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酒店APP平臺用大數據「殺熟」:同一酒店兩個價格

2020-12-20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南京3月27日電 題:消費越多價格越貴,APP平臺「殺熟」你被套路了嗎?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王珏玢 潘曄

習慣了用APP預訂酒店、演出票的你,有沒有想過會被某些「比你更懂你」的網絡平臺「殺熟」而無知無覺?近期,不少網友發現,自己經常購物的網站、APP,消費越多、?得到的優惠越少,甚至價格越貴。打車、購買電影票、視頻會員等,也存在「同貨不同價」現象。記者親身試驗後發現,一些APP平臺確實存在「殺熟」現象。種種五花八門的「新技術套路」讓人防不勝防。

真不一樣!記者親測被大數據「殺熟」

近期,有關大數據「殺熟」的曝光將一批網際網路企業推向風口浪尖。網友「廖師傅廖師傅」通過微博吐槽,自己被「聰明」的網際網路企業狠宰。「廖師傅廖師傅」經常通過某旅行網站預訂一家出差時常住的酒店,網站長年顯示房價在380元至400元間。一次偶然的機會,酒店前臺告知,淡季門店直接訂房只需要300元。疑惑之下,他進一步比較了自己和朋友看到的網站價格發現:作為老客戶,網站對自己顯示的價格為380元。而另一名新客戶,看到同一天顯示的酒店房價,卻只有300元。

「廖師傅廖師傅」遭遇的APP「殺熟」是否存在?為了驗證,記者親自做了試驗。記者同時用兩個手機帳戶登陸某款與旅行相關的軟體後發現,其中一個已經使用APP預訂過該酒店的帳號,再查詢當天這家酒店房價,顯示的最低價格為568元。而另一個沒有使用過該APP預定酒店的新帳號,查詢同一房型同一時間的房價,顯示的最低價格為517元。(如下圖)如果不是特意比較,這樣的「殺熟」並不容易被察覺。  

記者親測使用某APP訂酒店房間,老用戶與新用戶查到的價錢不同。

類似的APP宰客並非個案。自3月份以來,微博、知乎等多個網絡平臺上,都出現了以「大數據殺熟」為關鍵詞的熱門網帖。「3·15」前夕,青島市民陳女士也貼出截圖證據,曝光自己在某款APP上訂房的「老客價」高於丈夫的「新手價」。這一期間,有媒體專門發起一項「殺熟」調查。結果顯示,2008名受訪者中,有51.3%的人反映自己曾遭遇網際網路企業的類似「殺熟」行為。

坐地起價!APP套路防不勝防

除了訂酒店挑熟客狠「宰」,不少網友發現,使用APP訂機票、買電影票、購買付費會員等,都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價格陷阱。不少人調侃,以前只聽說「線下殺生」,而大數據又添「線上殺熟」。

套路一:價格「看看就漲」,旅遊網站花式催買。在各類「殺熟」曝光帖中,旅遊類APP成為吐槽重災區。網友「賣鐵小王子」發帖羅列了市面上常見旅遊APP的價格圈套:一些軟體訂房頁面被瀏覽多了,相關酒店房價就自動上漲,營造「酒店很搶手」的錯覺。一些用戶清除瀏覽記錄後,甚至能發現原本顯示的價格又下調不少。

還有用戶披露說,用APP訂某個航班機票,看得多、以及預定後取消,都會抬高價格。整個預訂中,APP頁面會不停提示,「最近又有X名客人在瀏覽此航班」,一些客人覺得越晚下手越貴匆匆下單,第二天再看機票又恢復了原來的低價。 

套路二:專挑會員「定向漲價」。還有網友吐槽,使用某APP購買電影票,所謂「會員價」比普通非會員用戶價格更高。不少人花錢購買了聲稱可享受「超低專屬折扣」的會員後,系統顯示的原價比別的非會員高出一截。用戶高高興興付了錢,以為享受了「折扣價」,誰知自己折後的價錢,還高於別人的普通價。

