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大多數父母都用自己帶有偏見的眼光看待數學,對數學一直「敬而遠之」。
知道數學很重要,但一提起來總聯想到枯燥、痛苦、刷題...
很多家庭都會犯同一個錯誤:簡單反覆的培養孩子計算能力、死記硬背口訣公式,其實孩子根本不理解,毫無意義。
同時,這還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以為數學背一背就OK了,養成了思維惰性,隨著知識越來越難,出現後勁不足,開始厭惡數學......這種「啟蒙」簡直是扼殺數學思維,寧願不要。
所以,幼兒數學啟蒙的關鍵在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數學的興趣和感覺。
不少媽媽都注意到,部分孩子在一二年級學習很輕鬆,一到三年級,卻出現了滑鐵盧,成績一落千丈。
奇怪的是,孩子還是那個孩子,老師還是那個老師,怎麼一下子不行了呢?
很多家長都後臺留言請教這個問題,其實原因很簡單:
小學三四年級:不僅需要記憶,還要有邏輯,不然孩子就會掉隊;
初中:需要空間想像力,這方面能力欠缺的孩子就跑不動了;
高中:要用到抽象、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這方面綜合能力不足的孩子,學起來就會力不從心……
以上所說的這些能力,都在邏輯思維所涵蓋的範圍。
難怪有人會說,「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的孩子,才是潛在的差生」。
孩子的學習就像蓋房子,地基是非常重要的。打好了地基,往上壘多高都不怕。而如果是地基不牢,剛開始看不出來,越往上越容易倒。
那麼,孩子的學習要怎麼樣去打地基呢?
kimi老師認為,在學齡前就要培養好孩子的邏輯思維,尤其是數學思維。
通常來說,一個人「智商」的高低,和他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缺乏邏輯推理能力的孩子,往往做事拖拉,毫無條理性,甚至看到題目就頭腦一片空白,沒有解題思路……
而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說詞簡潔精準,表達有條理清晰學習速度快,接受能力強愛動腦筋,考慮問題更全面善於歸納,總結規律,舉一反三
擁有數學思維的孩子,能夠靈活地進行正向、逆向思考,邏輯思考、發散思考……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質,並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充分發揮創造力,使他們能夠少走彎路。
▼舉個例子▼
問題:小紅有4個蘋果,小明有8個蘋果,小明給小紅幾個蘋果,他們的蘋果數量相等?
這個問題大多數孩子在講過一遍後都會懂得。但是,請注意,學霸會在學習中抓住整個題目裡的變量和不變量,再通過加減即可。
而學渣則只看到了蘋果和幾個數。
於是,如果題目變一下,變成:
小紅有4個蘋果,小明有8個蘋果,小明給小紅幾個蘋果,小紅剛好比小明多四個?
這時候學霸的思路是:總數不變——小明減少的個數=小紅多出來的個數——設一個未知數相減就可以了。
而學渣的腦迴路是:小明為什麼每次都要給小紅蘋果?好難啊!
那怎樣才能讓孩子擁有最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孩子的競爭力呢?
對於天性愛玩的孩子而言,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就是遊戲。通過需要身體和大腦參與的具象遊戲,孩子在觸摸、觀察、思考中,能更快地建立起抽象思維的能力。
奇米兒童早教電腦,內置中國著名學前數學教育家何秋光老師40餘年的教研成果,共計240節數學思維課程,分齡分段,通過趣味性的數學小遊戲培養孩子的多元思維能力。
新學期,新裝備!奇米兒童早教電腦,帶給孩子一種新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