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以生涯發展教育為主線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020-12-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湖南大學以生涯發展教育為主線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008-04-18

  為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湖南大學堅持以生涯發展教育為主線,圍繞目標、貼近學生、全程覆蓋、整體推進,著力構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完善的心理測評-心理訪談-心理諮詢-心理素質訓練服務體系

  為讓學校每一位學生都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校從2002年開始,連續六年對大一新生開展大規模心理健康測評,建立學生心理檔案45000餘份。根據測評結果,對測驗指標明顯偏離常規的學生,邀請心理諮詢老師和精神科醫生進行心理訪談,通過訪談判斷學生是否存在心理困擾,並確定重點關注對象。與重點關注對象建立心理諮詢關係,實施重點跟蹤、重點輔導和重點幹預,並及時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在新生心理普查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普遍心理問題,學校開設了《大學生心理素質修養與訓練》、《社會心理學》、《心理學與人生》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校每學期還定期舉辦潛能開發、自信心培養、情緒控制、壓力管理、挫折應對、人際關係、戀愛心理、心理疾病預防等主題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

  學校這種建立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基礎上的心理諮詢與輔導服務,作為「生涯發展教育」為主線的輔導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從新生入校開始,貫穿大學生活始終,注重各環節的完整銜接和有機結合,有利於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問題,化解心理困惑,儘快適應大學生活。

  二、實施科學系統的「認識自我―規劃自我―成就自我」大學生生涯規劃輔導計劃

  學校自2002年起就開展了大學生生涯發展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形成了以「生涯發展教育」為主線,實施科學系統的認識自我―規劃自我―成就自我的大學生生涯規劃輔導體系。

  新生一入校,學校就在全體新生中開展「我的大學生涯我做主」主題講座,旨在引發大學生生涯責任自主意識,激發學習生活動力。為幫助大學生提高生涯規劃和生涯決策能力,每學期還定期舉辦各種生涯規劃專題講座和論壇,邀請李開復、柳傳志等知名人士來校為學生解答生涯困惑,指點生涯迷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涯規劃觀念。為了進一步幫助和指導大學生合理規劃大學生涯,學校編著了《特別禮物―大學生生涯規劃與輔導》手冊,發至每個新生手中,並制定了大一學生「生涯規劃輔導計劃」。學校率先在全省高校開設了《大學生生涯規劃與發展》課程,從生涯意識、生涯探索、生涯規劃、生涯準備、生涯管理等五個方面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系統的生涯輔導。

  同時,為增強學生生涯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學校還建立了「導師制」和「生涯導航師」,健全了特聘、特邀、常任、專職四支「導師」隊伍,隨時對學生的問題開展諮詢服務,對學生的生涯方案進行指導建議。

  三、建立全覆蓋、全程化發展性生涯輔導長效機制

  學校根據學生素質提高和成才發展的需要,將「生涯發展教育」、「大學生素質拓展」、團體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分層次建立長效機制,實施全覆蓋、全程化生涯輔導。

  為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生涯規劃的主體性,做到人人談規劃,個個有方案,實現生涯輔導全覆蓋。學校從2002年開始就嘗試推出團體輔導訓練活動,實踐證明,團體輔導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心理輔導,而且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活動。2005年湖南大學將團體輔導納入到面向全體大一新生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課,使大學生「在團隊中認知,在團隊中成長」。2006年學校在2006級全體新生中開展了「生涯探索」班級團體輔導,提出了「沒有規劃的大學生涯是不值得過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為做到生涯規劃輔導四年不斷線,學校每學期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舉辦不同專題的生涯輔導講座,如針對大一學生的「如何規劃我的大學生涯」,針對大二學生的「學業規劃及學習心理輔導」,針對大三學生面臨考研、就業、出國艱難選擇的「三岔路口的抉擇」,針對大四學生的「求職業前的準備」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和需要,分年級、分層次實施針對性生涯發展教育。具體方案為:一年級是專業認識、養成教育,側重生涯剖析,心理素質普查;二年級是豐富自我、完善知識結構,側重生涯設計,提高心理素質;三年級是強化實踐、創新教育,側重生涯診斷,優化心理素質;四年級是就業指導、職業導航教育,側重生涯導航,心理素質實踐。四個階段互相貫通,有機結合,構建了一個完善的發展性生涯輔導長效機制。

  實踐證明,學校以生涯發展教育為主線來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很好。生涯發展教育順應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更加明晰、內容更加具體、方法更加豐富,切實解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許多難點,具有很強的實效性。

(責任編輯 薛麗華)

