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立東:崇高的蘇格拉底其實只是貴族武士們的代言人

2020-12-22 譚立東精品

一、背景

在傳統道德瀕臨崩潰之際,一位貴族派文化的代表人物,對著經驗派,精神派、文化派的哲學家們大吼道:「雅典人啊!我尊敬你們、愛你們,但是我將服從神而不服從你們」。

如果沒有前面的鋪墊。我說蘇格拉底是貴族派的代表人物,大家肯定不相信。

因為蘇格拉底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有錢的貴族,但我前面已經說了,貴族只是從事衛生職業的人士的通稱,而蘇格拉底就是一個再傳統不過的雅典武士。

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區別在於。柏拉圖的祖先因為好運氣是戰爭中的領導者,而蘇格拉底只是一個普通英勇的戰士。

蘇格拉底哲學的核心就是各就其位,忠於職守。這與他的武士職業操守是一致的,這個時代,也就是只有武士們的理論有可能拯救雅典。這與當時雅典社會的普遍認識是對立的,而且這種對立是為了認識邊界的重新清晰。

二、事跡

1、蘇格拉底天生就是一個優秀的戰士。

阿爾西拜阿底斯在《筵話篇》裡曾描敘蘇格拉底服兵役的情形說:我們的供應被切斷了,所以就不得不空腹行軍,這時候蘇格拉底的堅持力真是了不起,——在戰爭期中常常會發生的這類情勢之下,他不僅比我,而且比一切人都更卓絕:沒有一個人可以和他相比。……他忍耐寒冷的毅力也是驚人的。曾有一次嚴霜,——因為那一帶的冬天著實冷得可怕,——所有別的人不是躲在屋裡,就是穿著多得可怕的衣服,緊緊把自己裹起來,把腳包上毛氈;這時只有蘇格拉底赤著腳站在冰上,穿著平時的衣服,但他比別的穿了鞋的兵士走得更好;他們都對蘇格拉底側目而視,因為他仿佛是在鄙夷他們呢。

2、

除了戰士的榮譽之外,蘇格拉底對它他的肉體與精神的欲望有驚人的節制力。做為一個武士如果喜歡金錢、美女,他就會沉溺而失去原有的戰鬥力。

他很少飲酒,但當他飲酒時,他能喝得過所有的人;從沒有人看見他喝醉過。在愛情上,哪怕是在最強烈的誘惑之下,他也始終是「柏拉圖式」的;假如柏拉圖所說的話是真的。

《會飲篇》中,柏拉圖講述了一位美少年阿爾西比亞德斯是如何希望贏得蘇格拉底的愛情 的.他想方設法要和蘇格拉底單獨相處。但是,阿爾西比亞德斯說,「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他只願意用他通常的方式和我交談.和我呆了一整個白天后,他就會離開我 ,自顧自走了。」

正因為如此,在整個歷史上,蘇格拉底始終是斯多葛派主要的聖人,要知道斯多葛派理論是羅馬武士貴族的當權者們中最流行的黨派理論。

三、

蘇格拉底所有理論都可以看成希臘傳統裡貴族武士們忠於職守的理論的發展。

1、

蘇格拉底也想應對巴門尼德對於概念抽象成穩定與永恆的要求。

但他確實無法提出這麼深刻的文化概念,他把這一切歸於神。

這可以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

一個名叫凱勒豐的虔信宗教的青年到德爾斐附近的阿波羅神廟去問,這世上是否還有人 比蘇格拉底更聰明;女祭司回答說沒有。蘇格拉底認為這個回答的意思是,他之所以是最聰明的,是因為他意識到並且承認自己的無知。蘇格拉底就是以這樣的態度開始了他對不可動搖的真理與智慧的探求。

他認為當時各行業人士已經背離了自己的職守,因此他要給雅典人重新明確事物的定義,從而不再會在迷失中前行。

於是他到處與人討論什麼是正義、勇敢、美之類的概念。

蘇格拉底教他的朋友歐提德謨斯也從不給他們現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他的思想影響。請看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

歐提德謨斯:蘇格拉底,請問什麼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歐提德謨斯: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歐提德謨斯: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

