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為了量體溫,AI+紅外熱成像,連「放屁」都看得一清二楚

2020-12-22 科技興生活

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由於大部分的發病表現為發熱,許多車站、地鐵站、超市等人流量較為密集的地段,為了能夠提高這些密集人流量的人體溫度測量。我們常見的手持人體測溫儀需要一個個對著人的額頭進行單個人測溫,這樣的效率非常低。而曠視研發團隊提出「紅外+人像識別+人體識別配合可見光雙傳感」這樣高效率對人體測溫的方法。

曠視團隊經過10天連夜奮戰,這項技術搭載AI技術測溫系統,並且在北京一些地鐵站人流較多的站口進行試點應用。這樣的測量好處是不需要測溫人員近距離接觸進行測溫,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近距離接觸可能會存在健康隱患,並且這項技術識別的誤差為0.3攝氏度以下。

像這項創新型的測溫系統,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在火車站、醫院等場景下是剛需。但是等過幾天很多員工較多的企業開始陸續上班後,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寫字樓、小區門口會部署這種通過式的測溫設備。

其實普通的通過式紅外測溫設備已經有很多公司生產了,例如海康和大華這些廠商,而海康這種通過式的設備,一般要求距離比較近,畢竟紅外光也會在空氣中衰減。往往海康的參數說明書中就表明「距離三米以內」,在這樣近距離的範圍內才是有效測量的。

但是,按照曠視科技公眾號文章裡的說明和圖表,這個系統是具有遠距離測溫的功能的,而且距離不止3米。所以,曠視這個還是有技術含量的,目前我們不知道它是通過距離補償換算的溫度,還是採用更高配置、高精度的紅外成像設備來測得溫度的。

另外,根據曠視科技公號文中提到,除了添加人臉識別功能外,這個系統會使用ReID技術來追蹤疑似發熱的行人,看起來這是ReID技術一個很好的落地點。以前我個人總是想不通ReID來追蹤人體,除了警察抓賊外,有多大的商用價值或者實用之處。然而,很密集的行人,會存在人與人之間的遮擋,這對ReID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和難點。

然而這項技術除了警察在晚上用來抓賊等用處外,還有一個有趣的一點,就是人體通過「肛腸末端」排放出來的不明異味氣體。由於這些氣體剛從人體排出,不明氣體的溫度與人體溫度非常相近。這項技術搭載的紅外熱成像非常厲害,一下子排出來的不明氣體能夠看得一清二楚。所以遇到這樣的設備正盯著你看的時候,千萬要憋住,不能放!

