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千年民間舞蹈霸王鞭 粗獷豪放受遊客喜愛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全國垂釣俱樂部挑戰賽時下正在山西榆社縣舉辦,當地一流傳千餘年的古老民間舞蹈霸王鞭受到來自天南海北人們的喜愛。節奏明快、粗獷豪放、鏗鏘有力的太行山上農家舞蹈已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13日夜晚,人們在當地雲竹湖畔盡情欣賞此民間藝術。

  榆社縣委書記粱潞陽告訴記者,榆社縣的霸王鞭有著悠久歷史與文化內涵,它集舞蹈、武術、體育於一身,受到民眾的喜愛。昔日,人們原本在隨心所欲手舞足蹈,在歡呼戰爭勝利,如今已逐漸演變為一民間舞蹈,歲歲流傳,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人們在舞蹈現場觀賞到,榆社霸王鞭的道具比較簡明,表演者手中的雙鞭便是全部家當。仔細看去,此鞭用長約l米的木棍或竹竿製成。棍杆兩端系上小鐵環、銅環,並系紅綢布條或金色穗條。舞動起來,叮噹作響,彩綢飛轉飄揚,煞是好看。

  據稱,霸王鞭起初以鞭端磕打四肢為其基本動作,後來演變到磕、打、推、挑、轉、翻、蕩、搖、擺、甩十種花樣。霸王鞭快慢結合,剛柔相濟。時而節奏明快,鏗鏘有力。時而節奏和緩,輕柔飄逸。其多姿多彩,富於變化。

  霸王鞭的基本技巧是用鞭端磕打四肢為基本動作。舊日傳統的打法為「四點法」。一點磕左手,二點磕右肩,三點磕左肩,四點磕大腿,五點磕左小臂,六點磕右大腿,七點右小腿,八點左腳掌。後又發展為「四十點法」,即在「八點法」基礎上又添加三個「八點」,兩個「四點」。磕打的位置 不僅限於四肢,還磕打手腕、腰、腿外側、後肩等部位,同時還雙鞭互磕、觸打地面。

  粱潞陽細解霸王鞭整套動作其中奧妙。他稱,霸王鞭源於古時武術,發展到現在表演霸王鞭並沒有什麼危險性。動作看似簡單,普通人也能在一定的指導下很快學會幾個招式,但要學精整套動作則需要長時間不斷學習和訓練。

  幾位外鄉青年遊客看過舞蹈之後,不禁心血來潮,在躍躍欲試,只累得滿頭大汗,引來周邊人哄堂大笑。

  舞蹈老師介紹,霸王鞭起初以鞭端磕打四肢為其基本動作,舞鞭時快慢結合,剛柔相濟。節奏和緩,輕柔飄逸,富於變化。

  霸王鞭還有三大特點:舞蹈道具與演員的正式服裝均以大紅和金黃為基調,加上明快的音樂伴奏,呈現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此外,霸王鞭具有鮮明的民眾體育活動性質。每當一對對青年男女表演起鞭舞時,全身各個肢體都在運動,自然起到健身效果。另外,人們久練霸王鞭舞,還可增強人們的搏擊能力。

  如今,當地文化部門對此民間文化遺產在加大保護,對霸王鞭的舞蹈、音樂、配器等進行大膽改革,使其更具有時代特點,經常為海內外來此遊玩的客人點名表演的「保留劇目」。(張恩)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連萌