歐提德謨斯:是善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並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歐提德謨斯:這是善行。

這樣,蘇格拉底通過讓各行業人員充分的發言,讓他們了解其對定義的認識不足,更進一步喚起他們對自己職守的反思。

在社會的治理上。他也為社會的治理提供了各司其職的理論。

蘇格拉底會問這樣的問題:「如果我想修鞋,我要去找誰呢?」對這個問題,一些坦率的青年就回答說:「去找鞋匠啊,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又會提到木匠、銅匠等等,於是最後便問到這樣的問題:「誰應該來修理國家這隻船呢?」

這些問題的討論,最終就是為了讓大家認可國家應當由專業人士,甚至於可以說是貴族來統治。

3、

蘇格拉底與其它貴族派哲學家一樣,討論了貴族對死亡應有的態度。

《申辯篇》裡得知自己將要死亡時說:

「一種預示,預示著我遭遇的事情是件好事,而我們之中認為死是一件壞事的人乃是錯誤的」。

因為死要麼就是一場沒有夢的睡眠,——那顯然很好,——要麼就是靈魂移居到另一個世界裡去。而且「如果一個人能和奧爾弗斯、和繆索斯、和赫西阿德、和荷馬談話,那他還有什麼東西不願意放棄的呢?

至於他對於自己生命的職守與價值,他認為他當過兵並曾遵照命令堅持他的職守。

現在「神命令我履行一個哲學家探討自己和探討別人的使命」,而現在要放棄他的職守,那就會象在戰鬥中放棄職守是一樣地可恥了。怕死並不就是智慧,因為沒有一個人知道死會不會是更好的事。如果以不再繼續他已往所做的那種思考為條件而允許他活命的話,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讓我一死再死吧!」

「死別的時辰已經到了,我們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們去活。哪一個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

4、

蘇格拉底的主要關懷是在倫理方面而不是在科學方面。我們已經看到他在《申辯篇》中說過,「我和物理學的探索是毫無緣分的」。

柏拉圖最早的一些對話是被公認為最近於蘇格拉底的,這些對話主要地是從事於探討倫理學名詞的定義。《沙米底斯篇》是談論節制和中庸的定義的;《李西斯篇》是談論友誼的,《拉什斯篇》是談論勇敢的。所有的這些篇對話裡,都沒有得出結論。

這種僅僅對武士貴族們經常討論的問題進行辯論,而不強求對物理學這些自然知識的理解,也是一種其忠於職守的體現。

四、意義

蘇格拉底具有貴族武士的高度節制、忠於職守、至死不渝等許多高貴品質。

他在雅典處於危局的情況下,挺身而出,最後,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雅典傳統民主制度。我們知道他最後是被雅典法庭處死的,雖然原本他有機會可以屈服做逃兵。

