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取代人工翻譯?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

2021-02-13 譯觀

近年來有很多關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取代同傳、AI 取代翻譯的報導和討論,也有很多專家出來說以後翻譯都不需要存在了,甚至還有一些公司聲稱機器已經達到英語專八水平,可以取代會議同傳了。

對於這些言論,應該批判地看。

首先,就發展趨勢而言,AI 的出現對於傳統行業帶來的衝擊,是確然存在的。包括翻譯在內的行業面對挑戰是必然的,但這不能否認翻譯專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就現狀而言,一些公司報導的 AI 同傳,其實後來被爆出是真人在做同傳,只不過披上了AI的外衣用於營銷。這就體現出,當前的技術是無法實現AI同傳的。

再者,從其他「夕陽行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也可以借鑑經驗。當前的自媒體發展迅猛,不少做的風生水起的大V,都是來自「夕陽行業」。比如毒舌電影,在全網坐擁3000萬粉絲,創始人團隊是來自《東方早報》《看電影》等傳統紙媒——人們口中典型的「夕陽行業」,但出身夕陽行業,並不阻礙他們獲得成功,而是他們成功的助力。

關於 AI 取代翻譯的討論,必然會影響很多在讀學生的學習動力。但只是拋出一個論斷而不去梳理它後面的思考邏輯,是不負責任的。

我結合自身經驗,以及閱讀了不少的相關文獻後,認為 AI 是很難取代人類翻譯的

第一,從倫理的角度,人類翻譯是無法取代的。在諸多場合,出於各種需要,必須是由真人翻譯。舉例說,在涉外法庭審訊中,翻譯不可能是AI,因為法官會將譯文作為裁決的依據,因此這裡僅靠AI進行字對字的翻譯是不行的。

再比如,在涉外醫療領域,AI 也是無法取代人類翻譯的,道理一樣,醫生需要根據翻譯的內容來診斷,這直接關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須有人來居中協調。說到底,翻譯和口譯,不僅僅是字和詞的直接搬運,而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

廣外教師艾河旭為中國援助伊拉克抗疫專家組翻譯    圖/新華社

第二,從技術層面,未來很長一段時期,AI都是無法取代翻譯的。AI翻譯的基本邏輯是算法,而算法的基礎是高質量的語料。打個比方,算法就像是一棟大樓的框架,語料就是大樓的磚瓦。

目前市面上,一是算法還未能達到很成熟的階段,只能在文字層面進行字對字的轉換;涉及到方言、文化、情感的材料,AI 基本是無法處理的。

二是當前的語料還不夠專業。AI 翻譯引擎的構建,需要許多高質量專門領域語料。要構建有意義的AI翻譯引擎,在某一個專門領域需要有千萬級甚至是億萬級的語料來支撐。而目前,很少有某個垂類能有如此大規模的高質量語料。

三來,AI 翻譯在處理一些特殊領域的翻譯時,會有不錯的表現,但遇到綜合的文本表現不盡如人意。而日常的文件翻譯,不會只針對一個特定的領域。一個文件,無論是法律相關,還是機械相關,都不會只提及法律的或機械的內容。面對綜合的文字,AI 的翻譯質量還是很難趕上人類的。舉個簡單例子,「Oh Really?」,在不同的語境的翻譯完全不同,如果不考慮語境直接搬運,無法產出好的翻譯。

第三,從最悲觀的角度,假設有一天 AI 真的掌握了人類的情感、文化、言外之意,那時,我們已經不該去討論「取代翻譯」的問題了,而是「取代人類」的問題了。

因此,面對紛雜的外界質疑,不管是英專生、從業者還是老師,都應該保持審慎樂觀。態度是審慎的,因為挑戰一直都在。但行動是樂觀的,因為只要做的好,不論如何都是有出路的。

說到最後,AI 會淘汰的不是某一個行業,而是某個行業裡面做的不好的那一小群人。

既然不能取代,我們就高枕無憂了嗎?當然不能掉以輕心。

雖然從可以預見的未來,AI 不會取代翻譯,但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是,未來的翻譯市場會「縮水」,所需要的翻譯人員會減少。

首先,AI雖然趕不上人類,但在重複性工作上確實比人類更高效。未來的翻譯市場會呈現「馬太效應」,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以筆譯市場為例,對於已經在市場裡從業的譯員, AI 會「賦能」,因為原本翻譯1000字需要1小時,而現在通過AI填充一些重複性的文字,同樣是1000字,40分鐘就翻譯好了。

但對於還未進入市場的新手,門檻必然高了。因為原本還可以藉助簡單重複的翻譯來練手、積累經驗,但現在這些材料已經由 AI 完成了,而高端的翻譯,又不會輕易交給毫無經驗的新手,因此新手的機會更少了。

口譯行業也一樣,低端的口譯在未來的2-3年會基本消失。目前的 AI 翻譯技術,面對一些特定的場景,如旅遊,點餐等,已經可以應對。不久的將來,類似廣交會攤位翻譯,可能不再需要譯員。加上疫情影響,今年廣交會變為線上舉辦,對於口譯的需求進一步縮減。現在更需要的是英文主播,要能像李佳琦一樣,用英語線上帶貨。

