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自信,憂患意識太強怎麼改變?

2020-10-18 BS頭腦風暴專欄

《自信》是一種心態

勇敢的心是發自內心的心靈力量,在心理上做好事情的最壞打算,然後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創造所有有利的條件及成功的可能性,務求達成自己的目的,自信油然而生。


自信的反面就是自卑,自卑可以簡單被視為自我評價偏低及否定自我,自我封閉…缺乏自信…負面情緒這些等等,全部都是對生活及交往上存在著恐懼、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存在著上述這些狀態的人生觀,在不知不覺間便會啟動了自我保護裝置。

要改變自己擁有自信確實有很多方法,包括了自我認可、自我尊重及自我優越感等等。

方法不重要,心態的改變才是根源,所有的想法都是影響我們的每一個決定及選擇,只有心態改變、行動才可改變,結果自然會不一樣。


若要如何,全憑自己…

自信來自於內心的力量。這種力量,需要我們在不斷地探索這個世界和自我中獲得。


千萬不要與別人進行比較,別人擁有的不一定是自己的強項,強化自己的優點,每次的小成功都給予自己的肯定及嘉許,我們應該與昨天的自己進行比較,一步一人生,擁有穩定的自我,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


大部份人的焦慮情緒都是源於危機感的預測而的發生的,過度擔心是最核心的原因。


現在我們感覺時間的流逝正急促加快,社會及科技的高速發展讓我們正在急速後退,我們要花盡全身力氣試圖趕上時代的步伐,所以我們每天正在你追我趕的人生路上,人也變得極度焦慮。


現實中,最重要的是:我們想的太多,但做的事情又實在太少了。在大環境氣候下,社會讓我們每天都要在尚未清楚的認識環境裡、清晰理解自己內心的情況下進行選擇,迷茫和困惑從此而積累。


