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鍋賣鐵也供你!貴州這位父親堅持讓五個孩子讀大學:一個都不能少!

2020-12-17 騰訊網

被回絕的媒人

汪江玲的家在畢節的深山裡,從縣城開車,要走接近1小時坑坑窪窪的山路。出村的道路只有一條,兩邊是望不到頭的山。

在村裡,他們是比較特別的一家。汪江玲排行老四,兩個姐姐、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一家人打視頻電話都像在開會。小時候家裡孩子多,別人瞧不起他們,認為沒什麼出路。

爸爸汪平初中學歷,媽媽小學畢業,兩人「只能做最苦最累的活兒」,離開老家,去昆明擺地攤。夫妻兩人一天收入百十塊。有次給兒子打生活費,汪平的餘額只剩下20元,他全轉了過去,囑咐孩子,「堅持一天,明天老爸掙了錢給你轉。」

比起貧窮,一個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更讓他們在老家顯得另類——汪平想讓五個孩子都上大學。自己吃夠了沒文化的苦,這已經是他對孩子們的最低要求。五個孩子,三女兩男,最大和最小相差不到10歲,老大還沒工作,老五就上初中。密集支出下,一般的家庭會選擇「戰略性放棄」。

老四汪江玲上中學的時候,她學習挺好的朋友突然回家嫁人了,因為積蓄要留給弟弟讀書。早在大姐十幾歲的時候,就常有媒人上門提親,「畢竟女娃,總歸是要嫁人的。」汪平總是一口回絕,後來,連孩子們的奶奶都被「洗腦」了,把一個又一個媒人擋了回去。

底氣

這家人好像真的鐵了心要供孩子們讀書,大女兒中專考上了衛校,在當地已經是不錯的出路,但是汪平堅持讓女兒考大專,考完又專升本,直到醫學院畢業,成了醫生。

幾年前,汪平放棄了擺地攤,貸款買了輛二手車跑網約車,第一天收入300元,第二天收入500元,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跑1500元流水。一年後,他還清了買車的欠款。兩年後,他在老房子附近蓋了四層新樓。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房間,汪平也成了一名車隊的小隊長。

現在時常被都市人質疑的價值觀在汪平這裡非常適用,他堅信只要一件事好好做,就一定會有回報。做網約司機很辛苦,但只要好好幹,收入就有保證,「吃得上飯,養得住家。」

他也固執地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所以在老四汪江玲想要放棄的時候,他破天荒地急了。汪江玲中考前摔了腿,治骨折花了不少錢,女兒很內疚,跟他商量,不如去上個職高算了,早點工作,後面還有弟弟要養。

「再試一試!爸爸砸鍋賣鐵也要供你!」電視裡老套的臺詞從爸爸嘴裡說出來竟然十分觸動,汪江玲考上了當地高中的尖子班。

世界

今年,汪江玲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成了這個家裡第四個大學生。考完的暑假,她去昆明,第一次看到了爸爸養家的車。坐在車裡,暈車的汪江玲覺得木木的,她難以想像爸爸是如何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養活一家人,還供五姐弟讀書的。

汪平則很享受當網約車司機的生活,像小時候看哥哥的課本、成年後讀《故事會》一樣,汪平的求知慾在一次次行程中得以安放。通過一個個健談的乘客,他聽說了清邁的寺廟和法國的老佛爺百貨,也學會了一些新詞——「我們是一個有團隊意識的家庭」。

汪師傅為今年高考的老四報名參加了關注網約車司機子女教育的公益項目「橙果計劃」,除獲得高考加油包、報考指南等幫助以外,一家人受邀到北京參加夏令營,參觀了滴滴總部,還一起爬了長城。

這是他們第一次來這麼遠的地方,汪師傅想讓孩子們知道,世界不僅僅是家門口大片的玉米地和青山,世界可以那麼大。而努力工作,讓他們安心讀書,為的不是學歷,而是「擁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編輯:黎嫻

