紀實

7月23日,外國語學院&34;調研團洛陽支隊對洛邑古城進行了實地調研。

飄洛陽牡丹香,承傳統文化脈

&34;還沒等隊員進門,店主熱情的聲音已經從店內傳來。

在實踐成員說明來意後,牡丹香店的老闆對香的歷史進行了細緻地介紹:&34;跟隨店主的指引,隊員們關注到洛邑古城裡的牡丹香店裡就陳列著五花八門的香爐,其中有一隻還是按洛陽博物館裡釉陶博山爐一比一製作的。牡丹香店結合洛陽的標誌之一牡丹特別推出了一款產品:聞香識洛陽,分為春、夏、秋、冬四款香,香氣芬香襲人,包裝也精緻考究。由於歷史原因薰香沒能得到較好傳承,然而如今隨著制香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製作香。此外,店主向我們介紹了牡丹香傳承人李文雙老師。她出生於制香世家,從小就跟隨爺爺學得傳統制香方法,並在傳承中吸取各地制香精髓,對祖傳牡丹香配方和傳統工藝進行創新,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牡丹香文化。

洛陽名勝予底蘊,河洛文化築自信

隨後,隊員對景區內的遊客進行了採訪,其中一位退休的老教師,她熱情洋溢地向隊員介紹文峰塔的相關歷史背景:&34;

隨後,阿姨向隊員解釋:&34;如今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每一座城市都面臨著現代與傳統的衝突。對此,阿姨向隊員聊起自己的觀點:&34;阿姨的話語裡洋溢著對河洛文化的認同和自信,深深感染著一旁的實踐隊員。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血脈,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心。黃河水和黃河精神哺育了中華民族,為了更好地弘揚黃河精神,傳承黃河文化,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懂得自己的使命與擔當,身體力行,堅定文化自信。



(外國語學院 高若萱)

