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科門急診,兒科醫生經常可以接診到因頻繁哭鬧、嘔吐來就診的寶寶,醫生除了問診及查體外,一般情況下,還會讓寶寶做胃腸道超聲檢查以排除腸套疊。腸套疊多發生於1~2歲的寶寶,以4~10個月的嬰兒多見,也是嬰兒期最常見的急腹症之一,需要及時診斷,及時治療。那麼,今天小愛醫生就來說說寶寶腸套疊的那些事吧。
腸梗阻就是寶寶的某段腸管套入了鄰近腸管的腸腔內引起的腸梗阻。淺顯易懂地來講就是腸子套腸子,上段腸套入下段腸內,多為小腸套入大腸內,嚴重者可引起腸管出血、壞死、感染等可危及生命。
腸套疊具體原因目前仍尚不十分明確,多與飲食不當、腸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寶寶自身生理特點、胃腸功能紊亂、遺傳等因素相關,一般常見以下因素。
1. 餵養因素。出生後4個月至10個月是腸套疊的高峰期,原因可能是4個月以後的寶寶,開始逐步地添加輔食,在腸道沒有適應的情況下,就容易對寶寶的腸道功能造成影響,從而引起寶寶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引起腸套疊。
2. 回盲部生理解剖因素
寶寶回盲部富含淋巴組織,回盲瓣肥厚,蠕動強,回盲瓣唇狀凸入盲腸,若受炎症、食物刺激等可引起水腫、充血,引起拉動腸管移動出現腸套疊。
3. 感染因素
腸道腺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感染、腸炎等因素易發生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腸套疊。
4. 先天性腸畸形和其他器質性疾病
腸道發育畸形、息肉或憩室、腸道寄生蟲等也可引發生腸套疊。
1. 陣發性哭鬧: 寶寶會因腹痛出現陣發性哭鬧、面色蒼白、滿頭大汗、四肢亂動、拒乳等。因腸道蠕動是規律性的,當腸道蠕動時腹痛劇烈,間歇時腸道蠕動減緩,則腹痛緩解,所以寶寶會哭一陣停一陣。
2. 嘔吐: 因腸套疊時腸道內容物不能通過,發生梗阻,再加上腹部劇痛,可出現噁心、嘔吐,特別是進食之後會嘔吐的更厲害。隨著症狀的加重,寶寶可出現嗜睡、反應遲鈍等,嘔吐時可出現糞便樣液狀物,甚至出現腹膜炎、休克等等症狀。
3.血便: 最初可能有1~2次正常大便,之後可能會有膠凍狀果醬樣大便,這是由於腸套疊引起腸道內出血與腸液混在一起形成的排洩物。
4. 腹部包塊:寶寶哭鬧時腹部可觸摸到臘腸樣的條塊物,而且隨著腸道蠕動,包塊位置會移動。
1. 寶寶平時要注意餵養,應逐步補充輔食,以少吃多餐為主。還要注意保暖,避免寶寶腹部受涼,及時補充衣物,以防止氣候變化引起腸道紊亂。積極預防腸道感染,儘量母乳餵養,同時應防止病從口入。當寶寶出現腹痛、嘔吐時,避免盲目給寶寶用藥,且送醫前不要餵食水,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再對症治療。
2. 如果寶寶一旦確診腸套疊,應及時對症治療。應給予一般護理,禁食水,改變體位觀察,或採用空氣灌腸復位等對症治療。如復位不成功,結合寶寶的情況,必要時需行手術治療。若長時間得不到治療,套疊的腸管會缺血壞死或感染等,風險極大。
3.治癒後一定合理飲食,保證小兒腸道功能的恢復,不要突然改變孩子的飲食,以流質食物為主,之後逐漸轉換為半流質食物,以利於寶寶腸道的逐漸適應,防止腸蠕動異常,以免引起腸套疊的復發。
關注 ,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助孩子更加健康活潑!
(免責聲明,以上科普內容僅供大家參考,只代表個人觀點,如果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