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牛郎織女星,上古觀星術入門,體味傳統文化魅力

2021-02-07 李秀筆記

閱讀本文前,您可以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李秀筆記」,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易經:牛郎織女星,上古觀星術入門,體味傳統文化魅力

七夕節原本是我國民間源於上古時期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眾多女性的節日,女生們會做比如乞巧、許願、祈福等極富浪漫色彩的活動。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人們崇尚美好的愛情,同時也崇拜織女的高超技藝。

今天的人們更加珍視愛情,因此這個富有傳奇愛情色彩的傳統節日把男性也放入其中,已經成為了「中國情人節」,其中蘊藏了非常深的文化內涵。本文在這裡主要從傳統文化,尤其是從古天文學的角度帶大家一起仰望我們祖先曾經仰望過的茫茫星空,感受一下古人的浪漫與溫情。


易經為群經之首,我們都知道古代誇人的時候常說這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讀易經,學易,掌握星宿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李秀筆記就從朋友們喜聞樂見的牛郎織女星講講觀星。


夏末初秋,仰望銀河的最好時節

牛郎織女的故事已廣為人知,這裡就不再重述,但是故事裡那種不畏世俗的愛情觀,古人想像出喜鵲搭橋的驚人想像力確實令人嘆服,至今仍然讓人充滿浪漫的憧憬。因為這個故事,我們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天上有一條銀河,正是這條天河阻斷了牛郎織女的相會。而且,在傳統名著《西遊記》裡,鼎鼎大名的豬八戒正是掌管這條天河的天蓬元帥。

在李白的一首著名的《望廬山瀑布》中,曾經寫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裡的銀河與天上阻斷牛郎織女的天河,都是一回事。而在曹操耳熟能詳的《觀滄海》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其中的「星漢」同樣也是銀河。

今天因為天文學的普及,我們都知道自己生活在太陽系的地月系統,而太陽系又屬於銀河系。上述的銀河,就是我們在地球上所能觀測到的銀河系的一部分。而對於銀河的觀測,在七夕節也就是夏秋之交的時候最為波瀾壯闊。倘若今夜你那裡恰巧晴空萬裡,不妨找個安靜的位置,仰望星空,天空中那條從東北方向直穿到南方的銀河,可謂壯觀。試想一下,我們正是身處這璀璨的星空之中,那是一種多麼美妙、浪漫、愉悅的感受。


看到銀河,再找牛郎星、織女星就很簡單了

銀河,在天空中還是很容易就能夠看到的。下面我就告訴大家如何找到牛郎星和織女星。假如你身邊有懂得觀星術的長輩,食指一伸:那就是!指一下就成,就是那麼簡單。因此,有時候口傳心授實在是太重要了。

但是假如,今夜你恰巧看到李秀筆記的這篇文章,那麼李秀筆記告訴你如何來找牛郎星和織女星(或者最近幾天都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首先要先找到月亮,今天是陰曆七月初七,月亮恰巧在銀河邊兒上。在日落之後,月亮呈現半月的形狀出現在中天,緊挨著銀河。在銀河的另一邊,稍微有點兒斜下方,對著月亮的就是南鬥六星。


南鬥的形狀還是很好認出來的,類似北鬥七星,不過這裡的鬥是由六顆星組成。喜歡看古裝劇,喜歡道家司命星君的一定要知道南鬥七星,因為其中的一顆星天府星就是司命星君所在的位置。

然後,用南鬥六星找到牛郎星。南鬥六星勺子最前端兩顆星的連線向上指向的方向,在兩顆星距離大約15倍的樣子,就能找到牛郎星,那是一顆非常亮的星,上下還有兩顆微弱的星。這兩顆星光微弱的星,就是傳說中牛郎的兩個孩子。與牛郎星隔著銀河相望,天空正上方還有一顆非常亮的星,那就是織女星。

