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幾張皇帝食譜 有的看了讓人流口水 有的讓人恨不得掀桌子

2020-12-18 半壺老酒半支煙

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一定是鐘鳴鼎食,一頓飯的花費可能就夠普通人一輩子花銷了,但是除了未經證實的酒池肉林,好像歷代皇帝家吃的飯,還真不如他手下的大臣那麼豐盛,就是很會享受的宋朝皇帝,也看著大臣家的飯菜流哈喇子。比如宋高宗趙構在1151年11月17日到張俊家吃飯,張俊一次給他上了三百多道菜,結果回到皇宮後趙構好幾天吃不下「宮廷御膳」,一個是吃撐著了,另一個就是覺得自己的「御膳」跟張俊的「家常便飯」一比,那簡直就是豬食。於是趙構一咬牙一跺腳:往後再也不去大臣家吃飯去了。

其實不單是宋朝,就是元朝,皇帝和大臣家吃的也差不多,甚至跟一般的牧民吃的也差不多,就是手把肉奶茶,逢年過節烤個駱駝或全牛全羊,那還得是滿朝文武一起來吃,並美其名曰「詐馬宴」。筆者在呼和浩特吃過一次據說是「完全仿古」的,場面是挺熱鬧,但沒吃飽,因為只有烤肉,連盤鹹菜都沒有,根本就吃不下去。

到了明朝,要飯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對吃飯只有一個要求——管飽。筆者有時候會想:那個「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故事恐怕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朱元璋當上皇帝後每天吃啥都沒個準兒,目前流傳下來的他的「菜譜」我們就看到了一張,那是他洪武十七年六月的一天菜單。

朱元璋那天早上吃的是炒羊肉、豬肉炒黃菜、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香米飯、豆湯、泡茶, 標準的四菜一湯。中午吃的就比較奢侈:胡椒醋鮮蝦、燒鵝、燌羊頭蹄、鵝肉巴子、鹹鼓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羊肉水晶角兒、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三鮮湯、豆湯、泡茶。十二道菜兩碗湯,外加一碗奶酪一碗茶,跟我們現在請客差不多了。

明成祖朱棣那個年代,已經很富有了,可是朱棣先生似乎對打仗更感興趣,對吃飯就比較馬虎,除了遠徵朔漠跟將士們吃野戰食品,就是在宮裡享受一下,他也留下了一張菜單,那是他永樂元年十月(農曆)的午飯食譜:燒羊肉、清蒸雞、椒醋鵝、燒豬肉、豬肉汆湯、香油燒餅、豆沙包(沙餡饅頭),一看就是冬天,連個青菜葉都沒有。 據說朱棣很愛吃辣白菜,不知道廚子們為啥沒給上。

到了明神宗萬曆皇帝的時候,吃的就更奢侈了:燒天鵝、燒鵝、清蒸雞、暴醃雞、川炒雞、燒肉、白煮肉、清蒸肉、豬屑骨、荔枝豬肉、鱘鰉鮓、蒸魚、豬耳脆、煮鮮肫肝、玉絲肚肺、蒸羊、燌羊、牡丹頭湯、雞脆餅湯、豬肉龍松湯、瑪瑙糕子湯、錦絲糕子湯、木樨糕子湯、酸甜湯、葡萄湯、蜜湯、牛奶。這些菜就已經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吃得起的了,但是跟張居正家的飯菜比起來,也還是豬食。而且看這食譜,也是冬天的,因為還是沒有蔬菜,只有葡萄湯裡可能有點維生素。

大家知道,明朝和清朝的皇帝都是一天兩頓飯,所謂的早飯將近中午才吃,吃完也中午了,午飯吃完也該點燈了。但是清朝的皇帝與明朝皇帝不同,他們除了兩頓正餐之外,還有兩頓「點心」,一天四頓飯,那「點心」比明朝皇帝的「正餐」還豐富。就是那個曾經比較「節儉」的「康熙大帝」,也有五百五十個人專門在東北給他養蜂,每年要上交四千斤蜂蜜,要是差一兩或者質量不過關,養蜂的就要被殺頭。