相關焦點

  • 學費超萬元,為什麼農村家庭「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大學」?
    這位河南考生本想放棄,但父親卻對他說砸鍋賣鐵也要上,「孩子,別怕!這輩子父母沒有出息,你能考上大學是我們最大的驕傲,別嫌三本院校學費貴,它好歹也是大學啊,就算砸鍋賣鐵父母也供你完成學業,你在大學裡努力學習就行了」!
  • 「砸鍋賣鐵養孩子」在中國,供一個孩子讀書到底要花掉多少錢
    對於大部分家庭而言,孩子也是最基本的「消費項目」之一,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供一個孩子讀書到底要花費多少呢?小編大致算了下,就鄭州而言普通幼兒園一個月一般在1000~1500,其它雜費在200~500元左右,每個月按1500算,三年下來要五萬多元;小學和初中雖說是義務教育書費學費是少了,但像什麼試題呀,課外書呀,筆呀,練習本呀啥的錢卻不能少,還要有什麼興趣班,補習班什麼的,保守估計九年教育下來也要小十萬吧,如果是擇校生的話花費就要翻倍了;高中的話住宿費夥食費等按一萬來算,三年的話就是三萬,大學按普通大學來算的話
  • 孩子考上民辦院校,學費2.3萬被人嘲笑,父親:砸鍋賣鐵也要上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農村孩子考上民辦院校,學費一年2.3萬元,卻被村裡人嘲笑,考生嫌學費貴不想上大學,父親直言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考生哭了。高考金榜題名本來是件讓全家人都開心的事,可最近一位河南家長卻遇到了麻煩,她向老師說:「孩子成績不好,今年高考超常發揮考上了一所民辦院校,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孩子非常喜歡,全家人也非常開心」。
  • 孩子考上民辦院校,學費2.3萬被人嘲笑,父親:砸鍋賣鐵也要上
    農村孩子考上民辦院校,學費一年2.3萬元,卻被村裡人嘲笑,考生嫌學費貴不想上大學,父親直言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考生哭了。隨後又說道:「我和孩他爸都是農村的,靠種地為生,一年掙不了多少錢,孩子考上大學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可每年學費高達2.3萬元,加上生活費用一年需要3萬多元吧,並且孩子他妹妹現在上高一,一年費用也不少,家裡經濟會比較拮据」。
  • 農村孩子考上民辦院校,學費2.3萬被嘲笑,父親:砸鍋賣鐵也要上
    農村孩子考上民辦院校,學費一年2.3萬元,卻被村裡人嘲笑,考生嫌學費貴不想上大學,父親直言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考生哭了。 隨後又說道:「我和孩他爸都是農村的,靠種地為生,一年掙不了多少錢,孩子考上大學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可每年學費高達2.3萬元,加上生活費用一年需要3萬多元吧,並且孩子他妹妹現在上高一,一年費用也不少,家裡經濟會比較拮据」。
  • 我的父親不善言辭,卻對我們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們讀書
    前段時間回老家,看見父親的頭髮又白一些,牙齒又掉了一顆,隨著父親的笑而露出些許空洞;可精神不錯,身體硬朗,今年滿七十歲,仍在田裡辛勤勞作。父親,像中國世世代代的農民一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養大了四個孩子,其中的艱辛,或許只有父親和母親才能體會。
  • 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上學,但你可知很多人家連砸鍋賣鐵都做不到
    視頻中工地一名建築工人在空閒時間展示了自己的才藝說真的,小編自己的字寫得真的是差勁的不得了,享受了國家十幾年的教育連字都沒寫好,實在是有些慚愧。而視頻中這名工人雖然幹著體力活但仍能寫出如此一筆好字讓人驚嘆,更讓人佩服。
  • 為什麼現在的農村家庭,為了孩子能夠上大學,砸鍋賣鐵都願意?
    能讀大學對很多人、對很多家庭來說,都不算是一件難事,只要孩子有能力,學習好,只要ta自己還願意讀書,都可以供ta上學,這是現在很多家庭的現實寫照。即便如此,即便在中國經濟已經飛速發展的現在,還是有部分地區,並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他們的生活雖然稍有起色,但是依然不能供一個孩子從小學到大學。
  • 師宗誰認識這位「父親」?
    點擊上方關注「意韻師宗」看世間百態、品五味人生、知曉師宗奇聞異事、給百姓一個平臺、請點擊上方「意韻師宗」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來源丨雲南通            作者丨李勤對於李疑、李賢倆兄弟來說,這位盡職盡責、勇於擔當的「父親」,其實是他們的六叔。
  • 砸鍋賣鐵供子女讀書 換來是三四千元工資 為何農民還認為是值得的
    「你個沒出息的東西,老子砸鍋賣鐵,半輩子的心血都供你讀書了,而你一個月三四千塊錢工資,連個對象都找不到」。原來是小高最近回村相親,幾個女生都嫌棄他工資低,收入不夠,又沒房沒車,不願意和他處對象,弄的老張直上火,忍不住埋怨起兒子沒本事了。在農村,類似老張家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
  • 考上三本,學費3萬,父親說砸鍋賣鐵也要供我上學,我選擇復讀。
