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翻譯行業的未來

2020-12-11 csyhah

一、翻譯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

1.關於夕陽行業的探討

近年來有很多關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取代同傳、AI取代翻譯的報導和討論,近期也有很多專家出來說以後翻譯都不需要存在了;甚至還有一些公司,聲稱機器已經達到英語專八水平,可以取代會議同傳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圖為翻譯機超過CET6級的

對於這些言論,其實應該批判地看,有針對性地接納。首先,就發展趨勢而言,AI的出現對於傳統行業帶來的衝擊,是確然存在的。包括翻譯在內的行業面對挑戰是必然的,但這不能否認翻譯專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就現狀而言,一些公司報導的AI同傳,其實後來被爆出是真人在做同傳,只不過披上了AI的外衣用於營銷。

圖為翻譯機超過CET6級的報導

這就體現出,當前的技術是無法實現AI同傳的。再者,從其他「夕陽行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也可以借鑑經驗。當前的自媒體發展迅猛,有許多在自媒體做得風生水起的大V,有不少都是來自「夕陽行業」,比如毒舌電影,在抖音坐擁2100萬粉絲。但創始人團隊是來自《東方早報》《看電影》等傳統紙媒——人們口中典型的「夕陽行業」。但是,出身夕陽行業,並不阻礙他們能獲得成功。

2. AI會取代翻譯嗎?

關於AI取代翻譯的討論,必然會影響很多在讀學生的學習動力。但我認為,只是拋出一個論斷而不去梳理它後面的思考邏輯,是不負責任的。我結合自身經驗,以及閱讀了不少的相關文獻後,我認為,AI是很難取代人類翻譯的。

第一,從倫理的角度,人類翻譯是無法取代的。在諸多場合,出於各種需要,必須是要有翻譯,且翻譯必須是真人。舉例,在涉外法庭審訊中,翻譯不可能是AI,因為法官會將譯文作為裁決的依據,因此這裡僅靠AI進行字對字的翻譯是不行的。

圖為不久前,孫楊聽證會「被翻譯大嬸坑了」的新聞成為熱點,但這真的是翻譯的坑嗎?

再比如,在涉外醫療領域,AI也是無法取代人類翻譯的,道理一樣,醫生需要根據翻譯的內容來診斷,這直接關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須有人來居中協調。說到底,翻譯和口譯,不僅僅是字和詞的直接搬運,而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

第二,從技術層面,未來很長一段時期,AI都是無法取代翻譯的。AI翻譯的基本邏輯是算法,而算法的基礎是高質量的語料。打個比方,算法就像是一棟大樓的框架,語料就是大樓的磚瓦。

目前市面上,一是算法還未能達到很成熟的階段,只能在文字層面進行字對字的轉換;涉及到方言、文化、情感的材料,AI是基本無法處理的。二是當前的語料還不夠專業。AI翻譯引擎的構建,需要許多高質量專門領域語料。要構建有意義的AI翻譯引擎,在某一個專門領域需要有千萬級甚至是億萬級的語料來支撐。而目前,很少有哪個垂類能夠有如此大規模的高質量語料。三來,AI翻譯在處理一些特殊領域的翻譯時,會有不錯的表現,但遇到綜合的文本,表現不盡如人意。而日常的文件翻譯,不能只針對一個特定的領域。一個文件,不論是法律相關,還是機械相關,都不能只提及法律的或機械的內容。面對綜合的文字,AI的翻譯質量還是很難趕上人類的。舉一個簡單例子,「Oh Really?」,在不同的語境的翻譯完全不同。如果不考慮語境直接搬運,是無法產出好的翻譯的。

圖為翻譯的翻車現場

第三,從最悲觀的角度,假設有一天AI真的掌握了人類的情感、文化、言外之意,那時,我們已經不該去討論「取代翻譯」的問題了,而是「取代人類」的問題了。

因此,面對紛雜的外界質疑,不管是英語專業學生、從業者,還是老師,都應該保持審慎樂觀。態度是審慎的,因為挑戰一直都在。但行動是樂觀的,因為只要做得好,不論如何都是可以有出路的。說到最後,AI會淘汰的不是某一個行業,而是某個行業裡面做得不好的那一小群人。

3.面對行業前景,如何逆流而上?

那既然不能取代,我們就高枕無憂了嗎?當然不能掉以輕心,而是像上面說的,要審慎樂觀。雖然從可以預見的未來,AI不會取代翻譯,但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是,未來的翻譯市場會「縮水」,所需要的翻譯人員會減少。

首先,AI雖然趕不上人類,但在重複性工作上確實比人類更高效。未來的翻譯市場會呈現「馬太效應」,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舉筆譯市場為例,對於已經在市場裡從業的譯員,AI會「賦能」,因為原本翻譯1000字需要1小時,但現在通過AI填充一些重複性的文字,同樣是1000字,40分鐘就翻譯好了。但對於還未進入市場的新手,門檻必然高了,因為原本還可以藉助簡單重複的翻譯來練手,來積累經驗,但現在這些材料已經由AI完成了,而高端的翻譯,又不會輕易交給毫無經驗的新手,因此新手的機會更少了。

