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詩仙遇到高僧,就有了這段佳話:知音之感,千年猶在

2020-12-19 國風書苑

引子: 此曲溫暖人間

一段歌詞,充滿著意趣:

「有的往事可能遺忘,

那段情緣纏繞在心上;

有的歌曲已不再會唱,

那動聽的音調卻迴蕩耳旁。

春夢無痕,秋月有霜。

總想追憶更覺迷茫更覺迷茫……」

生活, 有時如霧裡山行,

幾分撲朔迷離的神秘,不免驚喜;

幾番峰迴路轉的曲折,水復山重;

幾多沁人心脾的旋律,終生難忘。

詩仙李白是會贊同這段話的,因為他已把這感覺寫進了詩裡。

當詩仙遇到高僧,就有了下面這段佳話。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奇遇:當詩仙遇到高僧

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安徽宣城。

名滿天下的詩仙李白,已是五十二歲了。身在異鄉、半世漂泊的他心中滿是歡喜與感動。

以為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李白,和來自四川峨眉山的高僧濬相遇。

僧濬懷抱著貴重的綠綺名琴來了,不期而遇抑或慕名而來,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相遇了。

詩仙和高僧,自然是惺惺惜惺惺。更何況還是四川老鄉!

他們對著高潔的峨眉山月,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高人的交流,簡單而真摯,簡約但悠長。

高僧無所有,可以表此心。但為達誠意,為君一撫琴。

於是,詩仙端坐,高僧撫琴。

萬壑松風,清越發於琴弦,淙淙流淌指尖,嫋嫋縈繞耳畔。

詩仙的心在琴聲的清流裡沐浴,煩惱蕩然無存,俗情一掃而空。

客塵淨盡,素心宛然。

心外無物,境我兩忘。

鍾子期與俞伯牙穿越了時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此重演。

知音之間,琴聲足矣!

琴弦息止,餘音猶在,嫋嫋不絕,和著遠處那霜鐘的清音匯在一起,繞在耳畔、縈於心間。

心和人醉了;人和境也醉了。

東西南北天地,不見了;過去現在未來,消失了;這裡就是全部的世界、世界的全部!

不知不覺中,碧綠的青山融入了暮色,明麗的秋雲漸漸暗淡了。

時空的長卷裡,詩仙與高僧默然而坐,相伴的唯有那沉默的古琴。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於是,詩仙李白欣然命筆:

《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餘韻:千年不絕的琴音

一千二百六十餘年來,直到的今天,詩仙與高僧的相遇,依然在詩裡繼續。

詩仙與高僧,那動人的奇遇美談,依然鮮活而動人;

悠悠客心,淙淙流水;皎皎明月,聲聲霜鍾;綿綿碧山,淡淡秋雲;

歷歷如對目前,縈縈猶在耳邊。

乃至那如萬壑松風的琴聲,依然在天地之間嫋嫋迴蕩。

一切,仿佛就是現在;

現在,仿佛飄渺虛無。

想起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偈子: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鳩摩羅什大師所譯《金剛經》的偈子

結語

春夢無痕,秋月有霜。

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生命的行走中,本無可得。

而生命不可以辜負,

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之後,

踏踏實實、真真切切,

但能安住當下,

不念過去,就不會失去過去;

