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在傳統道德瀕臨崩潰之際,一位貴族派文化的代表人物,對著經驗派,精神派、文化派的哲學家們大吼道:「雅典人啊!我尊敬你們、愛你們,但是我將服從神而不服從你們」。
如果沒有前面的鋪墊。我說蘇格拉底是貴族派的代表人物,大家肯定不相信。
因為蘇格拉底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有錢的貴族,但我前面已經說了,貴族只是從事衛生職業的人士的通稱,而蘇格拉底就是一個再傳統不過的雅典武士。
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區別在於。柏拉圖的祖先因為好運氣是戰爭中的領導者,而蘇格拉底只是一個普通英勇的戰士。
蘇格拉底哲學的核心就是各就其位,忠於職守。這與他的武士職業操守是一致的,這個時代,也就是只有武士們的理論有可能拯救雅典。這與當時雅典社會的普遍認識是對立的,而且這種對立是為了認識邊界的重新清晰。
二、事跡
1、蘇格拉底天生就是一個優秀的戰士。
阿爾西拜阿底斯在《筵話篇》裡曾描敘蘇格拉底服兵役的情形說:我們的供應被切斷了,所以就不得不空腹行軍,這時候蘇格拉底的堅持力真是了不起,——在戰爭期中常常會發生的這類情勢之下,他不僅比我,而且比一切人都更卓絕:沒有一個人可以和他相比。……他忍耐寒冷的毅力也是驚人的。曾有一次嚴霜,——因為那一帶的冬天著實冷得可怕,——所有別的人不是躲在屋裡,就是穿著多得可怕的衣服,緊緊把自己裹起來,把腳包上毛氈;這時只有蘇格拉底赤著腳站在冰上,穿著平時的衣服,但他比別的穿了鞋的兵士走得更好;他們都對蘇格拉底側目而視,因為他仿佛是在鄙夷他們呢。
2、
除了戰士的榮譽之外,蘇格拉底對它他的肉體與精神的欲望有驚人的節制力。做為一個武士如果喜歡金錢、美女,他就會沉溺而失去原有的戰鬥力。
他很少飲酒,但當他飲酒時,他能喝得過所有的人;從沒有人看見他喝醉過。在愛情上,哪怕是在最強烈的誘惑之下,他也始終是「柏拉圖式」的;假如柏拉圖所說的話是真的。
《會飲篇》中,柏拉圖講述了一位美少年阿爾西比亞德斯是如何希望贏得蘇格拉底的愛情 的.他想方設法要和蘇格拉底單獨相處。但是,阿爾西比亞德斯說,「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他只願意用他通常的方式和我交談.和我呆了一整個白天后,他就會離開我 ,自顧自走了。」
正因為如此,在整個歷史上,蘇格拉底始終是斯多葛派主要的聖人,要知道斯多葛派理論是羅馬武士貴族的當權者們中最流行的黨派理論。
三、
蘇格拉底所有理論都可以看成希臘傳統裡貴族武士們忠於職守的理論的發展。
1、
蘇格拉底也想應對巴門尼德對於概念抽象成穩定與永恆的要求。
但他確實無法提出這麼深刻的文化概念,他把這一切歸於神。
這可以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
一個名叫凱勒豐的虔信宗教的青年到德爾斐附近的阿波羅神廟去問,這世上是否還有人 比蘇格拉底更聰明;女祭司回答說沒有。蘇格拉底認為這個回答的意思是,他之所以是最聰明的,是因為他意識到並且承認自己的無知。蘇格拉底就是以這樣的態度開始了他對不可動搖的真理與智慧的探求。
他認為當時各行業人士已經背離了自己的職守,因此他要給雅典人重新明確事物的定義,從而不再會在迷失中前行。
於是他到處與人討論什麼是正義、勇敢、美之類的概念。
蘇格拉底教他的朋友歐提德謨斯也從不給他們現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他的思想影響。請看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
歐提德謨斯:蘇格拉底,請問什麼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歐提德謨斯: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歐提德謨斯: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
歐提德謨斯:是善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並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歐提德謨斯:這是善行。
這樣,蘇格拉底通過讓各行業人員充分的發言,讓他們了解其對定義的認識不足,更進一步喚起他們對自己職守的反思。
在社會的治理上。他也為社會的治理提供了各司其職的理論。
蘇格拉底會問這樣的問題:「如果我想修鞋,我要去找誰呢?」對這個問題,一些坦率的青年就回答說:「去找鞋匠啊,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又會提到木匠、銅匠等等,於是最後便問到這樣的問題:「誰應該來修理國家這隻船呢?」
這些問題的討論,最終就是為了讓大家認可國家應當由專業人士,甚至於可以說是貴族來統治。
3、
蘇格拉底與其它貴族派哲學家一樣,討論了貴族對死亡應有的態度。
《申辯篇》裡得知自己將要死亡時說:
「一種預示,預示著我遭遇的事情是件好事,而我們之中認為死是一件壞事的人乃是錯誤的」。
因為死要麼就是一場沒有夢的睡眠,——那顯然很好,——要麼就是靈魂移居到另一個世界裡去。而且「如果一個人能和奧爾弗斯、和繆索斯、和赫西阿德、和荷馬談話,那他還有什麼東西不願意放棄的呢?
至於他對於自己生命的職守與價值,他認為他當過兵並曾遵照命令堅持他的職守。
現在「神命令我履行一個哲學家探討自己和探討別人的使命」,而現在要放棄他的職守,那就會象在戰鬥中放棄職守是一樣地可恥了。怕死並不就是智慧,因為沒有一個人知道死會不會是更好的事。如果以不再繼續他已往所做的那種思考為條件而允許他活命的話,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讓我一死再死吧!」
「死別的時辰已經到了,我們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們去活。哪一個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
4、
蘇格拉底的主要關懷是在倫理方面而不是在科學方面。我們已經看到他在《申辯篇》中說過,「我和物理學的探索是毫無緣分的」。
柏拉圖最早的一些對話是被公認為最近於蘇格拉底的,這些對話主要地是從事於探討倫理學名詞的定義。《沙米底斯篇》是談論節制和中庸的定義的;《李西斯篇》是談論友誼的,《拉什斯篇》是談論勇敢的。所有的這些篇對話裡,都沒有得出結論。
這種僅僅對武士貴族們經常討論的問題進行辯論,而不強求對物理學這些自然知識的理解,也是一種其忠於職守的體現。
四、意義
蘇格拉底具有貴族武士的高度節制、忠於職守、至死不渝等許多高貴品質。
他在雅典處於危局的情況下,挺身而出,最後,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雅典傳統民主制度。我們知道他最後是被雅典法庭處死的,雖然原本他有機會可以屈服做逃兵。
這種英勇的事跡使他成為西方精神世界的聖人之一。
從他以後,哲學不再以工商業的經驗派的方式為主要方式討論哲學問題,而是開始承認貴族派、精神派認識世界領域具有獨特性,為貴族哲學理論的系統化,然後走向獨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