清朝皇帝多能吃,慈禧太后多敢吃(連海軍軍費都變成了他的壽宴),咱們就不說了。就說說清朝都滅亡了,皇帝已經被圈在紫禁城裡都不許出來了,他們還是胡吃海塞。拒溥儀的伴讀溥佳回憶:「每餐的飯菜,總要擺上三四張八仙桌,飯菜雖然已有削減,但菜仍然有六、七十種之多。另外還有四位太妃送來的二十幾種精緻的家常菜。米飯有三四種,小菜十幾種,粥有五六種。」溥儀的御前侍衛周金奎也回憶說:「溥儀除點心外,每天吃兩頓飯。每頓飯都由御膳房備好四桌菜,每桌二十餘件,山珍海味,應有盡有。」

不僅僅是溥儀,宮中的太妃也仍舊維持著清代生活的規矩,民國時仍活著的同治帝妃子「敬懿皇太妃」,仍舊是每日四餐,早、晚正餐葷、素菜四十品,三樣粥,四樣糕點,四樣麵食。小餐都是糕點。晚粥有小菜十幾樣,粥兩樣,麵食三四樣。

溥儀自己也承認:我這一家六口,總計一個月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隻雞鴨,其中八百一十斤肉,二百四十隻雞鴨是我這五歲孩子用的。此外,宮中每天有大批為這六口之家效勞的奴才,也各有分例。連我們六口之家共吃豬肉一萬四千六百四十二斤,合計用銀二千三百四十二兩七錢二分。加上雜費支出三百四十八兩,連同分例一共是一萬四千七百九十四兩一錢九分。

