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動車事故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安監總局:不存在35人死亡「紅線」的問題,將儘快給社會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羊城晚報訊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黃毅4日上午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表示,國務院事故調查組正在按照實事求是、依法依規、注重實效的原則,對「7·23」事故的原因、性質、責任進行緊張、有序的調查。事故調查組將儘快地認定這起事故的性質、原因,給社會一個真誠的、負責任的交代。

網友筆墨染丹青:您是如何看待溫州的動車事故原因的,是否更多的是由於在安全生產方面的疏忽,而非單純的「天災」?

黃毅:目前,國務院事故調查組正在按照實事求是、依法依規、注重實效的原則對這起事故的原因、性質、責任進行緊張、有序的調查。我們會及時地將調查的情況向社會公布。現在可以肯定地講,這不是一場自然災害,而是一起特別重大的鐵路交通運輸事故,而且鐵路方面也指出,事故當中所暴露出來的是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和問題。對此,事故調查組將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之上,儘快地認定這起事故的性質、原因,給社會一個真誠的、負責任的交代。

網友黃晨灝:網上有傳言,重大安全責任事故死亡人數有一個神秘的35人「紅線」,超出部分就該計算為「失蹤人員」。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黃毅:據我了解,沒有所謂的神秘「紅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在界定事故的等級時,一般是以死亡人數來計算。比如,一次死亡3到9個人的為較大事故,10到29人的為重大事故,30人以上的為特別重大事故。除此之外,也考慮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以及受傷人員的數量。界定事故的等級,主要是按照政府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來對不同等級的事故進行調查處理。有些事故發生之後,在遇難人員遺體還沒有全部找到的時候,一般是作為失蹤,找到遺體之後,再計入死亡人數。所以,不存在以35人劃線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溫州動車事故之怮:7·23成「妻兒散」
    截至7月26日中午記者發稿前,這起事故已經造成39人死亡192人受傷,無數個曾經幸福的家庭就像他們一樣陰陽相隔,「妻兒散」。《新民周刊》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這起本不該發生的事故或許確有天災的引子,但絕對有人禍的根源。事故的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人們固然需要理性看待這起事故,理性看待中國鐵路大提速前進的方向,不能因為這起事故就否定一切。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通報調查進展
    對事故車輛殘骸等有關物證、數據資料進行了封存和保護;調取解讀分析了事故前後的錄音資料,以及「黑匣子」(列車運行事故狀態記錄器)、機車綜合無線通信設備等裝置、儀器、設備的全部信息;提取了列控中心數據,通過搭建數據平臺再現了設備發生故障時的狀況;在甬溫線永嘉站至溫州南站間進行了事故現場實車模擬再現試驗。同時,調查組相繼進行了溫州南站線路絕緣性能測試、甬溫線無線通信場強檢測等。
  • 溫州動車事故:鐵道部下令拆車廂只為儘快通車
    翌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趕赴溫州。事故發生後的兩天,溫州的天氣一直不好,雨水時斷時續,夜空中的閃電把城市照得透亮。「這幾天,我一直都很想知道為什麼我們會遭此劫難,為什麼會這麼慘,誰應該為這起事故負責。」仍在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住院觀察的乘客小袁(化名)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幸運的是,與其他已經死亡和遭受重傷的乘客相比,他只是擦傷。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 | 南方周末
    2011年7月23日20時38分,北京南開往福州的D301次動車組列車運行至甬溫線上海鐵路局管內永嘉至溫州南間K584+300處,與前行的杭州開往福州南的D3115次動車組列車發生追尾事故。
  • 嚴泉:中產階層的訴求與溫州動車事故
    溫州動車事故發生至今,人們對此次事故的批評焦點是鐵道部的處理方式。在生命搶救、信息發布、事故調查、家屬撫恤、媒體應對等諸多環節上,鐵道部的表現都令人失望。法律是注重程序正義的,此次事故的受害者家庭當然會要求信息公開、程序透明、證據保存,這不是「添亂」,而是一種「追求真相」的正常法律程序訴求的體現。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被埋車頭重新挖出轉移
    核心提示:7月26日深夜,「7·23」甬溫線鐵路交通事故車輛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被挖出運走。國務院調查組決定將現場殘骸移送至溫州西站,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原因追問 行車安全系統為何失效(全文)
    40歲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點10分許,打算去溫州雁蕩山遊玩的她們一家五口從天津上了車。一路有雨,不過列車行駛還算平穩,但卻時常走走停停。進入溫州永嘉站前,雨越來越大,閃電頻繁,李妍婷隱約有些擔心,感覺車速有些慢了。「時速大約不到100公裡,列車當時已晚點25分鐘左右。」D301次動車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這趟列車卻在此停留了幾分鐘。
