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個很有學問的外道婆羅門,在路上遇到須菩提,向須菩提提出質問道:須菩提尊者!聽說你在佛陀的座下,是解空第一人,可是,我要問你,世間上的一切,明明是真實的存在,你解空說空,是怎樣來自圓其說呢?
須菩提用手一指,說道:你看那間房子,是四大(土、木、磚、瓦)原素以及各種因緣和合而成,若把土木磚瓦分開,不但房子的相狀沒有,就是房子的名稱也沒有了。從一切是和合這點可以看空(緣起)。這間房子在村莊中,是最堂皇美觀的,若是把它搬去與城市中的房屋一比,它就顯得矮小簡陋了。城市中巍峨高大的房屋,若是和舍衛城的王宮一比,又顯得不足一道了,從相對的事理上可以看空(性空)。空,不是否定一切,空有空的背景,空有空的內容。空,才是一切事物本來的面目。
空性思維來自於佛教用語「緣起性空」。所謂「緣起」,就是說:世間上沒有獨存性的東西,也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所謂「性空」,就是說:因緣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
那麼空性思維在我們生活與工作中有什麼妙用呢?
首先,空性思維強調是回歸原點,不帶成見看待世界萬事萬物的誕生。還用上述的房子來舉例,它不是獨立於其他的因素而存在的,它是由土、木、磚、瓦以及很多的因素組合而成的,這叫緣起性空。這些組成房子的各種構件,是形成房子的因和緣,它的體性是空的。
緣起性空思維是要我們懂得及學會,在分析事物的時候,首先要整體地去觀察,不要片面地觀察或思考事物。任何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都是由許多的因緣組合而成的,都是無常法,這就是事物的真相。比如,一個人欠了你的錢,他沒有還,令你非常的生氣,當你找到他的時候,他承認自己欠了你的錢,但是現在沒有能力還給你。這時候你要怎麼辦?你就要靜下心來回憶、思維。首先,形成對方借錢不還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沒有錢。第二,他為什麼沒有錢?因為他破產了。最後,當初你借給他錢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他有沒有能力償還於你?假如你認為他沒有能力償還你,你又想讓他還,這個結果是不可能達到的,當初你可以選擇不借給他錢。如果你悲憫他,覺得他可憐,心裡念想:我借給你錢,你還不還我也無所謂。假如有了這樣的發心,可以接受對方沒有能力還給你錢的這個結果,就可以下定決心把錢借給他。如果是這樣,不管他有沒有還你錢,結果是怎樣的,都不會令你產生痛苦。
其次,緣起性空思維給予我們每個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的啟示。空性的意思是在我們生命中發生的一切人事物,他都是真實的,但是他不是真相,其實也沒有好壞,比如當我們遇到一些壞事,不開心的時候,這件事也許對我來說,這一刻我會覺得不開心,但是一定有某些人,他會覺得很開心。在那一刻,我們的感受的確都是真實的,但他不是真相。那什麼是真相,就是我們看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它具有兩面性,具有無限可能,重點是誰以及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看待它。
這樣當你真正理解空性的時候,以前激怒你的事情你會很平靜,以前讓你很痛苦的事情你會很平靜,以前你覺得是壞事的事你會看到它無限的可能性。
事情已經發生,你知道已經無法控制已經發生的事情,你唯一做的就是轉變自己的念頭,看清楚我無法控制當下的這個空性,用冷靜正面的方式去面對並著手解決問題。
緣起性空思維也讓我們更加清晰了解到事情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把這個推理方法簡化為abc,a代表事件,b代表思維,c代表情緒。以前當我們沒有緣起性空思維的時候,我們會認為ac之間是因果關係,因為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誰對我怎麼樣了,所以我才是這樣的情緒。但認真探究下去的時候,我們發現,其實這是表象。真相是,同樣一件a出現時,不同的人c是可能不同的,這意味著ac之間不是必然的因果聯繫,什麼是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真正因果是bc,因此只要b轉變,c自然調整。
於此我們便突然豁然開朗了,所謂的事實或事件是空性的,我們怎麼看待它就決定了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它其實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理明法透,自然就能知行合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