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正能量,不是阿諛奉承逢迎拍馬屁

2021-01-09 前沿第一線

隨著網絡的發展發達,信息的公開和透明度也越來越強,人們的認識度和思維也越來越寬泛和縝密。

但是還有一部分人的思想比較狹隘。有人把傳播正能量,單單理解為說好聽話,宣傳好人好事,遮掩壞人惡事,逃避真相等稱之為傳播正能量。如果真是這麼認為,那就是大錯特錯,片面理解正能量的深刻含義了。

所謂正能量就是對正確的合情合理又合法的事件進行宣傳,廣泛傳播,讓人們認識什麼是真善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什麼是假惡醜,樹立對不良現象的抵制和規避。

如果一味的發布那些帶有吹捧阿諛奉承逢迎拍馬屁之類的東西,那麼就和傳播正能量這個詞背道而馳了。真善美需要傳播,需要人們去學習去效仿。假惡醜也同樣需要傳播,需要人們去鞭鞭撻,引以為戒。

所以傳播正能量,就要樹立對事物本質的正確高度認識,而不是帶有偏激的理解成份和狹隘的認知度。有不同看法,請留言,評論區見!

相關焦點

  • ...但自己發布的是段子,不是真的,目的是傳播正能量。網友:這不是...
    26日,拍攝者發布視頻稱被平臺違規處理限流十天,但自己發布的是段子,不是真的,目的是傳播正能量。網友:這不是正能量,這是騙流量。7月24日,@江蘇網警發文表示:希望大家傳播真正的正能量,而不是靠編造吸引毒流量。而後抖音官方給予該帳號限流 10 天的處罰。面對質疑,視頻的拍攝者出來,直呼不公。
  • 靠擺拍的短視頻傳播的是正能量嗎?
    江蘇網警對此表示:「希望大家能傳播真正的正能量,而不是靠編造(假新聞)吸引毒流量」。而他「解釋」的內容,大概就是說:我拍的雖然是假視頻,但是這些都是正能量視頻,我拍的都是正能量的視頻段子,我有什麼錯?拍攝者給出的觀點是我拍的是視頻作品,傳播的是正能量,沒有錯。可是這個觀點完全站不住腳,拍攝者的製作這個短視頻目的不是為了傳播所謂的正能量,而是為了流量。相信點讚的大多數人,都是出於相信這是個真實存在的事實而點讚的。
  • 會拍馬屁的人更容易成功?如何優雅的拍馬屁?
    我相信點進來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都是高尚的人,是不屑於拍馬屁的人,只是為了揭露拍馬屁的醜陋嘴臉。為你們鼓掌。拍馬屁也稱為戴高帽,自古有之。傳言有一個學生出師,師父把他叫到書房問他有什麼準備,他說我準備了100頂高帽,見人就給別人戴高帽。
  • 紅毯戰場也能傳播正能量
    (原標題:紅毯戰場也能傳播正能量) 關注事件:45歲閆妮紅毯奪魁
  • 職場人最反感「拍馬屁」,但都喜歡「拍馬屁」的氛圍
    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曾仕強教授指出: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靠拍馬屁,而是靠製造濃厚「馬屁味道」。從前,有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將被派到外地當官,快要走的時候,去向他的老師道別。老師對他說:「外地的官可不那麼好做,你為人處世都應當謹慎一些。」
  • 「拍馬屁」英語怎麼說?
    節目音樂:Flattery by Aly & AJ「拍馬屁」和「馬」沒關係拍馬屁」怎麼說?「拍馬屁」在英語裡有不少說法,文明程度也不一樣。Pander to someone: 迎合注意:pander to後面一般要群體名詞:一群人更生動的「拍馬屁」說法
  • 劉英廣:傳播正能量,做校園網絡守護者
    2017年榮成創建國家文明城期間,身為榮成市第三十七中學教師的劉英廣老師作詞的歌曲《榮成,我深愛的家鄉》在《中國榮成》等微信公眾號發布後迅速唱紅了網絡,吸引了大量網友,緊接著又創作了歌曲《我用文明籤個名》、《校園吹來了文明的風》,傳播了正能量。此後,他又創作了志願歌曲《愛心芬芳》、《雁築港城》等。
  • 用傳播這一工具傳遞正能量
    讀了這本施拉姆的《傳播學概論》,我對傳播學有了初步的認識,傳播學即為一門研究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傳播方式的一門學科,「傳播」這一常見的詞,其實要做到研究透,卻是有難度的,大多數人聽到「傳播」這一詞,便會想到說話、傳媒,確實這是傳播的一部分,但若是僅僅這樣概括「傳播」就有些片面
  • 不會拍馬屁?活該你不升職:職場「拍馬屁」至少要注意這三點
    一、該出手時就出手,恰到好處的「拍馬屁」,是一種必備能力到底要不要拍馬屁?怎麼拍馬屁才能恰到好處?在解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看看拍馬屁這種行為為什麼會有市場。答案其實很簡單:人們喜歡聽好聽的,這是人的共性。
  • 自稱「傳播正能量」博主翻車了