不愧是關外來的,真能吃。但是筆者看完清宮食譜時候,總有一種想把他們桌子掀翻的衝動,後來想了想——他們的桌子早就被掀翻了,現在也就一些心中有黃馬褂、腦子有金錢鼠尾的遺老遺少們還在留著哈喇子懷念他們過去的「榮光」,並且像阿Q那樣逢人便說:我家是皇族,先前闊多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人在睡覺時,會流口水?專家給出了解釋!
    相信很多人都在睡覺的時候流過口水吧,一覺醒來感覺嘴邊溼溼的,一看枕頭顏色變深了一大片,尤其是上學時睡午覺,趴在桌子上醒來有時還拉著絲,只能尷尬地擦掉……小編還記得初中時有個同學上課睡覺,老師喊他名字,又因為他坐在最後排,全班人都看見他猛地站起來嘴邊拉了一條長長的絲……最後被他用手抹掉了
  • 日本最讓人無語的比賽:騎豬賽跑就算了,掀桌子和寶寶哭是什麼鬼
    導語:日本最讓人無語的比賽:騎豬賽跑就算了,掀桌子和寶寶哭是什麼鬼?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要說世界上最大的東西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大海、是陸地,但這些都沒有人的腦洞大。我們的一水之隔的鄰居日本,向來愛做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事,雖然因為歷史的原因讓我們對這個國家感情複雜,但我們也得承認,日本的很多事情都很有意思,例如他們愛舉辦一些神奇的比賽。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三種日本最讓人無語的比賽:騎豬賽跑就算了,掀桌子和寶寶哭是什麼鬼?先說騎豬比賽吧,這是日本西部愛媛縣三瓶鎮的一項傳統賽事,時間在每年夏天當地的旅遊節期間。
  • 張耀揚老得讓人心疼,網友喊話:還能掀得動桌子嗎
    如果你是70、80後,在你的少年時代,你一定會對一個演員「恨之入骨」,他就是張耀揚。出生於1963年的張耀揚,以模特身份出道娛樂圈,他所扮演的銀幕角色,以罪大惡極的壞人居多,而張耀揚的形象,倒也非常符合影視作品中的人設。
  • 皇帝看不上的人
    皇帝的都城在歷史上很多,秦漢時期的皇帝在鹹陽和長安建都,明清的皇帝在南京和北京建都,要說最為壯觀的就是明清兩朝的紫禁城了,紫禁城一共佔地72萬平方米,相當於100個足球場一樣大,要是擱在現在拆遷了一定能賠很多錢。
  • 朝會前,太監站在宮門前甩鞭子,明清兩朝為何會有這樣奇葩規定?
    朝會前,太監站在宮門前甩鞭子,明清兩朝為何會有這樣奇葩的規定?清朝每次朝會前,就會有太監在大殿前廣場上甩三下鞭子,稱為淨鞭,也叫靜鞭、警鞭。淨鞭是古代皇帝儀仗中的一種,通過發出響聲警示人們保持肅靜。打鞭子的侍衛人數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宋孝宗時期,打鞭子人數達到14人,且都是宮廷侍衛;元朝以後人數都有所減少,每次打三下。到了清朝康熙時期,統一改為一個太監每次打三下。這也就是大家常常看到影視劇中的情景。其實這是皇帝們在給自己立威呢!
  • 孩子想看電視,被媽媽拒絕後怒掀桌子:「爸爸讓我看!」孰之過?
    看來,大家也都遇到過因為孩子看電視而生氣的問題,也都自省過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看。關於這個問題,可能因人而異,有些孩子習慣比較好,所以家長並不反對看電視。比如:孩子自律性比較好,會自己安排寫作業和看電視時間,這就很讓人放心。
  • 當了皇帝就能為所欲為?古代此部門就是專門管皇帝行房之事的!
    清朝的康熙皇帝作為「康乾盛世」的開創者,是可以夠得到「千古一帝」的門檻的吧,至少學界有不少人是這麼認為的。不過,聖賢如康熙,他的個人生活也還是有得可說的地方的,就是他的不太節慾,史上有康熙「九妃連珠」的傳說。  什麼叫「九妃連珠」?
  • 明清兩朝的琉球屬國,為何覆滅成為日本的衝繩島,有些歷史要銘記
    這個場景就是清朝的冊封儀式,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經常看見,相信很多人並不會陌生。而這個儀式卻每年都會在日本的衝繩縣中出現,甚至演變成為了一種傳統的模式,吸引了無數的遊客,那麼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何連中國本土都不保留的儀式,卻成為了日本的風俗呢?
  • 明清時期的皇帝教育
    而明清時期的傳統中國已經進入了帝王教育制度和文化集大成的階段。經筵日講:皇帝教育的日常形式經筵與日講,是明清帝王教育中最基本的兩種學習形式,但經常被混為一談。同時,為了滿足皇帝特殊的學習需求,明代還曾臨時增設過「午講」(午間講史)和「溫講」(溫習前課),雖未能形成定製,但卻是帝王日常教育的重要補充。正是由於形式上的便捷高效,日講逐漸受到了明清皇帝的青睞,取代經筵成為帝王日常教育中最主要的形式,「經筵開而後日講繼之,經筵凡十日一舉,日講無日不舉」。
  • 為何說從明清兩朝日本就不再是亞洲小國了?先看日本都做了什麼
    一句話,對外不被人欺負,對內不欺負自己的人就是大國。擁有37.8萬平方公裡,1.26億人口的日本體積確實不大(對比96萬),但作者可以很肯定地是說,從明清兩朝開始日本就已經不屬於亞洲小國了,而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強國、大國了。日本真的是小國嗎?
  • 鄭強教授掀的不是桌子,而是掀開了學校的特殊部門——後勤,解釋三...
