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裡來一大碗地道的「柴火玉米饊飯」,滿福得很

2020-12-20 唐少僧生活日記

記得柴火飯,是鄉野農舍家最平常不過的烹飪食物的家庭用餐。最可口的,是新磨的鮮玉米粉饊,金黃細膩,清香撲鼻甜絲絲的,真透出「五穀雜糧」的醇厚自然香味道。

那時候家中廚房裡架在熊熊柴火上的一口大鐵鍋,母親右手執長擀麵杖,左手抓把玉米面粉,邊灑邊攪動劃圈,如天女散花般灑落世間角落,金黃的玉米花雨廣灑、傳布幸福音時,母親臉上微笑了,一杖激起千層浪,熱潮湧起漣漪般像蓮花瓣層層展開,鍋裡有乾坤,杖上有菩提。

攪勻了,就用火熬。饊飯雖簡,也有它的講究,配菜就是一種,多可數十種:熗酸菜是必不可少,炒綠辣椒和洋芋菜也是座上賓,再配上各種醃好的鹹菜,擺上滿滿一桌,就是「群英薈萃」了「滿漢全席」。

不能亂吃一氣更不能胡亂攪拌,而是要先把菜夾到碗中間一點點地吃,隨著周圍邊緣的麵糊慢慢凝固,更是一點都不會沾到碗上,隨著手中的碗不知轉了多少圈,到最後還是乾淨如新,都不用洗了。

雪天,每人一碗熱乎乎的饊飯,一家人圍坐在炕頭,炕桌上擺著各色小菜。饊飯的燙熱在口中稍縱即逝,酸菜的涼爽馬上透了出來,味蕾在一燙一涼的刺激下,表現得格外興奮。此時稍加咀嚼,吞咽下肚,一股火熱順喉而下,冬日的嚴寒頓時消失殆盡。縱使外面天寒地凍,屋內卻熱氣騰騰,溫暖從捂著饊飯碗的手漸漸融化到心裡,是多麼溫馨的事!