這種開闊場景的測溫、人臉識別等,比在手機上的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等半開闊場景,技術難度要高得多,要考慮的邊界情況也要多很多。所以,給曠視點個讚吧,畢竟它是用AI技術來解決比較困難的問題。大家對這個創新的技術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紅外熱成像與普通攝像機區別,熱成像攝像頭不懼風雨全天候監控
    市場上的現有的攝像機從使用環境及光線要求來分,可分為白天及光線充足環境使用的可見光攝像機,光線較弱情況使用的微光紅外攝像機,以及黑夜零照度使用的紅外熱成像攝像頭三大類。可見光攝像機可分為模擬攝像機以及網絡攝像機,而目前市場上,普通的網絡攝像機還佔據主要部分,這是主要是我們現在的熱成像攝像機發展還不夠完善所造成,很多監控場合都是用普通網線進行布線。但畢竟普通的網絡攝像機的清晰度已經漸漸滿足清晰的場合使用了。
  • 在熱成像下每個動作都一清二楚
    提起熱成像,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作為影視裡優勢兵種的專屬設備,熱成像儀在小組作戰中可謂是大放異彩。面對一群裝備落後的對手時,一到夜晚,就會變成一場悄無聲息的單方面抓捕行動。在熱成像使用者眼裡,基本不會再有黑夜恐懼症,敵人的任何偽裝與走位都會變成一場低端的幼稚表演。
  • 大立科技快速響應,紅外熱成像助力疫情防控攻堅戰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作為疫情檢測的第一道關口,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查成為了打贏疫情防控戰的重要環節。其中,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檢系統憑藉快速、直觀、安全等特點,在人流密集的公眾場所對體溫異常人員的大面積快速篩查發揮了重要作用。
  • 紅外熱成像技術竟然可以做這些事情?
    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基本原理承壓君帶大家見識一下紅外熱成像技術。通常我們在一些公共場合中常看到的測溫儀:那麼,它靠什麼原理呢?其實,紅外熱成像檢測的基本原理是捕捉待檢測設備發出的紅外輻射,並形成可見的圖像,物體溫度越高,紅外輻射量越大。不同的溫度、不同的物體輻射的紅外線的強度不同。紅外熱成像技術就是將紅外圖像轉換成輻射圖像並從中反映出物體不同部位溫度值的技術。其成像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
  • 健康碼、智能外呼機器人、紅外熱成像測溫儀……黑科技助力抗疫
    上海周家渡街道上南三村居委會書記陳純,之前為了通知居民及時領取口罩,一天撥出了整整358個電話,第二批口罩預約時,該社區用上了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外呼機器人」,2月16日當天,機器人同時呼叫了上南三村56戶居民,其中有效呼叫50戶,用時僅1分多鐘。
  • 紅外成像技術發展迅速 紅外熱像儀前景大
    相對於2003年的非典時期紅外熱像儀的核心元件還要靠進口,在此次疫情中,國內已經基本實現自給自足,應用紅外測溫技術,為篩查人流、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貢獻。  2020開始,一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
  • 聚光科技首批AI智能型紅外熱成像分析系統已調撥派往前線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據聚光科技官方消息,1月29日,聚光科技攜旗下子公司譜育科技,緊急召回相關人員,從研發、生產、技術應用等不同層面全力保障紅外熱成像測溫產品的應急保障,助力疫情監測防控。圖片來源:聚光科技據悉,截止1月29日,由譜育科技製造的首批近百套AI智能型紅外熱成像分析系統已全部緊急調撥派往前線,先後在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大興機場等京津冀、長三角的機場、車站、醫院等人員流動密集區域投入使用,相關技術人員也已緊急奔赴全國各地,協助進行高精度體溫篩查的應急監測工作。
  • 疫情隨寒冬再起 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儀構築「安全線」
    而包括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儀等高科技設備在防疫中應用,為我國民眾構建了一道可靠的「安全線」。   那麼,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所需紅外測溫設備的晶片究竟有何技術含量?   據業內人士介紹,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是熱成像系統的核心部件,是探測、識別和分析物體紅外信息的關鍵。
  • 紅外熱成像儀體溫檢測站好防疫最後一道崗
    傳統測量體溫的方式包括水銀溫度計及紅外體溫槍等,缺點比較明顯:需要時間,需要接觸及配合。而當前態勢下,接觸及配合可能導致新風險,並且在大人流量環境不可行。紅外熱成像儀體溫測試系統的優點明顯:遠距離、非接觸、多目標,適合機場、地鐵、鐵路及樓宇入口等。其意義在於前期篩查,主要用於在人群中發現疑似發燒人員,進一步進行精確的體溫測量及後續檢查。
