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全村福丨張家口市沽源縣黑山嘴村:鄉村環境變美了 百姓生活...

2020-12-20 長城網

曾經的黑山嘴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土路變成了柏油路、水泥路。道路寬敞平坦,街邊整齊有序,房前屋後乾淨整潔,一幅清新秀美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黑山嘴村村民合影。

村莊新貌。

投資60餘萬元新建村幼兒園。

張家口市沽源縣閃電河鄉黑山嘴村曾是深度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9戶337人。2019年全村實現了高質量脫貧,現有村民486戶,戶籍總人口1247人,其中常住人口315戶930人。

2018年3月,河北省人防辦駐黑山嘴村工作隊開始在該村開展幫扶工作。為把村莊的環境變美,駐村工作隊爭取各級資金將近3000多萬元,圍繞道路硬化、村莊垃圾治理、美化亮化綠化等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裡新建了幼兒園、幸福院、衛生室,全村主路通柏油路、連戶路通水泥路,街邊整齊有序,村民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2019年,黑山嘴村還被評為沽源縣人居環境整治先進集體。

此外,駐村工作隊緊緊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按照「四村一鎮」(蔬菜品牌專業村、鄉村旅遊示範村、高標準脫貧出列村、省級美麗鄉村和溼地特色小鎮)發展規劃,推進精準幫扶,全村做到了貧困戶吃穿不愁,適齡孩子全部入學,醫療保障全覆蓋,群眾住上安心房。

在此基礎上,駐村工作隊立足當地旅遊資源優勢,引進上億元社會資金,開發草原神畫景區和中歐特色民宿小鎮兩個項目,在村裡形成閃電湖和草原神畫兩個景區相互支撐、33家農家院與景區互為補充的鄉村旅遊模式,年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近1000萬元。同時。建立旅遊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在土地流轉、就業打工、農副產品銷售、民宿開發等方面,帶動近百名貧困人口每年平均增收5000元,為持續穩定脫貧奠定堅實基礎。在2018年全省旅遊發展大會上,黑山嘴村被命名為全省「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

王文蓮:現在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王文蓮(左)和老伴。

我叫王文蓮,2018年以前,家裡住的是土坯房,低矮破舊,一下雨房子就漏水,地面常年潮溼,牆體裂了好幾道大縫,住在裡面天天擔驚受怕。

2018年,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幫助下,我家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新建了三間大瓦房,住在寬敞明亮的新房裡,心裡也亮堂起來了。我們老兩口身體不好,工作隊幫助辦理了慢病證,為我們解決後顧之憂。

2019年我們家順利脫貧,現在的生活真是一天更比一天好!

