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成:疏解核心城市功能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12月9日,由新華網與莫幹山研究院共同發起的「推動與完善都市圈建設高端對話——數字經濟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與發展」順利舉辦。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研究員就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經濟發展等問題發表了一系列見解。

  「大灣區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經濟要素聚集的區域概念。」肖金成表示。「因為世界有三大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均是經濟要素高度聚集在世界有極大影響力的地方,粵港澳大灣區應和世界三大灣區對標,未來要在這一空間範圍內進一步聚集經濟要素,實現產業結構升級,並讓其空間布局更優化,在國際上經濟地位更高,影響力更大,競爭力更強。」

  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那麼,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來說,應如何建立現代化都市圈?

  肖金成表示,由於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規模大,首位度高,實力雄厚,要素往往向核心城市聚集。但首位度不能過高,不搞一市獨大,才能使空間布局合理化,而空間布局合理化有賴於產業結構合理化,首先要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聚集是必然的,因為無論是企業和個人都想到大都市去,大都市的公共服務好,基礎設施好,收入比較高。但給城市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消費成本提高,交通擁堵,有時環境也不太好。」肖金成說道。

  他建議,通過規劃一體化、交通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向周邊城市疏解核心城市的部分功能。一是將軌道交通修到周邊城市,讓地鐵、城際鐵路等向外延伸;二是醫療、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務一體化,推動企業和人口到周邊城市去,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周邊城市轉移,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把核心城市的部分功能疏解到周邊,產業鏈條延伸到周邊,使整個區域協調發展;三是,建設現代化農村和特色小鎮,生活在城市附近的農民可以將生產的產品就近銷售,農民收入的提高可以切實改善農民的生活。核心城市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科技研發、附加值高的產業。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發展,形成有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離不開政府和市場的合力。在肖金成看來,政府應當起引領、規劃、服務的作用。而市場應當以企業為主體,加大創新投入,發展產業,開拓市場;讓人才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體現自身的價值,社會各界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共同促進區域發展。