遊子,等你回家,可以就這雪景,暖著熱炕,吃一碗老媽的饊飯,圍著火爐,再陪老爸喝一輪罐罐茶,看屋外那山,望遠山那水,記得了根的鄉愁。

相關焦點

  • 冬日鄉村美食——饊飯
    原標題:冬日鄉村美食——饊飯  饊飯的傳統做法是,左手拿麵粉攥緊搖晃,麵粉從指縫細細落入鍋裡的開水中,這叫「摔面」。右手用擀杖(擀麵杖),在鍋裡不停地轉圈攪動。這時候,一定要注意火候,火太大,不但容易糊鍋,同時還非常容易結塊,這就不好吃了;火太小,一方面不容易熟,另一方面,麵粉中的味道出不來。因此,應做到「不溫不火」才好。除火候外,最主要的還在於攪功,實踐證明,攪得越歡,饊飯會越有黏性,吃起來口感會更好。
  • 甘肅農家美食「饊飯」吃過還嫌少的農家飯!
    圖中這頓飯叫「饊飯」主要是用手饊出來的,製作過程燒一鍋開水,一隻手拿大筷子攪,另一隻手往鍋裡撒玉米面粉,直到稠稀適中為止。從開始到結束不停的攪。特點用柴火最合適。特色是菜品都是山上的野菜,自家醃製過的鹹菜,甘肅的特色漿水。野菜有薺薺菜.苦苣.斜蒿等都是美味營養的菜品。醃製過的各種蘿蔔.綠辣椒等.甘肅漿水大家可以上百度看一下。用苦苣做的,苦苣具有清脾胃,降內火等功效,是吃饊飯的主要菜品。
  • 冬日美食系列~饊飯
    我們常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就像是平凡的生活需要一束光,繽紛多彩的聲色紛呈,無關矯情,只是要認真對待當下的每個時刻,比如可以從一頓美味開始。享受美食帶來的愉悅,不僅暖胃,更是暖心。過了小寒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像今天的這種天氣就適合待在家裡暖炕,然後煮一罐麵茶,如果再有一碗熱乎的饊飯,那就再好不過了,說起饊飯,只要是臨夏人就一定都知道。
  • 讀寫人家專欄李玉生散文:天水人的火鍋——饊飯
    饊飯快熟的時候還有一點往往容易被有些人忽視,那就是要儘量多地攪動。老輩們傳下來一句話叫做「饊飯若要好,三百六十攪」,饊飯的境界大概是在這個環節上提升上去的吧。待一鍋熱氣騰騰的饊飯做好 ,另一邊隨手炒幾個小菜做下飯菜,愛吃辣椒的可以多放些辣椒,或者來一小碟油潑辣子,甚至平日醃的鹹菜泡菜都上了場,熱熱鬧鬧的擠滿了飯桌。
  • 臨夏味道:饊飯
    而今,隨著物質的豐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製作考究的饊飯已經極少在居民餐桌上出現,相反,卻成為飯店中顧客常點的一道美食。  「陰雨天,來碗饊飯相當幹散!」積石山縣城的五十三號院負責人馬建軍介紹說,饊飯製作複雜,居民想吃了,一般都選擇來飯店裡,配上油潑辣子、秘制小菜,味美、快捷又省事。  和攪團相比,饊飯製作更考驗人的工藝。
  • 它是冬季西北農村地區的特色美食,家家戶戶都會做的「饊飯」
    但是今天要說的並不是廣東,而是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在如今這個時候西北地區的很多地方也已經下起了大雪,而在當地的農村地區,很多人家在這個時候都會製作一種特殊的糊狀麵食,饊飯。很多人聽到饊飯這個名字,可能都會以為它是什麼種類的米飯,但其實它可是一種地地道道的麵食。而且是糊狀的,是不是讓你想到了印度的各種糊狀食物呢?
  • 天水下雪了,「雪蘋果」和饊飯火了
    小編先帶大家 隔著屏幕吃饊飯 天水饊飯
  • 甘肅人,一碗饊飯,滿腹鄉情
    一碗饊飯 滿腹鄉情 吃饊飯也要有好季節。一場綿綿細雨,下得正是時候,做饊飯的機會來了。這些都齊備之後,還需要酸菜,如果缺少酸菜,那就不是一頓真正的饊飯,酸菜是家鄉特製的一道菜,是饊飯裡最核心的調料,不是之一。 以上這四種調料是必須的,如果條件好點,再錦上添花般炒一盤土豆絲,綠辣椒絲,那就完美了。 原料齊全,饊飯上桌,該開吃了吧?其實不然。調料的放置也有先後順序,一般鹽先拔頭籌,紅辣椒次之,韭菜和酸菜依次覆蓋。
  • 甘肅人的家常酸菜饊飯,南方人看了一臉懵圈,這為什麼叫「飯」?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而在甘肅有一種家常麵食,當地不論老少都喜歡吃,隔三差五就要做一大鍋,這就是饊飯了。不過這饊飯跟大家印象中的米飯可不一樣,這是用土豆以及雜糧面做成的,在甘肅人的餐桌上就相當於米飯,都是當成主食來吃的,搭配一些炒好的菜,這就是一頓家常便飯了。
