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七分甜小籠,南京禿頭湯包,上海小籠饅頭,哪家強?

2020-12-25 美食點點

愛吃小籠包的人一定知道

縱觀全國,小籠大致分為了三個派系

無錫「七分甜」小籠、南京「禿頭湯包」、上海南翔「小籠饅頭」

各有各的特色

這場包郵區三大派系的小籠包之爭

究竟會鹿死誰手呢?

要說起無錫有名的小籠,也得掰著指頭好一陣數,無錫當地的鼎福記,也是頗有名氣的老字號!

菜單非常簡單,只有小籠和餛飩兩類,但從賣相上看都是樣樣誘人!

無錫小籠

這四個白白胖胖的小籠,渾身都冒著好聞的香氣,麵皮香和隱約透出的肉香,早就把小資君的饞蟲勾了出來!

每一個小籠都足有大半個雞蛋似的,「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滷、味鮮不油膩」,正是眾人對無錫小籠的評價!

湯水真是足,咬開一個小口,肉汁就咕嚕咕嚕往外冒!紅湯紅肉無錫小籠的特點,按奶茶界標準,這款小籠算得上「七分甜」,作為同樣吃口偏甜的上海人,不算太難接受。

但小籠皮倒不算薄,偏中厚,偶有兩個會粘牙,肉餡雖然緊實,但小資君愣是沒吃出那口鮮來,甜味有餘!

蟹粉小籠

現包現蒸的蟹粉小籠需要耐心等上個十來分鐘,個頭看著比無錫小籠「瘦」了一圈!

不過夾起來就能感受到,這皮子對勁了,皮雖薄,卻不容易破,而且一點都不粘筷!

與其說裡頭滿滿一包湯汁,不如說是滿滿一包蟹油,趁熱喝了還行,不然這一嘴油真是難以下咽。

普普通通表現的蟹粉小籠,肉餡不夠紮實不說,蟹粉味也寡淡得很,當然也有現在不是蟹季的原因,但總體來說,苛求一家無錫小籠將蟹粉小籠做成業界翹楚,也是為難人家咯!

全家福餛飩

一碗的全家福有包含了五種口味:薺菜肉餡、香菇肉餡、蟹粉鮮肉、蝦仁餡和黑豬肉餡,可以選擇無錫特色的辣紅湯或是普通湯底!

體型上來看,比很多上海的大餛飩小了一號,屬於瘦長型,但你別說,包裹著紅湯的餛飩,看著還是叫人口水直流啊!

餛飩皮不是一般的厚,雖說現在是薺菜時節,但裡頭的薺菜很難吃出當季的新鮮感。

蟹粉鮮肉跟蟹粉小籠是一個毛病,寡淡無味,豬肉也嘗不到肉香。

香菇肉餡倒是發揮尚可,菌菇的香氣透滿了整個餛飩,搭配著紅湯,辣中帶了鮮甜勁!

至於這碗號稱是無錫特色的辣紅湯,感覺就是普通湯底裡加滿了辣椒油,第一口喝下甚至還有點嗆喉嚨,整體吃完實在是無功無過~

太湖三白小餛飩

太湖三白可是常州、蘇州和無錫著名地方菜「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一般是指:白魚、銀魚和白蝦。吃過了略顯甜膩的小籠,來碗清爽的小餛飩未嘗不可!

乍一看和老上海傳統的小餛飩無異,蛋皮絲給得非常多,浸潤過湯底,好不鮮嫩~

但老實說,要不是事先知道這是「太湖三白」做的餡,小資君根本就嘗不出它跟豬肉有何區別??口感偏軟爛,吃了足足五六隻後,也愣是沒嘗出「三白」的鮮味呀!

如果把它當成一碗普通的小餛飩來評價,其實還是不錯的,配上準備的鮮辣粉,倒是非常加分!

招牌湯包

南京湯包和無錫、上海最大的不同,就在這賣相上,傳統南京湯包收口朝下,有說是為了讓湯不漏出來,也有說是保證湯汁不會向上蒸發~不過如今也有些南京湯包收口朝上,也不能一概而論咯!

鄒鄒巴巴的湯包底(還是應該叫它頂部哈哈哈~),也讓人給了南京湯包「禿頭湯包」的美譽,你們別說,其實還挺蠢萌的!

南京湯包的餡料頗有講究,肉餡必須選豬的前腿肉,混合雞湯做的皮凍,才是南京地道的「雞汁湯包」。不過這口湯喝完,小資君真的沒品出雞湯味呀!

雖然有部分南京人評價自己的湯包甚至甜過無錫小籠,但嘗過之後,還是覺得和南翔小籠的口味比較接近,屬於鹹鮮派,略微透著一絲甜,但非常自然。

金牌鴨血粉絲湯

比起湯包,小資君還是更喜歡南京的鴨血粉絲湯,用來搭配湯包簡直再合適不過!