相關焦點

  • 「黃河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專題調研啟動儀式在黃河科技學院隆重...
    生態文化研究中心的師生代表90人參加會議,副校長於向東主持會議。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此次「黃河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專題調研圍繞黃河故事及黃河歷史文化變遷、沿岸生態保護現狀、黃河文化遺產的時代價值與傳承等課題進行。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自去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河南省全省上下搶抓機遇,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時代」。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當下,加快推動這一國家戰略順利實施,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對堅定人們的文化自信有著重要意義。
  • 保護傳承敦煌文化 增強中華文化自信
    2019年8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敦煌研究院視察莫高窟、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護和弘揚傳承敦煌文化藝術情況,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作為一名畢生從事敦煌莫高窟保護研究的文物工作者,我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對敦煌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重要講話,備感振奮。
  • 暑期實踐|共護黃河生態,傳承中華文化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為了提高社會各界對黃河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7月20日上午「黃河有我更美好」鄧州小分隊前去北京瀚韜教育機構(鄧州分部)對小學生進行黃河保護治理的宣講活動。於是​在正式宣講保護黃河內容之前,我先引導孩子們積極回答有關黃河的古詩,雖然他們黃河的相關知識積累量不是很多,可是他們的熱情也讓我感覺很欣慰。當學生們看到播放的黃河奔流圖片時,一片驚嘆,讚嘆她的壯闊,表示以後有機會也要一睹黃河真容。當看到黃河出現斷流的現象時,也是一片唏噓,為母親河現狀擔憂。
  • 鄭州:黃河文化走進開學第一課
    丁友明 攝中新網鄭州9月1日電 (韓章雲 靳靜)講述《黃河大合唱》創作背景及相關歷史、聽傳承人介紹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創作黃河文化主題剪紙……9月1日,由共青團鄭州市委舉辦的「青春尋訪 ·黃河文化」「河小文」進校園開學第一課在河南鄭州開課。
  • 活化傳承非遺增強文化自信
    這裡的送王船活動十分典型,在吸引越來越多民眾觀看和參與的同時,也帶動了對更多地方非遺文化、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傳承。  六百多年民俗  晉升世界非遺  22日上午,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開幕,在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參與下,論壇對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送王船項目的經驗進行總結,對申遺後閩南文化傳承進行探討。
  • 【開封黃河故事】倉頡文化:黃河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
    一年來,我市牢記囑託,踐行指示,在黃河岸邊演繹了一個個出彩開封黃河故事。為紀念座談會召開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周年,進一步挖掘黃河文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好黃河故事」的指示,保護傳承黃河文化,開封日報和開封第一黃河河務局聯合開展此次黃河故事挖掘和搶救工作,並開設《開封黃河故事》欄目。
  • 傳承黃河文化 『硯』請八方來客
    為響應共青團河南省委「百萬青年沿黃生態產業發展協作行動」,結合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鄭州財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積極組織師生踐行「河小文」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研學交流項目。2020年8月11日,鄭州財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黃河非遺研學」暑期社會實踐團「傳承黃河文化 『硯』請八方來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正式啟動。
  • 2020寧夏省考申論賞析:弘揚黃河文化 凝聚精神力量
    弘揚黃河文化 凝聚精神力量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血脈。根植於黃河流域的黃河文化,也堪為中華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體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浩瀚星空中都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記,是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明確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 以高度文化自信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
    我們牢記總書記囑託,按照「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目標定位,努力將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革命精神的重要誕生地,打造成為彰顯文化自信的示範區、輻射區,以高度文化自信守護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為中華文明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作出貢獻。一、文化自信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蒞臨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
  • 「青春尋訪 黃河文化」行動進校園
    本報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董豔竹 通訊員 靳靜)為引領廣大團員青年講好黃河故事、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昨日,由共青團鄭州市委舉辦的「青春尋訪 黃河文化」「河小文」進校園開學第一課在鄭州外國語中學開課。活動中,鄭州外國語學校歷史教師張昌明以《黃河大合唱》為主題切入點,通過講述歌曲創作背景及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心、民族魂。在「黃河文化傳承」環節,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連德林、連紅增、連蕊、連茹悅四代同臺剪紙示範,現場指導同學們完成剪紙作品《黃河》。
  • 弘揚黃河文化 爭做黃河少年
    同時,焦素青老師還給孩子們講解了堵口會談事件、復堤鬥爭事件一直到黃河歸故的故事。孩子們聽的津津有味,增長了對花園口一九三八年扒口事件的了解。 隨後,孩子們在老師們的帶領下路過水利科普長廊,來到黃河大壩,認真聆聽王巧梅老師講解黃河文化故事,孩子更進一步加深了對黃河文化的了解。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命脈與思想沃土。
  • 2020多省優質申論範文:重建節日文化 增強文化自信
    反映出當前年輕群體對於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不了解,逐漸退化為「假日」。這既是端午節正面臨的危機,也是我國所有傳統節日文化面臨的危機。因此,重建節日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愈加緊迫。傳統節日是一種紀念日,內涵豐富。
  • 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之四川:加強文物保護展示,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加強文物保護展示,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四川博物院院長 韋荃「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千古名句展現了黃河奔騰赴海的宏偉畫卷,那浩蕩水勢更是中華民族奮發自強,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象徵。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把黃河歷史傳承好、把黃河精神發揚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力量,是黃河流域各地文博機構在新時代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
  • 河南工程學院舉辦「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學術報告會
    會議邀請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河南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夏林博士作題為「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學術報告。文科院部科研院長、科研辦主任、南水北調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科研骨幹以及師生代表等100餘人聆聽了報告會,會議由副校長賀金鳳主持。
  • 鄒建民委員: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
    本報訊(記者何文卿)全國兩會期間,鄒建民委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也是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建設文化強國需加強頂層設計,築牢文化自信的基礎。」
  • 根植黃河文化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黃河是河南的根脈,發展文化旅遊,我省最有競爭力、號召力和吸引力的就是黃河文化。要實現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和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打造精品景區和線路,提升產業品質,還要實現黃河文化旅遊在區域、產業、市場、服務、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打造展示黃河文化的旅遊景區和線路  規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 高考作文素材:從「古詩詞熱」看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
    題: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從「古詩詞熱」看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  不是歌手選秀,也不是明星綜藝,2017年春節到元宵節,以古詩詞為主題的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意外」走紅,人們的朋友圈被詩詞曲賦刷屏,無數男女老少被詩詞達人們圈粉。
  • 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領略家鄉文化魅力
    本報訊 全媒體記者邵瀅報導 為增強中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感悟家鄉開封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8月5日,市十四中七十五班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走進開封博物館在開封博物館,同學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城市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對開封歷史上的水運文化、商業文明、科學技術、世俗風貌等內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各個展廳內琳琅滿目的古玩、精美絕倫的字畫、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深深震撼了在場每位同學,大家既為開封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文明讚嘆,也為今日開封的現代化發展建設成就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