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8
為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湖南大學堅持以生涯發展教育為主線,圍繞目標、貼近學生、全程覆蓋、整體推進,著力構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完善的心理測評-心理訪談-心理諮詢-心理素質訓練服務體系
為讓學校每一位學生都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校從2002年開始,連續六年對大一新生開展大規模心理健康測評,建立學生心理檔案45000餘份。根據測評結果,對測驗指標明顯偏離常規的學生,邀請心理諮詢老師和精神科醫生進行心理訪談,通過訪談判斷學生是否存在心理困擾,並確定重點關注對象。與重點關注對象建立心理諮詢關係,實施重點跟蹤、重點輔導和重點幹預,並及時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在新生心理普查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普遍心理問題,學校開設了《大學生心理素質修養與訓練》、《社會心理學》、《心理學與人生》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校每學期還定期舉辦潛能開發、自信心培養、情緒控制、壓力管理、挫折應對、人際關係、戀愛心理、心理疾病預防等主題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
學校這種建立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基礎上的心理諮詢與輔導服務,作為「生涯發展教育」為主線的輔導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從新生入校開始,貫穿大學生活始終,注重各環節的完整銜接和有機結合,有利於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問題,化解心理困惑,儘快適應大學生活。
二、實施科學系統的「認識自我―規劃自我―成就自我」大學生生涯規劃輔導計劃
學校自2002年起就開展了大學生生涯發展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形成了以「生涯發展教育」為主線,實施科學系統的認識自我―規劃自我―成就自我的大學生生涯規劃輔導體系。
新生一入校,學校就在全體新生中開展「我的大學生涯我做主」主題講座,旨在引發大學生生涯責任自主意識,激發學習生活動力。為幫助大學生提高生涯規劃和生涯決策能力,每學期還定期舉辦各種生涯規劃專題講座和論壇,邀請李開復、柳傳志等知名人士來校為學生解答生涯困惑,指點生涯迷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涯規劃觀念。為了進一步幫助和指導大學生合理規劃大學生涯,學校編著了《特別禮物―大學生生涯規劃與輔導》手冊,發至每個新生手中,並制定了大一學生「生涯規劃輔導計劃」。學校率先在全省高校開設了《大學生生涯規劃與發展》課程,從生涯意識、生涯探索、生涯規劃、生涯準備、生涯管理等五個方面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系統的生涯輔導。
同時,為增強學生生涯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學校還建立了「導師制」和「生涯導航師」,健全了特聘、特邀、常任、專職四支「導師」隊伍,隨時對學生的問題開展諮詢服務,對學生的生涯方案進行指導建議。
三、建立全覆蓋、全程化發展性生涯輔導長效機制
學校根據學生素質提高和成才發展的需要,將「生涯發展教育」、「大學生素質拓展」、團體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分層次建立長效機制,實施全覆蓋、全程化生涯輔導。
為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生涯規劃的主體性,做到人人談規劃,個個有方案,實現生涯輔導全覆蓋。學校從2002年開始就嘗試推出團體輔導訓練活動,實踐證明,團體輔導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心理輔導,而且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活動。2005年湖南大學將團體輔導納入到面向全體大一新生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課,使大學生「在團隊中認知,在團隊中成長」。2006年學校在2006級全體新生中開展了「生涯探索」班級團體輔導,提出了「沒有規劃的大學生涯是不值得過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為做到生涯規劃輔導四年不斷線,學校每學期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舉辦不同專題的生涯輔導講座,如針對大一學生的「如何規劃我的大學生涯」,針對大二學生的「學業規劃及學習心理輔導」,針對大三學生面臨考研、就業、出國艱難選擇的「三岔路口的抉擇」,針對大四學生的「求職業前的準備」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和需要,分年級、分層次實施針對性生涯發展教育。具體方案為:一年級是專業認識、養成教育,側重生涯剖析,心理素質普查;二年級是豐富自我、完善知識結構,側重生涯設計,提高心理素質;三年級是強化實踐、創新教育,側重生涯診斷,優化心理素質;四年級是就業指導、職業導航教育,側重生涯導航,心理素質實踐。四個階段互相貫通,有機結合,構建了一個完善的發展性生涯輔導長效機制。
實踐證明,學校以生涯發展教育為主線來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很好。生涯發展教育順應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更加明晰、內容更加具體、方法更加豐富,切實解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許多難點,具有很強的實效性。
(責任編輯 薛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