其次,就筆譯行業而言,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應該是「譯後編輯」。即用 AI 翻譯將文章初步翻譯,然後再進行人工審校。目前翻譯專業的學生,應該至少在兩方面做好準備:一是提高雙語素養,要讓自己的雙語水平明顯優於 AI 翻譯;二是熟練操作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增加效率。

總而言之,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也就是說,作為學生,應該首先問自己是否付出了足夠的努力。翻譯是一門 Training Intensive(密集訓練型)的專業,需要大量的重複訓練。只有積累了足夠的雙語能力,才能跑贏 AI 翻譯。

相關焦點

  • AI取代人工翻譯?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
    近年來有很多關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取代同傳、AI取代翻譯的報導和討論,也有很多專家出來說以後翻譯都不需要存在了,甚至還有一些公司聲稱機器已經達到英語專八水平,可以取代會議同傳了。對於這些言論,應該批判地看。首先,就發展趨勢而言,AI的出現對於傳統行業帶來的衝擊,是確然存在的。
  • 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翻譯行業的未來
    一、翻譯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1.關於夕陽行業的探討近年來有很多關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取代同傳、AI取代翻譯的報導和討論當前的自媒體發展迅猛,有許多在自媒體做得風生水起的大V,有不少都是來自「夕陽行業」,比如毒舌電影,在抖音坐擁2100萬粉絲。但創始人團隊是來自《東方早報》《看電影》等傳統紙媒——人們口中典型的「夕陽行業」。但是,出身夕陽行業,並不阻礙他們能獲得成功。2. AI會取代翻譯嗎?
  • 人工翻譯是否會被機器翻譯取代
    智能翻譯機真的有那麼厲害嗎?人工翻譯真的有那麼不堪嗎?雖然科技不斷的進步,很多機器的發明都已經代替了人工,但翻譯機真的有望取代人工翻譯嗎?在2018年4 月 9 日,騰訊翻譯君火了,起因是一場發生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同聲傳譯車禍」
  • AI人工智慧翻譯會真正取代人工翻譯嗎?
    目前市面上的翻譯機可以除了科大訊飛曉譯翻譯機、百度翻譯機、網易有道翻譯蛋、搜狗翻譯機以及中譯語通悅譯Pro翻譯機之外,小米旗下生態鏈企業香蕉出行宣布推出的魔芋AI翻譯機等搭載智能翻譯功能的無線耳機也相繼出現。翻譯產品呈現了百花齊放的態勢,具體應用場景也越來越細分,目前主要集中在學習類、旅行類、商務類等方面。
  • 對比人工翻譯及自然語言處理翻譯,ai翻譯存在哪些優勢?
    ai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產生」,不管是imagenet還是svd,都是一種「訓練」過程,這種練習的價值基於特徵提取完成後對目標的預測。那麼這些特徵能不能「產生」呢?根據經驗,是的。學習的方式可以參考:可以參考一下阿里的ai翻譯技術!在ai技術的未來是翻譯機還是翻譯官?阿里技術專家李天龍表示,「翻譯領域的ai很早就在做了,其實我們是始於語言智能的概念,在那個時候還有參會人,北京的全球翻譯這些事情,雖然進展不大,但是是個好的機會。」
  • 以ai為基礎的其他知識和技能有可能被ai取代嗎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不僅會改變人們的工作,更加將取代從事重複勞動的人,比如收銀員、售貨員等職業。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讓各大公司在招聘時要求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高招聘效率,一旦ai在日常工作中運用該技術,那麼我們的工作會面臨被取代的危險。
  • 對人工翻譯來說,智能翻譯出現是終結還是藍海?
    72門語言精準、方便、快捷的為入境的外國友人提供全程入境服務,並且此次翻譯服務統一使用了智能翻譯設備而並非人工翻譯,那麼現如今智能翻譯真的已經宣告人工翻譯行業的終結了嗎,還是會給人工翻譯行業帶來新的藍海前景,這首先要從翻譯界的構成開始分析。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在語言領域,科大訊飛、谷歌翻譯逐漸成熟,據TechWeb消息,近期Google翻譯悄然升級了其翻譯內核,系統使用了當前最先進的訓練技術,因而提升了機器翻譯水平,將翻譯誤差再度降低了55%-85%。機器翻譯似乎越來越成熟,以至於許多語言學習者都發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人工智慧會取代人工翻譯嗎?翻譯人員將來會飯碗不保嗎?
  • AI翻譯能否取代人工翻譯?谷歌翻譯作為領頭羊,已經給出了答案
    AI翻譯一直是人工智慧領域關注較多和技術討論較多的方向,而在全球範圍內,谷歌的智能翻譯一直佔據的重要的地位,這有賴於谷歌對於翻譯的另類理解和技術提升,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谷歌為了翻譯都做了什麼。而AI翻譯並不具備這個思考的過程,如果一門語言可用的文字資料越多,經過人工智慧模型訓練出來的翻譯效果就越好。但是這是最理想的狀態,谷歌的特別之處就是,如何在數據不多的情況下,訓練出更好的翻譯器。
  • AI大浪來襲,人工翻譯的出路又在何方