這種英勇的事跡使他成為西方精神世界的聖人之一。

從他以後,哲學不再以工商業的經驗派的方式為主要方式討論哲學問題,而是開始承認貴族派、精神派認識世界領域具有獨特性,為貴族哲學理論的系統化,然後走向獨立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柏拉圖其實終身單身?好友是蘇格拉底的他在書中描述了什麼?
    其實我要告訴給大家說,柏拉圖真正出名的地方,並不是因為他的那個什麼什麼戀愛方式。其實他是一個哲學家,而且他的觀點深刻地影響了西方的政治哲學。在公元前427年的時候,柏拉圖出生在雅典的一個貴族的家庭裡邊,這種出身意味著什麼呢,那就是如果柏拉圖願意的話,他就可以擁有令人羨慕的家庭,擁有體面的工作,擁有不菲的收入和相當的社會地位。
  • 劉亦菲成為「藍血貴族」奢侈品代言人,被網友封為新晉「帶貨王」
    近日,劉亦菲頻頻登上熱搜,成為熱點的原因是她成為了旅遊「藍血貴族」稱號的法國老字號奢侈品(某美巴黎)的代言人。劉亦菲與「藍血貴族」之間的緣分可以追溯到她生日時。劉亦菲生日發博,艾特了「藍血貴族」美稱的法國老字號奢侈品品牌的官博,這款法國本土的奢侈品走入了中國網民的視野。劉亦菲生日時,這款品牌送了她一款手鐲。
  • 西方第一哲學家: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哲學家」這個稱號,被無可質疑地授予了蘇格拉底。這位哲人的地位之高,以至於在他之前的哲學家,都要被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仿佛直到他的出現,哲學才真正得以成為哲學。他感興趣的,只是社會中的人,和他們的道德與知識。他沒有留下任何文字,也沒有構建出所謂的理論體系,甚至說他到底有沒有任何肯定的主張和論點,學者們都還在爭論不休。到頭來,他能夠被人們記住,還是得益於他的學生:柏拉圖。
  • 【綜合備考】希臘三哲之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雅典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在哲學史和教育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是長期為人們所尊敬的教師。蘇格拉底出生於平民家庭,父親是雕刻匠,母親是助產士。他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由盛而衰的時代,對民主政體的一些極端做法不滿,政治觀點傾向於奴隸主貴族專制。蘇格拉底在青少年時代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
  • 古希臘三哲之蘇格拉底
    一、生平及教育活動蘇格拉底,雅典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在哲學史和教育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是長期為人們所尊敬的教師。蘇格拉底出生於平民家庭,父親是雕刻匠,母親是助產士。他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由盛而衰的時代,對民主政體的一些極端做法不滿,政治觀點傾向於奴隸主貴族專制。
  • 西方思想奠基人:蘇格拉底——一個活在傳說中的人物!
    人有很多善良的品質,忠誠、善良和謙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縱觀歷史,許多思想家、文化和信條都強調某些美德高於其他美德。但是所有的文化都認同有好的一面,所有的文化都認同美德,即使它們有著不同的名字或者有著不同的分量。如果,就像寓言裡的盲人一樣,當我們談論不同的美德時,我們描述的是同一件事嗎?
  • 孔子「對話」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雖然在孔子辭世10年後的公元前469年才出生,但是他們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時代,都是處於一個戰亂與動蕩的時代。神奇的是兩人都沒有留下任何的著述。由於蘇格拉底沒留下著作,甚至出現了「蘇格拉底問題」:蘇格拉底究竟是誰,歷史上有無其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關於蘇格拉底的資料其實是出於柏拉圖的著作當中,柏拉圖的對話式著作的主人公就是蘇格拉底。
  • 你了解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嗎?
    蘇格拉底,古希臘的哲學家,教育家,也是思想家,他出生在古希臘的一位普通家庭,他長相普通,身材矮小,卻滿腦的哲學與智慧,具有著崇高的道德思想,他在教學育人這一方面,一直四處奔波,義務教學,他說他為了國家的未來,祖國的利益而教人,他不分窮富,不分老少,只要肯向他誠心求教,他都熱情相助,他的一生都是如此,一直義務教學,從不講究吃穿,不論嚴寒還是酷暑他只穿一件單衣,也經常不穿鞋子,光著腳,唯一令他上心的就是他的教育事業
  •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這三個人的關係是:師徒孫,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個老師——蘇格拉底的主要思想。1.認識你自己:「自知其無知」。別的所謂「智者」都認為自己是有知的,而蘇格拉底卻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知。在「自知其無知」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蘇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麼樣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識和智慧的關係問題。
  • 坤鵬論:蘇格拉底的探問(下)
    當時各個思想流派都有蘇格拉底的追隨者,其中包括:貴族子弟如柏拉圖、亞西比德(也有譯為阿爾基比阿德斯或阿爾喀比亞德)等,他們想聽蘇格拉底對雅典民主制度的剖析和批評;社會主義者安提西尼,他對蘇格拉底安之若素的氣度倍加推崇;無政府主義者亞裡士蒂帕斯