    後勤保障是所有工作開展最基本的,很多人也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但是一所學校後勤一旦出了問題,肯定是人仰馬翻。再牛的教授,再牛的科學家,再了不起的學者也什麼也幹不了。我在這裡解讀一下最近華中科技大學的鄭強教授掀後勤領導桌子事件,並且解釋三個細節。強調一下,這個鄭強教授不是那個網紅教授,是華中科技大學和網紅鄭強教授同名的一個教授。
  • 教授因學生住宿怒掀後勤經理桌子受處分 華中科大和教授回應
    原標題:教授因學生住宿怒掀後勤經理桌子受處分,華中科大和教授回應來源:上遊新聞為讓一個班的學生住在一起,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以下稱計算機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鄭強,先是掀翻後勤經理的桌子,
  • 婆婆生日,我把剛做好的一桌子飯菜掀了,事後婆婆對我感激不盡
    只不過那時候家裡條件差,公公又去世的早,婆婆一個人拉成兩個孩子真的不容易,無奈之下才把這個小姑子給送人了。現在小姑子倒也回家認親了,只不過因為長時間沒有生活在一起,所以感情上總覺得怪怪的!婆婆是真心心疼小姑子,覺得自己對不起她,所以基本上只要小姑子想要的,都會想方設法給她。
  • 中國最大明清兩朝皇家宮殿,故宮
    來到這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北京作為明、清兩朝的帝都,文化韻味十足。到了北京,天安門是必須要去的,故宮也是必看景點之一。在眾多景點中,最吸引我的是紫禁城——故宮。走近故宮,一股皇家的威嚴氣勢撲面而來。穿過一大群人的嚴密封鎖,我終於來到了氣勢磅礴的殿堂前。看著象徵著權力的龍椅,我仿佛又看到君臨天下的皇帝坐在龍椅上,為了這張位置,多少人勾心鬥角,發生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權力變更。再用力往前擠,我看到了一尊威嚴的青銅獅子。它孤獨地守護在宮殿門口,原本金光閃閃的身軀已經變得鏽跡斑斑。在鴉片戰爭中,腐敗落後的清王朝面對八國聯軍的進攻,節節敗退,王室逃往西安。
  • 明清三大貪官,貪汙值十幾年國家財政收入,其中一個凌遲3357刀
    咱們不妨以古鑑今,看看明清兩朝的三大貪官。一、劉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華爾街日報》曾經評選過全球一千年來最富有的五十人之一。劉瑾究竟貪汙受賄了多少金錢呢?劉瑾受刑那天,過去被劉瑾誣陷殺害的人家,紛紛以一錢買下從劉瑾身上切下的一小片肉,祭祀被冤死者,甚至有人生吃劉瑾被割成細條和小片的肉,以解心頭之恨。二、嚴嵩明嘉靖年間首輔。嚴嵩父子抄家財產有多少?
  • 中國5大火鍋排行榜:第一名當之無愧,看完口水都流出來了!
    中國5大火鍋排行榜:第一名當之無愧,看完口水都流出來了!來來來,喜歡吃火鍋的都舉手啦!寒冷的天氣做什麼最開心?當然是吃火鍋!火鍋作為中國的原創美食,早就佔據了美食界的半壁江山。對於常見的四川火鍋,大都是清油鍋底,麻辣鮮香,味道醇和,對於不太能吃辣的人來說,也能接受。不知道吃啥,一頓四川火鍋絕對是你最佳的選擇。NO.2 重慶火鍋重慶人究竟有多愛吃火鍋?當地人表示「要不是早上不開門,老子恨不得三頓都是火鍋」。
  • 故宮「家具館」將展出2000件明清家具
    明清兩代家具分列兩館展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共藏有6200餘件明清家具,但這些家具長期堆放在庫房中,除了原狀陳列展館中的家具,其他都無法對公眾開放。為此,故宮將南大庫和南薰殿改造為明清家具館,位於南城牆下,武英殿前。
  • 北京這座宏偉的建築歷經兩朝24位皇帝,如今已建成600年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不同於中國其他朝代宮殿燒的燒、塌的塌,故宮在歷史的長河中幸運地保存了下來,如今彈指一揮間,故宮迎來了600年的生日。故宮歷經兩朝24位皇帝,它也見證了無數的歷史事件,也無外乎有人說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故宮,因為這裡藏了太多的故事。
  • 古代男子對妻子的古怪稱呼,現在來看,有的像在罵人,有的很肉麻
    有一種稱呼是非常高貴的,就是皇帝對自己的妻子稱作皇后,這是最高貴的稱呼了,後來皇帝對皇后也有了別的稱呼,「梓潼」就是皇帝對皇后的愛稱,這個稱呼是有來歷的,「梓」古代指的是對花草樹木的統稱,有高貴的意思。梓潼這個稱呼,應該是預示著皇后能夠母儀天下,作為後宮之主的意思。夫人這個稱呼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到現在還是在使用。
  • 這個人是有名的清官,但是他做事卻不過腦子,皇帝對他是又愛又恨
    文/半人馬這個人是非常有名的清官,但是他做事卻不過腦子,皇帝對他是又愛又恨大家應該都看過包青天吧?包黑子很有才學,和公孫策鬥智鬥勇,最後走在了一起。他們三人一路上遇到的離奇怪事,每次辦過的驚悚案件,至今都讓人回味無窮。尤其是包黑炭為了追窮真相和真理,不惜犧牲一切都要去拆穿。這種勁也讓八賢王又愛又恨。今天要說的一件故事,也是一個愣頭青的官員故事。明朝有一個官員,這個官員讓皇上百般怨恨,卻又疼愛有加。他是一個清官,在他身上發生過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後人更為他的事跡編寫成了一本書,有些內容就如同神話故事般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