相關焦點

  •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發展國土空間布局的客觀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新的區域發展戰略,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 陳鴻宇:發揮核心引擎功能,做好區域協調發展大文章
    對於深圳核心引擎的理解,陳鴻宇認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級的發展戰略,「核心引擎」是國家賦予深圳的發展定位。他解釋道,任何一個區域的空間發展布局中,都必須存在一個或多個經濟核心。粵港澳大灣區體量大、範圍廣,對國際經濟影響舉足輕重,已經形成了多個都市圈,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個核心引擎之一,應該加強與香港、澳門、廣州等其他核心引擎城市和支點城市的互動合作,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主體功能區的功能看,深圳具備其他核心引擎城市所不具備的特殊功能。
  • 肖金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城市群
    現將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肖金成在專題研討會上的主旨發言予以全文刊發,與網友共享。如果100裡沒有一個城市,這個區域的發展水平就不會太高。因為城市的輻射半徑是有限的,城市輻射不到這裡,這個區域肯定很難發展起來,或者很難高質量發展。這就是區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是一個區域的中心。經濟要素向中心聚集,同時輻射帶動周邊地區。中心城市必須增強自身的功能,要提高產業的承載能力和人口的吸納能力。要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自身的功能要強,自身的功能很弱,就很難輻射周邊。
  • 何謂「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專家詳解包括這些領域……
    記者注意到,從官方表述上來看,「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列在雄安新區所有職能的最前面。新技術、新產業或在新區落地那麼,什麼是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盧彥曾經介紹,凡是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功能都可以認為是非首都功能。
  •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打造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區
    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是其中之一。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加快構建全省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
  • 建立和完善跨區域城市發展協調機制
    在這種形勢下,我國跨區域城市協調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跨區域經濟網絡先後建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長極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一批新的區域增長極也在加快形成。   當前,藉助各類經濟區作為平臺,跨區域城市合作逐步深入,城市互動發展也呈現一些新特徵。一是產業轉移與空間集聚同步進行。
  • 肖金成:城市GDP榜單不足為據,但不能迴避南北經濟差距
    不能迴避的客觀事實《瞭望東方周刊》:隨著各地統計局發布的城市經濟三季報出爐,南北差距成了最近最火的話題。有人認為北方經濟淪陷了,有人認為南北差距被誇大了。關於南北經濟差距,到底應該怎麼看?肖金成:關於南北經濟差距,雖然網上有一些過度解讀的傾向,但這也是不能迴避的客觀事實。
  • 考前系列9 | 推動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中提出要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的新模式,推動區域之間融合互動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並形成新增長極的模式。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 ...北京市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過去五年成效、未來五年規劃,都在...
    「十三五」期間,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統籌指導下,北京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自覺把首都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始終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津冀協同聯動,推動協同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 孫久文等:論區域協調發展視角下「行政區經濟」的演變
    不同區域利益主體的一體化需要創新協調機制,積極探索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機制,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構建與區域協調發展相適應的區際利益關係被認為是重要舉措之一。進入新時代,中國提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理念,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注重地區發展的系統性和全局性,促進「行政區經濟」向區域經濟轉變,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是促進發展成果共享的關鍵。
  • 中心城市引領發展正當時 如何提高承載力?
    要通過發展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城市群內部空間結構的優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  在區域協調新形勢下,如何理解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作用?什麼樣的城市可以成為中心城市?怎樣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
  • 都市圈、中心城市建設提速 區域協調發展激發強勁增長極
    配套措施出實招提升吸引力 都市圈、中心城市建設提速  區域協調發展激發強勁增長極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正式出爐,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人座談會審定通過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2020年度工作計劃……最近一段時間,多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正持續向縱深推進,支持區域發展的多個配套措施漸次落地。
  • 昆明:市場疏解拆遷進行時
    找原因 不合理布局帶來大問題「繼續實施主城區商品交易市場向外疏解,是疏解非主城區功能,改善交通環境和人居環境,推動主城區產業轉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要。」針對市民關注的明波家具市場拆遷推進工作,昆明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 習近平京津冀協同發展思想的內涵和意義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是新時期我國解決區域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重要實踐,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具體體現,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 當前是設立中央政務區難得的歷史機遇 ——專訪北京國際城市發展...
    造成北京城市發展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功能太多,尤其是像東、西城區這樣的 首都功能核心區,空間範圍本來就不大,中央政務服務功能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功能 就已經足夠支撐這個區域的發展,完全沒有必要去構建「大而全」的經濟體系。
  • 打破五大壁壘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群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國城市群整體發展良好,集聚效應顯現,各大城市群間呈現梯級有序分布態勢。但在行政管轄、統籌規劃、要素流動、產業鏈分工以及公共服務上,城市群發展還存在一些壁壘和挑戰。「十四五」規劃強調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強調推動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 區域|深化對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認識和認同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深刻分析指出,北京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陳舊古都發展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歷經滄桑巨變,同時也患上了令人揪心的「大城市病」。根本原因是功能過多並過度集中於中心城區,導致人口無序增長,人口與資源環境、公共服務緊平衡矛盾日益突出,根本出路是確立新的城市戰略定位,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 ...北起、中優」◆加快建設黃河北岸主城區濟南打造城市發展新格局
    7月23日,記者從中共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上獲悉,為適應城市發展由空間拓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內在需求,推進全域統籌協調發展,濟南提出進一步形成「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要加快建設以齊魯科創大走廊為核心的發展軸,推動章丘區加速融入主城區,加強濟淄協同發展。「西興」就是要加快推動西部提升振興,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醫療康養、會展經濟、文化藝術、特色農業,形成城鄉融合、產城融合、產教融合發展增長極。
  • 把握功能定位發揮山海優勢 攜手共推區域協調發展
    本報訊 (記者鍾智躍)昨日,汕頭市委書記馬文田、市長鄭劍戈、市政協主席謝澤生率汕頭市黨政代表團來梅考察交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準確把握兩市在省「一核一帶一區」中的功能定位,密切汕梅區域合作,為全省區域協調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明波家具完成搬遷 昆明今年計劃疏解18個市場
    找原因 不合理布局帶來大問題「繼續實施主城區商品交易市場向外疏解,是疏解非主城區功能,改善交通環境和人居環境,推動主城區產業轉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要。」針對市民關注的明波家具市場拆遷推進工作,昆明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