網友舉報的某APP買電影票,會員顯示價格(23.4元)高於非會員價格(21元)。

套路三:同樣的商品,不同手機不同價。針對不同客人「一客一價」,你知道同一個用戶,使用蘋果、安卓手機,看到的價錢也會不同嗎?有網友發現,使果手機充值付費價格普遍高於安卓機。記者親測「騰訊視頻」會員充值價格發現,蘋果手機年費價格233元、安卓手機年費198元。其他視頻軟體如搜狐、優酷、愛奇藝等,也存在類似現象。

一名網絡工程師向記者介紹,大數據「殺熟」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商業道德商業倫理問題。只要企業有動機,甚至能做到更隱蔽的「一客一價」。「比如說用大數據識別出某位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可以少給他投放優惠券,而對一些更在乎價格的消費者,就會多發代金券。商家可以把原價普遍定高一些,靠優惠券調節不同顧客的實際價格,這樣大家看到的原價就是一樣的,也挑不出APP毛病。」該程式設計師說。

算法為王?運用大數據需要新秩序

消費者對APP「殺熟」反應激烈,不僅由於一次消費多付了幾元、幾十元,更在於面對不知不覺來臨的大數據時代,每一個普通人的信息、習慣被收集、掌握,進而被篩選和「吃幹榨盡」,而這一切,普通大眾毫無還手之力,甚至毫不知情。

多名行業人士認為,每個「殺熟」的個例情況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面臨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發展,針對算法的規範、監管,需要一套新的商業價值、倫理乃至法規。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律師趙佔領說,目上談論的APP「殺熟」,可以理解為一種價格歧視,即同樣的產品、服務,對不同消費者採取不同的價格。現在,我國適用價格歧視的法律主要有價格法和反壟斷法。但是這兩部法律的制訂與網絡時代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商業還不十分匹配。比如反壟斷法中對價格歧視的認定門檻非常高,首先要求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其次要「沒有正當理由」。而網際網路企業自主定價,完全可以辯稱所謂「殺熟」是正當的定價策略,所以依據目前法律,很難進行直接有效的規範。

中國電商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認為,企業利用大數據設置價格不公,短期來看能賺取額外收益,但長遠看透支了消費者的信任,最終對整個行業和新技術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趙佔領和姚建芳等建議,主管部門應該對新技術手段下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進行匯總和研究,有針對性地修正原有法律,或出臺新的法規。

「消費者面對平臺存在信息劣勢,有必要出臺新的措施,給普通大眾提供保護。商家有自己的經營策略,根據不同人的消費習慣有不同推薦,這本身無可厚非。但重要的是,平臺在推薦的同時必須把所有的選擇可能告知消費者,保障每個人有相同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這應該是立法和監管的底線。」江蘇省消保委法援部主任張昊舒說。

