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沽源縣大石砬村:如今的村莊徹底變了樣!

2020-12-20 長城網

  【導語】「我們的生活幸福嗎?」「幸福!」伴隨著相機的快門聲,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被記錄下來。早上5點鐘,張家口市沽源縣大石砬村一縷炊煙升起,村裡逐漸熱鬧起來,村民們精心打扮後,喜氣洋洋地趕往文化大舞臺前的廣場集合,參加「走向我的小康生活 脫貧村全家福」活動的拍攝,大家排好隊列,將自己最燦爛的笑容融入大合影中,使它成為美好生活的見證。 

大石砬村村民大合影。

大石砬村全貌。

  大石砬村位於張家口市沽源縣長梁鄉東部約3公裡處,過去是深度貧困村,全村585戶1414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307戶650人。近年來,大石砬村探索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實施生態扶貧項目,加快生態資源的優勢轉化。2019年底,大石砬村正式脫貧出列。

大石砬村的美景。

  大石砬村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大石砬村探索以發展森林文化為牽引,融入滿族文化元素,大力推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通過培育文明鄉風、繁榮生態文化,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贏的良好局面。

大石砬村駐村第一書記田建輝和植樹村民在一起討論種植問題。

  2017年初以來,在河北省林草局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大石砬村完成了壩上楊樹防護林更新改造技術示範推廣項目,惠及貧困人口40人,人均增收2000元;實施了樟子松嫁接紅松項目,村集體增收20餘萬元,該項目還填補了壩上經濟樹種的空白;利用河北省林草局支持的350萬元花卉項目資金,撬動社會資金實施了總投資971萬元的富硒金蓮花項目,去年已種植金蓮花600畝,今年將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並建設集晾曬、倉儲為一體的金蓮花晾曬場,延長產業鏈條。同時,設立生態護林員崗位79個,人均年增收4200元,投資700萬元綠化美化村莊,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一系列生態扶貧項目讓大石砬村實現了資源增長、生態增效、產業增值、農民增收。如今的大石砬村徹底變了樣,全村森林面積達到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3.8%,過去的「髒亂差」村如今成為國家森林鄉村創建樣板,先後獲得「省級森林鄉村」「國家森林鄉村」和「全國生態文化村」等稱號。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7年初的2000多元提高到如今的9000多元,大石砬村村民正在走向幸福的小康生活。

護林員趙樹華: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我叫趙樹華,今年56歲。過去家裡條件差,2017年時人均收入還不足2600元,日子老過得緊緊巴巴。現在家裡條件好多了,每年人均收入能有七八千,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大石砬村村民趙樹華的家庭合影。

  以前我們大石砬村裡都是沙石路,坑坑窪窪,現在街巷道和入戶路都硬化了,平平展展,走起路來都舒心。以前村裡一到冬天喝水就犯難,通過駐村工作隊的努力,自來水管網改造之後,自來水通暢了,水質也很好。村裡環境也比以前好多了,你瞧那邊的東山以前都禿石頭山,現在綠樹成蔭的。有時我就站在東山上看村莊,那些民宿啊、浴室啊、大舞臺啊,都嶄新的,心裡別提多敞亮。

  孩子們也孝順,女兒女婿都在家務農,通過村裡組織的技術培訓,種了30多畝蔬菜,交通運輸很方便,根本不愁賣。自己現在有土地流轉的3000元收入,還幹著生態護林員公益崗,國家代繳著醫保和養老保險。只要幹好工作,我們老兩口就剩享福了。

  眼前這好日子首先要感謝共產黨,還得感謝駐村工作隊和村裡的幹部。我以後更要好好幹,早日邁進我們的小康生活!