    不關你多麼有天賦,當距離高考只剩下不足6個月的時候。作為一個年紀倒數的學生,任憑你使勁渾身解數,時間終究是不夠的!在高三複課的日子裡每個人都很拼,就連平時不學習,年紀倒數的學生也被父母逼上開始學習,不會有童話故事中的「只要你拼搏,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發生。學弟從剛開始和我發信息聊天,到最後打電話泣不成聲。
  • 被頂替上大學農家女父親發聲:有機會也不讀了,16年打工妹還讀啥
    但現在女兒已有兩個孩子,有機會也不會讀了。據悉,陳春秀一直夢想著考上大學,用知識改變命運。為這個夢想,這家人沒少付出努力。為了供她讀書,家裡讓成績不如她的哥哥輟了學,"要能考上,砸鍋賣鐵要讓她去"。但近日,該女子通過成人高考,辦理學籍才發現,學籍系統裡有她當年的錄取信息。
  • 如今大學生「嚴重過剩」,為何還要供孩子讀大學?讀書真的有用嗎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專的畢業生都能有「鐵飯碗」,大學就更不用說了,更是披著「金外套」,如今的社會,遍地是大學生,就算你是本科畢業,也未必能找到高薪工作,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惜一切供孩子上大學呢?「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上大學」讀書無用論或許只對金字塔尖的人有用,家庭經濟條件好,資源豐富,孩子不用努力,就能找到一份工作輕鬆又是高薪的工作,甚至呆在家裡一輩子都沒問題。
  • 父母「砸鍋賣鐵」也要供子女讀書!可為什麼孩子總是不上心?
    父母對子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除了「要好好學習」,就是「我們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上大學」。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每一刻都是即興表演,根本毫無彩排的機會。可是為什麼當父母有著「砸鍋賣鐵」也要供子女讀書的決心,孩子卻不聽不進去、甚至反感呢?
  • 貴州這個農民家庭4個孩子,2個博士2個本科
    中和村的村民對此豎起大拇指說,別人家出一兩個大學生都不得了了,他家四個子女卻出了兩個博士生,兩個本科生,真了不起!對於孩子的教育,石文忠說:「因為我和老伴都吃了沒讀什麼書的苦,現在時代這樣好,我們不能再讓孩子重走我們的老路,所以一定讓他們讀書。好在孩子們都很爭氣,既能下地幹活,也能把書讀好。」
  • 「砸鍋賣鐵」供娃上大學,農村父母為哪般?老農:不讓娃吃二茬苦
    在上大學這個事情上,由於目前的大學基本都不包分配,只有少量的軍校、警校還繼續包分配,不過很多農村父母還是依靠自己打工或者種植農副產品、養雞養豬供娃上大學,在小編70後這一代,由於很多高校還包分配,所以那時候的父母掛在嘴邊最常見的一句話,「砸鍋賣鐵」都要把娃供養上大學,因為我們是農村出身
  • 大學生嚴重過剩,既然如此「廉價」,父母為何還拼命供孩子讀大學
    既然如此,那讀大學還有必要嗎?在廣大父母看來,不但有必要,還要拼盡一切都要供孩子讀上大學。大學生嚴重過剩,既然如此「廉價」,父母為何還拼命供孩子讀上大學(1)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往往大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生活光鮮亮麗,從小衣食無憂,即使學習上敷衍了事,但他們畢業後畢業後,不是家裡有家產繼承,就是父母已經把下半生安排妥當
  • 2個孩子考上985,網友算了一筆帳!農村父親:拼死也要供完研究生
    在悟空問答上面,有一個來自農村的父親,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我是農村人,兩個孩子都考上了985大學,供他們到研究生畢業要花多少錢?低標準算?」感動於兩個孩子的努力,在如今農村孩子上大學,尤其是上重點大學越來越難的情況下,兩個孩子都考上985,可謂是非常努力,非常勵志了。而且這位農村父親不僅希望兩個孩子能夠上大學,更希望他們能夠繼續深造,讀研究生。是一位非常有遠見和責任的好父親。心酸於這位父親卻被現實的困難所擾,為兩個孩子的學費而擔心。我們常用寒門出貴子來形容農村孩子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
  • 扶貧醫生行動力:從常見病到罕見病「一個都不能少」
    扶貧醫生行動力:從常見病到罕見病「一個都不能少」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6月04日 18:52 A-A+ 並積極聯繫同時積極聯絡北京醫院派往貴州省人民醫院掛職副院長的劉震主任和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楚蘭副院長,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徐平院長和徐祖才主任,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科羅勇主任;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況時祥教授等尋求《卒中中心》專業和組織培訓。  為保證卒中中心紮實落地,經醫院批准,殷劍克服困難延長對口幫扶3個月。
  • 一個都不能少 貴州教師千裡勸返輟學學生
    黃清傑和毛娜娜都是當地精準扶貧家庭戶的孩子,為做好控輟保學工作,確保班上每個學齡孩子都能正常及時返校就讀,安華強老師決定只身前往廣東,將他們勸返回校就讀。8月21日,安華強老師搭乘長途客車去往廣東江門。原來,黃運良家在江門市開辦了一家木材加工廠,由於廠裡出事故死了一名工人,黃運良父親承擔安全管理責任被判服刑三年,家裡因為賠償死者家屬而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