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率超北上廣,深圳寫字樓深陷租金「泡沫」。
4月底的深圳,天氣有些轉涼,在前幾天接連的陰雨後,「90後」中介陳峰(化名)似乎變得更加焦慮。
「從今年開始,我都沒有籤單。」 陳峰在對話框裡打出頗顯無奈的語句。
陳峰負責的區域是福田CBD,一直是深圳寫字樓租金最堅挺的地段,此前他基本上每個月都能穩定開1~2個單。
「現在寫字樓行情不太好,我們門店有關寫字樓的單子基本上都是年前成交的,很多同事現在都轉去做新房了。」
從2014年入行以來,陳峰見證過深圳寫字樓「一路向西」的巔峰期,也領略過投資客蜂擁而至到黯然離場。如今,他不得不做好要換業務線的心理準備。
近期,多家機構發布一季度寫字樓報告,雖然數值略有不同,但整體態勢基本一致——深圳寫字樓延續上年走低態勢。
其中,第一太平戴維斯報告顯示,深圳一季度寫字樓平均空置率達26.2%,全市平均租金下降至每平方米每月201.7元,租金指數環比下跌1.6%。
同時,戴德梁行報告顯示,受疫情爆發的影響,深圳甲級寫字樓市場於節後短期內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一季度深圳甲級寫字樓平均租金環比上年末下降 3%,空置率約24.6%。
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上廣深同期對比下,深圳空置率位居首位。其中,除上海寫字樓空置率在21%,北京、廣州空置率均在20%以下。
對此,第一太平戴維斯深圳公司副董事總經理吳睿認為,今明兩年都是深圳寫字樓空置高峰期,而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寫字樓行業受到壓制,空置率明顯提高。此外,一些新入市的寫字樓物業議價空間大,導致租金下滑趨勢也十分明顯。
「估計這樣的情況會延續到第2、3季度,可能第四季度才會回暖一些。」吳睿進一步表示。
近幾年,深圳寫字樓空置率居高不下一直是熱點話題,背後除了經濟環境不穩定,部分中小企業支撐難,無法維持穩定承租,也有深圳供應體量持續走高,長期供求不平衡所導致。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2019年間,深圳寫字樓空置率從13.3%升至20%,與空置率相應的是,深圳寫字樓新增供應量也從130萬平方米升至200萬平方米,供過於求現象持續存在。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深圳寫字樓境況被放大,也突顯了不得不面臨的諸多現實問題。
一方面,難以維持生存的企業退租、換租,縮減辦公成本成為趨勢;另一方面,寫字樓租金「虛高」,談判議價似乎逐漸失去秩序。
「我們最近帶看的客戶不多,跟去年同期比,下降了不少,即便來看的客戶也都在降低預算。」在一家專做寫字樓承租的線上平臺工作了3年的中介郭全(化名)透露。
事實上,老家在湖北的郭全,今年並沒有回家過年,原本想著能夠憑藉春節留在深圳,多跑幾單「撿漏」,卻因為疫情的原因,連續幾個月基本「無收入」。
「現在大部分需求的趨勢,是大的換小的,小的換便宜的。」郭全直言,他所在的業務區域是羅湖區國貿附近,雖然大多寫字樓與南山、福田相比頗為老舊,但得益於區域屬性,做外貿和物流、旅遊業的客戶多也比較穩定,需求一直都在。
疫情蔓延後,對外貿、旅遊行業的影響卻是最直接的。「羅湖這邊的倒下的大多也都是這些公司,每一棟每一層都有,基本上關門了很多。」
相應的變化也體現在被需求的一方。「現在每棟寫字樓基本上都有多間空置,所以很多價格都可以談,甚至免租期15天、一個月都有。」在郭全看來,現在不管是一手業主,還是二房東,能給的優惠和價格空間都比較大。
對此,中原寫字樓部董事總經理範進佳接受樂居採訪表示,寫字樓市場環境頹靡的背景下,談判的餘地確實會比較大,但是市場價格未必能夠直接反應,很多時候租金虛高,但會從側面調整,比如免租期放寬,其實就是相應的租金下降。
而據中介郭全透露,以國貿商業大廈、海外聯誼大廈這些羅湖老牌寫字樓為例,此前每月的租金水平都在90~110元/平方米左右,現在接受每平方米價格幅度下降在5%--8%之間,必備免租期,總價上也能再有優惠。
