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四種方法幫你告別拖延症

2020-11-04 Emma小姐姐

上一篇文章發出來後,很多小夥伴給我私信、留言,說看到拖延的原因很扎心,感覺每一條都在說自己,但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別著急,我們今天就來講講戰勝拖延症的方法。

在講方法之前,我想先提醒大家一下:改變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做好面對困難的心理準備。不要因為堅持了幾天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放棄了。

圖片來自於圖片庫


首先,在介紹方法之前,我們需要先盤點一下自己拖延的情況。比如:

拖延的領域:是屬於家務、工作、學業方面?還是屬於個人呵護(如健身、培養愛好、生活抉擇等)、社交、財務方面?

拖延的風格:在拖延的時候會做些什麼?比如吃東西,給朋友打電話,做家務,或者刷手機,等等。

拖延的藉口:比如,我得先準備充分才行;我現在太累了,不再狀態;我還有很多時間;我得先鍛鍊(睡覺、吃東西等);我已經很努力了,休息一下是應該的,等等。

因為,只有當你充分了解了自己拖延的情況的時候,你才有機會思考在拖延這個表面現象背後,自己存在著哪些問題。

才有機會把自己從固定心態中解放出來,用一種成長的心態觀察自己,從而願意採取行動。即使這件事很難,即使你一點都不喜歡它。

圖片來自於圖片庫


01 確立一個可操作性的目標

對於一個拖延者來說,確立目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拖延者在確立目標的時候,會選擇「我要完成這個項目」,或者「我今天絕不拖延」這樣太大或者含混不清的目標,可這樣的目標往往讓人無從下手,反而更容易引發拖延的問題。

所以我們在確立目標的時候,要確立一個務實的、可觀察的、具體實在的目標,而不是那種模糊、抽象的目標。比如,可以把「我今天絕不拖延」改成「我今天上班絕不遲到」,這樣一來這個目標就具體多了,也具有可操作性。

另外,這個目標要可以被分成幾個小步驟完成,因為小的目標更加生動清晰,也更容易達成。

比如「我今天上班絕不遲到」這個目標,就可以分成以下幾個小目標:

  1. 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上班要穿的衣服準備好;
  2. 7點之前起床;
  3. 7:30之前出門;

當然這個目標還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繼續細分,比如在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早餐需要的食材準備好、把上班要帶的包包檢查好等等。

圖片來自圖片庫


02 現實地對待時間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的嚴重衝突中,他們不願意也不能認知到自己的時間概念與鐘錶時間有著很大的差異。

但時間就是客觀存在的,不會以個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它是固定的、可衡量的、有限的,拖延者必須要改變自己對時間一廂情願的態度。

在這裡,拖延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練習判斷時間,知道自己做一件事需要花費多長時間。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人們往往會低估一件事所需要的時間。

但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只有能夠精確地預測一件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你才能知道有哪些時間是屬於自己的,從而更好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找出自己狀態最佳的時間。

同時,只有能夠準確地預測時間,你才能更好地預防意外幹擾。因為任何時候都可能有意外情況發生,而當你已經提前準備好時,你就站在了一個有利位置,可以隨時跨越障礙,不會被困其中。

當然,學會利用零碎時間也很重要,畢竟一整塊的時間並不常有。這也是我們把目標分成幾個小步驟的原因。

不要小瞧了10分鐘、15分鐘這樣零碎的時間,當你把一個大目標分成幾個小步驟的時候,有時5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個步驟了。

而且利用零碎時間還會提升你做事的效率。當你知道自己需要在15分鐘內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事半功倍。

圖片來自圖片庫


03 學會「接受」和「拒絕」

很多拖延者喜歡用拖延的方式來向周圍人「求助」或表達「拒絕」,這種方式很不好。

拖延者應該學會接受來自他人的支持。當然,這裡所說的「他人」,是指那些友善、能鼓舞人且不妄加判斷的人,他們務實,而且能夠專注於你的求助。

這時,拖延者可以做出一個公開的承諾,讓大家知道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從而督促自己行動。

