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說普通話,有方言口音怎麼辦?這需要從小抓起

2021-01-11 騰訊網

文丨福林媽咪

前兩天回了老家一趟,坐標縣城的小村子裡。見到了很久未見的表姐,此時已經是一個1歲男孩的母親了,小傢伙正是牙牙學語的時候,但是張嘴說出的,卻是半生不熟的普通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閒暇時和表姐聊天才得知:現在教孩子學普通話已然是種潮流,尤其是在農村裡,提前教孩子普通話,孩子今後說普通話會說得字正腔圓。

可能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學習普通話,首先是因為普通話有比較廣泛的應用性,其次可能是因為說方言,給人的感覺會比較「土」。如果孩子不學習普通話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因為地處農村,所以並不注重普通話的學習,孩子的普通話也不會太標準。等到孩子長大,出去求學,難免會因為發音不標準而受到嘲笑,這樣不但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可能讓孩子感到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產生自卑的心理。

在人際交往中,也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孩子因為口音的問題,會受到同學的嘲笑,孩子可能會變得自閉,不樂於交往。長此以往,孩子會交不到朋友,惡性循環下去,孩子的性格也會出現問題。

可是如果孩子出生就要學習普通話,反而丟了方言,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可能就是兩代人之後,一個方言就會完全丟失了吧。

中國大部分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尤其在某些地區,鄰村說的方言彼此都聽不懂,也正是因為這些方言的存在,才有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而且因為方言的特有性,在抗戰時期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通訊作用,因為即使是漢語十級的外國人,也聽不懂各大地區的方言。先別說外國人,可能同為中國人也聽不懂。

而普通話則不同,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是普通話的標準,也正是因為有了普通話,才能讓中國各個民族和地區的人民,能無障礙的溝通和交流。而現在,大部分的學校上課都要求講普通話,很多工作的要求也是要求普通話的等級。所以有了孩子後,就會從小給孩子薰陶要講普通話,而很少講方言了。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後果?

身邊就有個典型的例子,在老家的村子裡,鄰居有一個小孫女,孩子的爸媽都在上海工作,小時候就把孩子丟在老家。

孩子學會的第一個語言,是純正的方言。後來孩子四五歲要上學了,爸媽就把她接到了上海,等到過年再回老家後,這小女孩已經不會說方言了,取而代之的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她還是聽得懂方言,但是卻再也不會說方言了,這僅僅是一年的時間。

在這裡,並不是說普通話不好,不學習普通話,而是想要聲明一點,一個人的第一母語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方言的獨特性,如果不是從小就學會的,長大後半路再學習可能就再也學不會了。

其實在能力範圍內,家長可以教孩子普通話和方言「雙語教育」。

這樣做的目的,是方言不會被丟下,普通話也不會被落下。既能傳承方言的文化,也可以說出標準的普通話。不同於其他語種,方言和普通話一起學,也不會給孩子帶來什麼負擔和壓力。

那麼如何進行這樣的「雙語教育」呢?

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對話的時候就需要多費些心思了。當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可以用方言和孩子進行日常的交流,在詞彙上要告訴孩子普通話是怎樣說的。

在方言的基礎上明確地指出普通話發音是怎樣,也是為了避免孩子出現混淆的情況。

最好的方式是,家裡有人跟孩子說方言,有人跟孩子說普通話,每個人保持自己的一套語言系統,甚至家裡還可以保留好幾個地方的方言,只要說話人自己是不亂的,孩子也就不會亂。

等到孩子到了入學的年齡,大致上就有了基本的判斷能力了,可以明確地分辨出方言和普通話了。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還是以方言為主,中間可以穿插普通話,對於發音不標準的詞語或者句子,多加練習就好,也要多注意舌前舌後音的區別。

現在孩子的學習能力都很強,簡單的語言可以很快地學會,只要家長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多費點功夫,孩子一定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相關焦點

