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給大家介紹日語句式「N+を+V(自動詞)」的使用規律。學習日語的中國人、尤其是日語初學者很容易形成一個誤區,即認為作為格助詞的「を」只能用在他動詞的前面,提示動作的對象。
格助詞「を」放在名詞或者名詞性短語和動詞之間,形成「N+を+V」結構,其最普遍的用法是用「を」來提示動作的對象,此時,後面的動詞為他動詞。例如:「ご飯を食べる」等。
在教學和研究當中我們會發現,除了他動詞之外,自動詞也大量被用於「N+を+V」結構中。那麼有什麼樣的動詞可以放在「N+を+V」中,它們各自表達什麼樣的含義?
其中「ヲ格」在語義表達上又傳遞什麼樣的呢?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困擾著日語學習者,很多日語研究者也將「N+を+V」的用法做過一些分類,但是由於偏重類型的劃分,而忽視對「ヲ格」助詞在句中所傳遞的微妙的語感的分析,忽視它的感情色彩。
有鑑於此,日語君嘗試先對「N+を+V」結構的用法分類作歸納,再就該結構中「ヲ格」助詞所傳達微妙的語感和感情色彩作分析。
一、V為移動動詞,用來表達事情發生的起點、通過點
(一)用法的分類
在「N+を+V」中,常見用法是自動詞為表示移動的動詞。比如說:「川を渡る」「空を飛ぶ」等等,「渡る」和「飛ぶ」都是表示移動的動詞。同為表示移動的動詞,其表達的重點亦可分為三類:重點在出發點、重點在通過點、重點在到達點。在這三類移動動詞中,最後一類動詞由於目的性較強,前面一般用「ニ」格。前兩類動詞都適用於「N+を+V」結構,分別表達出發的地點和通過的場所、距離。
1. 重點為出發點的移動動詞
「出る」「離れる」「去る」「卒業する」「出発する」等。「N+を+V」結構例句如下:
例(1)私が小學校を出たとき,父が死んだ。『教師用日本語教育ハンドブックー文法Ⅰ』
(2)故郷を離れる前の夜に,父といろいろ話しました。『基礎日本語2』
2. 重點為通過點的移動動詞
「歩く」「登る」「渡る」「通る」「散歩する」等。根據其方向性的強弱,又可分為:
ア.方向性強的移動動詞
「向かう」「近づく」等。在這一類動詞分類中,由於其方向性較強,因此一般不適用「N+を+V」結構,而採用「ニ」格,具體用法在此略過。
イ.方向性弱的移動動詞
「歩く」「登る」「通る」「通る」「橫切る」「渡る」「泳ぐ」「飛ぶ」「徘徊する」「往來する」「散歩する」等。這一類動詞方向性較弱,適用於「N+を+V」結構。
例(3)交差點を渡りながら,道沿いの店を除きながら,道半坂を登り,中途の吃茶店へ入った。『無影燈』
(4)今朝公園を散歩していたときに…。國際交流基金『新版標準日本語初級下』
(二)移動動詞的「ヲ格」助詞和其它格助詞表達含義的差異
在以上的動詞分類中,我們注意到,同一個移動動詞的重點既可以表達通過點,也可以表達到達點,動詞所表達的重點不同,其前面所用的格助詞亦不同。以「登る」這個動詞為例:
例(5)ジープで山を登った。『日本文法講座6』
(6)ヘリコプタで山に登った。『日本文法講座6』
上二句中,(5)採用「ヲ」格,根據以上分類,此時句子的重點在於強調通過點;(6)採用「ニ格」,這時句子強調的是到達點。
通過以上例子可以明確:如果V是移動動詞,並且重點是表達出發點或者通過點的情況下,前面用「ヲ格」提示。但是即使是同一個移動自動詞,因使用不同的格助詞,其表達的內涵也有差異。
例如,移動動詞「出る」重在表達「出發點」,這個出發點用「を」格來表示。如:
例(1)私が小學校を出たとき,父が死んだ。『教師用日本語教育ハンドブックー文法Ⅰ』
在表達出發點的格助詞方面,「から」也能表達相同的意思。兩個同是表達出發點的格助詞,可不可以互換而意思表達完全一樣呢。如果將例(1)句中的「を」置換成「から」的話,則成為:
例(1)私が小學校から出たとき,父が死んだ。
「學校から出る」給人的印象是從學校的建築物裡一起外出,「出る」具有動作的具體性;而「學校を出る」,是「畢業」的意思,因此(1)中的「出る」表達抽象含義,(1)中的「出る」表達具體含義。同一移動動詞,為什麼能夠表達不同的含義?原因在於前面的格助詞「ヲ」和「から」。
按照以上分類,移動動詞「散歩する」的重點在於通過點,並且方向性較弱,所以例(4)的「今朝公園を散歩していたときに…」「公園」是散步的地點。如果用「デ格」來表示散步進行的地點並非有語法錯誤,但是讓人感覺不自然。按照久野暲氏在《日本文法研究》中所說:「デ格」暗含著動作在極為窄小的空間內做單向的動作,並且該動作不是連續性的,那麼整個句子給人一種空間的狹迫感和逼仄感;而「ヲ格」則表達出一種在廣闊空間朝著一個方向連續進行動作的語感。②
