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勁心思摒棄漢字的韓國,正遭受傳統文化上的尷尬

2020-12-17 百家號

學語言的人可能都聽過一句話,叫做「三分鐘韓語,三小時英語,三天的法語,三年的德語,三百年阿拉伯語。」講的就是韓語可能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了。我們知道,整個東亞地區受到中華文明的影響是很深的,而漢字也是東亞地區常見的文字。比如我們中國人,看日語招牌的時候,通過裡面夾雜的一些漢字,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日語店招

但是看韓語的時候,就一竅不通了。完全不懂韓語的人,看著韓文字也像是方塊字,字形的組成也是橫豎撇捺的樣子。卻沒有一個的。實際上,現代的韓文跟我們的漢字是完全兩碼事,我們的漢字是象形字,一個字就是一個字。而韓語是字母文字,簡單理解就是我們小學的時候學習的拼音。

只要掌握那幾十個字母,即便是完全不懂什麼意思,也能對著文字念一遍,相當於小學一年級讀注音課文。

而韓國在還是中國的藩屬國的時候,是有兩套文字系統的,其中口語是一套系統,而書寫是另一套系統,用的就是漢字。而在當時只有貴族才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普通人都是文盲。為了掃盲,當時的世宗大王就創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字。可能是為了讓當時的平民快速的學會這種文字,它採用的就是這種子母的形式,好處就是只要會讀就會寫。

朝鮮世宗

在1945年二戰結束後,韓國就開始要將韓文發揚光大,摒棄漢字。於是在經過幾十年的廢除漢字運動之後,韓國終於將自己作死在胡同裡。

為什麼這樣說呢?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用拼音來代替漢字會出現什麼問題,對,就是會出現大量的同音不同意的情況,比如說「yizi」這個拼音,可以理解成「椅子」,也可以理解成「義子」,更可以理解成……

那麼漢字對韓文有多重要呢?例如韓文「」,它對應的漢字有:哥 佳 價 加 可 呵 咖 假 嘉 坷 嫁 宊 家 仮等十幾個字。所以韓國人只好在自己的名字上還是繼續使用漢字,不然誰都不知道你叫誰。

1968年,韓國的樸正熙總統下令從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漢字,強行廢除教科書中使用的漢字。從那時開始,韓國讓世界看到了自己去漢字化的決心,到了現在,新一代的韓國年輕人幾乎已經不認識漢字,更有甚者連自己名字的漢字都會寫錯。

而且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韓國的古籍是以漢字書寫為主的,等於說如果不懂漢字,他們連自己的古籍都看不懂了,也就是漢字廢除得越徹底,他們就離自己的文化和歷史越遠。

而由於上面說到的拼音的同音不同意的問題,韓國在一些重要場合的文件,比如法律文件或者身份證中還是要使用漢字,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尷尬呢?

覺得有趣就給點個讚吧,更多江湖趣聞、精彩故事、民俗風情,敬請關注 秋野雜談!