為了更好地完成目標,拖延者還可以和朋友一起制定計劃、一起達成目標(比如兩個人一起減肥),或者一起達成各自的目標(比如一個人考研,一個人考公務員,但兩個人可以一起看書)。

同時,拖延者還要學會拒絕那些沒有意義的追求,對浪費時間和讓人退步的人和事說不。

好的朋友會讓你變得更好,不好的朋友則會讓你覺得自己很糟糕。所以,遇到不好的朋友時,要學會適當的遠離和減少交往時間。

對於不必要的事情也一樣。我們生活中有太不必要的事,這些事情佔據了很多時間。比如有人請你幫忙跑腿、做一些簡單卻繁雜的工作,或者工作前要清理書桌,等等。

這裡還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電子上癮說不。在這個時代,我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在電子產品上面,尤其手機短視頻,一刷可能幾十分鐘就過去了。可以說是我們集中注意力的大敵。

所以,當我們在做重要的事情時,請「拔掉插頭」,即斷網、關機,或者把手機調成靜音、免打擾模式。

要記住,大腦是沒有辦法同時完成多項任務的,而一個人轉移注意力的時間大約只需要0.7秒,也就是一條信息提醒的時間。

圖片來自圖片庫


04 把「藉口」變成「信號」

拖延者要留意自己的藉口,不要習慣性地利用藉口來拖延,而是將它看做是再做15分鐘的一個信號,或者是完成一個步驟之後的獎賞。

比如,當你給自己找藉口「我好睏,這件事以後再做/等我睡醒後再做」時,可以將這句話改成「我好睏,所以我只花15分鐘做這件事,然後我就去睡」。

這個時候「我好睏」就不再是一個藉口,而是一個「做15分鐘」的信號。

而每次當你花15分鐘完成一個小步驟的時候,就可以獎勵自己一下。因為即使只邁出了一小步,也是進步,任何進步都是值得獎賞的。

或許,戰勝拖延這件事並不容易,因為它需要你把「不拖延」這件事變成「無意識有行動」的行為,也就是變成一個不假思索的習慣。

但它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難,最重要的就是開始行動。

找出自己拖延的原因,然後根據上面提到的四種方法來試一下吧!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拖延經歷和克服拖延的辦法,大家一起來戰勝拖延。

作者:Emma小姐姐,博物館愛好者,嗜書如命的90後小姐姐,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分享生活。