圖為國外某翻譯軟體,可以自動翻譯類似的文本,節省了打字時間

口譯行業也一樣,低端的口譯在未來的2-3年會基本消失。目前的AI翻譯技術,面對一些特定的場景,如旅遊,點餐等,已經可以應對。不久的將來,類似廣交會攤位翻譯,可能不再需要譯員。加上疫情影響,今年廣交會變為線上舉辦,對於口譯的需求進一步縮減。現在更需要的是英文主播,要能像李佳琦一樣,用英語線上帶貨。

圖為受疫情影響,今年廣交會變為線上舉行,英文帶貨主播需求旺盛

其次,就筆譯行業而言,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應該是「譯後編輯」。即,用AI翻譯將文章初步翻譯,然後再進行人工審校。目前翻譯專業的學生,應該至少在2方面做好準備。一是提高雙語素養,要讓自己的雙語水平明顯優於AI翻譯。二是熟練操作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增加效率。

圖為目前技術已經支持一鍵上傳文件,一鍵翻譯

總而言之,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也就是說,作為學生,應該首先問自己是否付出了足夠的努力。翻譯是一門training intensive(密集訓練型)的專業,需要大量的重複訓練。只有積累了足夠的雙語能力,才能跑贏AI翻譯。

相關焦點

  • AI取代人工翻譯?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
    近年來有很多關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取代同傳、AI取代翻譯的報導和討論,也有很多專家出來說以後翻譯都不需要存在了,甚至還有一些公司聲稱機器已經達到英語專八水平,可以取代會議同傳了。對於這些言論,應該批判地看。首先,就發展趨勢而言,AI的出現對於傳統行業帶來的衝擊,是確然存在的。
  • AI 取代人工翻譯?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
    近年來有很多關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取代同傳、AI 取代翻譯的報導和討論,也有很多專家出來說以後翻譯都不需要存在了,甚至還有一些公司聲稱機器已經達到英語專八水平,可以取代會議同傳了。對於這些言論,應該批判地看。首先,就發展趨勢而言,AI 的出現對於傳統行業帶來的衝擊,是確然存在的。
  • 同迪人工翻譯淺析 翻譯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翻譯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了解行業的發展方向和未來趨勢,才能在行業中站穩腳跟保持競爭力,並為客戶提供滿足其需要的語言服務。在許多人的心中,翻譯行業只是在最近幾年才出現,但事實並非如此。翻譯行業已經出現很久了,但是發展過程非常緩慢。隨著國際化發展步伐的加快,人們才明白到了翻譯行業的重要性。
  • 對人工翻譯來說,智能翻譯出現是終結還是藍海?
    72門語言精準、方便、快捷的為入境的外國友人提供全程入境服務,並且此次翻譯服務統一使用了智能翻譯設備而並非人工翻譯,那麼現如今智能翻譯真的已經宣告人工翻譯行業的終結了嗎,還是會給人工翻譯行業帶來新的藍海前景,這首先要從翻譯界的構成開始分析。
  • 騰訊智能翻譯亮相中國翻譯協會,提倡人工與智能協同創新發展
    事實上,騰訊很早就將人工智慧技術布局在翻譯領域,希望通過AI技術來助力翻譯行業效率的提升。目前騰訊的中英互譯引擎已經在新聞、學習和科技等部分領域達到業界領先水平,翻譯可接受度達93%以上。在剛剛過去的WMT2018 國際翻譯大賽上,騰訊智能翻譯獲得中英翻譯冠軍,技術實力得到業界認可。
  • 從搜狗手機瀏覽器「智能翻譯」看行業未來
    在知乎上,不斷有網友就此話題展開討論。一種代表性的觀點是,「不看好手機瀏覽器的未來,手機瀏覽器要麼進化為手機,要麼退化至各種APP的內置模塊。」搜狗手機瀏覽器不僅整合了搜索、新聞資訊、小說、影視、直播等內容,還推出了智能翻譯功能,以期成為內容消費和功能服務的超級入口。在其最近的「智能翻譯」宣傳稿件裡,搜狗手機瀏覽器反覆提及一句話——「無需額外下載其他APP,就可滿足生活中的英文使用、小說閱讀、娛樂休閒等各種需求。」爭議不斷的「超級入口」有夢的地方就有爭議。
  • 黃友義:積極引導人工智慧服務於翻譯
    會議召開期間,亞太翻譯論壇聯合委員會第一屆執委會主席、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接受了中國網的專訪,回顧了論壇的發展沿革,討論了亞太地區翻譯行業、人才培養、語言服務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提高對翻譯行業的影響。
  • 翻譯行業的發展方向: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原標題:翻譯行業的發展方向: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近年來,機器翻譯技術有了很多新的突破
  • 傳神語聯高層專訪:TransnBox讓專業翻譯更便捷 未來翻譯更智能
    我們的產品11月就發售了,之後能出個多少,希望出個多少,我們有預計嗎?這個當然是越多越好,但產能化是個過程,我們裡面的那個藍牙是在美國生產的,國產的在頻段抗幹擾上暫時還達不到我們品質的要求,所以現在的產能也是有限的。如果你要我春節前給你十萬臺,其實我也造不出來,目前我們就只能出個幾萬臺貨。
  • 2018人工智慧翻譯大事記:AI翻譯隆重登臺 彩雲小譯未來可期