相關焦點

  • 我們很弱小,根本玩不過攜程等大型酒店預訂平臺的數據殺熟
    這篇文章不是軟文,而是篇心得作為一個攜程酒店平臺已是白金貴賓等級的旅行者來說,住過了世界上很多奇幻酒店,其實對於酒店平臺大數據殺熟,其實已經是見怪不怪,我不是土豪,我其實很在乎酒店價格今天我不想攻擊知名的酒店平臺,因為酒店銷售平臺們也確實不容易,如果你選擇那些價格高的酒店預訂平臺,那多半是沒有大數據殺熟這種低端操作的。旅行過程中,機票和酒店是剛需,比起不透明的旅行社打包價,有攜程這樣的公開透明預訂平臺,已經是旅行者之福。
  • 攜程「殺熟」,怎樣訂機票酒店更合適?
    近日,攜程「殺熟」又成為熱門話題。因網友@黑白影 發布的一條微博,眾多網友對攜程口誅筆伐。隨後,攜程回應稱,「酒店同方不同價並非殺熟,用戶所看到的差異,有的是因為用戶領用或購買優惠券造成,有的本身就不是同一種產品。」並稱這件事給了他們警示,下一步攜程將會優化產品設計和頁面展示,給用戶儘量好的體驗。
  • 為什麼有時訂房APP,在網上訂酒店或民宿的價格,會比現場貴?
    其實這些OTA各有各的業務板塊和擅長,之所以出現價格比線上訂房貴,主要原因有以下:一、是否遇到了大數據「殺熟」。現在訂房多為用機終端。而攜程、美團之類的APP,大數據分析能力之強大,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可以試試,把身邊的手機APP打開,在註冊不註冊、瀏覽關鍵字等條件不一樣的情況下,同一家酒店得到的報價是不一樣的。直接點說,OTA為了導流新客戶,一般會給新客戶一些更大的優惠,更有的會為拉新客戶,貼錢做生意。而老客戶則沒有或優惠較少,所以這就是價格涉嫌「殺熟」的問題。
  • 網絡公司用大數據「殺熟」:酒店房價300元變380元
    大數據殺熟: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  第二看臺 在剛剛過去的長假,想必不少人選擇以旅遊的方式過春節。出門在外自然少不了要訂票、訂酒店,上網通過各種票務平臺解決這些已成為多數人的選擇。海量的消費信息也在購物的同時被記錄下來,你的偏好和習慣在不經意間就可能被他人獲知,這些數據也為某些人提供了「便利」。 最近,微博網友「廖師傅廖師傅」自述了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據了解,他經常通過某旅行服務網站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長年價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
  • 大數據殺熟的時代要結束了嗎?
    殺熟是指針對同一件商品或者相同的服務,老顧客看到的頁面顯示價格或者店家給出的價格會比第一次來的新顧客要貴出許多,而大數據殺熟則是在收集到一定的用戶數據的情況下,分析出顧客是否是新顧客,如若不是就不會對用戶進行優惠。而和網友反饋的信息來看,在旅遊、外賣、網絡購物、打車等多個不同的領域,都有平臺大數據殺熟的現象存在。
  • 反壟斷破除大數據「殺熟」頑疾
    12月17日,「大數據殺熟」又被頂上微博熱搜,這一次的主角是美團。打車軟體對相同客戶採取不同定價,訂酒店會員比普通用戶花錢更多……近年來,「大數據殺熟」頻上熱搜。
  • 大數據殺熟被明令禁止,普通人應如何避免被宰?
    其中第十五條明確規定,「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我曾親身經歷過一回「殺熟」,有次去外地出差,返程機票如果是同時訂好,那機票價格只需要 500 多元。但是擔心事情辦理未必那麼順利,所以就等著事情辦理妥當之後再訂返程機票。就這樣,提前一天訂機票時,同一個航班同樣的座艙卻需要 1000 多元,價格漲了整整一倍。
  • 什麼叫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 臨沂的朋友肯定也遇到過
    300元的酒店房間老客戶訂房時需支付380元?最近,有微博網友自述其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引起網友強烈回應,那麼大數據殺熟是怎麼回事?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大數據殺熟」的現象,大意是各種網際網路平臺通過記錄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偏好,對不同用戶採取不同的報價方案。
  • 大數據殺熟被禁?可你還在買最貴的VIP,當最冤的孫子
    這時就會發現,有時同一家酒店,同一趟航班,老用戶比新用戶的價位要貴出一大截。大數據「殺熟」這個糟心的事隨著出遊熱度的回升再一次受到關注。就在最近,#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的話題登上了熱搜,閱讀3億,討論達1.7萬。不少網友表示:天下苦大數據殺熟久矣,如今終於要被整治了!