滿滿一大碗料,簡直絲毫不手軟,鴨肫、鴨腸、鴨肝、鴨血都非常新鮮,完全沒有內臟的腥氣在。

掛滿了老鴨湯的粉絲,呼嚕呼嚕就能嗦完大半碗,但不知道是不是煮得時間不夠,或是本身口感問題,吃著有些偏硬了!

桂花糖芋苗

本甜黨見了糖芋苗,簡直就跟老鼠跌進米缸似的,那叫一個興奮,撲撲滿一碗!

毫不客氣地說,這碗糖芋苗都快超過我對湯包的好評了!芋頭才進嘴裡就瞬間化了,像在吃棉花糖,綿軟得根本不需要咀嚼~而且裡頭的桂花香特別自然,讓討厭桂花的小資君都一個人給夯完了!

赤豆小元宵

南京的特色小吃實在太招人喜愛,雖說都是質樸的傳統糖水,卻能吃出手藝人的匠心在,清甜的赤豆湯+軟糯的小元宵,吃著暖心又暖胃~!


黃瓜鮮肉小籠

「水墨風」的黃瓜鮮肉小籠,用的是蝶豆花汁製成的藍色麵皮,讓原本就是傳統點心代表的小籠包,更多了幾分古樸韻味來~!

不過說實在的,藍色的食物本身就會降低人的食慾,好看是好看,但心裡還是抱著一絲忐忑!幸好的是,小籠皮不是繡花枕頭一包草,皮雖薄,夾起來卻不會破,讚一個!

皮子吃著沒啥味道,但是內餡倒是相當驚豔,黃瓜的加入,讓原來的鮮肉餡多了幾分層次感,鹹鮮之餘,更是多了幾分清香氣!

碧綠魚丸湯

一客小籠是肯定吃不飽的,還要配上一碗碧綠魚丸湯~名字很有詩意,其實就是菠菜加魚丸湯啦!因為是手工製作,所以魚丸的形狀都很隨性~吃起來滑嫩得不得了!

總得來說

以上三家,小資君還是私心更愛南翔小籠

倒不是否定無錫的甜味兒小籠包

實在是鼎福記做得不夠地道!

至於雞鳴湯包,因為整體口味上和南翔頗為接近

所以本次無錫、南京、上海「小籠饅頭」之爭

我單方面宣布南翔獲勝!