    2018已經臨近尾聲,這一年裡「人工智慧翻譯」頻頻出現在閃光燈前,也是因為我國出境人數連年創新高,以及智能語言系統日趨完善,加入人工智慧技術的翻譯產品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巨大的需求帶來的是龐大的市場需求,為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翻譯市場巨頭雲集,各出奇招。
  • 2018人工智慧翻譯大事記:AI翻譯隆重登臺,彩雲小譯未來可期
    2018已經臨近尾聲,這一年裡「人工智慧翻譯」頻頻出現在閃光燈前,也是因為我國出境人數連年創新高,以及智能語言系統日趨完善,加入人工智慧技術的翻譯產品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巨大的需求帶來的是龐大的市場需求,為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翻譯市場巨頭雲集,各出奇招。
  • 人工遭遇AI挑戰,阿里搜狗展示新能力,翻譯有了最強競爭者
    人工遭遇AI挑戰,阿里搜狗展示新能力,這個行業有了最強競爭者機器的發明讓我們擁有了更強的能力,可以完成更多以前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現在甚至發明了可以解放人類雙手和大腦的機器,這些聰明的機器被稱為人工智慧(AI)。
  • Python與人工智慧間有什麼關係?Python相關職位的薪資是多少?
    關於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的應用從我們日常用的智能音箱,到百度、谷歌等獨角獸公司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再到波士頓動力最新的智慧機器人,都是人工智慧技術的現實應用。有人預測,在未來十年,人工智慧將主導我們的生活。
  • 智能翻譯設備行業創業到底有何難點?
    這種情形下的翻譯,機器在不久的將來應該就可以勝任,並且在有些情形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工。但也有一些翻譯,是永久性的、面向大規模受眾的。比如技術文檔的翻譯,翻譯之後是要留下來給許多人看的;再比如大會演講的翻譯,聽眾的規模是龐大的,並且無法跟演講者或翻譯進行實時的交流。
  • 有道人工翻譯平臺翻譯新作《極簡人工智慧》中文版首發
    原標題:有道人工翻譯平臺翻譯新作——《極簡人工智慧》中文版首發   人工智慧作為近來中國科技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最近,「人工智慧」再登政府工作報告,又一次成為「兩會熱點」。
  • 翻譯行業如何轉型?有道人工翻譯給我們這些啟示
    近日, 網易有道公布旗下人工翻譯服務平臺有道人工翻譯訂單量突破100萬單。並稱,最快一分鐘就可以給出結果。100萬訂單量到底是個什麼概念?要說在大型電商平臺,一天就有上千萬訂單量。但是在翻譯行業,100萬訂單堪稱巨無霸。根據相關數據,目前國內排名前十的大型翻譯公司,1萬單的年訂單量即是一個很高的門檻。100萬單的量,至少是一些翻譯公司年訂單量的幾十倍。
  • 智能翻譯VS人工翻譯,我們根本無法預知人工智慧的發展境界
    從谷歌推出翻譯神器,到博鰲峰會同傳機器人,人工智慧翻譯領域正在不停的進行顛覆與嘗試。我們根本無法預知人工智慧會發展到何種境界,智能翻譯是否真的能夠推動翻譯領域的進步、和代替傳統的手工翻譯呢?其背後的研發團隊在翻譯行業有著十四年的工作經驗。而這款翻譯界的神器,集AI聽譯、分工協作、等流程於一身,結合人工校對的方法,和AI技術進行快速的翻譯工作。即使外語一般,對視頻製作不夠了解的普通人,也能利用AI聽譯和自動生成字幕輕鬆操作。
  • 人工智慧翻譯 OR 人工翻譯?
    隨著2018博鰲亞洲論壇,「騰訊同傳」事件引發的熱烈的討論,人工智慧翻譯(或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未來發展的討論再一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有了機器翻譯語言的想法和實踐。
  • 智能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有哪些
    打開APP 智能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有哪些 發表於 2019-08-22 16:06:39 研究者普遍認為,隨著教育改革和人工智慧的普及,校園智能化建設也已從數字校園向智能校園邁進。校園管理者一直在尋求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師生、家長協同教育,而傳統的校園系統建設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學校教學,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支撐的智能校園系統便應運而生。
  • 智能翻譯有可能是突破口
    國內較早從事人工智慧領域的分音塔科技CEO關磊認為,由於同聲傳譯的語言專業性和應用場景,想要依靠人工智慧技術就徹底取代同聲傳譯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比要求苛刻、專業素養較高的同聲傳譯,日常生活的語言溝通交流,則對於翻譯的容錯率無疑具有更高的接受度。目前的機器翻譯技術水平,對於有些語種間的互譯,已經可以應對和滿足,這有望成為智能翻譯率先突破的應用場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