  • 語言教育 | 科學研究證明孩子從小使用方言大有益處
    語言教育 | 科學研究證明孩子從小使用方言大有益處本文原載《中國教育報》(2019-12-19 第9版)作者系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碩士研究生日常生活中,很多年輕家長擔心方言會影響孩子學習普通話,對方言有牴觸情緒。其實,保護方言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釐清方言與孩子成長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
  • 當普通話逐漸成為主流,你還會讓孩子學方言嗎?
    有的認為既然普及普通話了,那方言也就不重要了;有的仍舊堅持方言需要有人傳承;還有的認為順其自然就好,不用強求孩子去學。也就是說,讓孩子從小接觸方言和普通話,可以學會更多的發音,這些音素的儲備,可以幫助孩子將普通話和方言都說好、說正宗,甚至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外語。
  • 為什麼浙江有許多方言,但是浙江人說普通話沒有特別濃的口音?
    其實浙江人說普通話,也是帶有口音的,特別是在北方人聽來,帶有明顯的南方味道,而之所以感覺浙江人說普通話,沒有特別濃的口音,大概率源自浙江母語方言語速比較慢、輕,不容易給人留下「噼裡啪啦」的急躁感。另外也與浙江地區重視教育,普通話普及程度高有關,單純只看南方省份的普通話使用,浙江確實屬於口音相對較輕的。
  • 講普通話,做文明人!語言文字規範化使用從娃娃抓起
    語言文字規範化使用是我們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前提,推廣普通話使用又是這一前提的基礎。幼兒期是學好語言的最佳時期,因而語言文字規範化使用從娃娃抓起。,但是有個別幼兒長期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們普通話當中就會摻雜了一些方言,我們會通過各種方式來教小朋友從小養成講標準普通話的好習慣,爭做文明人。」
  • 你的孩子會說家鄉話嗎?方言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需要我們傳承
    文:夢雨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禁抄襲之所以寫這一篇關於《方言需要傳承》的文章。國家推廣普通話教育,普通話的推廣,讓各民族的交流暢通無阻!方便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現在大家交流都是用普通話,很多年輕人也漸漸地忘記了自己的方言。現在年輕的父母也不教孩子說方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推廣普通話,並不是說讓我們不在傳承方言。
  • 有口音,普通話二甲證書該如何拿下?
    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只要考的是教師資格證語文學科,需要的普通話證書一定是二甲!因為地域方言的原因,可能會使一些同學在說普通話時夾雜著各地口音,這就使得這些同學二甲普通話證書並不是那麼輕易到手。那麼,有著小小口音又想考做語文教師的我們該怎麼辦呢?不要著急,師姐已經給大家找到一些考試小技巧,希望有利於大家取得普通話二甲證書。
  • 外國人談中國方言:帶口音的普通話 在我聽來一個味
    很多外國人說,學習「Chinese」最難的地方在於,中國人自己講的中文也不一樣,好不容易把普通話學好了,一出校門,特別是方言區,發現人家基本不按課堂上學的說話。本周最火的視頻,來自Mike隋,他一人在火車上扮演了18個角色,每個角色都說著極富地域特徵的口音,輕輕鬆鬆駕馭了上海普通話、新疆普通話、四川話、粵語……一夜之間,徵服了天南地北的眾網友。
  • 孩子究竟應該先學方言,還是先學普通話呢?
    2周圍和孩子說普通話的家長,為什麼越來越多了?你有沒有發現,周圍和孩子說普通話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尤其在一二三線城市,為什麼呢?我覺得最少還是需要能聽得懂當地方言,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②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我小時候嫌棄本地方言說話不溫柔不好聽,說很少,一度讓同學以為我不會說。但實際上,我會說也能聽懂。
  • 有口音應該怎麼教孩子說話?
    他是湖南人,媳婦是山東人,兩年前喜得貴子,雙方老人輪流來京幫著照顧孩子。隨著孩子長大說話,不可調和的矛盾接踵而至:爺爺奶奶在的時候,跟孩子交流用湖南話,結果孩子把「湖南」說成「福蘭」;外公外婆來了,孩子又學了一口山東話,簡直是個小「水滸好漢」。小兩口一個勁想拿普通話矯正孩子的口音,無奈工作忙,帶孩子時間短,總敵不過方言的耳濡目染。
  •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說方言了?方言會不會失傳呢?
    現在人員流動及各地交流頻繁,加上媒體的普及,普通話已逐步取代各種方言交流,已經是一個無可阻擋的趨勢。現代社會的交流語言以普通話為主,與同事或陌生人講話用普通話。我們現在很多人在外地工作的,有時碰到家鄉人,也習慣用普通話交流了,大家都覺得用家鄉話有些怪怪的,這也是多年普及普通話的結果。