相關焦點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很多網友好奇,同為深受漢字影響的東亞文化圈成員,韓國為何不能像鄰國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而是非要繼朝鮮、越南之後,完全摒棄了從漢武帝東徵開始使用至今的漢字呢?有分析認為,這是韓國人的民族自信不足導致,即便今天的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漢字源發地的三倍,且正逐漸趕超日本,但韓國人還是沉寂於民族主義泥淖中無法自拔。
  • 反觀韓國廢除漢字,卻丟了傳統
    反觀韓國廢除漢字,卻丟了傳統漢字文化圈,影響之廣,不亞於現行世界通行語言英語。我國漢字對周邊國家乃至對世界的影響過程,是一個春風化雨的過程,這一點不似英語的推廣過程,伴隨著殖民與血腥。作為與中國頗有淵源的日本、韓國,二者對於漢字的態度卻截然不同。日本護照封面至今使用秦朝小篆,而韓國廢除漢字卻丟了傳統。小編為何這麼說?背後的深層次文化原因又是什麼?
  • 我國「女性地位」最低省份:重男輕女觀念深,為生男孩兒費勁心思
    我國「女性地位」最低省份:重男輕女觀念深,為生男孩兒費勁心思中國是一個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文化大國,在這個人人平等的現代社會,男女性的地位也有了逆轉的趨勢,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觀點早就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平等自由博愛,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漏網之魚」,比如傳統思想中的重男輕女觀念,在一些文化普及度較低的城市和地區,這樣的觀念仍舊存在,在廣東省的一些地區就很明顯,是我國」女性地位「最低的地區。
  • 韓國為何廢掉漢字後又要恢復漢字教育?忘卻漢字後的危害讓人尷尬
    朝鮮半島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受中國影響,古時半島的主要文字都是漢字。但是漢字比較難,半島上會漢字的基本上都是上層人士,普通百姓多為文盲。但是我們現在卻不能在韓文上發現半點漢字的影子,這是為何呢?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
  • 對歷史上的韓國「漢字戰爭」的分析與思考,漢字是如何退出韓國的
    在三國時代,漢字輸出以後,各國便紛紛用漢字編纂書籍、國史、改正年號等,這樣使得漢字得以傳播開,擴大了漢字和漢文的使用範圍。在當時的韓國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漢字對於韓國文化的新起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對韓國民族的宗教、思想和文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糾結了,韓國為什麼不自信?
    加上受近代民族主義影響,所以1945年獨立後,朝鮮勞動黨、越南共產黨率先廢除了漢字,以此來凸顯自己的民族獨立和民族自尊。 當然,漢字作為傳統的象徵,韓國、南越雖然受傳統影響,持續使用漢字到1970年代,但最終還是被不自信的民族主義徵服,決定放棄漢字,使用所謂本民族的文字。
  • 韓國當初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在韓國是否有可能恢復?
    一、漢字廢除的起源1945年朝鮮光復後,受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文化影響,韓國知識界開始有意識地切割韓國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繫,漢字首當其衝,成為改革的犧牲品。二、漢字的徹底廢除但到了1961年,軍人出身的樸正熙上臺,廢除漢字又被韓國民族主義者推了出來,以軍政大頭領自居的樸正熙原定1962年全面廢除漢字,結果遭到了韓國部分文字工作者的反對,最終不了了之,全面廢除漢字再次失敗!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
    導讀:韓國文化源自中國,因此漢字文化在韓國一直非常多的支持者,然而韓國卻一直在使用漢字文化方面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呢?韓國人一直有一個解決不了的矛盾爭議,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教他們的學生學習漢字,這成為韓國社會揮之不去的爭議問題,這麼多年過去了,韓國也沒有一個最終結論,近日關於漢字文化在韓國再次起了爭議。
  • 韓國從很早就在用漢字,為何在近代一定要廢棄?他們在擔心什麼
    近些年來,韓國對中國的文化輸出可以說是非常的成功,見很多人都為韓劇痴迷,也喜歡著韓國的明星們,但是我們對於韓國的文化了解其實也僅限於此,中國和韓國在歷史上就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韓國文化中的大量元素其實都是源於中國的,而中國的漢字,也始終貫穿於他們的古代文化中。
  • 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 內核是傳統文化
    此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以及我國臺灣、香港、澳門地區也陸續開始舉辦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圈的這道年度文化盛宴之所以有如此驚人的凝聚力,有諸多鮮活生動的呈現形式,離不開它深厚的漢字文化傳統土壤。可以說,年度漢字評選是漢字民俗傳統與新技術、新媒體共同催生的新花朵。  擴布性強,覆蓋面廣。
  • 韓國議員提議摒棄虛歲傳統
    在韓國也是如此,虛歲往往比周歲大兩歲。如今,一名韓國議員試圖摒棄這一傳統,理由是這種年齡算法造成了很多混亂和不便。Photo by kazuend on UnsplashA South Korean lawmaker wants to abolish the country's highly unusual age calculation system.
  • 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漢字早已是韓國的一部分,恢復漢字教育只是恢復韓國自身的文化。圖為2019年8月7日,韓國新任檢察總長尹錫悅拜訪國會議長文喜相時,獲贈一幅書法,上面用漢字寫著「破邪顯正」。(視覺中國)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
  • 漢字在韓國日趨走俏 犯人學漢字或獲得減刑(圖)
    受中華文明的影響,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也隨著漢文化的傳播早就傳到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等地。其實,在韓國等周邊國家很容易就找到中國文化的影子,而漢字就是一個重要見證。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各國傳統文化保護意識的增強,當年的漢字文化圈也開始出現了新一輪漢語熱。
  • 韓國要恢復漢字了?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國內對此建議抱有很大的反對意見。韓國韓文協會表示,韓文是韓國固有文字和傳統文化,如果使用韓文和漢字混用,會使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會阻礙韓國的信息化和科學化。這種觀點當然非常偏頗。按照他的說法,中國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那麼中國現在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是怎麼來的?
  • 韓國人在外網稱漢字不是中國的文字,中國網友:宇宙都是韓國的!
    中韓兩國都是當今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傳統的東亞鄰邦,兩國之間除了十分緊密的經濟聯繫,在歷史和文化上也是頗有淵源,均屬於傳統儒家文化圈。不過,「自信」的韓國網友顯然並沒有屈服,甚至還更進一步,這次自己將矛頭直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漢字,他們竟然在外網上高調宣稱漢字是屬於韓國的。
  • 韓國為什麼「恢復」漢字?
    並且提出了《推動漢字並用方案》,為了發展韓國的傳統文化,促進與東亞漢字文化圈國家的積極交流和推動韓國觀光事業的大力發展,將目前完全使用韓國文字的公務文件改為韓、漢兩種文字並用,以解決韓文難以清楚的表明漢字含義的歷史難題。  方案指出:凡地名、人名、歷史用語等不寫漢字就容易發生混亂的語彙,均在韓文後面註明漢字。
  • 韓國為何突然要恢復使用漢字?
    比如申遺的事情,畢竟負責管理世界文化遺產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由世界上多個國家的精英專家組成的,如果申遺的內容不符合條件,是不會被通過的。韓國所申請的也並非是跟中國完全相同的文化遺產,中日網友也只是抱著娛樂精神,拿來惡搞一下,不必當真。只是,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在東亞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其中日、韓、越三國就是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三個國家。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很多網友好奇,同為深受漢字影響的東亞文化圈成員,韓國為何不能像鄰國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而是非要繼朝鮮、越南之後,完全摒棄了從漢武帝東徵開始使用至今的漢字呢? 有分析認為,這是韓國人的民族自信不足導致,即便今天的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漢字源發地的三倍,且正逐漸趕超日本,但韓國人還是沉寂於民族主義泥淖中無法自拔。
  • 練字就是弘揚傳統文化,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練好每個漢字,寫好每個漢字,在體會漢字書法的審美價值中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這也是學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書法愛好者鍾情於漢字文化,並立志將其發揚光大。貝藝達書法以傳承祖國書法文化為己任,以「正字、正人、正根」為理念,踐行「快樂文化」成就「快樂服務」的核心價值觀,立足解決中小學生的各類書寫問題,把學生培養成為既具備書法技能,又知曉傳統國學文化的優秀人才,讓學生因一手好字而自信一生。為什麼貝藝達要弘揚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