  • 用慘痛經歷手把手教你自由行如何訂酒店機票
    哪個價格合適先訂哪個背景:很早就在關注亞庇的機票、酒店價格,準備帶著優優去跨年,然後突然發現元旦過後的機票灰常便宜,而且酒店的價格也直線下跌,於是就放棄了跨年計劃準備2020年元旦後低價出行。大家價格出奇地一致我不訂酒店你們也不漲價我剛訂酒店你們就漲價你們特麼這麼大的平臺盯著我一個小屁民幹啥啊!
  • 美團大數據殺熟實錘,「都是酒店的錯,是他在偷偷改價!」
    美團大數據殺熟「實錘」「大數據殺熟」一度成為輿論熱點並引發了消費者的恐懼與憤怒,就在各App爭先恐後「表明決心」誓不「殺熟」之際,小編不幸「中槍」拿到了美團大數據殺熟的「實錘」……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房型……4部手機
  • 大數據殺熟|app國慶租車,為什麼我比別人貴?
    十一長假就要到了,很多人選擇用手機app租車出行,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手機app裡顯示的價格,好像和別人的不一樣。我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打開一嗨租車,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同樣的車型,我有個大大的疑惑,為什麼我的價格卻比別人貴?
  • 人工智慧大數據已成熟應用,你以為只是殺熟那麼簡單?
    這些年,各種網際網路平臺已經變成了人們高度依賴的工具。特別是出行、住店、購物等等平臺。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平臺加入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撮合,給用戶帶來更強烈的優惠、便捷體驗。而事實購物平臺上由於商家、品類、假貨繁多,很多用戶也吃不準怎麼選得好。這時候人工智慧就派上用場了,通過大數據的用戶購物傾向分析,自動把最符合用戶心理價格、及想法的商品排到前邊。這個可牛逼了,啥可能會買的,大概接受什麼價位,通通被安排的妥妥的。
  • 「大數據」殺熟再現市場,你被「坑」過嗎?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 大數據殺熟,狹義上來講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廣義上來講,除了新老客戶看到的價位不一樣之外,不同消費水平的客戶,在面對同一個產品也會出現不同的價格。這就是大數據殺熟。
  • 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 新華網評大數據殺熟
    摘要:攜程回應「大數據殺熟」:是系統BUG,涉及上百個訂單 ---22日,攜程客服微博官網帳號回應稱:絕不會大數據殺熟,如懷疑產品有大數據殺熟的內容,請提供相關截圖,後續有相關客服為您處理。美團也同樣遇到了"大數據殺熟"的質疑。而美團和攜程對外的態度非常一致:否認"殺熟"。調查顯示:56%受訪者曾被大數據殺熟 。
  • 國家對「大數據殺熟」重拳出擊。「聰明」的我們是如何被圍剿的?
    ,國家只是針對旅遊業的「大數據殺熟」重拳出擊,但各大平臺幾乎都存在欺詐消費者的「大數據殺熟」行為,面對它們,坐等法律體系的完善遠遠不夠對於「大數據殺熟」,按字面理解,大數據殺熟即「熟客」比「生客」支付更高的價格。
  • 外出旅遊訂酒店,在網上訂,還是在外地訂便宜?
    外出旅遊訂酒店,在網上訂,還是在外地訂便宜?外出旅遊,預定酒店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在很多人心中,訂好機票和酒店,即是完成了旅遊的大部分消費。如今預訂酒店的渠道很多,網上和外地都可以預訂。那麼預訂時,選哪種方式更好呢?
  •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這些你被騙了多少錢?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
  • 10月1日起,大數據「殺熟」將被明令禁止,可主張3倍賠償
    近幾年,「大數據殺熟」成為了整個網際網路界討論最多的公眾話題,很多人開始懷疑自己有沒有被殺熟?昨天,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時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 網購同一商品不同帳號價格差25元 大數據殺熟行為是什麼意思
    平時我們在購物的時候經常會受到一些滿減優惠券,但是這個券並不是一直有的,很多時候都是新人才有的,反而老帳戶沒有什麼優惠,今日網購同一商品不同帳號價格差25元就是這種情況,那麼這種情況應該怎麼避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