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一歲半寶寶患腸套疊哭鬧不止,空氣灌腸復位

2020-12-19 齊魯壹點

一歲半寶寶哭鬧、嘔吐,竟是患上腸套疊,在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經過空氣灌腸腸子復位,日前恢復如常。

9月8日晚,膠州1歲半的凡凡(化名)被母親江女士緊急送到了膠州某醫院,原因是孩子肚子痛得不正常。江女士稱孩子一整天都沒有按時排便,脾氣也大變,不停地哭鬧。家人餵他東西,他不領情,全都吐出來了。家人本想先觀察觀察,誰知到了晚上,孩子的症狀還是沒有好轉,怕孩子出事,才將其送到醫院。

到了醫院後,凡凡又開始嘔吐且哭鬧得厲害,腹部摸到小包塊,急診彩超檢查結果是「考慮小兒腸套疊」。醫生告訴患兒父母,可能是腸套疊,但不能100%確診,如果真的是,那情況就很兇險了,必須儘快灌腸診療或者外科手術治療,否則拖得太長時間,孩子就可能會出現腸壞死等嚴重後果甚至有生命危險。患兒家屬將孩子轉至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

入院後,孩子被確診為腸套疊,醫生立即為其做了「空氣灌腸」腸套疊整復——將灌腸管道從患兒肛門置入,控制一定的壓力,將空氣灌入套疊的腸子遠端,讓氣壓使套入的腸子退回原處,促使套疊的腸子復位。整復治療過後,寶寶不再哭鬧,恢復了正常。

醫院放射科主任祁波介紹,腸套疊俗稱「疊腸」,是嬰兒期最嚴重的外科急症之一。孩子的腸子異常地逆向蠕動,前段腸子套入後段腸子的管腔中,形成腸阻塞,套入的腸道因缺血發生水腫,腸壁靜脈怒張破裂出血,從而出現血便。如果診療不及時,就可能導致中毒性腸麻痺、腸壞死、穿孔,甚至休克、死亡。

發生腸套疊的高危年齡在2個月到2歲之間的小孩,他們的胃腸系統發育還不完善,特有的生理特點,若再有初期輔助食物刺激、病毒感染、腸道痙攣等情況,發生腸套疊的機率會更高一些。這個時期的寶寶出現腹痛症狀時,還不會清楚地表達,這時候,家長必須要提高警惕,「察言觀色」,了解寶寶在跟你們「說」些什麼。寶寶發生腸套疊的表現,還是跟普通的肚子痛稍有不同的。

1.哭鬧。寶寶哭鬧具有陣發性,哭鬧過後會恢復安靜。腸蠕動是疊套的助力,它牽動腸管的移動,會產生疼痛感。一旦腸蠕動開始,孩子就會哭鬧,此時寶寶會用拒絕進食、手腳亂動等表達痛感,當蠕動波結束後,寶寶便會停止哭鬧;

2.嘔吐。腸道疊套起初的嘔吐物為進食的東西,可能伴有膽汁,病情加劇時,可出現奇臭的糞便類液狀物。

3.腹部腫塊。部分腸道會因為套疊出現隆起,初期腫塊很容易在孩子腹部被摸到,後期腫塊變得不明顯。

4.大便異常。血便是腸道感染的表現,腸道出現套疊6個小時後,絕大部分小兒會排便,此時糞便會有血、稀薄、呈現膠凍樣,如果醬的顏色,少部分患兒沒有,只是肛門處會有血漬。腸套疊時,寶寶的腸子堵住了,也會發生便秘的情況。所以,肚子痛,特別是沒有大便的寶寶,父母應提高警惕。

5.全身異常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腸疊套,到了後期,寶寶的情況會異常危險。孩子的神經受到損害,會出現嗜睡、反應遲鈍、脫水等症狀。其中腹膜炎是病變的先兆,孩子會有休克甚至是死亡的危險。

專家提醒寶寶在發病10小時後,孩子就可能拉血便,發病超過24小時,腸道就可能開始中毒壞死,最好在24小時以內寶寶的病情要被及時發現,並送往醫院。如能早期發現孩子發生腸套疊,非手術方法就可治療,大多可通過空氣灌腸治療而治癒,這種方法治療腸套疊效果好且無創傷,本地統計治癒率在95%以上。但如果延誤診斷,套疊的腸管會發生中毒壞死,需要剖腹手術切除壞死的腸管,而孩子的健康也會受到很大危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震通訊員陳學甲)