貧困戶高亮是村裡的河湖巡視員,工作以來每年可為家庭增收4000多元。

村委會前的小廣場上,小朋友暢快地騎行。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全村福丨張家口市沽源縣仁和堡村:貧困「三高」村變身發展...
    抓黨建、抓產業、抓教育,在中國銀行河北分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仁和堡村——這個曾經高寒、高貧、高難的「三高」村,已變成村容整潔、產業興旺、百姓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仁和堡村大合影。過去,仁和堡村是典型的「三高」村。高寒——全年有一半時間天寒地凍,生產生活條件惡劣。高貧——全村戶籍人口415戶93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93戶372人,近一半農戶為貧困戶。高難——村黨支部戰鬥力不強,班子不穩定,脫貧致富辦法不多。
  • 張家口市沽源縣大石砬村:如今的大石砬村徹底變了樣
    7月22日早上5點鐘,張家口市沽源縣大石砬村縷縷炊煙升起,村裡逐漸熱鬧起來,村民們精心打扮後,喜氣洋洋地趕往文化大舞臺前的廣場集合,參加拍攝全村福,大家排好隊列,將自己最燦爛的笑容融入大合影中,使它成為美好生活的見證。大石砬村村民大合影。長城網記者 劉瀟 攝大石砬村全貌。
  • 張家口市沽源縣大石砬村:如今的村莊徹底變了樣!
    【導語】「我們的生活幸福嗎?」「幸福!」伴隨著相機的快門聲,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被記錄下來。早上5點鐘,張家口市沽源縣大石砬村一縷炊煙升起,村裡逐漸熱鬧起來,村民們精心打扮後,喜氣洋洋地趕往文化大舞臺前的廣場集合,參加「走向我的小康生活 脫貧村全家福」活動的拍攝,大家排好隊列,將自己最燦爛的笑容融入大合影中,使它成為美好生活的見證。
  • 我們的全村福丨張家口市張北縣後大營灘村:新產業織就百姓新生活
    全村共251戶、558人,目前在村人口74戶、179人。河北省政府辦公廳駐村幫扶以來,創新駐村幫扶新模式,拓展產業扶貧新路徑,推廣「+旅遊」融合發展,推動土地全流轉、林草地全認養,促進農村產業規模化、集約化、融合化發展,實現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一是傳統產業幹出新花樣。
  • 張家口市沽源縣6大推薦美食,地方美食彰顯地方特色
    沽源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壩上地區,北靠內蒙,東依承德,南臨北京,西接大同,是內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過渡的地帶,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沽源縣要品嘗一下的6道地方美食。沽源人會變著花樣吃,一種莜麵可做多種飯樣。推窩子、搓條條、蒸餃子、做山藥魚兒,打傀儡。蘸吃的菜很平常,有羊肉和蘑菇,白菜和山藥,熬鹹芥菜、熬酸菜等,再配上辣椒、蒜醋,那才叫好吃呢。2、高背鯽魚高背鯽魚河北省獨具地方特色的名貴優質鯽魚品種,生長在沽源境灤河、潮白河、葫蘆河、三大水系,是沽源特產。
  • 我們的全村福丨張家口市張北縣盤城房村:吃透政策興產業 脫貧攻堅...
    曾經的盤城房村,茫茫的鹽鹼灘上只有枳機草瘋狂生長,一輩又一輩村民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頑強生活,年輕人耐不住貧困和寂寞四散他鄉。現在,這裡黨旗飄揚,產業開花,村民生活豐富多彩,致富增收有了門路,回流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盤城房村村民合影。
  • 【體育之城】河北省首屆冰雪運動會張家口市沽源縣分站賽雪地足球...
    河北省首屆冰雪運動會張家口市沽源縣分站賽雪地足球聯賽完美收官頒獎典禮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帶動3億人上冰雪的目標,積極落實河北省首屆冰雪運動會組委會擴大會議精神,豐富全縣群眾業餘生活,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參與冰雪活動的氛圍,沽源縣於12月14日舉辦河北省首屆冰雪運動會張家口市沽源縣分站賽雪地足球比賽。
  • 沽源黑山嘴村:小山村編織出「草原神畫」
    連綿不絕的大山,遼闊壯美的草原,蜿蜒流淌的河流,碧波蕩漾的湖泊……位於閃電湖上遊的黑山嘴村,因村後大山形似虎嘴,石頭呈黑色而得名。黑山嘴村位於沽源縣城東側25公裡處,是沽源縣與豐寧縣的交界村,也是張家口市與承德市的交界村。緊鄰閃電河國家級溼地公園,生態自然資源豐富,擁有省級非遺項目民間花會等文化資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昔日「破爛村」演奏變美致富曲
    民富了、村強了,可當地的生態環境越來越糟糕。又經過短短4年多,這裡再次美名遠揚,擁有了「中國淘寶村」「省級美麗鄉村」等多頂桂冠。  走進大眾創業園的億淘家具廠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熟練地操作全自動電腦雕刻機,將板材從一頭放入,另一頭就會出來一塊雕刻完成的造型板材,整個過程只需要一兩分鐘。公司負責人邱永信正站在一旁仔細檢查產品質量,「通過線下銷售+線上網店,我們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 武邑縣鄉村環境美 百姓日子甜