面對焦慮,接納自己的情緒為首要,容許情緒存在的同時,欣然去進行自我確認。與此同時,盡全力提升自己的價值,讓內心更強大,全身心投入生活中,並活在當下

相關焦點

  • 臺媒社評:盛世下憂患意識難能可貴
    憂患意識躍然紙上。臺灣《旺報》12月21日發表社評稱,中國共產黨帶領國家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也始終貫穿著憂患意識。40年前,中國經濟瀕臨崩潰。當時外部世界發展正興,鄧小平訪問日本和美國的所見所聞,讓他對中國和外部世界的發展差距深感憂慮,強烈的憂患意識使鄧小平力排異議,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定,開啟了人類歷史上一段光輝燦爛的大國發展歷程。
  • 春秋戰國時期的「憂患意識」
    他們所倡導的憂患意識,既形成了中華民族的一種道德意識、責任意識,也形成了一種「鑑古知今」的歷史意識。儒家的「憂患意識」儒家特別注重「憂患意識」,孔子講:「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展現了儒者肩負道德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自覺。鎮守儀地的邊防官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更是將孔子看作一個能夠改變「禮崩樂壞」局面的領導者。
  • 【評論】堅持底線思維 增強憂患意識
    我們黨是生於憂患、成長於憂患、壯大於憂患的政黨。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作結論報告,在講「準備吃虧」時一口氣列了17條困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大會議上專門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
  • (原創)企業要增強憂患意識
    (《工人日報》2003年4月13日第一版)「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早已成為人們不爭的共識。我們建築施工企業更需要增強憂患意識,因為,我們的憂患不只一個,起碼有以下五個方面:一、建築市場僧多粥少。由此而來的是職工依賴性強,缺乏憂患意識,自以為是國有企業職工,背靠大樹好乘涼,天塌下來由大家頂,因此,又缺乏危機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些觀念與我們面臨的嚴峻形勢是非常不適應的。
  • 家國情懷與憂患意識
    在這個過程中,深厚綿長的「憂患意識」和「家國情懷」,在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中互相支撐,互相影響,均衍生出新的內容,可以稱為「近代互構」。憂患意識奠定家國情懷的人文底蘊。第一,憂患意識是人努力把握自身命運、維繫生活共同體的自覺,在中國文化的生命初期就奠定了重視主體性的品質,蘊含著「自強不息」的精神氣質,是推動中國文化自我發展的動力。第二,憂患意識把個人與群體、歷史與當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是最為真實的生活態度,使人在家庭生活、當下實踐中獲得超越意義。
  • 憂患意識是民族精神的結晶
    本報西安4月3日電 (記者殷燕召)「中華民族自身有一種生機,有一種永不衰竭的活力,稱之為民族精神,而憂患意識恰恰就是民族精神在思想理論上的一種結晶和表現。」今天在古都西安舉辦的「清明・感恩與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上,著名思想文化史學家張豈之將憂患意識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聯繫起來。
  • 很難被改變,主觀意識太強的星座
    有些人的思想、情緒容易受到周遭人事物的影響,而左右搖擺不定甚至改變自己的初衷,而有些人卻不會。今天摘星工廠—星吧就來說說後者,這類人主觀意識最強,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人,認定的事,別人很難改變他們。獅子座獅子座人的個性相當強,最喜歡自己主導事情,凡是跟自己有關的,他們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喜歡的人,認定的事,就一定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絕不改變初衷,就算旁人再怎麼不認同,甚至不止一次地表示質疑,獅子座人也不會乖乖按照別人的意思來,而是無論如何也要把自己的主觀意見進行到底!
  • 讓孩子玩玩國家首腦遊戲,培養一下憂患意識有何不可?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未來的接班人,讓孩子們成長為濟世救民、強我中華的一代。這就需要孩子們同樣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此次疫情出現後國際上的風雲變幻,不也是憂患意識教育的絕好課堂嗎?我們當前之所以面對國際大局變幻莫測時,要麼不知所以一概罵娘,要麼不知所以地驕傲自大,都是緣於對世界認識不足,對自己評估不準,對他人了解不夠。
  • 姜雲升憂患意識太強,走在闢謠第一線,這樣的道士rapper你愛了嗎?
    那就是自己要先下手為強了。在視頻中,他說了他父母是離異的,他是跟著母親生活的,雖然父親有錢,但是自己從小沒有用過他的錢。所以他的憂患意識是非常的強的,永遠都是走在闢謠的第一線。U1S1,姜雲升這個人真的還是很搞笑的。
  • 接納憂患意識,它會使人成長
    有一次他沒及時解答,趕著去上課,我就急,就非要他說明白再放他走。記得一個場景,我和一群小孩子聚在白楊樹下,撿拾秋風吹落的楊樹葉玩,我會告訴他們,為什麼秋天樹葉會變黃會落下來,為什麼有的樹不會落葉。看著小夥伴佩服我的眼神。我愈發的喜歡課外讀物,喜歡儲備那些書本上未學到的知識。認識漢字確實神奇,它們給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讓我越來越愛讀書了。
  • 增強憂患意識 不斷提高經受考驗應對危險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
  • 【美國研究】林宏宇:令人擔憂的美國特色「憂患意識」
    這些聳人聽聞的言論確實博得不少人的關注,但筆者認為此乃痴人說夢也,是美國特色的「憂患意識」的體現,大可不必以之為然。這種「憂患意識」源於美蘇冷戰時期,部分美國媒體和戰略精英們是這種「憂患意識」的製造者和傳播者。
  • 【課程回顧】馮滬祥:《易經》對企業成功管理的最大價值:憂患意識、創新意識、使命意識
    他指出,憂患意識、創新意識、使命意識,均是源於《易經》,這些也正是領導者應有的特質。現將他的部分精彩授課內容進行分享: 解讀: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是憂患意識。我認為管理企業和管理國家一樣,憂患意識是動力。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每個人都要有一種自我的警覺、自我的要求,這就是憂患意識。這是源自內心的。現在很多管理講各種戰術,各種方法技巧,這都是外在的,外在的東西學得再多,而內在沒有覺醒、沒有自立自強是沒有用的。有了憂患意識才會真正有動力。
  • 黃樸民:不要忽略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憂患意識」
    但我也要保持頭腦清醒,千萬不能太自滿。實際上,這個獎項是有學科的綜合考量的關係在裡面。還有一個,這也為我們下一的研究創造了更多、更好的條件,有利於今後傳統兵學的研究與總結,我們現在正在嶽麓書社出版一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中國兵學通史》,它就是在我和魏鴻、熊劍平獲獎的這本《中國兵學思想史》的基礎之上進行的。
  • 學習筆記:「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
    同樣:  《摘編》一書出版後,「聞言」撰寫了解讀文章「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有效防範和化解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  如何切實做好防範化解風險挑戰各項工作?建議大家結合「聞言」文章,進一步加深對《摘編》的學習領會。
  • 《易經·乾卦》給人的啟示:忍耐、憂患、自悔
    力量的強與弱,是比較的結果;選擇進取還是隱忍,須因時度勢。敵強我弱,就須忍;此時的忍,是明智而非怯弱,是爭取時間積聚力量壯大自己。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裡,是文王因時度勢不得不前往殷都接受囚困,為自己部族爭取時間壯大實力。如果沒有周文王的羑裡之忍,也就沒有後來的武王克商和周王朝的一統天下。 華夏民族經風瀝雨一路走來,既有艱苦卓絕的奮鬥,也有忍辱負重的權宜。
  • 天人之辨與憂患意識:紀念馮契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
    在此,以自己不太成熟的學習體驗之所得來觀照現實,並以此紀念馮契先生逝世25周年。一、天人之辨的憂患意識恩師高瑞泉教授曾說過,「究天人之際」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最高境界。所謂天,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有自然之天、天命或天理之天的區分;馮契先生在對傳統哲學的分析和提煉中,總結了傳統中國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兩種傳統。
  • 裴凱:以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的憂患意識狠抓工作落實 以枕戈待旦...
    8月7日,白山市副市長、公安局長裴凱主持召開全市公安機關汛期防汛工作會議,要求各地、各警種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認真貫徹落實入汛以來市委、市政府和省廳關於防汛工作的一系列部署,紮實做好防汛減災工作
  • 怎麼改變自卑心態?讓自己變得有自信!
    對於自卑的,或者是沒有自信的問題,我的建議是你不需要刻意說服和改變自己,你只要持續不斷的去行動就可以了。人的很多想法都是走著走著就改變了的。直覺上,我們總是覺得一個人是先有態度和看法,以後再去採取行動。但是大家往深裡思考一下,那一個人的看法,他又是怎麼來的呢?
  • 看看這7條憂患意識
    為了確保一生事業的順利展開,《易經》裡面不乏各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這是一路坦途,乃至履險如夷的保障性思維。一是成功之後的防患於未然。《易經》的既濟卦,「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在成功之後,更需要考慮可能的隱患,從而做出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