  秧歌隊長白素曲:幸福生活跳起來

  我叫白素曲,今年60歲,我從小喜歡唱歌跳舞。8歲開始,就在父親的影響下學唱戲,上學時常在老師帶領下參加學校的文藝演出。現在年齡雖然大了,可我一直沒放棄這個愛好,走到哪兒唱到哪兒,走到哪兒跳到哪兒。

大石砬村村民白素曲的家庭合影。

  這幾年脫貧攻堅黨和政府下了大力氣,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就看我們村,有合作社造林、壩上楊樹更新、樟子松嫁接紅松、富硒金蓮花種植、村莊綠化這麼多項目,以前想都不敢想。我們貧困戶通過參加這些項目,不出門就能就業,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現在空閒時間多了,我就帶頭成立了個秧歌隊,從最開始的四五個人,發展到現在有二三十號人,大家既豐富了業餘生活,又鍛鍊了身體。扶貧工作隊來到村裡後,為我們秧歌隊買了新衣服、新設備,秧歌隊越來越正規,越來越受到鄉親們的喜愛。現在我們農村都脫貧奔小康了,希望以後我們的精神生活也能越來越富裕。

大石砬村文化大舞臺。

  正在種樹的村民露出幸福的笑容。

相關焦點

  • 張家口市沽源縣大石砬村:如今的大石砬村徹底變了樣
    7月22日早上5點鐘,張家口市沽源縣大石砬村縷縷炊煙升起,村裡逐漸熱鬧起來,村民們精心打扮後,喜氣洋洋地趕往文化大舞臺前的廣場集合,參加拍攝全村福,大家排好隊列,將自己最燦爛的笑容融入大合影中,使它成為美好生活的見證。大石砬村村民大合影。長城網記者 劉瀟 攝大石砬村全貌。
  • 我們的全村福丨張家口市沽源縣黑山嘴村:鄉村環境變美了 百姓生活...
    曾經的黑山嘴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土路變成了柏油路、水泥路。道路寬敞平坦,街邊整齊有序,房前屋後乾淨整潔,一幅清新秀美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黑山嘴村村民合影。 村莊新貌。張家口市沽源縣閃電河鄉黑山嘴村曾是深度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9戶337人。2019年全村實現了高質量脫貧,現有村民486戶,戶籍總人口1247人,其中常住人口315戶930人。2018年3月,河北省人防辦駐黑山嘴村工作隊開始在該村開展幫扶工作。
  • 張家口市沽源縣6大推薦美食,地方美食彰顯地方特色
    沽源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壩上地區,北靠內蒙,東依承德,南臨北京,西接大同,是內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過渡的地帶,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沽源縣要品嘗一下的6道地方美食。沽源人會變著花樣吃,一種莜麵可做多種飯樣。推窩子、搓條條、蒸餃子、做山藥魚兒,打傀儡。蘸吃的菜很平常,有羊肉和蘑菇,白菜和山藥,熬鹹芥菜、熬酸菜等,再配上辣椒、蒜醋,那才叫好吃呢。2、高背鯽魚高背鯽魚河北省獨具地方特色的名貴優質鯽魚品種,生長在沽源境灤河、潮白河、葫蘆河、三大水系,是沽源特產。
  • 我們的全村福丨張家口市沽源縣仁和堡村:貧困「三高」村變身發展...
    抓黨建、抓產業、抓教育,在中國銀行河北分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仁和堡村——這個曾經高寒、高貧、高難的「三高」村,已變成村容整潔、產業興旺、百姓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仁和堡村大合影。過去,仁和堡村是典型的「三高」村。高寒——全年有一半時間天寒地凍,生產生活條件惡劣。高貧——全村戶籍人口415戶93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93戶372人,近一半農戶為貧困戶。高難——村黨支部戰鬥力不強,班子不穩定,脫貧致富辦法不多。
  • 【體育之城】河北省首屆冰雪運動會張家口市沽源縣分站賽雪地足球...
    河北省首屆冰雪運動會張家口市沽源縣分站賽雪地足球聯賽完美收官頒獎典禮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帶動3億人上冰雪的目標,積極落實河北省首屆冰雪運動會組委會擴大會議精神,豐富全縣群眾業餘生活,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參與冰雪活動的氛圍,沽源縣於12月14日舉辦河北省首屆冰雪運動會張家口市沽源縣分站賽雪地足球比賽。