相關焦點

  • 上海最正宗的小籠,都在這裡了!
    毫無疑問,小籠饅頭是上海第一經典小吃!甚至有人把它稱為能夠品嘗的″上海方言″,可見小籠包在上海的地位之高。這種「小而美」的食物,卻徵服了無數上海人。從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到蜿蜒巷弄裡的網紅名店,魔都的日常裡,一屜小籠,看似簡單,卻能讓尋常的日子,閃閃發光。
  • 小籠包還是小籠饅頭?上海人為啥把包子叫做饅頭?上海爺叔一次講清了
    特別是那一籠熱氣騰騰的小籠饅頭,不愧是上海的一張美食名片!小籠,就是小籠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翻譯成普通話,就是小籠包子、生煎包子。經常聽外地人或新上海人調侃阿拉,說你們上海人,把饅頭叫饅頭,把包子也叫饅頭,什麼肉饅頭、菜饅頭、豆沙饅頭,甚至還有花卷饅頭。外地人聽得蠻仔細的,正宗上海閒話,真的是把包子統統都叫做饅頭的。
  • 誰才是真正「南翔小籠」?這兩家老字號,為這個名號上法院了
    ,那必然就是:小籠饅頭。而上海的小籠饅頭,必然是以南翔最為出名。到了上海,沒吃過南翔小籠,根本不能算是到過魔都啊!但是!不少資深「吃貨們」表示,除了南翔小籠,近年來好幾家小籠包已經超越了南翔在他們心中的地位。1佳家湯包上過無數次美食節目的佳家湯包,是很多人的心頭愛,售完的產品就會依次下架。
  • 上海早餐文化之湯包
    陸續寫了上海經典早點心:鍋貼、小餛飩、大餅油條、粢飯糕、生煎饅頭、燒賣、各種面、麻球、糖糕。忽然發現居然沒有寫湯包,這怎麼可以漏掉呢!趕緊補上。根據母親的介紹,上海的湯包源自南京,這個我並沒有考證過。因為母親祖上來自南京,所以在我們家只能認定湯包來自南京。曾經,只要我住在外婆家,外公就會去買湯包給我做早點心吃。也許在他的觀念裡,南京湯包是最好的早點心,外孫來住,一定要買最好的早點心。實際上湯包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北宋開封府灌湯包,這是北宋都城汴梁的第一美食。在靖康之變後由北宋皇室南遷時帶入江南後,逐步演變成為現在的樣子。
  • 「倒過來」蒸的南京湯包 究竟有多好吃?
    1 | 湯包,就是小籠包嗎?  江南一帶,小籠和湯包流派眾多,兩個名字也偶爾混用。但南京人很堅持——湯包就是湯包,不是小籠包!  小籠  南京湯包和小籠從皮子到餡料,都有些微妙差異,但最直觀的區別在於——傳統的南京湯包收口向下,有說是為了讓湯不漏出來,也有說是保證湯汁不會向上蒸發,進而失了鮮美。
  • 肉與湯融出小籠新滋味 上海小籠湯包不完全地圖
    很多人分不清小籠和湯包,其實小籠包面質很暄,鬆軟的口感搭配肉餡兒最是美味;而湯包則皮薄汁多,輕咬一口再將裡面的湯汁吮吸乾淨,令人唇齒留香!  小籠包、湯包玩換裝,也並不新鮮。十味觀湯包館的招牌,就有原味、蟹粉、人參、絲瓜和鵝肝;七寶老街的龍袍蟹黃湯包,10%的魚翅、70%的蟹粉,再加上20%的肉凍;城隍廟南翔小籠店的三樓,松茸、鮑魚、野菜統統披掛上陣。
  • 南翔小籠饅頭、淨素菜包、寧波湯糰……豫園餐飲老字號護航「舌尖...
    >現制現售的製作工藝,南翔小籠饅頭、寧波湯糰、淨素菜包等特色小吃,將整個製作、蒸製、出籠的過程展示給來賓,讓人在一覽上海海派美食的匠人匠心之餘,吃得也更安心了。 幾秒功夫,一個帶有16個褶子的小籠饅頭就做好了。經過高溫蒸製的南翔小籠饅頭還冒著氤氳熱氣,吃時記得一定要先「開窗」,後喝湯。
  • 訂正我的思想:關於「湯包」和「小籠包」的區別
    所以我現在訂正我的思想:我們南京人常稱的「湯包」,其實就是「小籠湯包」;而「小籠湯包」也就是「小籠包」不同叫法。在我來講就是一回事。論褶子朝上朝下,是毫無意義的。四川酒家的湯包、小李湯包等,以及所有的蟹黃湯包,都是褶子朝上的。當年蘇州小夥居銀根,來到南京雞鳴酒家做雞鳴湯包時,是「獨創開口朝下的湯包蒸法」。——獨創!
  • 上海人,新口味來啦!醃篤鮮小籠、蛤蜊鮮肉小籠、燻牛蛙……
    上海人注意!阿拉最歡喜的小籠饅頭出新口味啦!鐺鐺鐺~居然是醃篤鮮餡、蛤蜊鮮肉餡的小籠!萬萬沒想到鼎鼎大名的豫園南翔饅頭店這次居然把醃篤鮮包進了小籠饅頭裡!豫園的南翔饅頭店最近正式恢復堂食啦據第六代非遺傳承人遊玉敏介紹店裡「上新」了兩款春季新品醃篤鮮小籠、蛤蜊鮮肉小籠!
  • 上海閒話裡的饅頭和包子
    上海個生煎是一種最大眾個點心,褶皺向上,花枝招展,皮厚,底脆,鮮甜,芯子完整緊實,咬開來一包個湯。再講小籠,梁實秋曾經寫到:「上海沈大成、北萬馨(此「馨」是勿是那「新」,已經問勿到梁先生了)、五芳齋所供應個早點湯包,是讓人勿會忘記個一種。
  • 承百年技藝 守上海味道 這位小籠饅頭製作技藝傳承人感動了嘉定
