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解決焦慮和抑鬱症的專家提示

2020-12-14 鋤頭曹

在18到34歲之間的熱門網際網路搜索中,通常會包含有關心理健康的問題。

在這裡,我們請專家們解決來自威爾斯和整個英國的一些最常見的問題。

當男人感到沮喪時,為什麼不尋求幫助?

慈善機構心理健康基金會的研究表明,男性在感到沮喪時尋求幫助的可能性小於女性。

當他們的抑鬱症處於急性階段而不是在GP手術中更早時,他們也更有可能在急症室尋求幫助。

斯旺西大學醫學教授安·約翰說:「我認為刻板印象仍然盛行,一些男人覺得他們說自己不能應付是不對的。」

「有很多新穎的方法可以使男人說話,例如在男士棚和理髮店裡。

「但是似乎男人在感到沮喪時會感到很as愧,我們需要改善人們的恥辱感並在線提供資源,因為這是年輕人表達自我的地方。

「幸運的是,像拳擊手泰森·弗裡(Tyson Fury)和足球運動員裡約·費迪南德(Rio Ferdinand)這樣的榜樣正在出現,並談到他們的困難。」

精神衛生基金會說,只有大約一半的年輕人對去哪裡尋求幫助充滿信心,同樣多的人也很樂意談論自己與他人的情感。

發言人說:「重要的是,我們要幫助幼兒從小就說出自己的感受。否則,可能要花費很多年才能尋求幫助。」

您如何支持自殘的人?

根據專家的說法,自我傷害通常始於減輕因痛苦的思想或感覺而產生的壓力的一種方式。它可以暫時緩解情緒上的痛苦,但根本原因仍然存在。

約翰教授撰寫了有關該主題的威爾斯政府指南,他說:「自殘非常受人污衊,因此很多人將其隱藏起來。

他說:「這樣做的動機可能會有所不同。它可以應付苦難,但也可能是苦難的一種表達,也表明有人需要幫助。

「要記住的關鍵一件事是,如果有人透露自己是自殘的,以同情心和非評斷的方式做出回應。

「人們可能想通過一次諮詢解決問題,但您不能這樣做。您需要繼續參與。」

皇家廣告發布後,心理健康網站激增哈裡王子後悔沒有談論他母親的死研究稱,由於複雜原因,年輕人自殺精神衛生基金會的發言人說:「您可以通過與人進行誠實的溝通並幫助他們尋求進一步的支持來幫助自殘的人。

「儘量避免強迫他人改變自己,或者說自我傷害是在尋求注意。

「重要的是要記住,自殘會增加自殺的風險,但這是不同的事情,許多自殘的人不願喪命。」

技術對思想有什麼影響?

班戈大學諮詢教授費伊·肖特(Fay Short)說:「如果一個年輕人在學校被欺負,過去通常是他們會回家並獲得一些緩刑,但現在這種情況沒有發生。

「現在,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任何人都可以100%地連接到網絡。沒有逃脫的機會。

「同樣,對於工作的人,他們將其帶入家庭生活,在晚上和周末檢查電子郵件,實際上是永久待命。

「隨著人們精疲力盡,從不關門,這給心理健康帶來了問題,如果人們已經對工作感到焦慮,那將進一步加劇這種情況。」

她說,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是從字面上「關閉」,並與不涉及手機的朋友或家人一起停工。

為什麼我會感到焦慮?

英國焦慮症說16至19歲的青少年中有13%患有焦慮症,而20至24歲的青少年中有16%患有焦慮症。

當一個人經常對某個問題感到困擾,擔憂或恐懼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

約翰教授說:「如果一個人感到焦慮,他們需要一個使自己平靜下來的計劃-無論是製作播放清單還是填字遊戲。」

根據專家的說法,焦慮症是一種原始的反應-本質上是逃跑或搏鬥反射,它會釋放出壓力激素(例如腎上腺素和皮質醇)。

這可能會導致身體上的影響,例如心律加快,手掌出汗或心臟跳動。

約翰教授說,社交媒體似乎並沒有歸咎於青少年焦慮的上升:「研究表明,我們不能為此歸咎於社交媒體,因為它確實有其利弊,例如減少某些群體的邊緣化。」

她補充說,有趣的是,考試壓力和氣候變化經常引起年輕人的焦慮。

Mind Cymru說,應對焦慮的措施包括寫下您的擔憂或與您信任的人交談。

它補充說:「睡眠和身體活動將有助於精神健康,呼吸運動也會有所幫助。」

兒童精神衛生部門的轉診「上升近50%」四分之一的年輕女性掙扎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惡化了嗎?喪親是心理健康問題嗎?