  • 這粥煮得真好,不到一小時軟爛香滑,柴火飯的味道吃一次上癮
    大海是地道的東北人,全家人都愛吃大碴子粥,不過我很少買,寧願浪費時間也要自己做,十天半個月的總要煮一鍋解解饞,過去認準電壓力鍋,始終認為壓力鍋煮的快,但是每次都要回鍋再煮一次 ,今天換個鍋煮,沒想到這粥煮得真好,不到一小時軟爛香滑,吃一次上癮,全家人都說它是柴火飯的味道,比外邊買的好吃多了。
  • 郴州農村的柴火飯,永遠是最醇香的味道……
    故鄉的炊煙裡 總少不了柴火飯的醇香 長於農村的我們 對柴火飯始終存有一種深深的眷戀之情他們依稀記得煙囪中徐徐嫋嫋的炊煙 以及滿屋子瀰漫的柴火飯特有的香味 對於年輕一點的朋友來說 柴火飯則更像是一種傳說、一種情懷 除了有回憶情結外 也代表了一種綠色、健康的飲食方式
  • 長沙周邊農家樂自駕遊農家樂柴火雞農家樂野炊燒烤
    柴火、土雞、灶頭、鐵鍋、農家院……極具鄉村氣息的特色美食柴火雞就這樣產生了,並且廣受吃貨們的追捧!寒冷的冬天適合三五好友或家人圍爐來一鍋柴火雞,暖暖的吃上一頓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位於開慧鎮錫福村這家名為羅王古寨的農家樂,柴火雞講究的是現場炒制,在柴火土灶上烹製,配料又都是辣椒、生薑、蔥、大蒜等辛辣物。
  • 看看深圳這些「土哥」,大把妹紙愛得瘋狂!
    ▼老湖南地鍋土菜「深圳市中心最「土」的館子,土得掉渣,每天店門口卻豪車排隊......你一定想不到,深圳市區會有這樣的一家店,用柴火來燒菜,用木桶來蒸飯。在灶臺上現炒現吃,把老家的手藝人請來深圳做小吃,餐館還有一個大院子,好似把農家樂搬到了深圳的市中心~灶臺上現炒現吃,一進門,一排開放式的柴火廚房,穿著藍條紋的水手服的店員在燒菜。除了地鍋招牌菜,店裡的大多菜按照10塊錢,20塊錢,30塊錢,40塊錢來分類的。
  • 土窯罐罐爐,老屋柴火灶!鄉土風情好滋味,4折領略地道湘食魅力
    如同銘刻在記憶裡的那份土家風味,它是湘式菜餚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你記憶裡關於家鄉的一部分味覺觸感。「土窯罐罐爐,老屋柴火灶。選用地道古法自制的雜菜爽口且自帶濃鬱口味,吃起來清脆下飯,滋味妙不可言。與切得均勻的肉片搭檔,口味相得益彰。肉質軟嫩不柴,烹調前經過調味醃製,十分入味。
  • 烹飪玉米時,只要你做好這一步,玉米香甜就足夠了
    玉米的吃法有很多種,比如烹飪、烤著、炒菜和配菜(這些都是相對於新鮮玉米),在我們這邊,我們幾乎每天都吃一頓玉米粥,尤其是回家後用愚蠢的方法(柴火)煮的玉米粥,走到廚房門口,可以聞到獨特的香味味道,沒吃的也能喝一大碗。
  • 冬日花式取暖:「電爐子」用英語怎麼說?「燒柴火」呢?
    不像北方有集中供暖,網友們都調侃南方人都是靠一身正氣來抗寒。當然這只是玩笑話,本期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常見的一些保暖方式,看看有沒有你用到的。冬日花式取暖:「電爐子」用英語怎麼說?「燒柴火」呢?1)「電爐子」英語怎麼說?
  • 今年冬天柴火烤玉米格外「香」
    最近,她發現這段路上,出現了十幾家一模一樣的柴火烤玉米機,每天兜售著熱乎乎的甜玉米。大的3.5元/根,小點的3元、2.5元,不上秤,老闆根據大小喊價。    12月10日下午4時,記者在麓山南路上走了一趟,發現有十幾家烤玉米攤位,而且幾乎都是被顧客裡三層外三層地包圍著。老闆熟練地把帶著皮的玉米放進抽屜一樣的空格裡,一共有9個「抽屜」,同時能烤18個玉米,老闆隨時更新。
  • 田野裡點起一堆火,小夥伴們烤紅薯,烤玉米,甚至烤螞蚱吃
    為了使火更容易點著,也方便往裡添柴火,一般都是在河岸上挖一個坑,臉盆大小,接著再在河岸挖一個小洞和坑連在一起。這樣就可以把紅薯、柴火放到坑裡,小洞則用來通風。烤紅薯歲數小的去撿柴火,歲數大的就開始烤。等到柴火逐漸著完,坑裡的餘燼便可以慢慢把紅薯煨熟。灰燼裡的紅光徹底熄滅,紅薯就烤好了。
  • 東陽市新世紀幼兒園開展冬日送福活動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