    近日,一段勸路人戴口罩的視頻火了,不是因為多麼暖心,而是因為視頻中使用砸蛋糕的暴力方式引起了眾多網友的不滿,初衷說要「傳播正能量」,卻不料目的沒達到,反而「翻車」了。即便視頻左上角被標上了「專業演員,影視效果」的提示,仍有有網友表示不能接受,蛋糕也算是食品,這樣隨意糟蹋糧食根本不能算是傳播正能量。視頻團隊公開道歉視頻不斷經過傳播轉載,一時之間,越來越多網友對該團隊「傳播正能量」的目的提出質疑,很多主流媒體也都介入報導並發表自己的言論。
  • 傳播正能量360行車記錄儀發起「放心做好事」活動
    但時不時傳出的那些救人反被訛的負面消息,還是讓每個普通人有所戒備和寒心,因此,正能量的傳播對社會至關重要。正能量的事不僅僅讓事件中的人受益,也會溫暖每一個人,感染每一個,讓人們去積極正面的看待人與事,幫助人們建立信任、友善、和諧美好的關係。
  • 大聲歌頌"好人好事好地方":發出好聲音 傳播正能量
    中國文明網10月29日報導(張殊凡 張青玲)「傳播正能量,拒絕負能量!」「傳播是一種力量,親,今天你傳播了嗎?」近期,眾多網友在中國文明網、新華網、人民網、新浪、騰訊、人人網等各網站的論壇、博客、微博、QQ群等網絡空間熱情傳播和分享自己喜歡的「正能量」故事和作品,喜迎黨的十八大召開。有網友說:「正面聲音就應該廣而告之。
  • 情商高的人很會「拍馬屁」
    趙小姐這樣說話,實際上也是「拍馬屁」,但事實是她讓王女士很開心很舒服很有成就感。所以趙小姐故意把價格說高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相反,如果趙小姐說:「這種衣服也就兩百元吧。」王女士心裡會是什麼感受?她絕對不會如此高興,心裡還可能很不舒服。這樣一來,交流就會變得尷尬,甚至不和諧了。
  • 職場生存記四:重新認識職場「拍馬屁」
    我們要做的也並不是這樣的拍馬屁,可以適當的恭維領導幾句,輕輕的拍馬屁,也不未嘗不可,愛拍馬屁的人也不一定就要採取「低三下四」的方式,如果可以將拍馬屁的行為做的文雅一點是不是更合適啊。有的人工作能力很強,也有了不少的業績,但是就是沒有得到升職加薪的機會,是不是就應該思考一下這其中的緣由呢?
  • 連勝文提議將市府路改名經國路 稱不是拍馬屁
    原標題:連勝文提議將市府路改名經國路 稱不是拍馬屁連勝文昨天表示,這不是拍馬屁文化。臺北市長郝龍斌也表示,臺北市有「道路命名自治條例」,之前有「軍公路」改名「和平東路」的例子,構想上是可行的。   至於更名花費與程序,郝龍斌表示,市府路只有市府路1號與45號,照相關法規,應該不會很複雜。臺北民政局表示,道路更名有成功前例,須依規定取得所有權人同意,送議會審議通過。
  • 「拍馬屁」的來歷是什麼,有著怎樣的變化過程,這是一種什麼現象
    在我們平日的交流中,「拍馬屁」這個詞語在語境中有迎合他人的含義,好像已經是約定成俗的事情了,但是「拍馬屁」這個詞語最初的語義是什麼呢?「拍馬屁」的來歷據語言學家考證,「拍馬屁」一詞自然是來自於北方的一個詞語,北方草原遼闊,水草豐美,盛產馬匹,一般的人家都會養有幾匹馬。因為衣食住行是生活中的重要事情,所以養殖馬匹一來可以解決出行的問題,二來可以解決運輸問題。
  • 你痛恨的不是拍馬屁晉升的人,是自己不會拍馬屁,原因很現實
    總認為別人業績不如你,能力不如你,結果別人還晉升了,而不是你,總覺得是別人搶了你晉升的機會一樣,讓你相當的不爽。【二】讓你痛恨的不是人,而是事對於這種晉升的情況,讓你不爽能理解,但你痛恨的並不是這種人,而是晉升這件事。但現實中常見的情況確實對人的不爽,對人的痛恨。
  • 育聯網傳承民俗文化 創新方式傳播正能量
    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 唐代,宮廷裡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 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 向青年群體傳播正能量
    從傳播效果上看,一方面,這組報導讓人們走近青年群體,以便打破成見,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當代青年;另一方面,也通過正面例子,傳播正能量,引導當代青年繼承優良傳統並不斷創新,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尋找匠心青年」系列報導抓住當下社會關注的「工匠精神」這一熱點話題,從優秀匠心青年群體中尋找精益求精的基因,不僅向社會傳播了信號:工匠精神不是老匠人的專利,青年人也有,而且更加注重匠心。細心品讀就會發現,「尋找匠心青年」中的人物群體,如剛過而立之年的鄭勇、「雕刻」國之利器的80後航空科工團隊等,多屬於「80後」,這些「80後」在成長過程中也受到過質疑,他們最終用行動改變了人們的印象。
  • 五、高舉旗幟、堅定信念,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特別是對高舉偉大旗幟、堅定理想信念,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等重大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