前面這段提到的找牛郎星的方法,與中學課本學到的以北鬥七星找北極星的方法是類似的,都是從鬥身的兩顆星連接,並將直線延長。北鬥七星是延長5倍,而這裡的南鬥六星是延長15倍。北鬥七星是順著勺子向內延伸,而這裡卻是順著勺子向外延伸。

鬥宿和牛宿,上古觀星術中入門級的重要星宿

今天的七夕節,倘若你認識了天空中的牛郎星、南鬥七星,也算是上古觀星術入門了。因為南鬥七星和牛郎星都是我國古代上古觀星術中的二十八星宿。鬥宿是北方玄武第一宿,而牛宿則是北方玄武第二宿,都是非常重要的星宿,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尤其在天文曆法方面,鬥宿和牛宿都起到過重要的作用。

舉例來說,佔星家非常看中鬥宿,因為在曆法制定中,由於歲差的存在會使冬至點的位置發生變動,而在我國東漢末年直到明朝末年,冬至點都在鬥建之間。關於這些佔星知識,李秀筆記以後將有文章專門詳細論述,歡迎大家關注,一起交流。

我們的祖先,為了我們這些未來的孩子可謂煞費苦心。為了我們永遠知曉天上的銀河,了解重要的星辰,總是創造出那麼多浪漫溫情的故事。本是無味的天文知識,卻能傳承千年,也許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研讀易經,需要的星宿知識還是很多的,和大家一起共勉。

在七夕節這個美好的日子裡,很開心帶大家一起觀星。同時祈願所有的朋友在七夕節都能看到天上的牛郎、織女星,祈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相關焦點