  • 順義區黨政代表團赴張家口市沽源縣和萬全區深入對接扶貧協作工作
    8月17日、18日,區委書記高朋率順義區黨政代表團赴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和萬全區,就進一步做好扶貧協作工作進行深入對接,進一步加快推進重點幫扶項目建設,切實做好各方面工作,不斷鞏固提升沽源縣、萬全區脫貧摘帽成果,堅決助力兩地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張家口市政協副主席、萬全區委書記趙滿柱,沽源縣委副書記、縣長秦飛參加。
  • 河北沽源縣:脫貧摘帽後有哪些新氣象?
    深秋時節,驅車在張家口市沽源縣。藍天白雲下,一條條平坦道路延伸四方,一排排嶄新民居整潔乾淨,一片片特色產業生機勃發。圖為金蓮花種植區。近年來,沽源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幹部群眾,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如今,脫貧摘帽後有哪些新氣象?產業興沽源是農業大縣,工業落後,且受區位和氣候影響,農業有效生產期短。為此,沽源發展現代(特色)農牧業、新型能源、生態旅遊和大數據四大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8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
  • 河北省沽源縣,以沽河之源得名,17℃成為沽源夏季旅遊名片
    沽源縣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總面積3601平方千米,總人口23萬人。7、8月的沽源繁花似錦、綠草如茵。溼地草原上騎駿馬、灤河源上觀奇景、閃電湖上賽快艇、五花草甸嗅芬芳等等,成為眾多遊客的超爽體驗,「17℃」成為沽源夏季旅遊名片。
  • 科技小院裝滿扶貧大智慧——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東辛營村產業...
    在河北省沽源縣東辛營村,有一座深受農民歡迎的「科技小院」。說到這個成功的科技小院,還真多虧了駐沽源產業扶貧幫扶小組。科技培訓富頭腦沽源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為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國家部委及河北省直部門下派了多名幹部駐村幫扶,又從駐村幹部中抽出部分骨幹,組成駐沽源產業扶貧幫扶小組,由農業農村部掛職幹部、縣委常委副縣長張天佑任組長。幫扶隊來了,如何幫?怎麼幫?從哪兒入手?
  • 張家口市沽源縣文化場館一覽
    沽源縣博物館是一座以蒙元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佔地2500多平方米,集中展示了沽源從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直至民國時期的歷史進程,以及重點介紹了元代察罕腦兒行宮和元代蒙古貴族墓葬梳妝樓元墓群。
  • 河北張家口沽源縣三個不錯的旅遊景點,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沽源縣:隸屬於河北張家口市,位於河北省北部,區域總面積3601平方公裡,大約6000年以前新石器時代沽源縣就開始有人類居住。境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塞外莊園,五花草甸、梳妝樓等。河北沽源塞外莊園:位於河北張家口市沽源縣城東6公裡處,是一個以草原文化為特色,集觀光旅遊、避暑度假、休閒娛樂、會議培訓為一體的國家級4A旅遊景區,是領略草原風光,探尋草原文化,體驗塞外風情,品嘗壩上美食的絕域佳境。五花草甸: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城南7.5公裡處,位居金蓮川草原腹地的石頭城水庫和青年水庫之間。
  • 河北張家口沽源縣,有三個著名景點,你喜歡嗎
    沽源縣:隸屬河北張家口市,位於河北省北部,地區總面積3601平方公裡,約6000年前開始人類居住在新石器時代的甲源縣。 國內有名景點有塞外莊園、五花草甸、梳妝樓等。河北沽源塞外莊園位於河北張家口市沽源縣城東6公裡,是一個以草原文化為特色,集旅遊、避暑假、休閒娛樂、會議訓練為一體的國家級4A景區,是品嘗草原風景、探索草原文化、體驗塞外風情、品嘗水庫美食的絕對境界。
  • 張家口市沽源縣公安開展春季專項行動