相關焦點

  • 小兒腸套疊空氣灌腸復位術華西醫院就診攻略
    3.收集和此次就診有關的資料如寶寶體 重、上述 特異性表現出現時間、尤其是陣發性哭鬧及血便出現時間,為醫生進 一 步診斷提供依據。 通常6小時~24小時(最長不超過48小時)後可見大便內炭末排出,肛門排氣,排出黃色大便上一或先有少許血便,繼而變為黃色;如寶寶仍然煩躁不安,陣發性哭鬧,捫及腹部包塊,應懷疑是否重新發生套疊,應立即通知醫師作進一步處理。   灌腸成功後寶寶表現為:   1)寶寶安靜入睡,不再哭鬧,停止嘔吐。
  • 嬰幼兒腸套疊 試試空氣灌腸整復
    3月齡患兒謝某因腹痛、便血來梅州市中醫醫院兒科及醫學影像科就診,經影像科當值醫生認真詢問病程經過、觀察患兒面容、哭鬧情況,並結合兒科急診提供的相關病史信息診斷為腸套疊,應用數字胃腸機行空氣灌腸整復術。
  • 漯河2歲幼童三處腸套疊,醫院連做3次空氣灌腸整復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尹紅婭兩歲幼童無故哭鬧,還伴隨著多次嘔吐、腹瀉,送到醫院一檢查,竟是患上了多發腸套疊,情況萬分危急……12月21日,記者從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漯河市兒童醫院)了解到,在經過3次空氣灌腸整復術治療後,目前幼童已轉危為安。
  • 警惕腸套疊
    寶寶哭鬧、嘔吐並不少見,但如果症狀持續,就要引起注意了。近日,3歲小男孩壯壯(化名)出現了嘔吐症狀並哭鬧不止,家人原以為孩子是腸胃炎,但持續2天後,症狀仍未消退。屬於外科急症 空氣灌腸復位成功上周開始,壯壯在家出現嘔吐、哭鬧的情況,持續了兩天,父母帶他到醫院,醫生診斷為急性腸胃炎。打了針,吃了藥,壯壯看上去好了一些,父母覺得孩子應該沒問題了。
  • 警惕腸套疊!
    寶寶哭鬧、嘔吐並不少見,但如果症狀持續,就要引起注意了。近日,3歲小男孩壯壯(化名)出現了嘔吐症狀並哭鬧不止,家人原以為孩子是腸胃炎,但持續2天後,症狀仍未消退。經造影檢查,壯壯被診斷為小兒腸套疊。據悉,小兒腸套疊多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屬急症,初期症狀跟腸胃炎相似,隨著病程延長,患兒可能並發腸壞死或腹膜炎,出現嚴重的後果。屬於外科急症 空氣灌腸復位成功上周開始,壯壯在家出現嘔吐、哭鬧的情況,持續了兩天,父母帶他到醫院,醫生診斷為急性腸胃炎。
  • 孩子哭鬧老不停,兇手竟然是「腸套疊」
    孩子哭鬧通常會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就是餓了,拉尿了,要排便了,太熱或太冷了,需要安慰了等等,都會通過哭來表現,這種哭鬧一般都不是特別劇烈,而且得到應有的處理後都會停止,但也要注意一些病理方面的哭鬧,如腹痛、呼吸道感染時鼻塞、口腔皰疹、嵌頓疝等等,這種哭鬧通常難安撫,聲音比較高亢尖銳,哭鬧時間也比較長,擁抱等安撫一般效果不好。
  • 8月齡寶寶嘔吐哭鬧持續兩天 查出小兒腸套疊差點丟了命
    醫生提醒,小兒腸套疊發病率高且易被誤診,家長勿掉以輕心  寶寶哭鬧、嘔吐並不少見,但如果症狀持續,就要引起注意了。  近日,8個月大的小男孩壯壯(化名)出現了嘔吐症狀並哭鬧不止,持續2天後,家長覺得不對勁,趕緊送去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經B超和肛門指檢,壯壯被診斷為小兒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多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雖屬急症,但是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危害。」
  • 嬰兒腸套疊怎麼治療 嬰兒腸套疊怎麼治療後的飲食問題
    常用方法有鋇灌腸和氣灌腸兩種。在X線監視下向直腸內加壓灌氣或灌鋇漿,或在B型超聲監視下灌鹽水,將套入部壓回使其復位。早期病例90%可以復位。晚期腸壞死有穿孔危險者應開腹手術復位和腸切除吻合。結腸鏡對腸套疊復位治療亦有效,但尚未廣泛開展,有待積累經驗。復位成功的標準:患兒安靜入睡;腹部腫塊消失;大便由血性轉為黃色;X線檢查證明腸梗阻消失,套疊腸袢已復位。
  • 東莞援疆醫療專家為患兒腸套疊成功復位
    近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下稱「圖市醫院」),廣東援疆醫療團隊的專家完成了三師圖市首例超聲監視下腸套疊生理鹽水灌腸復位治療,填補了圖市該項技術的空白。當天上午,圖市孔女士兩歲的兒子威威一直在哭鬧,家長懷疑威威腹痛較嚴重,將威威送至圖市醫院兒科門診。經檢查,威威被確診為小兒腸套疊。