  • 蘋果或將在iPhone中加入紅外熱成像 以提升AR性能(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外媒報導,近日曝光的一項蘋果專利顯示,蘋果可能將會在iPhone中加入紅外熱成像,讓用戶可以在更多環境中使用AR。據專利描述,這項技術將依靠熱成像或紅外線的攝像頭來增強AR視覺攝像頭,可利用場景中真實物體的熱屬性,以提高計算機視覺算法的準確性。這項專利可以讓用戶在黑暗的環境中,更輕鬆的使用AR系統。 紅外熱像技術,最早使用於軍事領域,後轉入民用,以熱像儀最為普遍,主要用於工業檢測、設備維護、防火、夜視以及安防等領域。
  • 聚光科技攜紅外熱成像測溫產品部署防控第一線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吳奕萱 見習記者 杜卓蔓1月29日,聚光科技宣布,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局勢,公司攜旗下子公司譜育科技,緊急召回相關人員,全力保障紅外熱成像測溫產品對此次防疫工作的應急保障。記者獲悉,截至1月29日,首批近百套由譜育科技製造的AI智能型紅外熱成像分析系統已全部緊急調撥派往前線,先後在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大興機場等京津冀、長三角的機場、車站、醫院等人員流動密集區域投入使用。
  • 紅外熱成像診斷技術在建築摟宇的多種應用(06-100)
    紅外熱像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1306.htm  紅外熱像儀是光機電為一體的高科技產品,其技術已成為全世界普遍關注的熱門產業技術,由於作為紅外熱像儀關鍵性技術的紅外探測器及技術
  • 戶外熱成像推薦:高性價比熱成像怎麼選?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總是集中在室內,對於大自然的想往也越來越熱烈,不僅對於遠足踏青、甚至戶外探險都想嘗試一番。作為夜視觀察的神器,以往主要用於軍事行動的熱成像逐漸受到戶外探險愛好者的喜愛,並逐漸轉變成夜間觀察的必需品。
  • 鹽城移動紅外熱成像精準篩查技術助力景區智能防疫
    近日,由鹽城移動提供的紅外熱成像精準篩查儀在東臺西溪景區投入使用,在景區優質移動5G網絡的加持下,進一步提升了景區全方位智能防疫篩查能力。為此,鹽城移動及時向景區管委會提供了紅外熱成像智能防疫篩查方案,在物聯網、5G技術的支持下,能實時鎖定遊客額頭進行流水式、多人同步的體溫檢測服務,能大大縮減景區入院高峰期的停留時長,同時現場的智能大屏可以實時顯示遊客檢測數據,確保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情況。
  • 為什麼紅外熱成像技術可以在全黑的夜晚拍攝到我們平常用肉眼無法...
    打開APP 為什麼紅外熱成像技術可以在全黑的夜晚拍攝到我們平常用肉眼無法看見的畫面呢? 在現場,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加持,黑夜中我們清晰地看到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全過程和著陸後的狀態。 為什麼紅外熱成像技術可以在全黑的夜晚拍攝到我們平常用肉眼無法看見的畫面呢?
  • 熱成像儀原理
    比如:在建築領域,檢查空鼓、缺陷、瓷磚脫落、受潮、熱橋等;在消防領域可以查找火源,判定事故的起因,查找煙霧中的受傷者;公安系統可以找夜間藏匿的人;汽車生產領域可以檢測輪胎的行走性能、空調發熱絲、發動機、排氣喉等性能;醫學可以檢測針灸效果、早期發現鼻咽癌、乳腺癌等疾病;電力檢查電線、連接處、快關閘、變電櫃等。
  • 紅外成像測溫儀是否準確?權威回應來了
    目前不少火車站、機場、醫院、政府機構大樓、商場、寫字樓已經開始用紅外成像測溫儀,對人群進行初檢。當體溫異常人員出現,機器自動報警,醫護人員才會上前進行進一步檢測。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對此解釋說,體溫篩檢是這次疫情中對可疑病例進行篩查和排查的一個手段,根據相關資料可以看到,紅外熱成像體溫儀和傳統的體溫計或者額溫槍等測量設備相比,能夠實現一些較遠距離,比如可以達數米,在非接觸的情況下對多目標同時進行體溫檢測
  • AI熱成像一次可檢百人體溫,7x24小時連續工作
    中國江蘇網2月4日訊 2月4日上午,南京市科巷農貿市場的出入口豎起了一臺類似攝像機的設備,旁邊的電腦屏幕上不斷顯示著出入人員的熱成像體溫。這正是南京未來科技城企業江蘇鈦科圈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人工智慧體溫檢測產品——AI雙光譜熱成像體溫檢測系統。
  • 基於微光與紅外的夜視技術
    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紅外熱成像技術也走過了三代的歷程,它以接收景物自身各部分輻射的紅外線來進行探測,與微光成像技術相比,具有穿透煙塵能力強、可識別偽目標、可晝夜工作等特點。可以說,微光成像技術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已經成為夜視技術的二大砥柱。
  • 疫情防控APP、紅外熱成像儀、實時大數據……東大抗疫「神器」上線!
    打開主頁面,在「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自助服務平臺上,每個人除了要填寫身份證號、長期居住地等基本信息外,還需要詳細填寫狀態信息,具體包括1月20日以來是否離開南京,所去城市,離開日期,出行交通工具,是否途經重點地區,是否隔離,健康狀況等信息,教職工每天都要通過這個APP進行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