相關焦點

  • 5個方法,幫你告別拖延症
    沒辦法,害得全組的同事都要加班幫他填坑!記得《戰勝拖延症》一書的作者加拿大心理學博士蒂莫西•A•皮切爾曾說過一句話:「人人都會有拖延症。」那麼拖延症究竟是什麼樣呢?具有拖延行為的人輕則浪費時間,不能集中精力完成學業與工作,重則容易使人缺乏自信,增加人生的挫敗感,長此以往會產生對自己評價低,心情壓抑的不良情緒,拖延症對人百害而無一益,因此我們不能簡單的逃避,而是應該採取有效辦法克服它,具體方法如何呢?
  • 《拖延心理學》:拖延症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一旦我們計劃要做某一件事,但卻遲遲不開始的時候,就是拖延症犯了。這樣的場景大家是不是曾經有有過類似的體會?拖延症是怎麼產生的?在《拖延心理學》這本書中告訴我們拖延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恐懼所以才產生了拖延行為。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領導安排的工作報告明天要交,今天心情不佳,明天交明天在寫吧……明明可以提前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可是拖延的心裡讓自己一拖再拖,到最後後悔自己浪費了時間感到很痛苦。有嚴重拖延症,沒有自控能力,工作永遠幹不完,總是磨時間怎麼辦?《終結拖延症》這本書是拖延青年的福音,以行之有效的心理學方法,搞定拖延症!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終結拖延症》這本書是拖延青年的福音,以行之有效的心理學方法,搞定拖延症!拖延是我們生命中的竊賊,它會在你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盜走你的熱情、機會,消磨你的鬥志,讓你在生活的原地不停的打轉。但是,這個拖延症也並非是無藥可救的。我們要實現自我,取得成績,就要和拖延症做鬥爭,面對導致拖延的每一種原因都要戰鬥到底。我們要知道,每解決掉一個問題,我們就朝著戰勝拖延症更近了一步。只要我們付諸行動,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就能徹底戰勝拖延症。
  • 《再也不見,拖延症》:告別拖延症,重寫你的人生
    關於拖延症的書,我也看過許多,但如很多治標不治本的自律文章一樣,講了很多方法,卻沒有抓住真正的病因,所以照這些方法實行起來總是好一陣壞一陣,最後又陷入拖延症的泥潭,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然而,當我看了美國心理學教授帕梅拉·S威加茨和凱文·L焦爾科合著的《再也不見,拖延症》之後,確信拖延症是一種可以根除的病。
  • 是時候和拖延症告別了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兩位資深心理諮詢師——簡.博克和來諾拉.袁,花了30多年時間對全世界的拖延者進行跟蹤研究,寫成了這本《拖延心理學完美主義型,「完美主義型拖延症」的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覺得做一件事情一定要一口氣做到最好,如果沒辦法做到,那還不如不做。
  • 拯救孩子拖延症的四種方法!家長們快點學起來!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會遇到孩子有「拖延症」的情況。明明一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總是要拖很久;舉手就可以完成的事,卻總是拖延不去做。而且不少家長會發現,隨著生活和學習節奏越來越快,孩子的拖延症就會表現得愈發強烈。
  • 《拖延心理學》①:人人都有拖延症
    今天我們開始閱讀《拖延心理學》。今天的文章會比較長,除了領讀之外,我想先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選這本書。01 為什麼選這本書?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看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書籍或者乾貨文章,看的時候很受啟發,但真正執行的時候卻很難。比如你知道番茄鍾很有效,但你不可能把每一天切割成一個個番茄時間。
  • 《拖延心理學》書稿:拖延症最頑固,兩招幫你徹底根除,建議收藏
    接下來,是文章最後部分,會談論到拖延帶來的嚴重後果,有可能會引起不舒適的感受,請調整到寬容的狀態。要知道:可能在這世界上,唯一一個,無限逼近了解你的——只有你。也就是說,除了你能幫到自己,就再沒有了。作為拖延者的我們,其實擁有著自己的「信條」:1,我必須做到完美。
  • 9個建議,教你告別拖延症!
