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在八歲之前,處於情感的完全依附期。0-8歲期間,男孩子覺得自己和媽媽應該是一個整體,他是媽媽的,媽媽是他的,不可分割。這個時期的男孩子和媽媽很親。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網上的小視頻:爸爸和媽媽故意親熱或者吵架時,男寶寶通常都會奮起而攻之,堅決保護媽媽,推開爸爸,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這個時期的媽媽在他們眼中,是他私人獨有的,其他人不可侵犯的。所以0-8歲的男孩子做任何事都是為了迎合媽媽,他們認為媽媽應該因為他們做的事而高興,一旦媽媽不高興,他們會害怕,會想方設法讓媽媽高興。非常會察顏觀色。
到了八歲以後,男孩子就有了獨立的意識。他們知道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想,並且會形成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他們很有自己的主見,和媽媽也漸漸在情感上分離開來,分清你我。於是也就進入了所謂的叛逆期。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強勢獨斷,進行打壓式教育,那麼男孩子就會出現兩極分化:
一種是變得懦弱沒有主見。凡事逆來順受,被動接受安排。這種教育帶來的後果有兩種:1.成年後不然仍舊在父母的情感依附期裡出不來,為父母情緒買單,思想上完全離不開父母。也就是所謂媽寶男。2.和父母越來越疏離。成年後與父母情感淡薄,沒有感恩心。
一種是更加叛逆和想要逃離。你越管他,越暴力管教,他越不受束縛,甚至完全站在你的對立面,故意激化矛盾。根本無法管教,無法溝通,很容易偏離正常成長軌道。
所以男孩子的教育比女孩子更費心。因為每個成長時期,男孩子的思想是在不斷變化的。每個階段的教育方式有區別,前提一定是正確引導,非暴力溝通,平等身份。
我的大兒子在六歲前,非常依賴我。他常常說:「我最愛媽媽,因為我是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的」。我怎麼打他、罵他,他都會抱著我黏著我,生怕我離開。我的心都要暖化了。
現在,大兒子馬上六歲了,已經有開始進入叛逆期的跡象了。比如沒經過他的同意,拿他的東西他會生氣。比如你強迫他做他不喜歡做得事,他會和你頂嘴,反問你:「我不喜歡做得事憑什麼強迫我?」比如有些事不願跟父母一起做了,寧願自己獨自摸索,哪怕最後失敗都不願意我們幫忙。有些事不願我們插手了,讓我們不要管他。有些事還要背著我們做,不讓我們發現了。
我在感慨他慢慢不再依賴我,變得獨立的同時,也惶恐他終將長大,漸漸離我遠去。當然,教育也成了頭等大事。
最基本的,就是學會好好說話。也就是非暴力溝通。把吼叫、威脅、貼標籤的說話方式去掉,變成:觀察,感受,需求,請求。舉個例子:當他晚上九點半了,還在看電視不願睡覺時,通常我們會炸毛,直接吼道:「你搞什麼!這麼晚了你再不睡我就揍你!一天就知道看電視!」這句話裡,「你搞什麼」就是我們情緒的爆發。「這麼晚了還再睡我就揍你」這句話是威脅。「一天就知道看電視」就是貼標籤。可能孩子就是今晚稍微貪玩看晚了些,但是你給他貼上了一天就知道看電視的標籤。這種暴力溝通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孩子的心裡有怨氣,他可能照做了,但是不服氣,或許他會以後都不再看電視,但那是因為他心裡種下了一根刺。或許他以後更叛逆,非要看電視看得更晚。
假如我們注意引導,平等身份,平等對話,非暴力溝通,即用觀察,感受,需求,請求來溝通,效果會比較好。比如,先告訴孩子自己觀察到的客觀事實:現在已經晚上九點半了。讓孩子知道,確實是的,有點晚了。然後說出自己的感受:我覺得你睡晚了,明天可能會起不來,那麼上學可能會遲到。接著告訴孩子你的需求:我需要你儘快睡覺了,媽媽也困了。最後說出你的請求:關掉電視吧,有時間再看。這樣的對話,孩子更容易接受。
家有男寶的你們,有什麼好的教育方式分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