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是什麼?」
「熱情,和負罪感。」
今年7月份我通過面試得到了一份由守望地球推薦的、英國倫敦動物協會(ZSL)在雲南開展的野生動物調查的工作機會。這是我第一次以科研人員而非志願者的身份做這樣學術研究的工作。但歸根結底,我對科研的熱情萌芽於在守望地球的科研志願者經歷。過去的幾年裡,我與守望地球一起到過世界極北的盡頭,踏過綿延的山脈和茫茫戈壁,在雨林和稀樹草原上尋找動物的蹤跡,在溼地平臺上觀察候鳥的生活。
科考與科研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一言以蔽之,這是我生命的轉折點。它在我人生最懵懂與迷茫的時候告訴了我什麼是我感興趣的,什麼是應該付出努力的,最重要的,什麼是正確的。
2019年1月,張睿辰同學榮獲「守望地球優秀科考隊員」稱號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我想說的是,這樣的經歷和活動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可以告訴我們自己,我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以我自己為例,我在7次的科考經歷中逐漸發現了我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的熱情和無限的求知慾。實踐是使人的自我意志與抽象的知識可以互恰的最好方式。
2016年7月,張睿辰同學參加「北極生態與氣候變化」項目
以我自己為例,5年前我並不知道自己想去深入探究的是什麼,對知識的學習也僅僅停留在談資和有所了解的基礎階段,甚至與守望地球工作的前兩年裡,我都沒有對所見所聞產生濃厚的興趣。但當我到過阿拉斯加,見到了從阿拉斯加北岸綿延幾千公裡至美國本土的石油管道時,那是我第一次切身的體會到何為負罪感。那條石油管道在那時起成為了我懵懂內心上的沉重的負擔,我當然也曾聽說人類是自私的動物,也聽說過人類將經濟看作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標誌,但親眼見到之前,便很難從宏偉的表面背後挖掘出銅臭。從那時起我開始想要了解人類文明的變遷,以及它是如何影響並重塑我們生活這片土地的。
2018年5月,張睿辰同學與諾貝爾獲得者山地先生暢談理想
過去的幾年裡我也熱衷於把我從科考中獲得的快樂與知識分享給我身邊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興趣點在同一個活動中獲得的收穫和感受也理所當然的不同。
「那種艱苦的條件下,大家想辦法怎麼能過得舒服一點,然後鬧出了很多笑話。」我的一位朋友是這樣理解的,她說:「最有意義的還是關於環保的,比如說去新疆的時候看到禿禿的山頭,心裡會很難受,然後看到綠油油的那些就覺得祖國好美呀,如果都是這樣多好呀,就是這種感覺。」
2018年7月,張睿辰同學參加「拯救東非大裂谷的黑犀牛」項目
我想觀察是孩子們對世界認知和理解的窗戶,更寬闊的視野意味著更高的自我定位,更強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能力,這樣的能力在工作環境中一樣是重要的。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實踐活動給了我運用知識的可能。「長見識了,長知識了,給我啟發了吧應該說。」我的另一位朋友這樣說。
2015年8月,張睿辰同學參加「亞馬孫熱帶雨林生態監測」項目
2017年2月,張睿辰同學參加「大熊貓野化培訓與放歸」項目
2017年8月,張睿辰同學參加「阿爾泰山生態和氣候變化」項目
今年八月我收到了雪梨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離我想學習的人類學又近了一步。「其實環保是人類的自救,所以還是人的問題。」我在一次次深入荒野的知識探求之旅上,找到了我自己的夢想和意義,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人生的方向。
雲南盈江的夜晚哪怕是在夏天也是無比清爽的。過去的一個月裡,我用雙腳走過了大塘,走過了自治,走過了界頭,走過了騰衝,支那和蘇典;做了長長短短,關於白眉長臂猿保護的一百多份採訪;認識了不同年齡,不同民族,有著不同想法和根植於血液的文化的很多人;聽到了數不清的,或精彩或悲傷的故事。我想這是作為一個人類學學者的幸運,我更希望這是我的未來。
寫下這篇文章時是我在雲南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叫張睿辰,我今年十八歲。
衷心感謝探路者品牌長期以來給予
榮獲「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的首席研學顧問殊榮!祝賀守望地球成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成員單位!Field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with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Provide Support to Wildlife守望地球是一個由科學家、環保人士、教育工作者、學生、企業界夥伴和那些熱情陽光、積極向上的野外科研志願者等組成的,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團結協作的多元化國際團隊。守望地球動員公眾作為野外科研志願者以直接參與的模式來支持守望地球在國內外開展、可持續未來所必需的的野外科研項目。Operation Earth is a China-based international field research volunteer organization that dedicated to the monitoring of the dynamic status of ecosystems and climate change for better response and conservation plan. Members of Operation Earth are scientists, teachers, students, business circles and devoted outdoor adventurers, they work together, jointly carry out field research expeditions necessary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官方網站:www.operationearth.org微博:weibo.com/operationearthE-mail:service@operationeart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