  • 坤鵬論:蘇格拉底的探問(上)
    在公元前5世紀,智者派大放異彩,對於當時的貴族來說,沒有什麼娛樂比聆聽偉大演說家的辯論更吸引人了。而且,就像《西方哲學第一人》中寫到的,雅典採取的是「民主」制,只要男性公民到了18歲,都可以參政。參政意味著權力,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什麼時候,權力常常可以與權利畫上等號。
  •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代師生,偉大傳承
    蘇格拉底於公元前469年生於雅典,家系卑微,其父為雕刻師,其母為助產士。他如何受到教育,無人知曉,但他肯定通曉早期希臘思想家的主張,人們對他在市場上囉囉嗦嗦的印象,純屬無稽之談。蘇格拉底之所以成為一名哲學家,就他自己而言,主要是由於他與詭辯家主張的論戰。公元前339年,他受控「腐化青年,傳入新神」,被判處死刑。這一不公正判決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的悲劇性結局,雅典人民為憤懣所壓,轉而攻擊蘇格拉底與貴族派沆瀣一氣,攻擊他批判大眾信仰。
  • 在蘇格拉底所有弟子當中,最具影響的就是柏拉圖!
    在蘇格拉底所有弟子當中,最有成就、也最具影響的就是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年)。柏拉圖將蘇格拉底所尋求的德性的普遍定義和絕對本質獨立化和個體化,從而製造出自己唯心主義的理念論成為歐洲哲學史上第一個建立唯心論體系的哲學家。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不僅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而且是著名的文學家,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 蘇格拉底是有名的哲學家,通過諷刺式的演講,反對哲學的形式
    畢竟,儘管柏拉圖的哲學是對蘇格拉底思想的拓展,但我們知道柏拉圖自成的體系已經遠遠超出了蘇格拉底。這個問題大概沒有最終的答案。但是首要的原則是,我們可以認為,對話越早,記錄越真實;對話越晚,柏拉圖就越有可能只是把蘇格拉底這個人物當做蘇格拉底去討論哲學 了自己的代言人。
  • 哲學家蘇格拉底,終其一生向真理靠攏,終成時代的巨人
    但誰也不能否認,這蘇格拉底本身對古希臘文化的貢獻也是十分巨大的,在他的努力下,對當時的社會環境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學者開始反思自己,可以這樣說蘇格拉底是時代的巨人。蘇格拉底畫像根據歷史記載,蘇格拉底出生在希臘雅典一個普普通通的公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雕刻匠,而母親則是助產婦。
  • 蘇格拉底:哲學就是練習死亡
    我剛才說了蘇格拉底生活的年代很好,雅典主張明主和自由,而蘇格拉底作為代表人物,卻被判處死刑,這很諷刺。很多的書籍上都在說,蘇格拉底其實可以不死,但是蘇格拉底卻一心赴死。蘇格拉底作為文化名人,肯定有很多擁簇,這裡面有錢有勢的不少,無論在什麼年代,有錢都是可以為所欲為的,那個有錢的哥們就叫蘇格拉底別擔心,但是蘇格拉底拒絕了。
  • 蘇格拉底與孔子的思想竟然不謀而合?
    蘇格拉底雕刻像都知道蘇格拉底和孔子都投身於教育事業,跟隨在身邊學習的學生有很多,因此他們對於教育有著獨到的見解。蘇格拉底說:「德即知識」,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兩人在教育上都強調道德品德的重要性,即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學問。相比於學會多少知識,兩人更看重的是學生的道德品質如何。蘇格拉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一個個小的測試教會自己的學生如何去做一個品德高尚又不失自我的人。
  • 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改革家——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的這一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蘇格拉底貶低感性認識,提高理性認識;主張不能輕信感官,要用心靈的眼睛尋求存在的真理。蘇格拉底自稱為知識的「接生婆」。蘇格拉底在與人討論各種問題時,談話時雙方一向一答,蘇格拉底佯裝自己一無所知,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後用反詰的方式,使學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確的結論。
  • 古希臘大哲人蘇格拉底選擇死亡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歐洲的柏拉圖(他的徒弟),亞里斯多德(他的徒孫)等這些鼎鼎大名的哲人都或多或少的受著蘇格拉底的影響。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睿智人物,在死亡的選擇上卻就給了後人們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公元前399年,因為他不斷的推動希臘民主制度從而得罪了許多當時的貴族,最終被安上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褻瀆雅典神明),被陪審團判處死刑。
  • 蘇格拉底是神賜給雅典的禮物,被雅典親手毀滅,世上再無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嚴寒酷暑,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注意這些,只專心致志地做學問。蘇格拉底教學生,也從不給學生現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他的思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