  • 小兒患了腸套疊該怎麼辦?
    疾病定義  腸套疊是一段腸管套入鄰近的腸管之中而引起的腸梗阻。急性腸套疊是嬰幼兒常見的外科急腹症。好發於2歲以下,尤其是4-10個月的肥胖健壯的嬰兒。還可因腸管局部病變如腸息肉,腫瘤,腸璧血腫牽引腸壁而引起腸套疊,稱繼發性腸套疊。  症狀  腸套疊一般起病突然。腹痛、嘔吐、便血、腹部腫塊是其典型症狀。  1.腹痛是最早的症狀,由於嬰兒不會訴說,而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陣發性哭鬧,哭時面色蒼白,屈腿,表情痛苦,拒食。
  • 1歲半寶寶為何哭鬧不止?原是腸套疊作祟!寶寶出現這4種症狀父母...
    而這種疾病就是腸套疊。這不,家住隨州的池女士,女兒哆哆今年一歲半,一天上午十點,按照往常習慣,應該準備睡覺,可這天,哆哆一直斷斷續續地哭鬧,到中午時哆哆吐出豆腐花樣的液體,媽媽以為是回奶便沒有多疑。直到哆哆症狀反覆,池女士這才帶哆哆去家附近的門診去檢查。經醫生初步診斷孩子是因為中暑導致的哭鬧和嘔吐,進行了艾灸的治療,但哆哆病情無好轉反而加重了。
  • 寶寶哭鬧不止,很可能是腸套疊在搗鬼
    也許十個有八個醫生會告訴你是哭鬧!對,沒錯,就是哭鬧,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哭鬧!也許您會說小嬰兒哭鬧不是很常見的事情嗎?是的,小嬰兒出生後,哭鬧也許就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了,比如他餓了,比如他尿了,比如他困了等等,但是作為一名兒科醫生一定會去排除一種情況——腸套疊!
  • 五大症狀早期判斷寶寶腸套疊
    醫生看這孩子症狀的確是肚子痛,而且一檢查,就在孩子的腹部隱隱摸到了小包塊。腹痛、哭鬧、腹部有包塊,這些指徵都很像小兒腸套疊的症狀。醫生趕緊告訴林寶寶的父母,如果真的遇上腸套疊,那情況就很兇險了,必須通過X光確診,並及時手術,否則拖得太長時間,孩子就可能會出現腸壞死等嚴重後果。  雖然不想給那麼小的孩子拍X光片,可林寶寶的爸媽還是給孩子做了個檢查。
  • 腸套疊 愛招惹胖男孩兒
    □記者 林輝    6個月大的彤彤胖乎乎,不愛哭鬧。前兩天,他突然開始哭鬧不安,一陣一陣地哭吵,可當大人抱著哄哄,他又不哭了。直到晚飯後,媽媽給他換尿布,發現竟然便血了。媽媽馬上抱彤彤去醫院,結果被確診為腸套疊,幸好救治及時。
  • 氣溫忽上忽下,腸套疊患兒增多
    金山網訊 天氣忽冷忽熱之時,正是小兒腸套疊的高發期。近日,到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的腸套疊患兒明顯增多,僅10月20日就收治了4例。醫生提醒,孩子陣發性腹痛哭鬧伴嘔吐、血便、腹部包塊等症狀,需警惕腸套疊可能,只要就診及時,90%以上的患兒可經非手術治療復位。
  • 小兒腸套疊處理方法介紹
    腸套疊成人和小兒都有可能患上,不過一般小兒多見,患腸套疊後如沒及時正確處理是很危險的,當小兒患腸套疊時,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表現,如腹痛,哭吵,血便,拉稀等,這些症狀都有可能是患上了腸套疊,這時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就診
  • 雙胞胎兄弟先後患上腸套疊 專家:「防不勝防」
    哥哥因為便血被診斷出腸套疊 童童是在十幾天前被家人緊急送到醫院的。送到醫院的時候,童童不停地哭鬧。家人說,孩子已經持續哭鬧一天多了,嘔吐並出現了大便帶血。在社區醫院醫生的建議下,家人急忙把孩子送到了市中心醫院。 小兒外科副主任周學武給童童做了詳細的檢查。彩超檢查結果顯示,童童得了腸套疊。
  • 孩子這樣哭鬧可能是腸套疊?會致命!
    認識腸套疊腸套疊是嬰兒期常見的腹部疾病,當小腸蠕動時,將後部的小腸推到前方,塞入前面的小腸,變成大腸包裹住小腸的情況,並且無法出來,會導致腸套疊疾病。嚴重的腸套疊可引起腸道壞死。如果不立即治療,將引起腹膜炎;如果腸破裂,可能導致敗血症,這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會致命。
  • 寶寶出現頻繁哭鬧、嘔吐時,需警惕腸套疊
    在兒科門急診,兒科醫生經常可以接診到因頻繁哭鬧、嘔吐來就診的寶寶,醫生除了問診及查體外,一般情況下,還會讓寶寶做胃腸道超聲檢查以排除腸套疊。腸套疊多發生於1~2歲的寶寶,以4~10個月的嬰兒多見,也是嬰兒期最常見的急腹症之一,需要及時診斷,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