    鄉村環境美 百姓日子甜——武邑縣人居環境整治縱深發展紀實褚鳳娜乾淨平坦的鄉間小路縱橫交錯,綠樹掩映的農家院落整潔怡人,庭前路邊鮮花怒放,圖文並茂的文化牆添姿添彩。生活垃圾是人居環境整治的頑疾。為了保證人居環境整治的長效性,武邑縣遵循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原則,制訂實施了城鄉衛生一體化全域保潔制度。他們建立起鄉、村管理網絡,明確1名村幹部具體負責環境衛生工作,對本村環境衛生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同時,合理劃分保潔員責任區域,推廣完善門前「五包」責任制。
  • 張家口市沽源縣文化場館一覽
    沽源縣博物館是一座以蒙元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佔地2500多平方米,集中展示了沽源從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直至民國時期的歷史進程,以及重點介紹了元代察罕腦兒行宮和元代蒙古貴族墓葬梳妝樓元墓群。
  • 永嘉美麗城鎮建設帶動村莊變景區,全域旅遊邁入「村」時代
    田園是中國人心中唯美的理想生活。 在步入全民休閒度假時代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鄉村,感受那一脈青山、一方綠水、炊煙嫋嫋的鄉愁時光。 2017年以來,浙江省推進「萬村景區化」,計劃到2020年,全省1萬個村成為A級以上景區村莊。截至去年,永嘉縣已創成2A級以上景區村莊共76個,其中3A景區村莊33個,2A級景區村莊43個,兩項指標全市排名均為第一,今年擬創32個景區村,全域旅遊邁入「村」時代。
  • 民權縣褚廟鄉孫坡樓村:民風環境美 農民大變樣
    寬敞平坦的村道連通家家戶戶,農戶菜園裡長出新鮮蔬菜……「以前俺村雜草亂堆、汙水亂流,風氣也不好,大家在紅白喜事隨禮上相互比闊氣、講排場。由於各家各戶家底不同,村裡也不斷有大大小小的矛盾糾紛。」村民伊廣宣回憶幾年前的事如是說。「文明鄉風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
  • 順義區黨政代表團赴張家口市沽源縣和萬全區深入對接扶貧協作工作
    8月17日、18日,區委書記高朋率順義區黨政代表團赴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和萬全區,就進一步做好扶貧協作工作進行深入對接,進一步加快推進重點幫扶項目建設,切實做好各方面工作,不斷鞏固提升沽源縣、萬全區脫貧摘帽成果,堅決助力兩地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張家口市政協副主席、萬全區委書記趙滿柱,沽源縣委副書記、縣長秦飛參加。
  • 河北移動駐沽源縣五道溝村工作隊傾心幫扶贏民心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張園)「沒想到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政府給我和老伴上了低保,給兒子安排了公益崗,家裡生活啥都不愁。」11月12日,在張家口市沽源縣小廠鎮五道溝村,徐萬祥大爺對易地搬遷後的新家很是滿意,對駐村工作隊的張彥生、趙毅、王彥濤也是讚不絕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修通「網紅路」,帶火兩個村
    2016年,該村還是「市級經濟欠發達村」,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要麼種田,要麼採石、開挖陶土,產出低下還汙染環境。在街道對村年度考核中,龍尚村連續15年排名倒數第一。一座山阻隔了兩個社區,「打通一條農村公路,讓它通車惠民」,成了江寧交通人魂牽夢縈的念想。
  • 瀘溪縣大陂流村勁推精準脫貧美麗鄉村建設走筆
    近年來,大陂流村實施「一個引領、四個打造」發展方略,緊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以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強化基礎設施配套,整村推進移民新家園建設,走出了一條黨建強、百姓富、生態美、環境優的美麗鄉村振興之路。
  • 我們的全村福丨保定市淶源縣北牛欄村:精準扶貧不止步 領跑致富...
    在省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指導和關懷下,村兩委和河北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齊心協力,因村因戶因人施策,持續下足「繡花功」,用心用情用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村容村貌發生嶄新變化,貧困戶收入穩步增長,脫貧成果進一步鞏固。
  • 我們的全村福丨保定市淶源縣北辛莊村:精準發力、砥礪深耕,啃下...
    拆舊屋建新房、破舊路通新途,公共服務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幾年深耕,北辛莊村的村民用辛勤勞作換來了青山綠水,換來了美麗鄉村,也換來了實實在在的脫貧成果。北新莊村村民合影。鳥瞰北新莊村。光伏發電項目。村委會。
  • 鄉村振興「煙臺篇章」丨生態振興變「盆景」為「風景」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兩年多來,我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堅持美麗鄉村示範,紮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