  • 福建人因口音難懂200年沒出大官,古代人說「普通話」有多難?
    一輩子種田,也不需要太多地社會交流,所以會當地方言就夠了。 不過,中國畢竟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一般小民這樣是夠了,但是對於國家工作人員,會說通用語那還是必須的。可是,他們的普通話真的流利嗎? 當然不可能!不用說別的,即使是共和國時期,毛主席和小平同志也是不會說普通話的,一直到第三代領導人開始,普通話才算慢慢普及。
  • 深圳人是怎樣「學會」說普通話的?早期開會得找幾個方言翻譯
    但是今天的深圳人或許想像不到,就在上世紀80年代,特區建立之初,深圳曾經是全國公認的普通話「沙漠」。為了避免「雞同鴨講」的尷尬,1986年5月10日,深圳在幼兒園大班開設漢語拼音課,以落實市政府提出的「推廣普通話要從幼兒園抓起」的指示。有賴於深圳多年來「推普」的努力,也有賴於新深圳人從全國各地不斷湧入,深圳終於成為中國「最普通話」的城市之一。
  • 方言+普通話「雙語環境」就在身邊,你卻忽略
    現在很多家庭跟寶寶說話都用普通話,一種原因是兩口子地域不同,各說各的方言交流起來困難,所以一直使用普通話。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另一種原因,覺得方言土,怕孩子以後跟別人交流起來困難,也怕孩子的語言環境混雜,以後寶寶說話口音彆扭。
  • 說普通話很高級?方言就很low?
    用句歌詞說,這是「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但是問題來了,不知各位發現沒有,似乎在孩子們的世界裡,說方言會惹人恥笑,細細想來似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經歷,剛剛走出小城到大城市去,因為不會說普通話面臨的窘境,孩子們在接受小學教育時,被禁止使用本地方言。或是一個在外奮鬥多年小有成就的幼時夥伴,用很認真的口氣告訴你,我已經忘記了方言,只記得普通話怎麼說。
  • 我花了30年學說普通話,才看懂央視春晚
    因為我家裡從小就沒有看央視春晚的習慣。早幾年,AC尼爾森媒介研究曾公布過一個央視春晚的地區收視排行榜,數據顯示,在我國北方地區,央視春晚的收視率要明顯高於南方,其中東三省位列前三甲(遼寧88.8%、吉林87.7%、黑龍江85.3%),而廣東5.3%、廣西2.6%、海南1.6%排名最後三位,央視春晚收視率南北相差達80多倍。這也和我多年已經形成的第一印象比較相符。
  • 如何教孩子說話,不僅讓孩子學會說話,而且口音標準
    1、用普通話教孩子要讓孩子從小就接觸普通話,那麼就儘量讓孩子從說話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普通話畢竟是我們中國最為流行的語言,這種語言應該到哪裡都適用的。很多家長重視孩子的說話問題,所以也會讓孩子從小說普通話。的確,當孩子從小就學說普通話之後,在學校學習是挺有優勢的。
  • 普通話說出「燙嘴」的感覺,方言和普通話轉換真的很難嗎?
    小編有個廣東的朋友外號叫「菠蘿」,是潮汕人,他的塑料普通話就比較典型,屬於比較「燙嘴」的那種。把普通話說出燙嘴的感覺是什麼樣?因為演員口音問題,把「要你管」說成了「要你寡」,「自行車」說成了「竟車」,「自私貪婪」說成了「雞屎湯狼」。而這些詞在現實中被網友使用,就會出現奇特的效果。舉個例子:「你住吼,這件事雨女無瓜,他傑不傑芬要你寡,請騎著你的「竟車」離開」。燙嘴口音塑料普通話是怎樣養成的?
  • 《瘋狂的石頭》中都有哪些方言,堪稱方言電影之集大成者
    所謂方言電影,是針對以普通話臺詞為主的電影來講的,我們熟悉的很多電影,其臺詞都是普通話,哪怕演員本人不太會說普通話,配音也會給你配成標準普通話,比如周星馳就是。在我國電影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基本不存在方言電影的,這其中有很大因素是為了推廣普通話,在電影中能說方言的角色都是特批的,級別不夠的角色都必須說普通話,這方面最典型的莫過於《大決戰》了。
  • 一個小縣城的地方方言,為什麼成了13億人使用的普通話?
    要說普通話最標準的,莫過於新聞聯播裡每天出鏡的播音員了。有誰想說好一口能和他們相媲美的普通話,不下足功夫是不行的。然而,你怎麼也想不到,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小鄉村,普通話就是當地的方言。也就是說,這裡的老人小孩,不用後天刻意學習就個個能說普通話,且發音標準,吐字清晰,圓潤流暢,韻味十足,水平堪比播音員。
  • 孩子說普通話 還是方言呢?
    你有沒有發現,周圍和孩子說普通話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尤其在一二三線城市,為什麼呢?二,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環境,就儘量和孩子說普通話。[這樣會有兩種結果]一,當地方言不會說,但聽得懂。還是需要聽得懂當地語言,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二,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