    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春耕護農工作,依法嚴厲打擊製售假劣農資違法犯罪行為,日前,根據上級公安機關總體安排,沽源縣公安局部署開展2020年農資打假專項行動,依法嚴查一批農資違法案件,嚴懲一批農資違法犯罪分子,端掉一批假劣農資窩點,不斷優化農資市場環境,維護農民群眾合法權益。
  • 河北張家口:檢察長到沽源縣調研指導工作
    正義網張家口5月25日電(通訊員 劉曉明 劉佔坤)5月23日下午,河北省張家口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華一行到沽源縣檢察院調研指導工作,市院檢委會專職委員張慧軍、辦公室主任李亮、黨委辦主任張兆陪同調研。   沽源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曹宏宇代表就2018年重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匯報。
  • 村莊變景區 青島產芝村打造旅遊勝地新IP
    青島萊西產芝村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宜人的居住環境和古老的文化底蘊,記住了鄉愁,留住了鄉韻,引來了八方客。9月24日,「金秋齊魯看豐收—2020返故鄉·看發展」網絡名人行走進青島萊西產芝村,感受村莊變景區的大蝶變。深挖文化底蘊推動環境升級產芝村一角一到產芝村,網絡名人們就被這裡的秋色所感染。
  • 沽源縣基層建設年13個工作組39名工作人員入村
    長城網張家口2月11電(李宏 通訊員祝漢國 郭偉)在省、市動員部署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後,沽源縣迅速召開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培訓會暨駐村隊員歡送儀式,全縣共120多人參加大會,13個駐村工作組39名工作人員現場與所幫扶村進行了對接,這標誌著沽源縣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正式拉開序幕。
  • 永嘉美麗城鎮建設帶動村莊變景區,全域旅遊邁入「村」時代
    2017年以來,浙江省推進「萬村景區化」,計劃到2020年,全省1萬個村成為A級以上景區村莊。截至去年,永嘉縣已創成2A級以上景區村莊共76個,其中3A景區村莊33個,2A級景區村莊43個,兩項指標全市排名均為第一,今年擬創32個景區村,全域旅遊邁入「村」時代。
  • 河北移動駐沽源縣五道溝村工作隊傾心幫扶贏民心
    11月12日,在張家口市沽源縣小廠鎮五道溝村,徐萬祥大爺對易地搬遷後的新家很是滿意,對駐村工作隊的張彥生、趙毅、王彥濤也是讚不絕口。2018年以來,河北移動駐沽源縣五道溝村工作隊認真履責,積極落實脫貧政策,視群眾如親人,傾心竭力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通過紮實有力的扶貧舉措,帶動所駐村貧困面貌發生巨大改變,用真心和真情贏得了當地群眾廣泛好評。
  • 2020年張家口市多所中學高考喜報!一中東方沙城萬全康保共創歷史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張家口市第一中學,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始建於1915年,建校初名為「察哈爾區立第一中學校」,1956年更名為「張家口市第一中學」,同年被確立為河北省首批重點高中。2001年被確定為河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
  • 駐村工作隊讓撖家塔村變了樣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走進東勝區罕臺鎮撖家塔村,往日老舊的村莊,如今換上了新顏,精準扶貧讓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莊環境更加乾淨整潔了,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了,最重要的是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撖家塔村位於罕臺鎮西南部,210國道、旅遊專線、九撖線穿村而過,行走在九撖線旅遊公路上,沿線兩側的村莊美景吸引著過往遊人的視線,一家家紅火的農家樂,一臺臺忙碌的農機具,一座座新建的酒坊、油坊、粗糧加工廠房,無不展現出如今撖家塔村村民富足美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