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以及偉大的愛國者。他一生中,主要做了兩件大事。一是辛亥革命時,他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政府統治的新軍起義。二是蔡鍔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因此,他也被稱為「護國軍神」。
1915年,袁世凱稱帝。同年11月,蔡鍔秘密離開北平到天津,隨後以治病之名遠赴日本,經臺灣等地於次月中旬到達昆明。他的到來,加快了雲南反袁武裝起義的步伐。25日,蔡鍔與唐繼堯等人宣布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並發動護國戰爭,分別從四川、湘西以及廣西三個方向討伐袁世凱。蔡鍔是第一軍總司令,帶領8000人左右入川,對周邊敵軍發起攻擊。次年,他帶領劣勢的護國軍成功擊敗優勢的敵軍,逼迫敵軍籤訂停戰議和、袁世凱取消帝制。
袁世凱死後,蔡鍔被任命為四川督軍兼省長。但他的病情惡化,草草處理完四川的事務後,就到日本治病。1916年11月8日,蔡鍔因醫治無效,在福岡病逝,年僅34歲。次年4月,蔡鍔的遺體回到中國,北洋政府在嶽麓山為他舉行了國葬,他也成為民國歷史上「國葬第一人」。
蔡鍔病逝後,其後人怎麼樣了?據悉,蔡鍔一生,共有兩次婚姻。原配夫人原名叫劉新英,後蔡鍔給她改名為劉俠貞。婚後,兩人孕育了三個女兒,分別是大女兒蔡菊蓮,二女兒蔡福蓮,小女兒四小女。後兩個女兒早夭,只剩下長女一人。蔡菊蓮從小就備受父親的寵愛,長大後嫁給了石陶鈞的兒子石潮白,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1957年,蔡菊蓮一家移居美國,加入美國國籍。1985年,蔡菊蓮去世,其後人的生活不詳。
二夫人名叫潘惠英,曾接受過西式高等教育,19歲時與擔任雲南都督的蔡鍔結婚。兩人情投意合,她生下了二子一女。蔡鍔去世時,她只有二十多歲,未再嫁,靠教書撫養幾個孩子長大。長子蔡端於1914年出生,曾在北平輔仁大學史學系讀書。完成學業後,他曾在國民政府外交部和駐南非總領事館工作。新中國成立後,蔡端在《光明日報》工作。其妻子叫劉淑芸,在機械工業部儀表局工作,兩人有5個女兒蔡安慈、蔡愉慈、蔡慰慈、蔡愛慈、蔡順慈。1997年,蔡端去世。據了解,他大女兒定居於日本;二女兒在包頭生活;三女兒和小女兒在北京從事教育工作;四女兒於2010年逝世。
蔡永寧是蔡鍔最小的孩子,生於1916年,也曾在北平輔仁大學念書,畢業後在滇西銀行南京分行工作。後來,他在北京體育學院工作。妻子談素是他的同事,婚後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目前只有蔡協一人活躍在大眾視線中,其他幾個的資料無人知曉。1968年,蔡永寧逝世,享年52歲。
潘惠英和蔡鍔唯一的女兒叫蔡淑蓮,生於1912年,曾在浙江大學農學院念書,後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丈夫周家熾是她的大學同學,兩人有兩個女兒,現都在北京大學工作。2001年,蔡淑蓮去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