    9個建議,教你告別拖延症!】從現在起學著改變,9個小方法,幫你和拖延症說再見! ​​​
  • 幾種有效方法幫你治癒拖延症
    人們之所以拖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做簡單的不動腦子的運動,如果事情太過複雜,我們就很排斥,一直拖著不去做。所以如果能把一件複雜的事簡單化,降低它的難度,我們就比較容易開始了。這個方法就是把一個大的目標拆解成一個個的小任務,小的任務做起來相對比較容易,當你接二連三地完成它們之後,最終這個大目標也就被你完成了。
  • 9個建議,教你告別拖延症
    9個建議,教你告別拖延症!】從現在起學著改變,9個小方法,幫你和拖延症說再見!
  • 戒了吧,拖延症!戰勝拖延的六大方法,來學習下吧
    拖延症不是一種病,但養成習慣可真會害死人!拖延,會扼殺你的夢想,會浪費你生命!要想改變人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請:戒了吧,拖延症!現在!立刻!馬上!只要你能戒掉拖延症,真正的戰勝拖延,你事實上就已經勝過了絕大多數的人。
  • 「拖延症」罪魁禍首竟是「完美主義」,告別拖延症,原來如此容易
    拖延症患者總有無數個「明天」,卻始終把握不住一個今天。但是,你知道嗎?拖延症心理的最根本動機竟來自於完美主義。拖延症太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了,克服失敗的拖延症的心理的最根本的動機是來自於完美主義。what?完美主義?是不是很顛覆認知?
  • 如何讓孩子擺脫「拖延症」?四招徹底讓孩子告別「拖延症」
    實際上,拖延症是現代社會人們的身上一種很普遍的「症狀」,有很多人 自小就這樣,醒來時磨磨蹭蹭,吃個飯慢慢吞吞,外出念書必須花上個三十分鐘。到長大了成人後,拖延的習慣性自然還是無法改正,有的乃至越來越嚴重,不管針對生活還是工作中,沒有時間概念、做事情沒有方案,下意識拖延,全是一件很不太好的事情,非常容易誤人誤事誤己。
  • 《拖延症心理學》讀書筆記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家《拖延症心理學》,作者是簡·博克、萊諾拉·袁,他們研究拖延症有30多年了。這本書要傳遞的核心是:遲緩習性既非惡習,也非品行問題,而是由恐懼引起的一種心理綜合症。也許也許我們自己就有拖延症,或許你身邊的人有拖延症,這本書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拖延症,以及克服拖延症的方法。那麼什麼是拖延症呢?
  • 誰都無法掙脫的拖延症,到底怎麼破?《拖延心理學》方法匯總
    開篇: 你是一個拖延症患者嗎?我是,我身邊的人也非常多。我找了大量的資料,最終我決定把《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給出的建議整理出來推薦給你。 這個文章我分為三部分,首先說一下什麼樣的人才算拖延症患者;其次是拖延症的處理技巧匯總,總的12條;最後是一個彩蛋。
  • 拖延心理學-你以為的無能為力只是拖延而已
    讀一本書,讓思維不再局限看一段文,讓生活更加精彩今日推薦《拖延心理學》   《拖延心理學》這本書詳細解剖了拖延是為何物,為何人會拖延,拖延的具體原因,方方面面解剖了拖延者的思維方式,並從中找出應對拖延的方法,寫的詳盡又極具針對性。在我看來,《拖延心理學》就是你認識自我的一面鏡子,它客觀反映出了我們深層次的想法和問題,讓我們更好的接受自己,也由我們自己來掌握取捨;同時它又像一位老朋友,對我們的缺點提出改進建議,讓變得完美成為可能。
  •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冊》——行動起來,告別拖延,幸福不延時
    ,結果晚上躺在床上朋友圈微博刷不停或者遊戲始終不肯退;接到一個報告的工作,你想了很長時間這個東西應該怎麼寫,卻一想到去做就頭疼,越不想做就越拖,拖到最後交不了怎麼辦?好吧,不知不覺間,拖延症已經成為我們大家的通病。那什麼是拖延症呢?百度上的解釋是一種「個性」行為,即將所計劃執行的任務推遲到稍後時間。是的,我們每天要面對太多的工作和問題,好像永遠都做不完,於是,面對生活的壓力,很多人想到的對抗方式就是拖延,它好像讓我們避開了那些焦慮、恐懼、無聊等負面的內心感受,但拖延也只是暫時的,我們始終要學會習慣「負重前行」。
  • 克服「拖延症」的9個心理學方法
    這種被稱為「拖延症」的習慣,其實有很多心理內因。想要克服拖延的習慣,「重新掌控自己的感情與精神」才是對症下藥的做法。9個方法↓↓不妨試一試。 明明有必須要做的任務,卻總是不小心就打開微博微信,或去看書、刷電視劇。這種被稱為「拖延症」的習慣,其實有很多心理內因。想要克服拖延的習慣,「重新掌控自己的感情與精神」才是對症下藥的做法。9個方法↓↓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