二、「N+を+V」表示自動詞的作用持續、動作進行的時間的長度
請看以下例句:
例(7)池の水際は杜若が今を盛りと咲いている。『日本文法講座6』
(8)留學生たちは夏を働いた。
以上例句中的「咲く」「働く」所持續的時間都是用「ヲ格」來表示,提示各個動作的進行貫穿了前面所揭示的時間的整個過程。這裡所說的「時間的整個過程」也是「ヲ格」所體現的語感。這個語感換成是別的格助詞則語感不同。以例(8)為例。
例(8)留學生たちは夏に働いた。
「ニ格」接在表示時間的名詞後面,表示具體動作發生的時間,因此語法正確。這兩個例句在含義上的區別在於:(8)的「ニ格」單純地將「働く」這個動作發生的時間表達出來,而(8)的「ヲ格」則表達出留學生們一天未休地工作了整個夏天,明確表達出「働く」這個動作貫穿了夏天的由始至終。
三、「N+を+V」表示時間、期間、數量的經過點
表示經過揭示的某個點之後,再繼續向比該點更深入的時間前進。
例(9)長い歳月を経てこの作品を書き上げた。(期間)《日語助詞、助動詞》
(10)9時を過ぎると,さすがにつかれを覚える。(時間)『無影燈』
(11)年間百を上回る美術団體はここで展覧會を行っている。(數量)『基礎日本語2』
在這個用法中,「ヲ格」助詞的使用是客觀描述,沒有使句子帶上更多的感情色彩。
四、「N+を+V」表示狀態
「ヲ格」助詞表達狀態的用法可以說是前面表示通過點、經由點用法的擴張,多用來表示活動的不參與、以及場所的缺席等情況。
例(12)娘が見合いを逃げたくらいで大騒ぎして、と真弓はまた腹が立ってきた。『無影燈』
這個用法可與前述之「表示自動詞的作用持續、動作進行的時間的長度」的用法聯繫起來,這個用法也可以表達出由始至終地缺席、不參與狀態,而不是半途開溜或者中途不參與。
除了上面的用法之外,表達狀態的「ヲ格」助詞還表示時間的狀態。
例(13)雨の中を傘をさずに立ち続けた。現代日語中格的暫定體系化
在表達含義上,「ヲ格」助詞在表達時間狀態的句子當中,一般後面都接有違常識的動作的持續或者發生。
如例(13),按照常識,下雨應該打傘,但是卻不打傘而站立在雨中,因此帶有輕微的逆接。說話人通過這個輕微的逆接來表達諸如感謝、埋怨、不安等心情,這也是通過「ヲ格」助詞的使用才能傳達的情緒,如果換成其他格助詞,在語義上雖然能將事情說清楚,但是說話人的情緒卻被淹沒其中,不能得到很好的表達。
由於表示逆接的「ヲ格」助詞的用法經常以「ところを」「中を」的形式出現,因此很多語法書也將這種表達輕微逆接的「ヲ格」助詞當作接續助詞來看待。
五、「N+を+V」表示引發某種情緒的緣由以及事物
在這個用法中,V多為表達人們某種情感的自動詞。
例(14)SはやはりS自身は死なずに僕の死んだことを喜んでいる。(青空文庫)
(15)27日開館の予定で晝夜工事を急いでいる。『日本文法講座6』
以上「N+を+V」結構都表達出主語的憤怒、高興、著急等的心情,「ヲ格」助詞前面的名詞表示引發這些情緒的緣由。如果用表示原因的「デ格」助詞來替換。
例(16)SはやはりS自身は死なずに僕の死んだことで喜んでいる。
則只是單純的客觀描述。因此,兩者在心情的傳遞方面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六、「N+を+V」表示自動詞的目的、目標,此時的V多為帶他動性的自動詞
這類用法多構成慣用法,沒有特殊的規律可循,後面的自動詞為帶他動性的動詞。
例(17)點滴を終わった倫子に直江が命じた。『無影燈』
(18)サイレンの音は角を曲がった。『無影燈』
以上將「N+を+V」的用法及含義歸納為六種。每一種的劃分並非絕對,其中有許多交叉或者重合之處。
七、結語
以上通過對「ヲ格」助詞在使用時所傳達的微妙語感的分析,發現「ヲ格」助詞在「N+を+V」結構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都表達著說話者的某種感情色彩,是一個「情緒化」的格助詞。
有些自動詞前面既可以用「ヲ格」助詞,也可以用其它格助詞,意思相近,同學們往往會認為兩者之間可通用,但細究起來,語義、語感還是會因為不同的格助詞的使用而呈現很多微妙的不同。這些微妙的語義和語感的微妙之處正是我們在學習和研究當中要加以關注的。
掃碼領取299元大禮包
◆ ◆ ◆ ◆ ◆
1、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詞「真題」或「大禮包」,領取N3真題,(含旅遊、留學、日劇動漫等資料)
2、公眾號後臺菜單欄→ 備考資料→獲取能力考N1、N2、高考日語歷年真題集、聽力、歌曲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