肖特教授說:「我不想暗示喪親不足以引起嚴重困擾,但我不希望通過將其稱為精神健康問題並向一個人暗示他們有問題來對其進行醫療。

喪親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由於損失造成的。

「這可能不是失去一個人,而是失去了所愛的寵物。或者可能是生活中其他事情的喪失,例如由於疾病或殘疾而失去工作或健康和能力。

情緒低落和悲傷是喪親的自然部分,但其他情緒也可能發生,例如憤怒,迷失,內。

「服用抗抑鬱藥來喪親不一定是答案。與朋友或輔導員交談對消除這些情緒很有幫助。」

為什麼欺凌者會威脅他人?

約翰教授說:「人們已經非常了解欺凌及其長期後果,很有趣的是,人們從這個問題中看到人們想知道為什麼人們欺負他人。這凸顯了人們正在以一種更加複雜的方式來對待它。 。

「網絡欺凌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但通常受害者和犯罪者都是脆弱的。

「例如,研究表明,網絡欺凌者也經常被欺負,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社交媒體還允許人們以他們從未想到過的方式行事。」

精神衛生基金會說,學校應該為被欺負的孩子和被欺負者提供支持。

「這可能包括對兒童和父母的教育,建立社交和溝通技巧,教導兒童同情心和負責任地使用技術,以及為被欺負的兒童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升學e網通誠邀心理名師 精心打造《高中生抑鬱症防治解決方案》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學生體檢中,要求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近日,升學e網通心理團隊整合自有平臺現有資源,緊扣《方案》重點工作要求,推出《高中生抑鬱症防治解決方案》。
  • 專家提示:公眾心理健康問題對社會經濟影響不容小覷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報告顯示,在全球範圍內患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中,抑鬱症患者人數多達約3.5億,患病率約為11%,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這一數字很有可能持續走高。有專家表示,抑鬱症很可能在未來幾年超過一些常見的慢性疾病,成為危害人們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 心理測評系統:心理健康至上,關注抑鬱症的篩查和評估
    精神疾病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新冠疫情的暴發給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焦慮、抑鬱等常見精神心理問題備受關注。作為「健康中國2030」行動中規定的15個專項行動之一,「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全社會要提高對抑鬱症、焦慮症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疾病篩查、評估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疾病幹預。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毫無疑問,壓力相關疾病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流行病,給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也給患者和他們的家人帶來痛苦。我們沒有人能對此免疫。 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抑鬱時,大腦中的活動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它們經常被歸為應激相關障礙,這是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這是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解決抑鬱症問題只是通過提高大腦中的5-羥色胺水平,那麼,這些藥物應該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很顯然不是。最初的研究大多是在健康志願者身上進行的,這種效果在被診斷為心理健康問題的人身上可能會更明顯。當然,我們還需要更大規模的人類臨床研究來證明益生菌在治療心理健康問題中的作用,同時找到最合適的益生菌菌株以及益生菌使用劑量和治療時間。
  • 為什麼有這麼多焦慮抑鬱症 廣州治療精神病的醫院
    核心提示:中國國民正走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焦慮、抑鬱卻像「旅途夥伴」一樣伴隨左右,幾乎瀰漫在社會的方方面面。抑鬱症現在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疾病,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有關統計顯示,我國抑鬱症發病率約為3%~5%,大約1億國人有過抑鬱的經歷。另有研究者發現,焦慮是年輕人高頻的心理問題,約20%的受訪者報告有嚴重焦慮情緒,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抑鬱和焦慮是這個時代的病。
  • 焦慮抑鬱症:為什麼焦慮嚴重了就會演變成抑鬱症?如何克服它們?
    文/阿秋焦慮症跟抑鬱症是什麼關係?為什麼焦慮嚴重了就會演變成抑鬱?焦慮症和抑鬱症就像一對雙胞胎兄弟一樣,有焦慮就會有抑鬱;有抑鬱就會有焦慮。而這裡的防範就是告知大家:「我們要學會去控制自己的焦慮感,因為焦慮感得不到緩解,它的破壞力就是摧毀性的,前面說到了焦慮感嚴重的人會失眠,進而演變成抑鬱症也是概率很大的事情,故我們應該先去審視自己焦慮的情緒,及時去採取一些措施讓我們的焦慮感停留在萌芽階段,那麼我們也就不會走向失眠和更為惡劣的抑鬱症。
  • 陽光心健打造《高中生抑鬱症防治解決方案》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學生體檢中,要求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二、抑鬱症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近年來,抑鬱症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相較於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鬱症更不容易被發現。  有專家指出,抑鬱症和壓力有關。壓力下大腦產生應激反應,身體高度警覺,調動生命潛能應對危機。危機緩解後,大腦會關閉反應,休養生息。