從車公廟地鐵站D出口走出,穿越地下兩層美食街,一排整齊的寫字樓掠過眼前。「這是車公廟這邊性價比最高的寫字樓,租金相較福田中心區和竹子林都有優勢,但是現在也有很多空置。」 Q房網中介張鵬(化名)說到。
在張鵬看來,車公廟片區的寫字樓跟此前高峰期的價格相比,租金下降幅度一度到30%。以金運世紀、創建大廈等寫字樓為例,大面積180~25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空間,現在每月租金在99~160元/平方米之間,此前高峰期的時候每月大概在180元~200元/平方米左右。
對於承壓能力,被需求方越來越處於劣勢。「現在的價格也好談,可以按你的心裡的底數出個價。」 張鵬對於價格談判有足夠信心,在他看來,現在基本上直接談租金總價,2.8萬元每月砍到2萬元都可以談,只要業主或者二房東可以接受。
張鵬認為,「目前二房東比業主更好談價,因為很多快要撐不住了,甚至也有毀約不要押金,也要把物業還給業主的。」
同樣的情況在寫字樓供應過剩更加顯著的南山,似乎也在上演。
在高新科技園片區的大衝商務中心A座,租金價格已經沒有太大的競爭力。負責該片區的中介李權(化名)直言,「現在季付、半年付都有相應優惠,免租期也可以談,他們(二房東)基本上很多已經不賺錢在租。」
「這邊的租金去年大概是每月108元/平方米,包含管理費,今年全部談下來大概在每月9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便宜十多塊的同時,也還是有商量餘地。」李權表示。
潮汕人老張幫公司運營管理的大衝商務中心A座兩層樓,這幾年的明顯變化是企業對於大面積辦公的縮減。「以前我們沒有小的辦公空間,現在都拆做小的,因為不太好做了。」
「我們這棟倒閉2家公司,一家是做美容的,一家是咖啡店。」老張跟樂居透露。
距離高新科技園2公裡外的深圳灣科技生態園,也是大量小微企業駐紮的辦公園區。根據中介提供的信息,一間253平方米左右可容納20餘人的辦公空間,租金每月86元/平方米,管理費19元,價格最終可以談到一半。
一直以來,由於供應量持續大體量增加,南山區的寫字樓近幾年空置率都在30%以上。據中原寫字樓部董事總經理範進佳透露,南山區每年的供應體量平均在150~180萬平方米,供應佔比全市7~8成,目前最新空置率更是到35%。
空置率背後是租金下滑,也加劇了二房東艱難生存的現象,範進佳直言,二房東走過2015年黃金時代後,基本上逐年趨勢是往下的,特別是在去年已經明顯不行,很多小的二房東被吞掉,差不多都淘汰出局。
「以前的二房東的收益在運營、服務上面,都可以提高租金市場價的30%~40%,現在因為空置率高的原因,租金變低,已沒有太多利潤空間。」
事實上,壓力之下,幾乎沒有誰能獨善其身,而問題的本質還是在於如何改善寫字樓過剩的現象。
第一太平戴維斯深圳公司副董事總經理吳睿認為,總體上需要從兩個方面調節,一是業主方,要積極招商,調整出租策略應對危機,以及新寫字樓物業延緩入市時間,但整體作用比較有限;二是政府方面,要加大中小企業復甦政策力度,比如租金補貼或者是其他的復甦支持。」
對此,範進佳也表示,深圳應該加大優惠政策力度,在吸引外資入駐的同時,留住本地優質企業,扶持中小型企業。「如果有長期穩定支持,憑藉深圳業態更新的應變能力,後期都能改善。
此外,吳睿還補充,從長遠來看,政府應該思考深圳土地供應結構的不平衡問題,並考慮適度地將一些商辦或者工改工用地中,增加一些居住的指標,讓深圳未來辦公和居住的結構更加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深圳曾發布徵求商業、辦公用房改建為租賃住房的意見稿,旨在推動多渠道解決租賃住房的困境,引導既有商業辦公用房改建成租賃住房,進一步拓寬租賃住房供應渠道。
若後續能夠成功推進,深圳寫字樓市場供需矛盾將有望得到實際解決。而日後承接大灣區規劃和先進示範區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深圳寫字樓市場的未來依舊可期。
文| 塗夢瑩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新浪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