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女婿」的公益英語角

2020-12-14 江蘇頻道

每到周六,David身邊總會積聚不少人,跟著他一起學英語,旅遊和電影是熱議的英語話題。

David喜歡彈吉他,這是他的一項愛好。

每到周六晚上,在武進新天地公園裡,總能看到一群孩子圍著一個高個老外用英語交流著,這是一個純公益的英語角,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

這位老外名叫DavidBecket,32歲,來自英國,他的妻子是常州人,因此,David 也紮根在常州,成為咱們常州的「洋女婿」。

此前,David分別在南京和興化做過外教,David與他的妻子沈蘊琦在南京的一所高校裡結識,有了一場異國婚戀。去年,David和妻子從英國碩士學成歸來,David在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擔任英語外教,學校簡單的宿舍成了小兩口的「婚房」。David說,他很喜歡常州,覺得比一些大城市乾淨整潔,空氣品質也比較好,而且常州人很熱情。在一些大城市,可能老外比較多,彼此間顯得很冷漠,而在一些小城市,可能老外比較少,感覺自己又成了「焦點」, 常州正正好。David說,最重要的是,常州是妻子的家,更是他的第二家鄉。

David來到常州後,他發現不少家長都掏錢給孩子找英語輔導機構,卻沒有一個真正放鬆交流的環境。於是,David萌生了創辦免費英語角的想法,David願意把他的英式英語毫無保留地教給一些想學英語的孩子和市民。

David經常玩B-box,吸引人不少人參與到他的英語角。

David和妻子幸福地舉辦這每一場公益英語角。

起初,來參加公益英語角的人只有兩三個,後來,David組建了英語角微信群,隨著知曉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公益英語角中來,而英語角的微信群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群裡的每個人都在堅持用英語交流。David也用他趣味性的英語和他的B-box(口技的一種形式)吸引著每一位參與者。

現如今,每周六晚上,總能看到一群孩子和一些市民圍著David在交流英語,說的話題也比較廣泛,有的在分享最近發生的故事,有的則是講述自己的旅行經歷,更多的人還是在講電影,而最近的電影《美國隊長3》更是近幾次交流中最熱議的話題……

目前,David身邊已經集聚了不少「忠實粉絲」,只要David的公益英語角在,他們就一定會來參與,而有些學校的學生甚至還會自發組團來參加,而David則成了他們心中的偶像。

