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是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和社會服務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支撐,實驗室安全更是構建平安、和諧校園的重要保障。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教育為先」的理念,將實驗室安全教育作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隱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舉措。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大實驗室安全投入,立足「四個強化」,紮實推進實驗室安全教育。
一、強化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實施教育培訓全覆蓋
學校從2018年開始開發建設「山東科技大學實驗室安全教育系統」,在試點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完善,並逐步深入推廣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目前已累計培訓27381人次。實驗室安全教育通過向師生統一發放《實驗室安全教育手冊》、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線上培訓及考試、組織應急演練等多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師生只有成績合格並籤訂《實驗室安全教育承諾書》後,方可進入實驗室學習及研究。對考試不合格者學校還組織統一補考,保證考試通過率達到100%。2020年,學校將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範圍進一步拓展,實現了新入學本科生、研究生及新入職教師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和考試全覆蓋。
圖1 網際網路+實驗室安全教育系統
圖2 實驗室安全教育考試合格證書和實驗室安全教育承諾書
二、強化重點人員專項培訓,實現實驗室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態化
為不斷提升教職工的安全防護和應急處置能力,2020年學校針對實驗室各級管理人員制定了年度安全教育培訓計劃,要求各學院分管實驗工作的副院長、實驗中心主任、實驗室管理人員、實驗室安全責任人等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每年須參加不少於10學時的安全培訓。組建「實驗室安全與管理」微信群,組織全校實驗室安全負責人及管理人員近300餘名老師參加「高校實驗室安全2020第一期培訓班(網絡)」、安全教育月月談、教育部科技司「2020年高校科研實驗室安全現場檢查啟動暨培訓會」的安全培訓等800餘人次,內容涵蓋高校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實驗室安全教育文化建設、化學品安全、生物安全、事故案例及責任追究等方面,培訓效果良好。
為確保實驗室易製毒化學品全流程管控防流弊,學校組織危險化學品使用單位專管員參加西海岸新區公安局組織的「高校易製毒化學品管理培訓會」,就實驗室易製毒化學品以及危險化學品申購、保管、領用、使用、回收、儲存和廢棄處置等重點環節,如何實現對易製毒化學品以及危險化學品的線上線下同步管理、精準動態管控,做了系統梳理。
圖3 參加西海岸新區高校易製毒化學品管理培訓會
三、強化實驗室安全教育資源建設,創新教育管理模式
學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充實完善實驗室安全教育系統資料庫和試題庫,目前已建成實驗室安全及生活安全知識視頻、實驗室安全操作規範視頻68個;知識點PPT演示課件等文檔127個;典型案例33個;試題庫各類試題16828個。實驗室安全教育在內容設置上,以安全通識必修內容為基礎,針對各專業實驗室的自身特點,設置不同學習資源及試題庫,開展個性化的培訓與考核。
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專項培訓中,學校利用收集和錄製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培訓視頻,依託超星泛雅學習平臺和學習通APP,建成實驗室安全管理系列在線培訓課程,供各級實驗室管理人員在線學習。
圖4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超星在線課堂
四、強化環境育人功能,開展實驗室安全目視化、浸潤式教育
實驗室既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嚴謹求實作風的重要基地。為進一步發揮實驗室的環境育人功能,學校2020年在聘請第三方安全評價機構進行全校實驗室安全評價的基礎上,將實驗室梳理出的各類危險源統一製作安全警示標識,加強實驗安全目視化管理,營造「潤物細無聲」的實驗室安全文化,構建浸潤式安全教育體系。
圖5實驗室警示標識及管理規範上牆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實驗室安全建設永遠在路上。學校今後將繼續以實驗室安全教育為抓手,嚴格落實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進一步加強安全技能、操作規範、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培訓及演練,強化專業化的實驗室安全培訓課程等,不斷充實教育內容、豐富教育手段、創新教育形式、加強全周期過程管控,建立系統化、精準化、常態化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強化實驗室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推進實驗室安全條件建設、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逐步轉變師生安全理念和責任意識,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