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譯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
1.關於夕陽行業的探討
近年來有很多關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取代同傳、AI取代翻譯的報導和討論,近期也有很多專家出來說以後翻譯都不需要存在了;甚至還有一些公司,聲稱機器已經達到英語專八水平,可以取代會議同傳了。
對於這些言論,其實應該批判地看,有針對性地接納。首先,就發展趨勢而言,AI的出現對於傳統行業帶來的衝擊,是確然存在的。包括翻譯在內的行業面對挑戰是必然的,但這不能否認翻譯專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就現狀而言,一些公司報導的AI同傳,其實後來被爆出是真人在做同傳,只不過披上了AI的外衣用於營銷。
這就體現出,當前的技術是無法實現AI同傳的。再者,從其他「夕陽行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也可以借鑑經驗。當前的自媒體發展迅猛,有許多在自媒體做得風生水起的大V,有不少都是來自「夕陽行業」,比如毒舌電影,在抖音坐擁2100萬粉絲。但創始人團隊是來自《東方早報》《看電影》等傳統紙媒——人們口中典型的「夕陽行業」。但是,出身夕陽行業,並不阻礙他們能獲得成功。
2. AI會取代翻譯嗎?
關於AI取代翻譯的討論,必然會影響很多在讀學生的學習動力。但我認為,只是拋出一個論斷而不去梳理它後面的思考邏輯,是不負責任的。我結合自身經驗,以及閱讀了不少的相關文獻後,我認為,AI是很難取代人類翻譯的。
第一,從倫理的角度,人類翻譯是無法取代的。在諸多場合,出於各種需要,必須是要有翻譯,且翻譯必須是真人。舉例,在涉外法庭審訊中,翻譯不可能是AI,因為法官會將譯文作為裁決的依據,因此這裡僅靠AI進行字對字的翻譯是不行的。
再比如,在涉外醫療領域,AI也是無法取代人類翻譯的,道理一樣,醫生需要根據翻譯的內容來診斷,這直接關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須有人來居中協調。說到底,翻譯和口譯,不僅僅是字和詞的直接搬運,而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
第二,從技術層面,未來很長一段時期,AI都是無法取代翻譯的。AI翻譯的基本邏輯是算法,而算法的基礎是高質量的語料。打個比方,算法就像是一棟大樓的框架,語料就是大樓的磚瓦。
目前市面上,一是算法還未能達到很成熟的階段,只能在文字層面進行字對字的轉換;涉及到方言、文化、情感的材料,AI是基本無法處理的。二是當前的語料還不夠專業。AI翻譯引擎的構建,需要許多高質量專門領域語料。要構建有意義的AI翻譯引擎,在某一個專門領域需要有千萬級甚至是億萬級的語料來支撐。而目前,很少有哪個垂類能夠有如此大規模的高質量語料。三來,AI翻譯在處理一些特殊領域的翻譯時,會有不錯的表現,但遇到綜合的文本,表現不盡如人意。而日常的文件翻譯,不能只針對一個特定的領域。一個文件,不論是法律相關,還是機械相關,都不能只提及法律的或機械的內容。面對綜合的文字,AI的翻譯質量還是很難趕上人類的。舉一個簡單例子,「Oh Really?」,在不同的語境的翻譯完全不同。如果不考慮語境直接搬運,是無法產出好的翻譯的。
第三,從最悲觀的角度,假設有一天AI真的掌握了人類的情感、文化、言外之意,那時,我們已經不該去討論「取代翻譯」的問題了,而是「取代人類」的問題了。
因此,面對紛雜的外界質疑,不管是英語專業學生、從業者,還是老師,都應該保持審慎樂觀。態度是審慎的,因為挑戰一直都在。但行動是樂觀的,因為只要做得好,不論如何都是可以有出路的。說到最後,AI會淘汰的不是某一個行業,而是某個行業裡面做得不好的那一小群人。
3.面對行業前景,如何逆流而上?
那既然不能取代,我們就高枕無憂了嗎?當然不能掉以輕心,而是像上面說的,要審慎樂觀。雖然從可以預見的未來,AI不會取代翻譯,但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是,未來的翻譯市場會「縮水」,所需要的翻譯人員會減少。
首先,AI雖然趕不上人類,但在重複性工作上確實比人類更高效。未來的翻譯市場會呈現「馬太效應」,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舉筆譯市場為例,對於已經在市場裡從業的譯員,AI會「賦能」,因為原本翻譯1000字需要1小時,但現在通過AI填充一些重複性的文字,同樣是1000字,40分鐘就翻譯好了。但對於還未進入市場的新手,門檻必然高了,因為原本還可以藉助簡單重複的翻譯來練手,來積累經驗,但現在這些材料已經由AI完成了,而高端的翻譯,又不會輕易交給毫無經驗的新手,因此新手的機會更少了。
口譯行業也一樣,低端的口譯在未來的2-3年會基本消失。目前的AI翻譯技術,面對一些特定的場景,如旅遊,點餐等,已經可以應對。不久的將來,類似廣交會攤位翻譯,可能不再需要譯員。加上疫情影響,今年廣交會變為線上舉辦,對於口譯的需求進一步縮減。現在更需要的是英文主播,要能像李佳琦一樣,用英語線上帶貨。
其次,就筆譯行業而言,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應該是「譯後編輯」。即,用AI翻譯將文章初步翻譯,然後再進行人工審校。目前翻譯專業的學生,應該至少在2方面做好準備。一是提高雙語素養,要讓自己的雙語水平明顯優於AI翻譯。二是熟練操作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增加效率。
總而言之,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也就是說,作為學生,應該首先問自己是否付出了足夠的努力。翻譯是一門training intensive(密集訓練型)的專業,需要大量的重複訓練。只有積累了足夠的雙語能力,才能跑贏AI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