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我們講了「くらい」表示程度高、中的兩個部分,今天我們接著講「くらい/ぐらい」表示程度低和表示點。
來看「くらい」表示程度低的例句:
こんな事くらい子供でも知っている。
こんなことくらいこどもでもしっている。
這樣的事連小孩兒都知道。
這個例句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でも」,這個我們以後還會講到它。
這句話長了,要把它分析透徹了,那我就把它想成是有很多修飾語的一個句子
主謂賓是主幹,定狀補是衣服,是附加的衣服,是一種裝飾
好,那我先來找主幹,主幹是非常好找的,你只要找到了句號,也就找到了主幹
——句號前邊的就是謂語,這個是最好找的,也就是:「知っている」
「知る」這個詞通常必須要用現在進行時,它表示的是一種持續,「知道」肯定是一種持續的狀態。好,我把謂語找出來了,接著找賓語、再找主語。
這句話沒有賓語,我沒有找到「を」,因為這個「知っている」是他動詞,但我沒找到「を」,那我就找一個跟它挨得最近的,就是「子供」
「子供でも」的「でも」是什麼呢?
——你可以把它翻成:即使、儘管、不管,即使是孩子(都知道)
那「孩子知道」這裡的「子供」就是主語,就是大主語,所以應該是「子供は知っている」,現在這裡是「子供でも知っている」,是因為我想說「即使」,我就把大主語「子供は」的「は」這個替換型的助詞給它換成了「でも」。
「子供でも知っている」連孩子都知道。
再看前邊的「こんな事くらい」
「こんな事」這樣的事情
「くらい」左右
「こんな事くらい」就這點兒事情,應該形容的是一種程度低,這樣程度連孩子都知道
分析到這兒,我們就應該知道,「這樣的事情」肯定是「知道」的賓語。
「こんな事くらい」的「くらい」可以是「くらい」也可以是「ぐらい」,都可以,而這個「くらい」實際上是代替了一個賓語的「を」。
其實這句話整句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順序:
子供はこんな事を知っている。
こどもはこんなことをしっている。
因為要強調「這樣的事情」,那就把它放在了句首。另外又想用其他詞來代替賓語,所以就把「を」用「くらい」替換掉了,就是告訴你,這是一種程度低。
前面說過「くらい」既可以表示點,也可以表示段。
「くらい」還可以表示時間和期間,當表示時間時就是點,表示期間時就是段,它的意思就是:左右。
明日の午後三時くらいに來てください。
あしたのごごさんじくらいにきてください。
請明天下午3點左右來。
這句話的主幹是:請你來。
<明日の午後三時くらいに>是時間狀語
「に」就是「在」,在三點這個具體的時間
「下午3點左右」就是一個時間點的左右。
你想啊,這個「く」是方向
「ら」是拉動
「い」是位置
我在這個位置上按照一個方向來拉動,可以往左也可以往右,那就是時間點的左右。
昨日友達に三時間くらい待たされた。
きのうともだちにさんじかんくらいまたされた。
昨天朋友讓我等了3個多小時。
句中的「待たされる」要注意,是「被讓等」,這個有點陌生,我們來慢慢看一下它:
「待」的話就是「慢」,「慢」的話就是等,就是待
「た」是什麼呢?——就是「つ」,那這裡「待た」的意思就是「待つ」,就是等
「される」又是什麼呢?——就是「待つ」+「せ」使役 +「られる」被動式
這裡因為「待たせられる」太長了,就把「せ」和「ら」簡化成了一個音,就變成了「さ」,所以就變成了「待たされる」,再在其後加上個「た」過去式,就變成了「被讓等」了。
實際上國人不太習慣於說這種使役被動式,但是日語中非常關鍵的特點就是使役被動,在以後的語法書中有非常詳細的解釋,它是非常關鍵的日式思維的一個語法,這個在上到中高級的時候再具體講它。
現在我們只先認識它就行了。
<昨日>應該劃上尖括號,時間狀語
<友達に>應該劃尖括號,它是一個對象
<三時間くらい>表示時間段,還是繼續尖括號
那麼這句話的主幹就是:<待たされた>被讓等
主語是「我」,直譯就是:昨天我被讓朋友等了三個小時左右。
那麼這裡你可能會有個疑問:
我什麼時候用「ほど」,什麼時候用「くらい」呢?也就是「ほど」和「くらい」在特點上有什麼相關或不同。
——「くらい」既可以表示段,也可以表示點
「ほど」只能表示段,這是它倆兒第一點的區別
在兩者同為表示段時,相對「くらい」來講,「ほど」會更加正式生硬。
在同為表示程度時,因為「くらい」可以表示程度高、中、低,那麼在同為表示程度高時,「ほど」比「くらい」更加感覺到程度高。
上一講我們提到過「ころ/ごろ」,這個「ころ」和「くらい」也有相關
因為在日語裡邊只有這兩個詞是非常特別的,它們既可以讀成「くらい」,也可以讀成「ぐらい」;既可以讀成「ころ」,也可以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