相關焦點

  • 北京科技大學「三項行動」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新模式
    北京科技大學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將其作為立德樹人基礎工程,納入學校事業發展總體規劃,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創新實施教學實踐、教輔融合、網絡思政三項行動,構建一二課堂協同、線上線下融合的立體式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實施教學實踐行動。
  •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舉措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堅定理想信念、養成健全人格、釐清職業發展脈絡、實現教育根本目標的重要途徑。首先,思想上重視。通過創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融合的藝術性。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保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立體性教育體系,除了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兩個層面。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打造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如何培養具有世界視野、高素質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黨組織要把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領導,切實增強黨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決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高質量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 北京聯合大學舉辦殘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聯合論壇
    中國網4月27日訊 今日,「殘健大學生思想教育輔導員聯合論壇」在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召開。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濱州醫學院特殊教育學院四個學校的特教工作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殘疾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徑。
  • 創建「研練中心」,開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下稱「廣輕工」)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結合高職院校實際,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了系統性改革,依託「大學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質教育研練中心」(下稱「研練中心」),為學生構建了情境化的互動教學場景,探索和實施了思政課「研練式教學法」。
  • 長安大學努力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長安大學緊密圍繞「雙一流」建設,著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體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聚焦理論武裝,實施固本築魂工程。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實施思政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開展「思路、師資、教材、教法、機制」五大攻堅,把思政課建成「核心課程」「靈魂課程」。開設《交通強國戰略》等行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深入解讀專業、職業、行業、企業內涵,做到「思政課程+課程思政+行業思政」的有機統一,提升學生專業歸屬感和行業認同感。
  • 重慶交通大學八條舉措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重慶交通大學八條舉措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9-04-20   重慶交通大學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注重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積極探索創新在新形勢下以黨建為核心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會議強調,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高校、各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圍繞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突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採取措施,把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政工作這一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出成效,開創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培養大批優秀人才。
  • 2015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狀況調查分析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建設項目《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課題組最新發布了2015年度調查結果。調查基於「大數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狀況進行全面分析,並提出相關建議。專業性的「大數據」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數據支撐和學理支撐。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際網路+的探索與實踐
    因此,針對大學生構建和使用思政類網絡平臺,加快「傳統陣地」向「網絡陣地」拓展轉變,切實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和人才培養需求。本項目立足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以學院推進的省級優質高校建設項目為契機,在充分挖掘學院現有的思政工作資源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融合QQ、微信、微博等學生常用信息工具,供學院思政管理人員、專職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
  • 【湖南】褚鳳榮獲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思想道德建設專業委員會...
    12月12至13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思想道德建設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年會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勢與任務研討會在昆明舉行。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思想道德建設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積極參與學會的課題研究、書籍撰寫等工作,形成了學會與學校學術研究的良性互動,為學院思政教研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條件,得到了專業委員會專家的高度肯定,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褚鳳教授被評為學會研究成果先進個人。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現代媒體的影響與提升方法
    現代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場域,它能夠為大學生的思政教學提供新的教學場景,同時也藉助於現代媒體的思維實現對於大學生思想教育和輿論的引導。高校構建現代媒體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能夠創新思政教學和實踐的特色,引導學生緊跟網際網路時代的步伐,以自身的發展滿足於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要求,而高校也要加強對於學生在現代媒體環境中的引導,從而規範學生在網際網路現代媒體中的行為。
  • 點亮成長路上的精神燈塔 人民大學全面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側記
    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學校歷來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厚重人才成長支持計劃相輔相成的「大思政」格局。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濟南大學:推動生涯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一體化
    濟南大學:推動生涯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濟南大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推動生涯教育深度融入思政教育上積極探索,打造了包括內容層、保障層和延伸層的「544」生涯教育一體化模式,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致力於實現學生德才兼備、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工作目標,不斷提升思政教育的生動性、親和力、感染力和針對性,穩步推進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
  • 立德樹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旨歸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鮮明地回答了當代教育工作「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同時指明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旨歸。基於對立德樹人價值命題的解析,找尋其價值實踐路徑,是促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發展的迫切需要。
  • 新時代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是指導高校做好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動指南。
  • 構建「三三三」網絡思政育人新模式,打造思政教育「掌上餐廳」
    一、實施背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 中國7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
    總的來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深刻揭示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規律和整體形勢,探索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了「由局域性向全國性、由分散性向系統性、由隨意性向規範性、由臨時性向經常性」(14)的深刻變革,為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確立起基礎性、框架性的致思理路和實踐方略。
  • 全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轉換與重塑
    作者: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徐曉美,北方民族大學教師 陳文  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然趨勢。全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體地位、話語環境、話語體系、話語風格面臨著轉換與重塑。
  • 艾必求: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意義重大
    論壇以「雲生態·話未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行業,表彰先進典型,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把脈教育發展新方向。論壇現場,南昌理工學院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艾必求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做了分享。  艾必求表示,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我國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出現了文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同時在多元化中還伴有強勢文化的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