  • 我國抑鬱症和焦慮症患病率接近7% 衛建委:民眾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
    根據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的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是4.98%,抑鬱症和焦慮症這兩個患病率接近7%。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工作,在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裡面明確提出,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
  • 長江健康心理專家智庫成立,首批十位青少年問題專家加入「心晴」專欄
    武漢晚報訊(記者毛茵)保持健康的心理,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元素。今日,長江日報健康院傾力打造的長江健康心理專家智庫,迎來首批10位青少年心理專家,他們將定期來到長江健康傳媒大型心理互動專欄《心晴》,進行健康義診。進入智庫的10位專家各有特色。
  • 抑鬱症和心理疾病十大錯誤認知之二:抑鬱症是心理癌症?!
    抑鬱症和心理疾病十大錯誤認知之二:抑鬱症是心理癌症?!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8-27作者簡介: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
  • 母嬰健康從心理開始 關注孕產期心理健康
    提出: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將抑鬱症防治知識作為孕婦學校必備的科普宣教內容,提高孕產婦及家屬防治意識。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由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或社工進行孕期和產後抑鬱的篩查追蹤。
  • 父母幫助抑鬱症青少年的康復手冊指南|飛米粒心理健康公益普及
    一些沮喪的青少年(通常是欺凌的受害者男孩)會變得好鬥和暴力。青少年抑鬱症還與許多其他心理健康問題有關,包括飲食失調和自我傷害。激素和壓力可以解釋青少年焦慮的偶爾發作,但不能解釋持續不間斷的不快樂,嗜睡或煩躁。
  • 「健康百科」老年人如何預防和診治抑鬱症?
    「最近這半年多來,一直處於焦慮狀態,嚴重失眠,有時甚至想不開想自殺,又不好意思到醫院就診,怕被人看成神經病人……」日前,一位65歲的馬老太,來到濟南遠大中醫腦康醫院,向精神科門診主任鄒德棠訴說著自己的苦悶。鄒主任告訴記著,這也許就是大多數老年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普遍心理吧。
  • 關於抑鬱症,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自我調節和心理諮詢疏導是關鍵
    &34;秦靜主任指出,如果出現情緒低落、長期失眠、軀體不適、認知障礙、有自殺傾向等抑鬱症的危險信號,可以採取積極暗示、適當宣洩、轉移注意、和家人充分溝通、尋求專業幫助的方法給予解決。真正的抑鬱症,心情低落要至少持續兩周,影響日常工作,生活,而且不僅僅表現為情緒不好,還有焦慮不安,興趣缺乏和樂趣喪失,做什麼都覺得沒意思,此外還有些患者出現胸悶,胃腸不適等軀體焦慮的症狀。
  • 升學e網通推出《高中生抑鬱症防治解決方案》,幫助學校有效開展...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學生體檢中,要求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二、抑鬱症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近年來,抑鬱症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相較於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鬱症更不容易被發現。有專家指出,抑鬱症和壓力有關。壓力下大腦產生應激反應,身體高度警覺,調動生命潛能應對危機。危機緩解後,大腦會關閉反應,休養生息。一旦壓力持續,應激反應長啟不關,慢性壓力就會讓身體機能耗損,引發抑鬱。
  • 記者調查: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增多 須關注心理健康
    一旦出現成績滑坡,在家長的施壓和自身「我不行」的心理暗示下,長時間形成了心理障礙,漸漸被抑鬱情緒困擾。  家長和學校關心孩子學習,更要關注心理健康   董華提醒各位家長和老師: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其心理的變化,及時對孩子進行疏導與排解。
  • 總是莫名焦慮緊張,會得抑鬱症嗎?長期焦慮,和什麼有關
    有的人總是莫名地焦慮緊張,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出現焦慮緊張的人群還是比較多的。這甚至已成為了一種「現代病」,特別是那些年輕人,更容易出現焦慮,時時刻刻都會感到緊張。這樣不良的心理,對身心的健康很不利。若一個人平時睡眠不足,就會在心理上造成負擔,總是處於焦慮的狀態下,感覺到壓力很大。經常失眠,會影響情緒變得更加低落。由於緊張和害怕,更是陷入失眠的惡性循環中,不斷損害身體健康。
  • 抑鬱症危害職場人士心理健康
    如果這種「抑鬱」狀況通過自我調節不能自行消退,影響到正常生活,就要考慮一下「抑鬱症」。目前,18至64歲的人群是抑鬱症用藥的主要人群。為此,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啟動了關愛職場人群的心理健康科普行動,旨在為職場人群提供更多心理健康科普知識。
  • 總是莫名焦慮緊張,和什麼有關?長期焦慮,會得抑鬱症嗎?
    焦慮不安,屬於情緒上一種表現,在如今社會,出現的人群還是比較多的,甚至有人說是「現代病」,尤其是很多年輕人,更容易出現焦慮,時刻感覺到緊張,這樣的心理,對身體也有影響,那麼總是莫名感覺到焦慮、緊張,和什麼有關呢?很多人或許不清楚,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