    更具體點說,那些人力翻譯的工作是否會被取代?近日,外媒在一篇文章中闡述了AI與翻譯行業的發展前景,其中提到在近兩年裡機器翻譯的質量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也許在幾年後大部分企業文件都可以用AI翻譯了。筆者在測試過科大訊飛1.0翻譯機後發現,機器翻譯相比於兩三年前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科大訊飛2.·0的推出,想必會有更多人使用這種支持33中語言的機器來進行翻譯工作了。
  • AI翻譯這麼便捷又低成本,它會幹掉人工翻譯??
    知名數碼博主李大錘領銜的正方認為AI翻譯能夠幹掉人工翻譯,因為機械性的重複性的勞動是一定會被機器人取代,AI翻譯不會讓人工翻譯完全消失,但在功能上可以完全替代。知名媒體人熊太行領銜的反方則認為,語言是帶有情感的,人類的情感無法被機器完全取代。大多數現場觀眾選擇支持了正方,即AI翻譯能夠幹掉人工翻譯。
  • 有道人工翻譯平臺翻譯新作《極簡人工智慧》中文版首發
    原標題:有道人工翻譯平臺翻譯新作——《極簡人工智慧》中文版首發   人工智慧作為近來中國科技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最近,「人工智慧」再登政府工作報告,又一次成為「兩會熱點」。
  • AI翻譯會幹掉人工翻譯嗎?
    如題,你認為 AI 翻譯會幹掉人工翻譯嗎?這是一個與前沿科技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的問題,有很強的探討價值,但也正因其涉及技術領域,這個問題本身就自帶門檻。在 PingWest品玩剛結束的 HAY!18 大會上,搜狗在它的專屬舞臺上舉辦了這樣一場辯論賽,討論的就是 AI 翻譯是否會幹掉人工翻譯的問題。辯論賽的形式相信大多數讀者都有一定了解,但平常的辯論賽辯題多半是為價值型辯題或政策性辯題,意在探討價值標準或是思考政策利弊,即使是事實性辯題也是對過去已存在事件的討論。
  • 語翼以「AI+人工」 實現技術與翻譯市場完美融合
    AI翻譯落地無盡暢想,落地仍是最大難題以翻譯領域來說,各大科技公司、翻譯公司都在積極尋找AI落地場景,以實現從產品、服務到其他領域的融合滲透,也就是我們目前可見的翻譯機(智能硬體)、機器翻譯(智能技術)、網際網路+翻譯(智能服務)的幾種形態,其中尤為火熱的是以機器翻譯為核心的翻譯機,儼然已經成為繼「百箱大戰
  •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打開APP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1-01-05 09:58:02   法國科學家蘇埃爾說
  • 人工翻譯還能走多遠
    最近,有關Google神經網絡機器翻譯的報導很火,在翻譯圈也掀起了一番熱議。AlphaGo與李世石的人機圍棋大戰上半年才落幕,Google又向人類的另一智慧高地發起了衝鋒。那機器翻譯是否會逐步,甚至最終取代人工翻譯呢?文學翻譯派說:絕不可能!讓機器翻首唐詩試試!
  • 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之爭
    認知智能是人工智慧的最高階段,自然語言理解是認知智能領域的「皇冠」。機器翻譯這一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具挑戰性的研究任務,則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皇冠上的明珠」。近年來,機器翻譯發展十分迅猛,但對於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孰優孰劣、機器翻譯能否取代人工翻譯,一直存在爭議。
  • 機器翻譯什麼時候會取代人工翻譯?知行翻譯公司:絕不可能
    機器會取代人工嗎?知行翻譯公司覺得這應該是這幾年在翻譯行業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誠然,自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網際網路行業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並且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著。對於翻譯這個相對傳統的行業來說,網際網路也沒有放過,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進步,機器翻譯的能力不斷被鍛鍊成長,人工翻譯被取代的呼聲越來越大,今天知行翻譯公司想探討一下機器翻譯是否真的會取代人工翻譯?
  • 計算機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如今,各種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翻譯耳機、翻譯應用程式大行其道,讓不懂外語的旅行者和商務工作者感受到了方便快捷的翻譯服務。然而,計算機翻譯會完全取代人工翻譯嗎?看看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怎麼說。正是由於有這樣的誤譯,谷歌承認這個大約有5億人使用的免費工具並不打算取代人工翻譯。Tourists might accept a few misunderstandings because the technology is cheap and convenient.
  • 智能客服能否完全取代人工客服
    ——「親,這裡是在線智能客服為您提供服務,請輸入關鍵詞。」——「你好,請問一下這款產品的說明。」——「親,這裡是在線智能客服為您提供服務,請輸入關鍵詞。」由於在網絡購買產品前沒有進行足夠的諮詢不懂得使用方法,想要通過與在線客服溝通的方式獲得答案,但是經過幾輪詢問並未獲得結果,只有智能客服一直不斷想要索取關鍵詞再從大資料庫中找到人們所需要的答案。輸入「人工在線客服」也許可以成功與真人客服聯絡,但是如果第一次使用這款軟體或者年長者不懂如何操作要去與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