  • 易經入門,只需簡單3步,開啟破解東方玄學之路
    《易經》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傳說是周文王所作,在孔子贊易之後被奉為儒家六經之首。易經中有無窮的智慧,歷經7000多年經久不衰,可謂東方文化的基石。讀易需要悟性,用整個一生去悟,都不為過。《易經》看似天書,入門實則非常簡單。
  • 《上古密約》:傳統文化的年輕表達
    近日,由扈耀之執導,青年實力派演員吳磊、宋祖兒、王俊凱、郭俊辰等共同演繹的古裝神話劇《上古密約》已於2月10日登錄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劇場,並於芒果TV和愛奇藝播出。該劇將上古神話故事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形成了相互借力、彼此融合的藝術合理,通過構建出與當下時代的情感連接點,進行了傳統文化的年輕化表達。
  • 做手工、聽傳說、賞詩詞…架起「傳統文化」新鵲橋
    七夕佳節來臨,太原市育蕾幼兒園不但上線了由教師講述七夕傳說的雲電臺節目,更通過組織線上學習、親子遊戲,讓大家一同分享這份美好、這份浪漫,尋到文化自信之源,對我國傳統文化多一分喜愛,對浩渺宇宙多一分嚮往。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
  • 廣東易經入門培訓學校
    廣東易經入門培訓學校,2018年10月,成立天之驕子文化教育,打造青少年智慧型家庭教育平臺。 周易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易經基礎知識怎樣入門?「autocad製圖暑假短期cad製圖培訓班包學會嘉定」信息由發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
  • 《易經》: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看不懂也必買的「暢銷書」!
    你告他,《易經 》類萬物之情,他不聽,說沒『萬』那麼一說,只有一個用途,就是算卦。這就是非要把西瓜指責為芝麻,讓你幹生氣,沒轍沒轍的。咱們就不說道理了,就說點情理吧。把《易經 》說成是一部卦書,這不把先人都糟踏完了嗎? 這也是從根子上鄙薄目己呀,噢,中華文化起源於卜筮打卦,聽著舒服還怎麼著?這不是胡勒嘛。」
  • 貴州驚現上古文字,譽為「天書」,證實是失傳已久的《易經》水書
    《周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智慧的結晶,其中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天人合一」這一理論,就是出自這本著作。我們的古人,從古代起,就知道從整體的角度去把握和認識世界,把人和自然去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勸誡人們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 易經入門書籍
    易經入門書籍易曰:知得也要知喪,當你得到了一些東西的時候,你也會失去一些東西。
  • 易經入門,只需要學習這八堂課就好了!
    你對易經的認知高低,決定了你學習易經的收穫多少,因此提升你對易經的認知,是學好易經的重要前提。什麼是易經?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怎麼才能學好易經?這堂課將為你解疑答惑,指點迷津!是梅花易數、六爻納甲、奇門遁甲、風水堪輿等術數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是你走進易經玄奧殿堂的第三扇大門。這堂課將為你八卦布陣,九宮飛星!
  • 從乞巧節到中國情人節,淺談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七夕節的文化重構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初七晚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牛郎織女七夕鵲橋相會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七夕最終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那麼,這項傳統節日究竟起源於何時,又是因何而來呢?
  • 臺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孫悟空、媽祖、哪吒、財神爺大型偶像在喧天的鑼鼓聲中,吸引著成千上萬市民好奇的目光;戲臺上鴻勝醒獅團的《夜遊龍宮》、露天電影院放映的《梁山伯祝英臺》令人叫絕……  「文化是可長可久、靜水流深」。在人山人海中臺北市文化局長龍應臺說。  與此同時,臺灣最著名的現代舞團的雲門舞集,也向市民推出新作《行草》的開放排練。舞蹈家們在王羲之、蘇東坡、懷素等書法名家的手書背景前律動起舞。
  • 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與流布
    天地相映在沂源自唐宋以來,特別是明清時期,牛郎織女傳說以其獨特的魅力融入山東省沂源縣的山水之中,化入民眾的口頭傳統,成為在沂源這塊土地上最具影響力的風物傳說。沂源牛郎織女傳說主要流傳在縣域南部的燕崖鄉,與當地山川景物融為一體。
  • 七夕|牛郎織女傳說之初探
    牛郎織女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除了初中課文上其它版本都涉及到一個細節:牛郎拿走了織女的衣服讓她無法回天只能留在人間……這種做法太強人所難,不太符合中國傳統的道德標準,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耍流氓」,然而這樣一個故事卻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了幾千年,歷久彌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延續「七夕節」背後的文化內涵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今天,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七夕節。時至今日,在很多人眼裡,七夕節還被僅僅視為「中國情人節」,「七夕文化」被「愛情經濟」所裹挾,七夕節的「時代魅力」無法完美彰顯,其文化內涵的發掘、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周易學習如何入門說明周易重要性的第四句話,是「生命寶藏」。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說過一句話:「不知易,不可為將帥。」所以之後的統帥,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經》的。
  • 從七夕中看傳統文化的起承轉合
    古人以詩言志,託物傳情,情思往往寄於筆墨,幾千年來積澱成獨具地域魅力的愛情文化,在這璨若星河的愛情文化中,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流傳最廣,也最為動人,承載著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鵲橋相會的七夕,也成了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在所有傳統節日中,七夕的話題性和爭議性最強。
  • 學習《易經》如何才能快速入門
    要想學習易經,首先,目的要明確。也就是說,你學習易經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想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還是想著學習實戰技能,這一點很關鍵,因為關於《易經》的理論和實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因為學院派關於《易經》的理論是純哲學範疇的文字,和實戰沒有一丁點的聯繫。想用這些易經理論來斷卦,或者來勘查地理,百分之百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假如你學習《易經》的目的,是為了實戰,自己應用或者幫助朋友,也或者想以此作為一個賺錢謀生的門路。建議就找一些有關《易經》實戰方面的書籍來學習,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評論】從「七夕」中看傳統文化的起承轉合
    古人以詩言志,託物傳情,情思往往寄於筆墨,幾千年來積澱成獨具地域魅力的愛情文化,在這璨若星河的愛情文化中,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流傳最廣,也最為動人,承載著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鵲橋相會的七夕,也成了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
  • 中華傳統絕學(1)-易經五術
    易經五術,謂之山、醫、命、相、卜是中華傳統之絕學,衍生於周易。
  • 七夕:「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七姐誕、英文名:Double Seventh Festival講述「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曆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