不懼未來,便不會錯過未來。

相關焦點

  •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當「詩仙」遇上「詩聖」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考進士不第而遊歷四方的杜甫,來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裡遇到了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杜甫與李白的相遇,是唐詩史上的一大盛事與佳話。學者聞一多形容他們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刻,也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媲美,是太陽與月亮的相碰。相識的這一年,李白四十四歲,已經是名揚天下的大詩人,杜甫三十三歲,風華正茂,才華超群,小有名氣,彼此都對對方早有耳聞。杜甫早就熟讀過李白的很多名詩,此時見到自己的偶像,崇敬之情無以言表。出現在杜甫面前的李白,完全符合杜甫的想像。
  • 高山流水覓知音,我在武漢等待你
    特在此築臺以紀念這便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國古樂主題表現的最高境界就是蘊涵天地之浩遠、山水之靈韻其彰顯出來的中華文化底蘊使「知音」佳話已上升為一種文化這段佳話流傳至今寓意著人生遇合的美妙以及人生不遇的缺憾千百年來引無數人共鳴
  • 李白只是詩仙?這首被譽「百代詞曲之祖」的詞作,僅46字冠絕古今
    他才氣斐然,個性灑脫,得意時坦然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失意時也能瀟灑地喊出「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說起李白最擅長的大家都知道是唐詩,在這個領域他超凡脫俗,被世人稱之為「詩仙」。不過可能很少有知道,李白不僅在詩作上成就斐然,就是在詞作上也是有著極高的造詣。
  • 李白山中遇到高人,幾杯酒下肚寫下這首詩,最後一句詩仙當真直接
    說李白是詩仙,那是真的恰如其分。李白的曠逸的人生態度、瀟灑的詩文才華、超凡脫俗的情操和胸懷,都配得上「詩仙」二字。曾經有一次在山中遇到一位高人,用李白的話說是「幽人」,也就是隱居世外桃源的高人!這樣的高人多少就帶有幾分仙氣了。李白和「幽人」二話不說,坐下就對飲。
  • 武漢黃鶴樓上一首詩,竟讓詩仙李白擱筆!
    「禰衡洲上千年恨,崔顥樓頭一首詩」,這一恨一詩相得益彰,使這座千年古樓溢彩流光,聲名遠揚。據傳,詩仙李白亦「擱筆遺恨」,敗興而去!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傳說,文壇上數千年盛傳的「渾段子」。宋代李畋的《該聞錄》記載了這段佳話:唐崔顥《題武昌黃鶴樓》詩云:「……」。李太白負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欲擬之較勝負,乃作《金陵登鳳凰臺》詩。
  • 千年佛像內藏宋朝高僧「金身」:骨骼完整(圖)
    原標題:千年佛像內藏宋朝高僧「金身」:骨骼完整(圖)  視頻:千年佛像內現打坐高僧真身 內臟已被掏空 來源:中央電視臺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外媒報導,荷蘭德倫特博物館(Drents Museum)最近為一尊中國千年佛像做電腦斷層掃描和內窺鏡檢驗,發現佛像內端坐一人,內臟掏空,體內還藏有寫著中文的紙屑,專家推測其身份為宋朝高僧柳泉。   報導稱,這尊佛像是現今僅存的唯一一尊來自11世紀(宋朝)的佛像,也是唯一一尊作為文化交流、由中國佛教協會借出給西方研究的佛像。
  • 當詩仙李白遭遇詩鬼李賀,各寫下一首同名詩,千年來難分高下
    面對了種種磨礪和人生的艱辛,不得不說,詩鬼的境界,並不輸給詩仙。詩仙站得太高,離鮮活的人生反而遠;詩鬼立在人間,所感所悟,更催人心折,動人柔腸。李白的《將進酒》,是神仙才能有的不凡世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首兩句,兩個君不見,都是人間所難見之景象。黃河之水天上來,只有天上的仙才能一覽全局,奔流到海不復回,人間也絕難有所見聞。而朝如青絲暮成雪,也似乎只有天上才有可能實現如此劇烈的變化。
  • 千年奇觀今猶在 丹陽九裡沸井漸成旅遊熱點
    千年奇觀今猶在丹陽九裡沸井漸成旅遊熱點 2002年5月29日18:25  人民網   人民網5月29日訊 位於江蘇丹陽西南十二公裡處,有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老集鎮,以距古延陵縣(今丹陽市延陵鎮)九裡而得名
  • 「詩仙」文化成為山東濟寧千年古都文化新名片
    原標題:「詩仙」文化成為山東濟寧千年古都文化新名片  太白樓,山東省濟寧市的地標性建築,它不僅是一座古樓,而且是代代濟寧人回憶的載體。日前,在寧波舉行的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年會暨第十屆中國歷史文化名樓論壇上,濟寧太白樓被納為第14名新成員。
  • 李白對孟浩然高調「示愛」之作,其中5字被爭議千年,詩仙真性情