David特別喜歡運動,平時也喜歡玩玩滑板。

David準備了一些英語小卡片,方便英語教學。

相關焦點

  • 敬一丹的洋女婿,張藝謀的洋女婿,我最羨慕王剛的洋女婿!
    敬一丹的洋女婿,張藝謀的洋女婿,我最羨慕王剛的洋女婿!張藝謀第一位洋女婿真是讓人不敢恭維!而張末的第二任外籍男友孟丹青畢業於佛羅裡達大學,是瑞士籍華人,在清華大學留學,中文能力「8級」,任職於CAA中國電影部總裁,但是暖男一枚,對張末非常寵愛,如今張末夫妻都在國內娛樂圈發展,夫妻二人也是張藝謀的得力助手。張藝謀對現在的這個洋女婿可謂非常滿意。
  • 服務G20峰會 「洋女婿」來上英語課
    服務G20峰會 「洋女婿」來上英語課   近日,「服務G20 新市民英語集訓營」又在石橋街道新青年會所進行著。
  • 這群「牛娃」撐起南京公益英語角
    每到周末,一群熱愛英文的孩子會相聚於此,用流利的英文對話或朗誦,他們稱這裡為——「公益英語角」。   9月2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了這家新華書店旗下的少兒書店,發現這個「公益英語角」可不簡單!從組織活動到想選題再到發放材料,全部由十二三歲的孩子一手策劃。
  • 跨越8800公裡過中秋 媽媽用訊飛翻譯機和洋女婿無礙溝通
    一位四川媽媽為了遠在雪梨的女兒能夠在這個中秋吃上一口地道的家鄉飯,隻身一人來到澳洲,和洋女婿經歷了相見無言,也上演了雞同鴨講的戲碼,最終在訊飛翻譯機2.0的幫助下,媽媽的川普和洋女婿的澳大利亞英文無礙溝通,這萬般關切都得到了精準表達。
  • 瀋陽涉外婚姻「洋女婿」佔九成,半數夫妻用翻譯軟體溝通
    6月1日以來,瀋陽共有66個「洋女婿」、「洋媳婦」領到了「小紅本」。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李那 攝6月起,瀋陽涉外婚姻登記正式轉到新成立的瀋陽市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辦理。實行近2個月以來,瀋陽共有66個「洋女婿」、「洋媳婦」領到了「小紅本」。
  • 上海洋女婿拒絕集中隔離,外國人就比中國人高人一等?
    人跪太久了,就真的站不起來……近日,一則洋女婿拒隔離的報導引起了網友憤慨,更多的是無以名狀的悲哀。3月14號,一位輾轉德國、法國、瑞士,最終通過中國臺北轉機的英國籍女婿回到上海了。按照抗疫的工作要求,這名「洋女婿」是應該進入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但是這名英國籍女婿堅決拒絕,理由是:隔離點衛生安全及飲食方面達不到要求,拒絕集中隔離。
  • 有了這臺翻譯機,中國嶽父、丈母娘和洋女婿也能溝通啦
    近日,一段由中國最美短視頻「一條」製作的中國嶽父和丈母娘用翻譯機和洋女婿交流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視頻中,三對來自各地的跨國家庭,聊了聊中國嶽父、丈母娘和洋女婿之間的那些尷尬事兒。「第一次見女兒的老外男友,故意把菜燒糊,想讓他們分手。」「英國女婿要和我擁抱,想推開又不知道如何開口。」「以後退休了,我想幫女兒和法國女婿帶小孩。」
  • 熱門翻譯機神器 讓洋女婿和嶽父母一起聊人生看世界
    但是像阿福這樣長的人畜無害,精通中文,融入當地文化又這麼好的洋女婿屬於「環球洋女婿基因炸裂突變體」,生活中實屬罕見。嶽母拿著「準兒」就立刻能和洋女婿做魯豫訪談。來,說出儂以後生的娃是上海銀還是德國銀,談談你十年以後的人生規劃。其次, 「準兒Go」 外型酷炫,設計感十足,由德國紅點、IF大獎設計師設計,手感如同一部智慧型手機,攜帶方便,可輕鬆放進口袋。之前有個段子,說某天一個洋女婿正坐在馬桶上便便,老嶽父推門就進來了,一邊洗手一邊和洋女婿練英文:「How are you? And you?」
  • 渭南「洋女婿」李肯幹辦起英語培訓班:將中國文化傳播出去
    第一次見「七大姑八大姨」「洋女婿」驚呆了2008年4月,羅伯特作為英語志願老師來到了渭南,並在同年8月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孫婧一。「第一次去見Cheer(指他妻子孫婧一)的父母,家裡坐了很多親戚,他們問我爸媽是幹什麼的,爺爺奶奶是幹什麼的?」
  • 「洋女婿」馬特·梅爾思:我是中國大家庭的一員,也想為抗疫做些事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銀川7月22日電題:「洋女婿」馬特·梅爾思:我是中國大家庭的一員,也想為抗疫做些事新華社記者謝建雯、劉海最近,一批醫用口罩和醫用防護服從寧夏銀川市發出39歲的馬特·梅爾思是英國人,幾年前在中國與妻子馮雅楠相戀後,成為一名「洋女婿」。英語教育學出身的夫婦倆在寧夏銀川定居,並創辦了一家國際少兒英語培訓學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馬特的培訓學校暫停了線下教學活動。「那段時間,我每天都讀新聞,關注武漢、寧夏和全中國的疫情形勢。