  • 溫州動車事故調查已經確定方向 或有第三方介入
    邀請外國同行調查可能性小  有專家提出,追尾事故的原因調查,應該由第三方專家負責,或請外國專家調查。有的專家認為,請第三方專家參與調查的可能性較小,因為鐵路專才除本系統人之外,還有各個交通大學教授。而教授優勢在於理論知識,很難參與實踐調查。由於涉及國內動車技術,請國外技術專家調查的可能性同樣不大。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已致38人死亡 事故路段恢復通車
    這個數字加上此前鐵路部門與地方上公布的35人死亡人數,遇難者總人數達38人,但這並不是最後的遇難者數字。  7月23日20時27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車行駛至溫州市雙嶼路段時,與杭州開往福州的D3115次列車追尾,造成D3115次列車2節車廂墜落橋下,另1節車廂懸掛半空。
  • 溫家寶在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現場答記者問(實錄)
    對鐵路建設來講,這起事故使我們更加重視鐵路的安全,特別是高速鐵路的安全。整個鐵路的布局要考慮高速鐵路,整個鐵路網之間的關係,還要考慮鐵路、公路與水運、航空之間的關係。還是這樣一個原則,我們一定要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序發展,不是越快越好,而是把速度與質量、效益和安全有機的結合起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謝謝你。
  • 溫州動車事故死亡人數升至40人
    動車事故死亡人數升至40人 福建籍乘客搶救無效亡  29日上午從溫州市殯儀館傳出消息,「7·23」溫州動車事故中一福建籍乘客陳偉在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於7月28日晚上10時45分左右被宣布死亡,並於29日凌晨2時左右被送到溫州市殯儀館。至此,「7·23」溫州動車事故死亡人數已經升至40人。
  • 溫州動車事故集中調查結束 正著手匯總整理(圖)
    7月24日,發生追尾事故的動車最後一節車廂被吊離橋面。  7月23日  事故致近40人死亡  甬溫線發生動車追尾事故,近40人死亡,約200人受傷。  8月4日  「不是自然災害」  國家安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做客人民網時說,「這不是一場自然災害,而是一起特別重大的鐵路交通運輸事故。」
  • 溫州動車事故調查處理結果公布
    23日,南昌鐵路機械師在檢修動車  國務院近日批覆了「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全文已在國家安監總局官網公布)。【回顧】動車追尾造成40人死172人傷  2011年7月23日20時30分05秒,甬溫線浙江省溫州市境內,由北京南站開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車與杭州站開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車發生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中斷行車32小時35分,直接經濟損失19371.65萬元。
  • 必須要有人為溫州動車事故負責
    黎光壽/文  23日晚上的溫州動車事故,令人痛心。D3115次動車被雷劈後停電失去動力,停在軌道上,而後從北京趕來的D301次從尾部撞上,一共有D301的4節車廂和D3115的2節車廂脫軌,其中4節車廂從高架橋上掉到地上,截至24日早上6點,這場事故已經造成了32人死亡和191人受傷。從每節車廂定員100人的數字計算,理應還有180人左右,究竟死傷多少人,相信隨著救援的進展,會進一步明晰。
  • 鐵道部:溫州動車追尾事故39人死亡192人受傷
    最新消息:溫州動車事故遇難人數升至39人截至25日23時許,「7·23」溫州動車事故已造成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原因可能為遭雷擊後失去動力
    「遭雷擊後失去動力」據當地的目擊者張先生說,當時他正在附近路上,聽到一聲像打雷的巨響,回頭一看,兩列動車撞了。他立刻就跟附近的居民去救援了。而昨晚,溫州市氣象臺在事故前一小時發布了溫州的雷電黃色預警信號。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七日回顧
    26日凌晨1點,「7·23」動車追尾事故達成首個死亡賠償協議,金額為50萬元。首達賠償協議的遇難者叫林焱,男,29歲,父親早亡,家中只有母親,其家屬已籤訂協議。事故真相是什麼,如果是雷擊就可以把我們動車組擊壞,之前之後,天不會打雷嗎?為什麼你還要繼續通車?」「來了人,解答不了問題,感覺就是拖延時間,這樣的做法是不得人心、不負責任的!」金家一位老者情緒激動地說,「這麼處理,人怎麼走得安寧?現在死者家屬對抗情緒也越來越大,這不是別人造成的,是你鐵道部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造成的!現在就在談賠償的事情,誰來賠償呢?責任都沒搞清楚,怎麼來談賠償?」
  • "7·23"溫州動車事故兩周年回顧
    "7·23"溫州動車事故兩周年回顧
  • 溫州動車事故:出事前鐵路已屢次出現過事故
    事故造成40人死亡,約200人受傷。歸途7月23日。杭州,午後,城區有陣雨或雷雨。 16點36分,停靠在杭州站的D 3115動車車身顫動,準備開出,窗外電閃雷鳴。 這是D 3115的始發站,經停11個站點後,21點45分到達福州南,行程740公裡,運行時間5小時09分。
  • 溫州動車事故39名遇難者名單公布
    7月26日晚,溫州市民手持蠟燭圍成一圈,為遇難者默哀。當晚,數十名溫州市民自發來到世紀廣場,點起擺出「7·23」數字的蠟燭,集體為「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死難者默哀一分鐘,並為倖存者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