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卑的,或者是沒有自信的問題,我的建議是你不需要刻意說服和改變自己,你只要持續不斷的去行動就可以了。人的很多想法都是走著走著就改變了的。
直覺上,我們總是覺得一個人是先有態度和看法,以後再去採取行動。但是大家往深裡思考一下,那一個人的看法,他又是怎麼來的呢?其實看法本身反倒是行為的一個結果。當一個人沒有自信,我們勸說他,你要有自信,但這是一個空話,人的自信是靠你鼓勵兩句話就能夠擁有的嗎?如果只是在觀念的層面上打轉,可能這個人他永遠也邁不開改變的步伐,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你會陷入一個無奈的悖論裡面!
而打破這個悖論的方法就是行動!當一個人開始行動了,他本來設想的那些困難啊,可能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大。當事人可能會質疑我的觀點,他會說我覺得我就是做不到啊!那我在心理諮詢的實踐當中,我就會引導他使用一個方法叫做小步子原理。
就是我們不制定一個很高大上的目標,我們只選擇一個小的行動作為切口先開始,我們甚至都不用去考慮這個行動的目標,我們只要先動起來,就像一個賴在床上什麼也不想幹的人,你不用命令他,今天具體去做什麼?你只要先把她喊起來,讓她洗個臉等到她洗臉的動作做完了,接下來她總會要做點什麼,而不是再回到床上去臥著。所以開始行動很重要,哪怕這個行動很微小。對於改變它也是有意義的。
總結一下啊!很多時候我們太強調先改變態度,後改變行為這樣的一個邏輯順序,其實也可以反過來,行為的改變也會引發態度的,因為認知失調會促使一個人在內心做出調整。行為和態度是互相影響的,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另外,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微小的行為作為開端,也就是我說的小步子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