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兒科醫生最不喜歡看的急診是哪一種嗎?
也許十個有八個醫生會告訴你是哭鬧!
對,沒錯,就是哭鬧,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哭鬧!
也許您會說小嬰兒哭鬧不是很常見的事情嗎?
是的,小嬰兒出生後,哭鬧也許就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了,比如他餓了,比如他尿了,比如他困了等等,但是作為一名兒科醫生一定會去排除一種情況——腸套疊!
曾經有這樣的一個病例,患兒是10個月的男孩,胖乎乎的很可愛,這一天孩子出現陣發性的哭鬧(可表現為每次哭鬧數分鐘,此後十餘分鐘患兒安靜如常,在哭鬧的時間內寶寶可有進食的情況,因此我們說此時寶寶的表現為哭吃哭吃),同時伴有噁心嘔吐,家長以為孩子是不是飲食不合理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吃了益生菌等藥物也沒用環節,並且他們在換下來的尿不溼上面發現寶寶的大便都帶了血,並且腹部按壓是哭鬧得尤為厲害,在急診就診後,確診為腸套疊。
一、什麼是腸套疊呢?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相鄰的腸管內,典型的症狀為腹痛,黏液膿血便和腹部腫塊,可分為原發性腸套疊(也就是指腸壁無明顯病理改變下發生的,這種情況以兒童最為多見),其次為繼發性,腸套疊(這種情況指的是繼發於腸壁或腸外的病理改變而引起的,此時多見於成人和年長兒童)。
好吧,也許大家可能依舊覺得一頭霧水,那麼,簡單的說就是兩段腸子套到了一起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此時,寶寶是非常痛苦的,可是他們不會說話或者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只能用哭來表達痛苦。
並且,腸套疊如果早診斷,可以經過下消化道氣鋇灌腸等手段解除套疊,若發現不及時或者治療效果不佳,此時可能需要外科手術治療,部分患兒可發生腸管的缺血壞死,嚴重者可發生膿毒性休克等併發症而危及生命。
二、既然腸套疊如此的可怕,那麼如何及早發現呢?
1、寶寶哭鬧不止,或者表現為「哭吃哭吃」
腸套疊患兒大多起病急驟,會出現劇烈的腹部絞痛,如前所訴,2歲以下的孩子大多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意願,因此只能以哭鬧作為唯一的表達方式,即使父母在身邊也不能安撫。除此之外還可能有以下表現:手足亂動、面色蒼白、頻繁嘔吐等表現;
2、黏液膿血便
腸套疊的情況下,隨著腸管不停的蠕動,被套入的腸道越來越多,此時血管受到壓迫,腸黏膜發生缺血、壞死、出血,從腸道裡脫落出來,就會出現黏液膿血便。如果發現寶寶大便出現此種情況,那麼一刻都不能耽誤,趕快要就醫,一旦出現發熱、嗜睡、腹脹等情況很可能導致腸壞死;
3、腹部臘腸樣包塊
寶寶發生了腸套疊,此時是腸管套腸管,因此,這段腸管偏粗偏硬,同時,由於嬰幼兒的腹部皮膚較薄,因此,大多數患兒可以在腹部觸診時可摸到臘腸樣的包塊。
以上為腸套疊患兒的三大主要表現,但是臨床上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完全出現上述表現的,因此一旦寶寶突然出現上述症狀中的1-2項,還是建議到醫院就診,將腸套疊等疾病及早排除或者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