相關焦點

  • 學校課間舞起「霸王鞭」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
    」舞蹈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因為地處山區,學生生源一半以上是來自沙朗的白、苗、彝等少數民族,且大部分是白族,孩子們對於「霸王鞭」的認知並不陌生,很多孩子早在入學前就耳濡目染過。因此,學校為了豐富學生大課間活動、傳承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把白族「霸王鞭」引進校園,成為了受到孩子們喜愛的大課間活動項目。
  • 黃埔千年廟會 非遺舞蹈不容錯過
    「波羅誕」開幕前的最後彩排    黃埔「波羅誕」千年廟會今日開幕    第九屆廣州民俗文化節暨黃埔「波羅誕」千年廟會今日開幕。南海神廟南廣場上,大型仿古祭海儀式,體現嶺南風情的民俗舞蹈將輪番上演。據了解,開幕式結束後,所有節目都將重演一次,令遲到的遊客亦不會「走寶」。另外,市客輪公司在「波羅誕」期間推出黃埔經典一日遊專線,市民可以遊船河,逛波羅。    昨日,波羅誕尚未開幕,南海神廟的遊客量已經明顯增多。
  • 大理五中課間操跳霸王鞭?厲害了我的同學!
    2014年起,大理五中開始將霸王鞭舞引進校園,利用課餘時間,舞蹈老師先教會了一部分同學,然後逐步在全校範圍內推廣。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時,高年級同學會向新生教授霸王鞭舞。大理五中自身具備民族服飾、舞蹈道具以及專業的舞蹈老師等重要的基礎條件,同時,學校有百分之七十的白族學生,在民族文化的薰陶中,同學們對民族歌舞更加感興趣。
  • 太行山腹地千年古道,穿越河南、山西,今藏於5A景區無人知
    太行山綿延千裡,百嶺互連。古時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有八條咽喉通道,人們稱之為「太行八陘」,不僅成為三省重要關隘所,也留下了眾多人文遺蹟。其中,有一條穿越河南、山西的千年古道,文物專家在此發現了我國「最早的男面觀音」。去年五月我到河南旅遊,沿著太行山一路逛了好幾個市縣,最後一站來到了焦作博愛縣的青天河景區。
  • 霸王鞭怎麼養 霸王鞭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圖:霸王鞭近景照霸王鞭是一種耐高溫耐乾旱的肉質多漿的植物,喜歡陽光和溫暖乾燥的環境,有自己獨特的生長習性,那麼,
  •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的概念與特點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是舞蹈音樂的一個分支,它的概念狹義地說是指那些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的音樂,包括用民間樂隊演奏的器樂曲牌,民歌小調和歌、舞、樂相結合的歌舞音樂。廣義的說也包括那些按舞蹈藝術的規律,為民間舞教材和民間舞劇目而編創的音樂。即從廣場到課堂到劇場,或從民間到教材到劇目這樣一個完整的體系。
  • 每天學一味中藥之霸王鞭
    拼音Bà Wánɡ Biān別名金剛杵、冷水金丹(《滇南本草》),金剛纂(《丹房本草》),刺金剛(《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出處《植物名實圖考》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霸王鞭的莖葉或莖中白色乳汁。隨時可採。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微苦澀,平,有毒。"功能主治治瘡毒,皮癬;水腫。①《滇南本草》:"主一切單腹脹水氣、血腫之症,燒灰為末,用冷水送下。"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風,消炎,解毒。治瘡毒,皮癬。"用法用量外用:取漿汁搽塗患處。內服:煅存性研末為散。
  • 高考舞蹈:中國民族舞蹈分類及介紹
    節奏強烈粗獷,動作奔放有力。後在許多地區流行。【花鼓燈】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及淮北地區。男角稱「鼓架子」,動作粗獷大方、幽默風趣,多筋鬥技巧;女角稱「蘭花」,動作灑脫潑辣,俏麗多姿,歡快熱烈。多在節日集會時表演。許多已加工成為專業藝術團體保留的表演性舞蹈。【獅子舞】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中國廣大地區。歷史悠久,漢代已有記載。
  • 【霸王鞭】霸王鞭多分叉方法
    有花友反映,自家盆栽的霸王鞭不分叉,始終保持單一的身姿,著實不太美觀,於是四處求助,卻仍然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流變中的青海民間舞蹈
    青海的民族民間舞蹈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上孫家寨墓地發掘的舞蹈花紋彩陶盆和同德縣宗日遺址出土的舞蹈彩陶盆可以證明,早在數千年前,舞蹈就同青海各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青海是名符其實的「舞蹈之鄉」。千百年來,歷代居住在這塊熱土上的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長河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民俗風情和心理素質,也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間舞蹈藝術。
  • 中國鄉村丨河北井陘南峪村:綿河滋養的千年古村!