    承百年技藝、守上海味道探創新之路、揚海派文化40載初心未改讓我們一同走近這位南翔小籠饅頭製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  一分鐘就包成6個小籠,每隻小籠18個折褶。以工匠精神傳承百年上海名點,是他的堅持;賦予小籠情感與溫度,讓上海文化品牌隨著南翔小籠香飄萬裡,是他畢生的心願。當選2018「感動嘉定」年度人物。  以工匠精神傳承百年上海名點  油麵臺上,麵皮只用手工揉搓,當手掌與麵團接觸的那個瞬間,小籠被賦予了製作者的溫度與情感。
  • 【海上記憶】這是每日一封的上海情書:大餅油條、小籠生煎、還有...
    對「四大金剛」,上海人往往拿其中的大餅和油條配對,這可不是亂點鴛鴦譜。一是價鈿實惠,請兩位「金剛」用不了一隻角子。另一個是口味配對,一根油條一折二,放在大餅當中;再把大餅對疊,油條成了餡。大餅要用鹹大餅,不是它比甜的便宜一分的緣故;因為甜大餅一折,裡面糖漿要流出來,吃起來不方便。這也是上海人的考究。
  • 上海小籠真味評比 到底哪家才最正宗
    只是店名過於文雅,口口相傳時都稱之為「南翔饅頭店」,老闆也就依了眾人習慣。  故事說到這裡,有了多個版本。  一種說法是,吳翔升就此關閉了南翔老店,但小籠在上海市區的南翔饅頭店得到傳承。  另一種說法是,黃明賢的方子由古猗園繼承,至今傳到第六代。  而在今天的嘉定,不少店家掛出「南翔小籠」的招牌旗幟。
  • 春筍做成糯的,醃篤鮮包進小籠……上海老字號「報復性」上新
    甜糯春筍、猴頭菌菇酥、蜂巢砂糖橘、棗香三色核桃團、醃篤鮮小籠、文蛤小籠……這些光聽名字就讓人倍感新奇的產品,出自加起來年齡已超三百歲的滬上餐飲老字號上海老飯店、綠波廊以及南翔饅頭店。本文圖均為 豫園餐飲供圖上海老飯店:突出春天的氣息「春筍竟然可以是糯的!從前只知道春筍是脆的,沒想到糯的居然可以這麼好吃!」年輕白領周小姐的這條朋友圈得到不少好友點讚,朋友們問她是不是去了哪家網紅餐廳。當得知這道菜出自已有145年歷史的上海老飯店時,很多人直呼「沒想到」。
  • 「南翔小籠」打官司 誰家更正宗?
    9月10日,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受理的原告上海南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起訴被告上海豫園南翔饅頭店有限公司、上海豫園南翔饅頭店有限公司豫園店、上海豫園旅遊商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豫園旅遊商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翔饅頭店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公開開庭審理。
  • 也談上海的「饅頭」和「包子」
    如果保安和乘客彼此都是老上海人,這個笑話是有點扯的,「生煎」和「雙肩」的上海話讀音是不同的,兩個字都不一樣。也許沒有「那麼」不一樣,但足夠分辨,不會搞錯。而「包」,上海人一般不這麼說,都叫「饅頭」。但凡是麵粉發酵蒸熟了吃的,上海人都叫饅頭。生煎,叫生煎饅頭。小籠,叫小籠饅頭。肉餡的叫肉饅頭,菜餡的叫菜饅頭,豆沙的叫豆沙饅頭,沒餡的呢?
  • 「上海小籠」跟「揚州湯包」更近了!滬蘇通鐵路首發列車體驗報告來啦
    圖說:上海至蘇州至南通鐵路一期(以下簡稱滬蘇通鐵路)今天開通運營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上海至蘇州至南通鐵路一期(以下簡稱滬蘇通鐵路)今天開通運營,通過這條新線的連接,「上海小籠」跟「揚州湯包」更近了。上午11時28分,C3836次列車準點從上海站始發,將於下午1時09分抵達南通站。
  • 史上最全小籠包攻略,上海最好吃的小籠包都在這裡
    小籠包是上海經典的小吃,北方、南方稱小籠包,在上海,卻稱其為小籠饅頭,簡稱小籠。有朋友要來上海,問我有什麼美食推薦。我想了想,來上海怎麼能不吃小籠包呢。她又問我哪家小籠包好吃。冬天到了,螃蟹啥的寒性較強的還是少吃的比較好~南翔饅頭每次看到這個店名,小編都會出戲。滿腦子都是那句"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這家算是上海比較有名氣的一家小籠包店了,在城隍廟附近。
  • 這家小籠不放味精,還說「鮮是要等的」!
    只要是新開的小籠店,上海人恐怕都不會不去拔草。因為,小籠是上海人的小籠。小籠包是值得上海人驕傲的事,本該如此。上海人愛吃小籠包,從開埠到同治光緒年間上海自己風格的小籠包成形,60年代古猗園重開小籠等等,都在這濃縮感極強的城市歷史裡留下了細細一筆。老上海黑幫片《羅曼蒂克消亡史》裡,黑幫大佬吃起小籠包,也是凝神靜氣,輕提輕嘬。
  • 湯包:蒸籠裡的湯汁麵皮與軼事
    讓人意外的是,這個非常具有上海特色的美食,卻並不源於本幫的食譜。雖然湯包每每在廚師們的吳儂軟語中被烹製出來,但它的「族譜」,卻要從內地開始算起…… 從孫尚香到常遇春:被「玩壞」了的湯包傳說 言及湯包,要從包子說起;而言及包子,則追溯到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