    少年時,你無視功名和排場這些俗氣之物,老了又到山裡隱居起來。孟老你平生最愛喝酒,醉後的你也是風雅至極,如先聖般脫俗。你寧可留戀花草,也不願意做個一味阿諛奉承帝王之人。你就像一座我無法企及的高山,讓我仰望,在此李白我拱手作揖,像你表達我的仰慕。首句直抒胸臆,一個「愛」字是詩人內心最真實的表達,可謂高調「示愛」了。
  • 古詩詞中的真摯友情:高山流水遇知音
    李白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浪漫主義,無拘無束的形象,被後人譽為「詩仙」,大概也有幾分跟個性有關。看似隨性的他,寫起送別詩來也是情懷滿滿,思路清奇。別人講友情,多是從虛寫的角度出發;「詩仙」寫友情,那是化無形為有形——桃花潭水千尺深,都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之深。
  • 一首被刻在課桌上最多的詩,竟出自唐代最有個性的高僧,流傳千年
    所以詩壇便有了不少經典詠梅之作,誰更高明也一直被後世爭論不休。大家爭論的最多的是這三首詩,一首是歐陽修的《梅花》,一首是王冕的《墨梅》還有一首是盧梅坡的《雪梅》。王安石當年寫的是一枝牆角凌寒開放的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天道:丁元英五臺山與高僧論道,能看明白絕非等閒之輩,字字珠璣
    要說《天道》這部電視劇中最精彩最核心最有智慧禪機的片段,那就一定是丁元英和韓楚風去五臺山與高僧談經論道的片段!但是很可惜,一些關鍵的點還是被「審核」而和諧了,和諧後,讓你單看電視,有些不知所云,雲裡霧裡。接下來我們先來看劇中的精華,五臺山論道的過程。
  • 「偷得浮生半日閒」盛讚高僧,高手顛倒下詩句順序,卻令高僧羞怒
    蘇軾在《行香子》中有一段考量人生的話,千年來獲得了無數人的點讚:「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這是很多人靈魂深處心馳神往卻又不敢輕易觸及的那片白月光,想要歸去卻又擔心被世俗所累。表面上這是晚春登山,而實際上李涉這是在隱喻自己,雖然青春殆盡將至晚年,但仍不可碌碌無為地度過,所以他才會振奮精神登山,意欲東山再起。一個「強」尤為突兀,將李涉那種極度鬱悶卻又不甘墮落的心態描述了出來。山上有座鶴林寺,李涉途徑時聽到裡面傳來木魚聲,便進入尋訪,還真就尋到了一位隔世高僧。
  • 河南神秘千年古剎:僧尼同寺,還有高僧留下的700顆舍利和舍利花
    河南最神秘千年古剎:僧尼同寺,還有高僧留下的700顆舍利和舍利花靈山寺位於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始建於北魏,相傳周靈王寢葬於此,故名其山為靈山,靈山寺也因此得名。靈山寺古柏蔥鬱, 雲煙縹緲,流泉潺潺,殿宇玲瓏,自古被譽為「乃一方之奇觀,光千古之名剎」,是中州著名的古蹟之一。靈山寺有四大奇觀一直為人稱道。一為寺門向北開,全國絕大多數寺院都是坐北向南,而靈山寺卻是坐南向北。二為寺院有山門,靈山寺與別的寺院不同,獨有城樓式山門。
  • 邯鄲寺廟一高僧圓寂千年,肉身不腐,專家用X光掃射後得出結論
    佛教文化傳入我國也有兩千多年,在這期間也一直受到眾多人的尊崇。各地修建了寺廟,寺廟中也供奉了許多佛像和經書,也有很多德高望重的大師圓寂過後被世人所尊敬。德高望重的高僧——慈賢法師佛教之所以能夠廣泛傳播,離不開邯鄲寺廟的一位高僧,他圓寂了千年依舊能夠保持肉身不腐最後還是專家用x光掃射過後才得出了結論。這位高僧是誰呢?
  • 「前浪」陪你寫作文——①讓賢的鮑叔牙,美德與智慧之光千年猶在
    題目:讓賢的鮑叔牙,美德與智慧之光千年猶在寫作者:黃帥,媒體評論員儘管已是數千年之後,管鮑之交的故事仍在流傳,並得到了官方與民間的高度認可。相比齊桓公與管仲的貢獻,歷史上對鮑叔牙的著墨甚少,甚至很多人只了解鮑叔牙讓賢的故事。但是,僅靠這一點,就足以讓鮑叔牙進入歷史先賢的行列,能主動讓賢,甚至甘居人後,是鮑叔牙美德與智慧的體現。鮑叔牙不計前嫌,不妒賢嫉能,一心為公,才向齊桓公保舉了管仲。
  • 一首懶散的唐詩,詩仙李白立冬之夜的絕句,句句暖心而又句句醉心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生活習俗,特別是進入冬季,人們通過飲食調理、睡眠休息等方式達到保養精氣、延年益壽的目的。冬天來了,很多人變得懶懶散散,為來年的春天養精蓄銳。一千年多前的唐代,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無法比擬,冬天到來了,雖然只是初冬,人們禦寒的方式只有焚燒柴火取暖。詩仙李白在這一夜圍坐在火爐旁,寫下了一首六言絕句。
  • 劉小昭 | 一個85後女作家的成長記,「大眾知音」有點「意思」!
    面對越來越高的人口密集度,個體人類的存在感總會出現不同的差異。通常來說,人的存在感取決於你正站在社會輸出價值觀的位置,還是正處於從社會汲取價值觀的階段。作家劉小昭便是「存在」感十分強的輸出者。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就是一個擦著邊兒的85後處女座A型血,學過管理學、心理學、會計學,可從事的工作卻與之無任何關聯。她常自詡為專職小白領,寫字兒純屬業餘愛好,卻意外得到眾多粉絲鼓勵,豆瓣關注數忝列前十,誠惶誠恐之餘只好更加努力。
  • 《王者榮耀》自我之象猶在鏡中是誰的臺詞 自我之象猶在鏡中臺詞介紹
    導 讀 王者榮耀自我之象猶在鏡中是誰的臺詞,王者榮耀也是一款非常火爆的遊戲,那麼「自我之象,猶在鏡中」又是哪位英雄的臺詞呢,相信還有些小夥伴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