    南峪拉花源於民間節日、廟會、慶典時的民間街頭花會,屬井陘縣西部莊旺流派,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南峪拉花以抖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腳等動作為主要舞蹈動律,以花瓶、花傘、彩扇、霸王鞭、太平板等為主要表演道具,加上可稱為獨立樂種的拉花音樂伴奏,形成剛柔並濟、粗獷含蓄的獨特藝術特色,成為村裡一年一度的大型傳統廟會的重頭花會節目之一。
  • 傳承東北秧歌民間舞蹈藝術 高校師生這樣做
    東北秧歌源於東北地區廣大勞動人民長期的社會生產實踐活動,是東北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民間歌舞,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同時,為非舞蹈專業本科學生開設了舞蹈藝術通識課程《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東北秧歌》《舞蹈體驗與表達》及校級實踐類金課建設項目《校園舞蹈創作研究與實踐》在全校普及推廣。
  • 淺議幾種鍋莊民族舞蹈的典型特點
    二、幾種鍋莊民族舞蹈的典型特點   1.普米鍋莊「搓蹉」   普米鍋莊「搓蹉」是流行於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河西、金頂、石登、啦井等鄉鎮普米族聚居村寨的一種民間自娛性舞蹈,舞步節奏歡快,動作幅度灑脫。
  • 那些沒去太行山大峽谷,只想刷抖音的人,你們應該很後悔吧!
    總有那麼一個地方和那麼一個人,能夠讓你一見傾心,而太行山大峽谷就是那個讓你一見傾心的地方。太行山大峽谷可謂是一幅絕妙的山水畫,每一處的風景都觸動著人們的心靈,簡直就是心靈治療師,讓躁動的心變的那麼平靜。太行山大峽谷風景區地處晉豫兩省交界,橫亙於林州市西北部。有著典型的北方山水的特色,除了林海和瀑布,還處處可見刀削斧劈的懸崖,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
  • 民間作品登不了藝術殿堂?老百姓的雙手太巧,麵塑文化已有千年
    華夏文明,於民間最是精髓。麵塑,作為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它起源於山東、山西等地。以麵粉為主料,然後調成不同色彩,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在西安旅遊時,就曾見到了有關麵塑的精美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西安市群眾藝術館)。
  • 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在傳統與現代交替的階段,如果不主動迎接外來挑戰,積極拓寬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途徑,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就可能因為缺乏發展環境而失傳。  加強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傳承與發展的傳統途徑建設。每個民族成員從出生起就在特定的自然環境與民族文化的薰陶下,逐漸掌握民間舞蹈的表演形式、風格與韻味,成為參與民族民間舞蹈的表演者,同時也是其生活的一部分。
  • 鹿邑縣文化館2020年青少年民族民間舞蹈公益培訓班
    為強化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提升我縣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水平,在堅持日常開放活動的基礎上,突出文藝培訓的公益性,滿足我縣青少年對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需求,7月30日,鹿邑縣文化館聯合靈動舞蹈學校舉辦為期五天的2020年青少年民族民間舞蹈公益培訓班,來自全縣喜愛舞蹈的58名青少年參加了培訓。
  • 淺談中國民族民間舞在少兒舞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民族民間舞是中國傳統舞蹈藝術的源泉,以其絢麗的風採深得中國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國朋友的喜愛和珍視,被譽為世界舞蹈寶藏中的瑰麗之花。此外,興趣是兒童學習的內驅動力,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枯燥的舞蹈訓練是孩子們習舞中最大的天敵,他們喜歡不同的新鮮事物,嘗試不同的動作屈伸,根據這個規律,讓寓教於樂進入舞蹈課堂是中國民族民間舞的法寶,有趣的學習,會漸漸的培養起孩子們對學習舞蹈的興趣和信心。這也是民族民間舞蹈的魅力所在。
  • 山西一景區「讓人眼紅」,堪稱「巨無霸」美景,遊客滔滔不絕!
    山西的歷史文化悠久,有千年歷史文化,所以這裡有很多有名的歷史遺蹟,非常值得。 每年去這裡的遊客都想感受千年古代文化的歷史。 這裡古城古鎮的遺蹟極其豐富。 作為有深厚文化基礎的省份,這裡的自然美景也自然受到大家的喜愛,山水景色,到處都有靈秀的神韻。
  • 八大特色民間藝術
    銅梁龍燈既是彩扎的龍和燈,又是以龍和燈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樂、美術、手工藝品為一體的民間綜合藝術。銅梁龍的特徵可歸納為大、長、活三個字。「大」不僅指體形,且指造型誇張,美工上集國畫、素描、剪紙、刺繡等技巧為一體,並參考戲劇臉譜的描繪手法,彩筆走脊、描箸,著重突出龍的氣質,使其神採豐腴、氣勢磅礴。龍身長一般在24節左右,比例適中,舞動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