  • 【周六親子公益英語角】 第003期: 真人大富翁英語遊戲
    GEC(廣東英語社區)始建於2012年,是目前廣州最大、人數最多的開放性公益外語社團。
  • 這群「牛娃」撐起南京公益英語角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每到周末,一群熱愛英文的孩子會相聚於此,用流利的英文對話或朗誦,他們稱這裡為——「公益英語角」。  9月2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了這家新華書店旗下的少兒書店,發現這個「公益英語角」可不簡單!從組織活動到想選題再到發放材料,全部由十二三歲的孩子一手策劃。
  • 重慶妹講述夫妻趣事 與洋夫君吵架提高英語水平
    昨日,洋夫君首過端午節,康娟講述夫妻趣事,他們常吵架,提高了她的英語水平。  康娟大學畢業後曾在四川綿陽等地從事中學英語教學工作。2003年10月與加拿大籍男子、26歲的史蒂文.艾那茲結為夫妻。之後,兩人分別就職於北京的兩個中外合資企業。去年冬季,康娟從電視上看到,重慶一個小女孩靠撿垃圾籌集學英語的費用,深受感動。
  • 「一群人文化公益」吳維萍:風雨無阻 為孩子創辦公益英語角
    不過今年67歲的吳維萍老人,卻有個獨特的愛好;她創辦了公益英語俱樂部,熱衷於幫助小學生學好英語。這天晚上,吳維萍老人早早地來到了安海兒童英語俱樂部,對10多位學習英語的小朋友開展課前輔導。當天,吳維萍腳背上的丹毒復發,傷口隱隱作痛,走路一瘸一拐,但即便是這樣,她也不想請假。
  • 寶安西鄉舉辦2020「示範英語角」公益培訓,打造英語交流共享平臺
    為進一步激發廣大居民學習英語的熱情,不斷提升個人英語水平,日前,由寶安區職業訓練中心(城市學院)主辦,西鄉街道黨建服務中心、桃源社區工作站承辦的2020「示範英語角」培訓課程在桃源社區活動中心正式開課,為轄區20餘名青少年在家門口搭建了一個英語學習交流的平臺。
  • 國際街舞挑戰賽HIPHOP四強出爐 中國洋女婿奪魁
    信息 國際街舞挑戰賽HIPHOP四強出爐 中國洋女婿奪魁 2016-08-29 16:16: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
  • 南京洋女婿的抗疫豪情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賀福這個洋女婿一直沒閒著,他和太太專門翻譯了「預防2019新型冠狀病毒」英文版並製成海報。賀福和妻子的最新勞動成果是,把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措施線路圖翻譯成英語並放在自己的海外網站和帳號上。「這幅圖很直觀。
  • 那個花園被改菜地的洋女婿 又被丈母娘逼著吃「黑暗料理」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3月中旬,一條「中國丈母娘將別墅花園變菜地看懵洋女婿」的短視頻在網上走紅後,這對英國女婿和中國丈母娘之間的反差萌引起不少人關注,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的兩人常常鬧出不少笑話。 連日來,試吃窩頭配豆腐乳、泳池邊堆滿施肥用的雞糞、好友聚會變成「聚眾」啃炸排叉……在硬核北京丈母娘的「支配」下,承受不來這「沉重」的愛,鏡頭裡的洋女婿瑟瑟發抖,深刻感受了一波不斷靈感迸發又激情四射的中西文化差異。 「女婿女婿,每天早上你醒來。女婿女婿,媽媽又有新驚喜!」
  • 洋女婿回國後,天天想著回來,父母卻說:這裡才是你的家!
    洋女婿回國後,天天想著回來,父母卻說:這裡才是你的家!跨國婚姻變得越來越常見,他們在結婚後會選擇移居國外,也有可能會定居在中國,之前就有一位在中國生活了三年的洋女婿,在回到英國後,卻天天想著回中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當上中國的女婿後,他就來到了妻子這邊。
  • 洋姑爺社區教英語
    本報訊(記者呼進功)在河西區大營門街住著一位洋姑爺,他叫羅伯特,是美國人。羅伯特熱心社區公益事業,新學期開學後,他應邀走進了大營門街市民學校,開始義務為市民學校開設的英語口語班學員們講授奧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